1. 台湾的历史是什么
台湾的历史: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台湾岛是由欧亚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地壳运动与造山运动发达使台湾地形复杂多样,绝大部分地质构造由欧亚板块组成,菲律宾板块则往下成为隐没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吕宋火山岛弧等板块影响形成复杂地质,如与花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脉。
地处板块交界处也使台湾有许多容易引发地震的地体断层,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间中国共发生的3888起5级及以上地震就有35.9%发生在台湾。
因位居环太平洋火山带使台湾有数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应的火山地形,不过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龟山岛外并无明显活动。台湾也因位处断层地带而有众多的温泉景点,吸引许多中外游客观光。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2. 中国关于台湾历史
简介: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明郑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塽前后治理台湾22年,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原住民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据台湾; 1954年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造成台湾同祖国分离的状况。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在2005年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中以 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 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3. 台湾历史是怎样的
清政府统治时期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庆祝台湾光复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参考资料: 网络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描述不清违规检举侵权投诉| 评论(32)
赞738 踩238
末雨星辰
采纳率:28% 擅长: 腾讯游戏 生活常识 文档/报告共享 英语翻译 编程语言
其他回答
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庆祝台湾光复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 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庆祝台湾光复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4. 台湾的历史有多悠久
1、台湾居民以汉族为主,是福建等大陆居民的后裔。
2、语言以汉语为主,方言是闽南语,文字是方块字,是和大陆一样的方块字,文化背景,民族习性相同。
3、公元230年。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
4、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5、公元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6、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7、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收复台湾。
8、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9、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0、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
11、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2、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5. 台湾历史简介短一点,大约150字左右,急!!!!!!
台湾历史简介:
1、史前时期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2、荷西时期
随着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欧洲新兴的海权国家纷纷往亚洲拓展势力。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
3、明郑时期
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1624年生于今日本长崎县平户市,[77]早年以厦门为根据地起兵抗清,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因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
1661年4月,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厦门、金门,以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爷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
4、清朝时期
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刘铭传在台湾积极推行洋务运动,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
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台湾现代化事业进展颇多,在马关割台前已是中国现代化最进步的省份之一。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着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
6. 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台湾省,简称“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关于台湾的 历史 资料和民间 传说 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之名称的由来
台湾名称的演变
“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 平埔族 原住民 西拉雅族“ 台窝 湾”社的社名,意为 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 台”字作为 简称。 明朝 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右图上方为“台湾”名称的 繁体 汉字正式书写,在台湾地区官方“ 国书”、 文件和 教科书等正式场合中使用;下方的书写多用于 民间与 媒体。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 岛夷”; 秦朝称“ 瀛州”; 三国 时期称“ 夷洲”; 隋朝至 元朝称“ 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 鸡笼”(指台湾北部)、“ 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 大员”、“ 台员”、“ 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 东番”。 郑 成功 改称“ 东都”,后 郑经改为“ 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 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 宝岛”。台湾地区在部分 国际 场合的代称为“ 中华台北”。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 福尔摩沙”( Formosa),源于 葡萄牙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 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 高砂”、“ 高砂 国”、“ 高山国”。
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之历史及传说
史前时期
台湾史前时期
台湾同 大陆 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 台湾与 大陆 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 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 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 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 中国大陆 直接或 间接 移居 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 台南市 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 人类 化石“ 左镇人”。 左镇人和 北京 周口店的 山顶洞人有 亲缘关系,同属中国 旧石器时代的 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 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 矮黑人和属于 琉球 人种的 琅峤 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 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 商时期台湾属于 九州中的 扬州。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 三国时期,吴王 孙权派 卫温、 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 成的船队到达 夷洲(今台湾), 是 中国大陆 居民利用先进的 文化 知识 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 东吴 丹阳太守 沈莹的《 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代 大陆 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隋炀帝曾3次派 朱宽、 陈棱等人前往 流求(今台湾)。 9至10世纪的 唐 末 宋 初开始有 汉族 人定居 澎湖。
宋 元 时期 汉族 人民在 澎湖 已有相当数量。 汉人 开拓 澎湖 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 南宋将澎湖划归 福建路 晋江县(今 福建 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 在澎湖设 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 泉州路 同安县(今福建 厦门),虽然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内,却是中国 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 官署设置。
明朝初期仍设 澎湖巡检司,直至1387年因实施 海禁而废除,并把居民迁到 漳州、 泉州一带。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 永乐年间 郑和率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17世纪20年代的 明朝 末叶 大陆 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 社会 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以极大推动。其时福建人 颜思齐、 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 闽 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 贸易,一面组织 武装力量抗御 倭寇和 荷兰人。1628年 闽南大旱,百姓无以为生, 郑芝龙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 垦荒定居,各地逐渐形成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
荷兰、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
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随着15、16世纪的 地理 大发现,世界进入 海权时代, 欧洲新兴的 海权国家纷纷往 亚洲 拓展 势力。
1624年属于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 中国、 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 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 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 北台湾,后被 荷兰人驱逐。
荷兰 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在今 台南市修筑 热兰遮城(今 安平古堡)和 普罗民遮城(今 赤嵌楼)作为 殖民统治的中 心,为增加 米、 糖等 农作物产量招募 福建沿海和 澎湖居民迁往台湾 开垦。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 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 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 中国 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 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 郭怀一领导了最大规模的一次 武装 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出现危机。九年后他们配合 民族英雄 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明郑时期
明郑时期
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1624年生于今 日本 长崎县 平户市,早年以 厦门为 根据地起兵抗清,被 南明 永历帝封为 延平王。因进攻 南京受挫,后回师 厦门大修 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
1661年4月, 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 厦门、 金门,以大明招讨大国姓爷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 战舰,从 金门 料罗湾出发,经 澎湖向台湾进军。
4月30日郑军在 鹿耳门(今属 台南)登陆,在民众积极 支援下与荷军展开多次激战,最终将 荷兰东印度公司 台湾长官 揆一和残敌围困在 热兰遮城内。郑成功在致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围城9个月后,台湾长官 揆一于1662年2月1日不得不签字投降。至此 中国 人民收回了被 荷兰 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 赤嵌楼为 承天府,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 司,总称台湾为 东都,后 郑经改称 东宁。为纪念 故土改称 热兰遮城为 安平镇。同时实行 屯田政策,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各地大力 垦荒,在南部和西部形成一大批村镇。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 郑经、孙 郑克塽前后治理台湾22年,奖励制糖、制盐,兴办 工商 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原住民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明郑末期台湾人口已近趋20万。
清朝时期
明郑政权末期与 清政府处于 军事 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 福建 水师提督 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 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4年(清 康熙二十三年), 清朝设置 台厦道,台湾与 厦门共署,设一 府三 县,置台湾为一府,称 台湾府, 府治设在今 台南,下辖 台湾县(今 台南)、 凤山县(今 高雄 左营)、 诸罗县(今 嘉义), 隶属于 福建省,道署设于厦门。 台湾重新纳入 中国 中央政府 的统一管辖之下,在 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 成为 国家 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727年, 台厦道分出 台湾道, 道署移至今 台南,设一 府四 县二 厅。
1811年,不包括山地的 原住民族,台湾居民已超过2 00万人,多数是来自 福建、 广东的移民。 移民大量开垦 荒地,使台湾成为新兴的 农业区域,并向 大陆提供大量 稻米和 蔗糖。由 大陆输入的日用 消费品和 建筑材料等使台湾 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此时台湾与 福建、 广东来往十分密切, 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台湾成为了“糖谷之利甲 天下 ”的中国宝岛。
19世纪中叶西方 列强侵略矛头直指 中国, 中国 边疆危机四伏,而台湾 战略地位显要,成为英、美、日、法等 列强武力侵犯的重点。由于西方列强逼迫 中国开放 通商口岸,1860年起台湾(今 台南 安平)、 沪尾(今 新北 淡水)、 鸡笼(今 基隆)、 打狗(今 高雄)相继开港。开港后,台湾 洋行林 立, 茶、 糖、 樟脑赚取大量 外汇 ,刺激着台湾 经济、 社会快速变迁。
明治维新伊 始, 日本确立“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 琉球和 台湾成为其 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1874年5月, 日本以 琉球 漂流民在台湾被杀为借口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 北京专约》,虽然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约》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 日本第一次对外侵略扩张,首选的目标即为台湾,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也暴露了日本霸占台湾的野心。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1883年 法国挑起 中法战争,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侵略目标首指台湾,使得刘铭传被清政府重新启用派往台湾。 刘铭传率部抗击 法军,成功 保卫台湾。
中法战争后, 清政府为了 加强 海防, 于 1885年(清 光绪 十一年) 将台湾 从 福建省 析出升格设立 台湾省, 成为 中国 第20个 行省,由刘铭传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1887年台湾建省行政工作完成,下设三府十一县三厅一 直隶州, 省会设于 彰化县桥孜图(今 台中),1894年 省会移至 台北。
刘铭传在台湾积极推行 洋务运动, 清理 田赋,增加 财政收入,购买 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 邮电总局,建造 铁路;购买 军舰,增设 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 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 采煤机器;设立兴市 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 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台湾 现代化事业进展颇多,在 马关割台前已是 中国 现代化最进步的省份之一。
7. 台湾历史资料简介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 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 三国 时代。下面我分享了台湾的历史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台湾历史简介
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即今台湾),吴人沈莹所着《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台湾最早的记述。隋朝曾3次派人到台湾(时称流求),“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公元610年左右(隋朝大业年间),大陆沿海居民开始迁居澎湖。12世纪中叶,南宋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 政治 、 文化 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大陆沿海居民于宋元时期开始移居台湾拓垦,明代时期逐渐增多,规模越来越大。16世纪中后期,明朝恢复一度废止的澎湖巡检司,并派兵驻防。明末,福建官府和郑芝龙集团大规模组织移民赴台湾垦殖。17世纪末,大陆沿海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由于迁居台湾的闽南人居多,闽南方言称台湾为“大员”“台员”等,明万历年间 公文 开始正式使用“台湾”称谓,遂成定名。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后于l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南明延平王郑 成功 率部进军台湾,次年驱逐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因这一历史功绩,被誉为民族英雄,亦在台湾被誉为“开台圣王”。
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建立政权,4个月后病逝。其子郑经接续经营台湾至1681年去世。郑氏政权在台湾建章立制,兴文重教,开发土地,兴修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的发展。同时,郑氏政权一直与已经统治中国大陆的清朝政府对抗。1683年,清康熙帝派兵攻取台湾,迫使郑经之子郑克塽归顺,收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第二年,清政府在福建省建制内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开发进入新时期,此后越来越多的大陆东南沿海居民渡海赴台。至1811年,台湾人口达190余万。1874年,清政府扩增台湾行政区划为二府八县四厅。1885年,清政府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为当时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 清理 田赋,建造铁路,购买轮船、军舰,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设立邮电局、机器局等,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先进省份之一。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并于1895年4月17日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消息传出,全国迅速掀起大规模的“反割台”爱国救亡运动。台湾军民奋勇自救,抗击日本侵占,坚持战斗5个多月,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惨重代价,显示了保卫家园的坚强意志和浩然正气。
日本霸占台湾后,在台湾设置总督府,实行总督专制统治,通过严密的警察制度、保甲制度控制台湾社会,通过所谓“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掠夺台湾资源,还强制推行“皇民化运动”,力图泯灭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台湾人民从未屈服于日本殖民统治,坚持武装斗争达20年之久,之后又开展非武装民族反抗运动。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 抗日战争 ,台湾人民反日斗争融入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之中。从日本1895年霸占台湾到1945年战败投降的50年间,台湾人民进行了各种英勇的抗日斗争,付出了60多万人的宝贵生命。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闪耀着中华民族伟大爱国精神的光辉。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宣布将收复台湾、澎湖。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有苏联参加)《波茨坦 公告 》,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 决定 其他小岛之内”。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到祖国怀抱。为志纪念,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 养生 息、重建家园。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凭借其拥有绝对优势的 军事 力量,处心积虑想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为避免内战,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1945年8月应邀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于10月力促达成会谈纪要(“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最终还是撕毁了“双十协定”及1946年1月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协议,于1946年6月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挑起内战,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在三年时间里就遭到彻底失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底,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并图谋反攻大陆。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时,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借机派军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扶持国民党统治集团,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东西德问题、南北朝鲜问题性质不同。二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 国际 条约明确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中国政府也于当年10月恢复了对台湾行使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 国际法 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以后,虽然其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名称,但已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从事实、 法律 和程序上都已得到解决。
8. 台湾的历史简介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9. 台湾岛的历史。
台湾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7000年前起到大约400年前,南岛语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后、陆续的漂流到台湾来,成为目前所知台湾最早的居民。
台湾岛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