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案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教案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强调使学生具有使用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即"学会"。
(2)过程与方法。不仅重视学习行为的结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即"会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限于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之中,即"爱学"。
(4)知识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的认知技能的目标。
(5)技能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自身的练习习得了按某种规则完成身体协调任务能力要求的目标,属于程序性知识动作技能的范畴。
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❷ 教案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目标三维度的统一
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语文课程也不例外。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这就说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附加任务。
这还说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潜移默化,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作为目标的又一维度,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方法的重要性,改变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从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有了新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听说读写,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确认识三维目标,实现目标三维度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工作。
三、正确认识三维目标
有的教师错误地把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作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把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当作过程和方法目标,将文章在思想方面的熏陶作用当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上的误解导致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所以,须明确三维目标的意义和目标三维度的关系。
(1)三维目标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给了语文教学以正确的导向,使教师和学生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中解脱出来,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而是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这对于改革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目标三维度的关系
课程改革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人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整体,应该整体地而不是分割地纳入课程目标中。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且体现于具体的目标中,而不是油水分离的三个四.目标的三维度如何统—。
目标的三维度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开来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❸ 如何完整准确的把握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历史教学中以《标准》和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注重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到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1.知识与能力。历史课标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①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②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即了解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联系;③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即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用于解决新的问题。 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是历史科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方面。所以要使学生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在知识教学方面,就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的纵横联系、因果联系、古今联系等,以及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忽视历史整体性和规律性教学,防止把历史割裂成零碎、孤立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历史课标没有对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作出具体要求,师生应根据“课程目标”中有关“过程与方法”的总体目标,参照“教学活动建议”,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程序,按程序学习,能够节约时间,容易使学习行为达到熟练化、自动化。所以学习的一般过程离不开学习、运用、巩固、总结等环节。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真正的主人。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学习的效果。 学习方法的第二个要素是原则,即人们在学习中应该遵循的准则或要求。这一要素具有以下特点:较之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式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是人们主观提出的要求,具有规范性、主观性的特点;学习原则既可以涉及整个学习活动,也可以涉及学习活动的某一环节,因而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第三个要素是方式,指的是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具体途径、形式和方法等。我们建议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应该包括记忆、思维、听说、阅读、总结、评论、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等等。教学中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个要素是手段,指学习活动中采用的工具或物质手段,具有物质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学中学习手段应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
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标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上也作了一定的要求。情感,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等;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等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 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历史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❹ 浅谈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的几个教学环节
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写,要明确目标,预习环节的编写要非常具体,基础检测环节,知识点讲解环节,拓展练习、强化训练环节,新课导学、作业布置环节的编写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突出实效性。一、三维目标的设置和教学重难点的编写在导学案的编写中,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在具体的用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编写出易于操作的方法案例。
❺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这个概念我好像是王后雄在《教材完全解读》这套书里看到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至于什么时间,应该是新课程标准开始实施的时候吧,2011年左右,这套书改版说明里有。
❻ 如何制定历史教学目标
格式要求是: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2.思想教育目标:
3.能力培养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导入 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小结]
(七)作业
(六)板书设计
新老师试讲,关键不在与教案格式,而在于有没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否领会新教材的精髓,能否考虑到学生的情况等。给你一篇文章参考。
“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教?”这是从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应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的。根据调研听课,发现目前在对待教案设计上,教师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一是精心设计,推陈出新——他们大多是欢迎新课改、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敢于实验的青年教师。另一种是沿袭旧路,老方法教新课程——主要是因为对课改的认识尚不深刻,认为课改不外乎是教材的改变,用旧观念对待新课改,用老教案备新课,因此教案基本是过去教案的翻版,甚至还有不备详案、只写提纲等现象。还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缺少实践,尽管有努力的愿望,但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不知如何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案。
针对上述情况,更有必要强调认真备课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要把课改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强调教学要做到“六认真”,首先是认真备课。认真备课具体反映在精心设计教案。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以新的呈现方式撰写,特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三维”目标为一体
如果把课程改革比作航程,.那么课程目标就是引领课改的航标灯。如果不认准目标,课改就会迷失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三维”目标。
因此,教师在设计新课程每一课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确定这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标准,是教学的总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评价、检验课堂教学能否达成目标的依据之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来说,就是心中时刻要有课标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运用。在具体课的设计时。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意这“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在不同内容的课中,三个维度的所占比重也是有所区别的。有的课注重史实教学,有的课思想教育功能较强。只有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才能将“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
二、钻研课程内容,细化课标于课堂教学之中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采用“模块一专题”的形式,力图构建起一个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时代性和基础性,反映了历史学科与社会进步、学术成果和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根据课标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打破了原来的通史形式,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共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由于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历史不成系统、支离破碎,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钻研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块、不同专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有的内容还要和其他课程结合。
学习模块从体系、结构和内容上以新的形式呈现,对教学和教案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历史必修(I)为例,它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专题的编排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这种编排并不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完整性也不是很清楚的,这就给备课和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加上课标的表述是宏观的、高度概括的,这就尤其需要在备课和设计教学目标时对课标进行细化。
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l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课标表述为:(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看起来一课课标就有两条要求,然而在教学中仅就这两条是无法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课讲清楚的。有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将上述两条细化为下列“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共产党宣言》节选资料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掌握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领悟“感知-积累-理解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编制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结构表格和对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的分析与归纳,感知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历史信息的魅力,学习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产阶级等势力对共产主义的敌视与马、恩对资本主义发展冷静而客观的分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理性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
2.以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反复和曲折作铺垫、以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为线索、以“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调查结论为点睛,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特点与规律。
尽管这样的细化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可以看出教师在学习、研究课标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有助于落实“三维”目标。
由此可见,不论教科书如何编写,内容如何变化,在确定具体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该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当然,也不是简单地、肤浅地理解课标要求,更不能照搬照用教学参考书的现成设计。而是要根据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因校因生因课细化课标,使之更具体化,更易操作,同时也是保证课标得到全面的落实。
三、转变教学方式,双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在此次课改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就是要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所转变。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服务的。
在传统的“满堂灌”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常常感到学习是乏味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在新一轮课改中,能否在教学方式上来一场“颠覆性的变化”,师生在课堂的角色能否来一个转换,是摆在从事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面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因为课程是要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来实施的,课堂教学最终是由教师来实施。所以,需要教师在更新课程观念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
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在变化了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怎样转变呢?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由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要由历史的“权威"转变为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还要由管制式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教师的角色要变,学生的角色也要改变,要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角色变了,学习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要学会各种形式的主动学习方式。能否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不能再像以往的那样,只有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而是要双向设计。既有教师的活动,同时有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师生互补,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充满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自由交流、主动探究、大胆质疑,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学有长进。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说的、学生能做的,能自己学会的,都可让学生完成。即使有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能完成的,教师也贵在及时点拨,给以思路,不再包办代替。
这种双向设计教学活动的教案,在义务教育7-9年级的历史新课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的推广。可以说,义务教育的历史新课程为高中实施新课程做了准备,值得高中教师学习、借鉴。诚然,高、初中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案设计中,还要更注重活动目标的设计和目标达成的检验。缺少检验反馈是无法把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落到实处,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需同时考虑。还应该提倡对教案设计的同行评价和教师教后的自我总结反思,这样有助于推动校本教研的开展,让历史教师在课改中自身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新课程同成长,共进步。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高中教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可以这样说,在先进的课程理念引领下,设计出体现课改理念、具有新的呈现方式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确保实施新课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知易行难,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和探索、改进。
❼ 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怎么写
三维目标到底怎么写?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 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
❽ 高中历史三维目标怎么写,最好以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为例。谢谢(照抄教师用书、复制粘贴的勿扰)
知识与能力是按照课程标准来写的 过程与方法是你自己这节课的设计和重难点的突破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你要通过这节课渲染什么情感 除了第一点 剩下全是你自己的 没有必要去看别人的 这就是三维目标的写法 注意现在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什么 而是让学生了解什么 这样说 还明白吗 当一个好的历史老师真的很难 所以 你要有一个长期准备 另外 你可能是为了应付大学教法作业 这些都理解 但是千万别把知识弄错了 另外 听你教授干巴巴的讲 不如抽时间去学校听听课 学习学习
❾ 教案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教案的三维目标写法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Knowledge and Ability )。
2、过程与方法目标(Process and method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 )。
案例:
【知识与技能】能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能举出三个表现出硫酸强氧化性的实例,并熟练写出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等,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独立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分步: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指的是课本主要知识知识与本节课需要运用的技能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小组讨论式、发现式、分组竞赛式等。通过过程可以初步掌握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能力:获取、分析信息能力;提出问题、假设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
❿ 教案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教案三维目标主要有三个:
1、知识与技能目标(Knowledge and Ability )。
2、过程与方法目标(Process and method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 )。
案例
【知识与技能】能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能举出三个表现出硫酸强氧化性的实例,并熟练写出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等,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独立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分步: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指的是课本主要知识知识与本节课需要运用的技能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小组讨论式、发现式、分组竞赛式等。通过过程可以初步掌握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能力:获取、分析信息能力;提出问题、假设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