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湘潭公是历史的什么

湘潭公是历史的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19 13:32:48

㈠ 湘潭在湖南的哪个方位

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

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下游,地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湘潭市东西最大横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千米;北连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南与衡东县、衡山县、株洲县交界,东接株洲市区、株洲县,西与双峰县、涟源县接壤。

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

“湘潭”地名由来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有1200余年。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湘潭

㈡ 左宗棠旧居的湘潭左宗棠旧居

清“中兴名臣”左宗棠,是今湘阴界头铺镇新光村左家段人。曾官居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和两江总督。他为捍卫祖国西北边疆,确保新疆入版图,立下了巨大功绩,是爱国主义的历史入物。当时被朝廷封为恪靖候。左生前亲自捐款筹建“留青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年),左氏家族修建家祠,是为“太傅祠”。祠为两进两厢,泥水结构。前进中太傅祠,撰有左宗棠生前自题联: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欲守六百年家业,有善策还是耕田。后进设孔子堂。前后进占地4000平方米,后被毁。1983年拨款修缮。
在文星镇八甲,亦有“左文襄公祠”(又称相国祠,左公祠)。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去世后,清廷恤典颇丰,予左身后以极大哀荣外,还将左附祀京师贤良,昭忠两祠,并在左的出生地及立功省份建专祠以彰功绩。光绪十三年(1887年),湖南巡抚吴大征奉旨建此祠。内塑有左公遗像,另有他的功业介绍及左生前好友及部属的诗文挽联和像赞。
柳庄位于今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为左宗棠36岁闻达前在家务农的地方。当时左自号“湘上农人”躬耕垅亩达8年之久。加上出仕 以后,回湘探亲,祭祖,先后在此居住18年。当时庄屋有个朝门,上有他亲题的“柳庄”二字。今日的茶园还是他当年亲手按“新法”栽培的安化茶,茶园至今犹为旺盛。蛰居时的左宗棠,于“萧闲沉寂之时,”除了躬耕,义赈,兴办义学外,特别注重读书、着书,留下《朴存阁农书》等传世。期间,他系统研究天下山川地理形势,这国他后来骆幕,建楚军,总督数省,规复新疆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柳庄因之也成了一处研究历史人物的文物之地。 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昔名柳家冲。此地,山势逶迤,田园葱翠,东纳青山之秀美,西引湘江之灵气。清末重臣、着名爱国将领左宗棠的旧居----柳庄,就坐落在这里。
柳庄,偎山面田,坐西朝东。稻田东边山上,左公栽的茶树至今青翠欲滴,宅院西面后山上左公植的竹林如今仍葱郁苍劲。柳庄院门前有一口被他称为“天砚”的大水塘,水塘周围绿柳成荫,水塘南北各有一株四人合围粗的枫树和柞树,冠盖苍翠,人称“神树”。
柳庄院门两侧左公写有“参差杨柳,丰阜农庄”的门联。门额匾上左公题写的“柳庄”二字,笔力道劲。进院门是晒谷场,从晒谷场向南穿过隔墙圆门是庭院。院内,他亲手栽的十二株梅树傲雪开花,暗香浮动。庭院南侧是他读书的魁顶阁楼,名日“朴存阁”。宅屋分前后两进:前进北边为谷仓、杂屋,南边为前厅、厢房、孔子堂(即子弟学堂);后进由两个四合院组成。整个宅屋砖墙燕瓦,具有典型的晚清民居风格。
左宗棠原住湘阴界头铺左家?,21岁中举后与湘潭书香门第、富室才女周诒端成婚,因生计窘迫,只身到周家当了上门女婿。1843年,31岁的左宗棠用教书薪水的积蓄约九百两白银在柳家冲置薄田70亩,亲自设计监建了这座占地4.29亩、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因挚爱柳树不折性格而起名“柳庄”。从柳庄建成人住到1857年迁居长沙,左宗棠在柳庄居住14年。柳庄宅院为何不按坐北朝南的民居传统习俗而坐西朝东?这恐怕与左宗棠一生与“牛”字有缘不无关系。传说,左公诞生之夕,八旬祖母梦见“牵牛星”降落家院。左公后来那股“牛劲”也巧合地应验了“牵牛星降世”的神话。左公向来肚大,人称将军肚,有福,他偏说是牛肚。相传,在酒泉军营一次饭后,他手捧便便大腹问部下他肚里装的什么?有答“十万兵甲”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道“包罗万象”的,而他却说“满肚马绊筋”(湘阴方言:牛吃的草)。传说,柳家冲曾被风水先生认定为风水宝地,说是“仙牛地”,牛头朝东,东面山脊低洼处是“牛角扼”。左公说自己是牛,故将宅院东向朝指“牛角扼”。当时有人猜度:一定是左公得到风水先生的指点。说来也怪,他直到迁居柳庄后,才慢慢发迹,大器晚成,拜相封侯。在垂暮之年,挂帅出征,抬棺上阵,收复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国土。
入住柳庄前,左宗棠三次赴京科考,他不在四平八稳的考题上高谈,
偏在朝廷讳议的大事上阔论,纵有识大才者,又岂敢录用?三次不第,他绝意科场,自称“湘上农人”,蛰隐柳庄,过起田园生活。他一边受托继续在已故两江总督陶澍家教育其幼子陶桄,一边在柳庄督耕,研习农事。他在种稻、种茶、种柳、种桑、种竹的实践研究中写出了《朴存阁农书》。一些农业经济史学家认为:当时柳庄的生产、经营具有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在柳庄,他享受着夫妻诗联和对、儿女绕膝书声琅琅的天伦之乐;在柳庄,他免费收教贫家子弟;在柳庄,遇三年水旱天灾,他倾尽积蓄,募集谷米,煮粥施合灾民,购药救治病民。在百姓中留有很好的口碑。左宗棠虽身居柳庄,但他的报国大志决定了他不可能真当隐士。从他写下的“欲效边筹裨庙略,一尊山馆共谁论”和“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诗联足可佐证。他利用蛰居柳庄的十多年,“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崇尚“经世致用”之学。在柳庄,他除钻研农桑、舆地之外,还广研天文、军事、历史、时事。他“体察人情,通晓治道”,通观国事,关注边陲,形成了“置省开屯”、“万里输官稻” 的筹边韬略。
左宗棠在柳庄“潇闲沉寂之时”,其声名却远播于外。诸多封疆大吏、京都高官争相举荐。因此,在柳庄,留下了两江总督陶澍与一介布衣的他结成儿女亲家的美谈;留下了林则徐对左公一见“诧为绝世奇才”,当面预言“西定新疆,合君莫属”的被史学界称为“湘江夜话”的佳话;留下了湖南两任巡抚分别“三顾茅庐”,邀自喻“今亮”的左宗棠两度出山运筹军幕的历史故事……
左宗棠在柳庄的厚积薄发,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没有柳庄,也就难有名垂青史的左宗棠。他在位高权重时,那“乐善好施”、“惠民施政”、“文韬武略”的德性才干,无不来源于他在柳庄的耕读修身;那“塞固海防”、“造船铸炮”、“设局办厂”的战略举措,无不出自于他在柳庄的立意筹划;那每到一地都要兴办教育、刻印出书、植柳栽桑、兴修水利的作为,无不得益于他在柳庄的身体力行。柳庄的神秘,吸引了参加1985年湖南举办的纪念左宗棠逝世100周年活动的专家学者云集柳庄考察研究。左宗棠入仕后,忙于军务,仅在晚年回过两次柳庄,均来去匆匆。百多年来,柳庄便成了左公当年两位周姓佃户后裔繁衍生息之地。随着周姓人口逐渐增加,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氏后裔陆续拆旧扩新,至七十年代末,原屋荡然无存。
原屋虽无存,但左公故里后人对左公情结永存。这在复原柳庄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003年,中共湘阴县委、县政府对柳庄进行了复原重建。复原后的柳庄,仍如她当年那般凝重、雅致和神秘。 位于湘阴县城南30公里的左家段,现属湘阴县金龙乡新兴村。左太傅祠是为纪念左宗棠而修的一所祠堂。左宗棠生前曾嘱咐其子左之异在祖居旧址上修一义塾,1911年修建了这所祠堂,办起了义塾。
据史料载,左宗棠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人。四岁时,随祖父在家中梧塘书塾读书,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九岁开始学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15岁的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道光九年,18岁的左宗棠开始读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南的《水道提纲》。这些是完全不同于儒家经典的学问。正是这些不算是正统的学问,为左宗棠曰后的成功奠定了知识基础。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中第18名。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左宗棠最初的心态是复杂的、迷离的。
他后来说,“读书当为经世之学,科名特进身阶耳”。他没有在悲观中走向人生的沉沦,没有像有些酸酸的文人一样从此寄情山水,尽管他的诗文才华出众。他决定不再参加会试,何必像范进一样在考试路上耗尽生命年华?从此“绝意仕进”,打算“长为农夫没世”,寻找新的报国途径。
二十三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三十年后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为儿女写家训时,也是写的这副联语。
从风水角度来看,左宗棠出生之地自有冠带、帝旺等秀峰秀水护佑其成长。我们来到“太傅祠”后,环顾四周环境,秀峰林立,明堂宽敞,首先打开罗盘观水口,为火局,面向左太傅祠坐山看入首龙,为辛山乙向兼酉卯,坐穴辛辛木龙,按理这是龙水不同卦,造成阴错,即没有随龙水,没有本龙水口,如入首龙为木龙穴,而没有随龙水,就属于阴错,主伤妻。这种风水格局有利于男人百事诸顺。事实左宗棠阳刚之气充足,娶了两个女人为妻,后妻其实是妾,是前妻的随身侍女。风水文章要论山水格局和内涵。《地理五诀》中所提到的“龙穴砂水向”是构成风水宝地的五个方面。左太傅祠前面朝堂水甲卯水(帝旺水}朝堂,朝应峰有癸(冠带)、艮(临官)、甲(帝旺)等秀峰环抱四周。这应验了《玉尺经》中所说的:“少年蜚声科第,必见水来寅甲”。据李定信大师说,风水先生有意识把左家风水做成帝旺之象,其明堂宽敞给人舒展之感,对培养一个人的心胸和气质大有裨益。 我们怀着敬仰心情拜访左宗棠曾生活的柳庄,据室内的史料载,当年左宗棠在这儿卧薪尝胆,相信总有出头之曰报效祖国。终于1838年,左宗棠取道江苏南京,谒见赫赫有名的老乡陶澍,陶澍是连任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是当时经世致用的代表之物。陶澍对左宗棠的到来,显得格外热诚。因为此前,他们有过一段缘分。
——那是1838年的春天,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让他怦然心动: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曰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对联,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走进公馆,迎面是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意思是醴陵县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载陶公一腔凛然正气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这位60多岁的封疆大吏,当即提出要见见这诗文作者。
左宗棠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时任渌江书院山长。陶澍决定推迟归期,与素昧平生的左宗棠彻夜长谈,共议时政。左宗棠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拜陶澍为师,毕生仿效。陶公爱才,欣然应允。
于是,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要与左家结秦晋之好,将年仅五岁的惟一儿子陶桄,许配给左宗棠为婿,表明他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左宗棠正是在这里开始接触军国大事,开始了解夷人的船坚炮利与世界大势。他将自己的命运与朝廷的命运连在一起了。可见,人才难得,还要有伯乐发现人才,提拔人才。
咸丰九年腊月,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帝写了一道奏疏,其中说:“国家不可一曰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曰无宗棠也。”
潘祖荫是吴县才子,后来官至刑部尚书。他的两句话,让左宗堂的名字一夜传遍全国。此时,左宗棠正做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潘将一个无官无职的幕僚的作用看得这么重要,这么高,身系国家安危。可见几年功夫,左宗棠成了大人心目中的英雄了!
柳庄的风水格局也如同左“太傅祠”一样,四周有秀峰秀水,明堂宽敞,视野开阔。我们用罗盘测定其水口为壬子,火局。风水以得水为上,其朝堂水丙午属帝旺水,以文发达之家必有相应的朝应峰,柳庄四周峰峦依序排列有辰(冠带)、丙(帝旺)。我独自对左宗棠的堂屋等处用罗盘测定坐穴。其堂屋是主人与家人就餐和会见重要客人的地方,主卧室在右,左公与张夫人卧室,张氏原为周夫人的随嫁侍女,1836年被左公纳为副室,与左公生存三子一女。其坐穴为酉山卯向,火龙。朴存阁是柳庄重要场所,“朴存”为左宗棠号,取其朴存、诚实、守真、对人不加修饰之意。左公曾在此屋研读。其屋坐向午山子向正中。据说,一般人家中不敢取其帝王将相之位,因为以小搏大为命中所忌。
综观左公柳庄风水完全符合理想的风水格局,那就是穴场周围环境绝好,即穴形完整,山水相伴,环抱有情,天门宽敞,水口紧锁……正如,佛隐在《风水讲义》中所说,风水宝地应是一个:“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
一方好风水养育了左公,但是他没有辜负这方风水的荫护之功,请看看中国历史上,有谁像左宗棠一样所向披靡,铁腕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国土,给后人收复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驰骋的广袤疆场?可以这样说,左宗棠乃千古一人,流芳百世。

㈢ 湘潭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传承和弘扬湘潭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乡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
本条例所称历史建筑,是指经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构)筑物。
本条例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第三条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规范管理的原则,维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建立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联动工作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日常巡查和现场保护等职责。第五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结构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整理保护对象的历史资料信息,挖掘、评价其历史价值,并协助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好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普查调查、申报拟定、保护规划编制、相关建设活动审批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城市管理、文化、国土资源、财政、公安、环保、工商、教育、旅游、民族宗教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第六条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向社会公布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必要时,应当举行听证。第七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规划、建筑、文化、文物、历史、房产、旅游、环保、消防、法律等领域专家组成,为历史建筑的认定以及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决策咨询意见。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保护资金,专项用于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
保护资金的来源包括:
(一)上级财政专项补助的资金;
(二)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三)单位和个人的捐赠;
(四)国有历史建筑的转让、出租、举办展览或者其他合理利用方式获得的收益;
(五)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保护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九条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破坏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方式,及时调查、处理危害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行为,并将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第十条对在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一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知识,提高全市人民的保护意识。第二章历史建筑的认定第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构)筑物,可以认定为历史建筑:
(一)建筑样式、结构、材料、施工工艺或者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
(二)反映湘潭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
(三)作坊、商铺、厂房、仓库、码头和桥梁等在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或者典型性的;
(四)与重大历史事件或者着名人物有关的;
(五)其他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社会价值,或者纪念、教育意义的。

㈣ 湘潭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

湘潭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品位高、人文特色鲜明和神秘感强等特点。全市有110多处重点旅游资源,可分为6大种类、40种基本类型,400余处景观和相关资源。距市区40公里的韶山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着名景点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工作和生活过的滴水洞、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纪念馆、韶峰景区、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园等。 湘潭县主要景点有首批国家3A级旅游区彭德怀纪念馆,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故居,国家级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湘潭农博园等。 湘乡市主要景点有佛教胜地云门寺、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府旅游度假区、韶山银河旅游区等。 市区的昭山是湖南着名的”潇湘八景“之一,另外还有关圣殿、文庙、望衡亭、秋瑾故居等名胜古迹。 湘潭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是湖中重要的商业中心,早在十七世纪就是全国着名的“米市”和“药都”。湘潭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猪生产基地,因盛产湘莲被称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是新中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现以形成以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建材为主体并极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位置: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 面积:5016平方公里 人口:280万 行政区划: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 概貌:山位于湖南省湘潭市西40公里,湘乡、宁乡、湘潭三市县的交界处,属于衡山72峰之一。韶山周围,群山起伏,连绵不绝,西有韶峰、黑石寨、峰子山、十八罗汉,山势极为雄伟磅礴。 景观:毛泽东故居、雨湖公园、湘潭文庙、韶峰景区、彭德怀故居、毛泽东纪念园等。 湘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名胜古迹颇多。“关圣殿”在平政路,系清代的名寺,内多木,石雕刻,其中春秋阁前汉白玉镂空龙柱,石龙腾跃,精美绝佳,为省重点保护单位。“刘烈士祠”在城正街,祠内有孙中山,黄兴为纪念刘道一烈士而题写的挽词。“湘潭陵园”位于建设北路,是革命烈士和已故的革命老干部安息之地,园内苍翠郁葱,幽静雅洁。由义巷内的义源当铺是“巾帼英雄”秋瑾的故居。风景优美的“沼山”在易家湾附近,山上怪石嵯峨,风光奇秀。市内尚有文庙,唐兴桥,望衡亭,陶公山,何腾蛟衣冠冢等古迹十余处。“雨湖公园”是市内精工美化的最大休息场地,楼亭榭阁,碧水垂杨,往来游客,络绎不绝,无不赞叹称美。 山川之秀丽,土地之肥活,使湘潭一直是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和湖南省的瘦肉型牲猪基地。粮食亩产过吨粮,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小康市。因盛产湘莲,被称为“中国湘莲之乡”,故湘潭又称“莲城”。

㈤ 湘潭你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特色文化但确没有被挖掘或开发出来的

湘潭特色文化,万楼的“楼”文化、窑湾的“窑”文化、九总到十八总的“总”文化、大唐兴寺的“佛”文化以及药都的“药”文化等系列资源等着被挖掘。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湘潭文化底蕴丰厚,花石禾镰昔日着名品牌,如今鲜有人知,上世纪六十年代,湘潭禾镰与着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北京王麻子剪刀齐名,而当小编问起许多湘潭本地人时,他们却表示一无所知,湘潭的禾镰制作有两三百年历史。所生产的产品销往省内各地以及湖北、安徽、江西和江浙一带。湘潭第一家镰刀专业公司湘潭县振兴禾镰公司年产禾镰80万把,使“湘”字牌镰刀一度成为湖南省最优产品。
湘潭人都知道,窑湾最引以为荣的是造船业。造船可追溯到晋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代,湘潭造船业因适应洛口粮运的需要而振兴;清代,曾国藩办团练,在这里设立水师营,造新式战船作战太平军;民国年间,楚利公司航行于长潭航线的“新鸿发”客轮,是湘潭自造的第一条火轮,更是当时打破帝国主义垄断长潭航线的一条国产、国人自营的客轮,维护了内河航行主权。
窑湾的文化底蕴如何丰厚?历史有记载,却未被人们所记住。庆幸的是,这些“窑”文化如今依旧有根可循。我们欣喜地看到,千里湘江第一湾正在深入“窑”文化的发掘。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忆,不会被遗忘,更不会成为“消逝的文明”。

㈥ 谁能办我介绍一下(湖南)湘潭这个地方

湘潭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湘潭市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地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东西横宽108公里,南北纵长81公里,土地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市域既居长、株、潭“金三角”的一角,又处岳、衡、邵连成的“大三角”腹地。

气候:湘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处于湘中南到湘北、湘东到湘西热量最富和热量较小两个地段的过渡带。四季分明,冬冷夏热;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6.7—17.40C;光照较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8%左右;雨量较丰,全年降水量为1200—1450毫米;无霜期长,年均280天左右,且光、热、水基本同季。

水资源:湘潭市水系属湘江水系,由湘江和涟水、涓水为主体构成。总长603公里的36条大小河川呈树枝状分布市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资源总量为40.9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62亿立方米,地下水6.3亿立方米。水资源特点一是本地地表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小,多年平均径流深度的变化范围在550—700毫米之间;二是地表水中本地水少、客水多。湘江、涟水、涓水到湘潭市总汇集面积达7.72万平方公里,总量为581.34亿立方米,客水为本地水的18.5倍。但客水资源目前只利用了3亿立方米。
地貌:湘潭市总的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但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反差强度不大,近80%的面积在海拔150米以下。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俱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占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占19.25%;岗地1607.39平方公里,占32.05%;平原1406.81平方公里,占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占8.53%。

行政区划:1949年以来,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至2002年末,全市辖湘潭县、湘乡、韶山两市和雨湖、岳塘两区,下设35镇、24乡和2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湘潭县辖15镇7乡、湘乡市辖13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韶山市辖3镇4乡、雨湖区辖2镇4乡8个街道办事处、岳塘区辖2镇4乡10个街道办事处。\\

湘潭近代

湘潭开端口较早,历史上即为湖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亦且历来比较发达,曾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称,1905年湘潭辟为寄港地,外国货轮相继进入湘潭,以蒸气机为动力的般舶修造技术应运而生。1918年,谭家山东茅塘俊发煤矿公司自办了小发电厂,1919年大照电灯公司发电营业,1937年中央电工器材厂(今湘潭电机集团)在下摄司动工兴建。尽管如此,由于社会制度的制约和战乱的影响,湘潭经济基础仍然非常薄弱,至1949年湘潭城区面积仅有7.3万平方公里,城区只有3条麻石路勉强能通行机动车,1949年8月9日和11日,湘潭和湘乡相继获得解放,湘潭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篇章。

湘潭建城

湘潭,商周时期为荆楚之地,战国时属楚国,秦属长沙郡。西汉、湘河口以上设湘南县,县治在今湘潭县石潭古城,梁天监年间,置湘潭县,属湘东郡,但非今湘潭县,“湘潭”之名始见于史书,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新设湘潭县,县治设洛口(今易俗河),标志着湘潭建城之始。

㈦ 湘潭的名字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湘潭地处湖南中部,湘江中游,与长沙、株洲各相距约40公里,成“品”字状,构成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是广大内陆地区通往广州、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关于“湘潭”名字的来由,,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根据明嘉靖县志:“地濒湘水,境内有昭潭……”,唐朝后正式改名为湘潭,因以潭名也。追溯到清光绪年间的县志说:“时更于阴山西立县,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渊名潭也。

后来,因为湘潭境内盛产湘莲,固有别称为“莲城”,又称为“潭城”。

在汉代,湘潭市境内有了第一个县志——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也就是如今的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唐代,湘南县并构筑县城转移至洛口,也就是现在的湘潭县易俗河镇。南宋,湘潭县治由洛口(易俗河)移至如今的观湘门直街,正式建立湘潭市城。

湘潭由于其悠久的 历史 发展,被誉为“小南京”、“金湘潭”。“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在伟大的 历史 长河中,湘潭地区产生了许多着名人物!古有 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 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着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今有政坛风云人物宋楚瑜、马英九以及 娱乐 人士汪涵,张丹丹等人

湘潭这个名称,大部分 历史 时期,是指湘潭县,这是因为湘潭在解放以后的1950年才建市。据《湘潭县志》记载,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湘潭全境隶属长沙郡。南朝梁武帝封萧退为湘潭侯,特设湘潭县,这是设置湘潭县的正式开始。

关于湘潭名称的来由, 历史 上有几种说法,一是因湘潭地因处湘江之滨,湘江沿线又多“潭”,故名湘潭;二是因原为湘潭的昭陵一带濒临湘江,梁朝时,因昭陵“下为昭潭,深不可测,梁取以名县”,这是湘潭之名的另一由来。

湘潭在古代,一直属于南蛮之地,生产既不很发展,人口亦不是很众多,因此出名的人物也不是特别多。然而,到了近现代,由于西风东渐,由于时代的变革,由于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在湘潭这块土地上,遂诞生了许多优秀儿女,他们从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走出湘潭,走向风起云涌的时代,走向时代的大变局,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智慧,拼命挤向时代的风口浪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影响了 历史 的走向。将他们的名字排列起来,简直就是一部近现代史:

主席:韶山冲人,创建人民解放军,缔造新中国,是对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曾国藩:湘乡人,湘军的创建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俗话说:“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说明曾国藩对政治的影响之深。曾国藩出身于农民家庭,白手起家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改写了 历史 ,改变了国运。梁启超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意思是说,曾国潘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

彭德怀: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指挥百团大战等战争,曾任国防部长,。

陈赓,湘乡人,解放军大将。

谭政:湘乡人,解放军大将,曾任国防部副部长。

蔡和森:湘乡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领导人,着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

宋希濂:湘乡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

齐白石:湘潭县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荣获国际和平金奖。

王闿运:湘潭县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

影响二十世纪的湘潭人,还可以列举很长一段名单,不一一列举了。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一群湘潭人,半部近代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湘潭县还未出世。汉朝起设湘南县、临湘县,而湘潭县分属这两县,涟水以北属临湘,以南属湘南。三国时期隶属衡阳郡,湘江以东的阴山县分出西部另立一县叫湘潭县,自此湘潭的名字就为人知晓了。

但何以取名叫湘潭呢?拘史书记载,明嘉靖县志曾说过:地濒湘水,境内有昭潭……唐改为湘潭,因以潭名也。清光绪县志也说,时更于阴山西立县,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渊名潭也。这大概就是 历史 上的最早描述了。

大家都知道湘潭的槟榔是很有名的,相传还有一段 历史 故事呢!早在宋代,湖南有一官人被贬至海南万宁,常于槟榔林中饮酒消愁。一日在林中偶遇槟榔仙子所化身的美貌女子,并与之相亲相爱,两人互赠槟榔果为海誓山盟之物。后来,官人带着有孕的妻子回湖南,且将槟榔果赠予亲朋好友。当时湘潭、长沙一带大闹瘟疫。凡吃了槟榔果者无一染病。于是求果者日众,槟榔仙子大展神威,终保一方平安。后来百姓表奏朝廷,官人不但官复原职且加升三级。数年之后,槟榔仙子所生贵子中状元,封官晋爵,世代富贵相传。由此相传槟啷果是神奇异果,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成了婚宴喜庆、升官发财的吉洋之物。

“湘潭”之名的来源。一说为此地临湘江之曲且多“潭”,遂名“湘潭”;另一说则较为合理,得名于昭山边、湘江中的湘州潭,古名昭潭,该潭实为滚滚湘江中一较深的流潭,因与周昭王相系而盛名于世,故唐朝以此赋名,昭潭所域古垣为“湘潭县”。

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史约1500多年,是着名“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三湘水秀,智者频有;湖南山奇,仁者多已。蜀大司马蒋琬、湘军统帅曾国藩、书画巨匠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抗日名将宋希濂等皆出于古城湘潭。

历史 上,湘潭既是人杰地灵之地,又是个挺悲催的地方。为何悲催?数被屠城!湘潭人爱嚼槟榔的习俗,就源自一段与屠城有关的 历史 故事。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济尔哈朗率清军攻克湘潭,以邑人多贰于圣朝为由,悍然屠城血洗;自26日至29日,杀戮无数、尸横枕籍、湘江映血,全县存者,不足百余。街衢生蒿莱,白骨遍城野,磷火飘忽、万千鬼哭。

《湘潭县志》有载:"六年正月,万骑自长潜渡,屠其城,尸坟起,与垣檐平。"屠城毕,民众收尸净城。一老和尚将口嚼槟榔避疫之法,教给一位来自安徽的程姓商人,商人依此法在城中收尸。估计当时,众人也皆用此法避疫收尸,于是,嚼槟榔习俗作为湘潭槟榔文化,就慢慢地延续下来。

正所谓“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是个好地方。

湘潭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此外,古代的蒋琬、齐白石、曾国藩等人,还有近现代的毛主席、陈赓与彭德怀将军等人,都诞生于湘潭。

实际上,湘潭这个名字诞生于南北朝时期,而关于“湘潭”的由来,一直都比较有争论,而因为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而命名的说法最普遍。



最早出现“湘潭”这两个字的,是汉朝扬雄所写的《方言》,不过当时所说的是“湘潭之源,荆之南鄙”,这里的湘潭,指的是湘水与潭水。

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萧衍册封萧退为湘潭侯,而他的封地就叫做湘潭。

但那时的湘潭侯国,主要位于今天的攸水与茶水一带,并不在今天的湘潭。

不过在南北朝时代,“湘潭”作为正式的县名已经出现,只不过在地理位置与范围方面,古代与现在有很大的变化,几乎不重叠。



在《竹书纪年》中,西周的周昭王曾在昭王十六年亲自带兵南征,十九年再次伐荆。

而像是《吕氏春秋》,对周昭王的传说也有记载: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殒于汉中。

正式的史料里,周昭王驾崩在了汉中,但传说中并非如此。

湘潭当地的传说之中,周昭王南征的时候,曾在当地点兵,而点兵之处就是昭山,后来周昭王驾崩在了当地,而这座昭山也与湘潭之名有传说关联。



至于湘潭这个名字,最早进行解释的是明代嘉靖时期的《湘潭县志》。

按照县志中所说:“境濒湘水,境内有昭潭,因以为潭名。”

这样的记载是说,湘潭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当地的昭山之下的湘江当中,有个深潭,被当地百姓称作是昭潭,实际上这里只是湘江的一段,水很深,并非单独的水潭。

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作是湘潭。不过这个说法是唐朝天宝年间设立湘潭县的时候出现的,之前南梁设立湘潭的时候,与这样的内容并不符合。



而在清朝晚期光绪年间0的《湘潭县志》当中,对于南梁湘潭的设立有新的说法。

“梁立湘潭国,与汉湘南,吴湘西,北望迥绝,潭之言浔……银山以洣水为界,北攸南阴山,时更于阴山之西而立县,反又能近湖,故曰湘潭。”

在这段描述当中,认为湘潭不是以潭水命名,而是因为“潭”是个通假字。

也就是说,“潭”通“覃”,意思是延伸的意思,是说湘潭这个地方靠近湘江却又不临湘江,有延迤深远的样子,所以取名湘覃,之后变成了湘潭。



湘潭之中的“湘”,或者说是湘江,也或者说是湘潭的中心临湘。

清朝时期,当地被称作是湘县,直到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湘县被改成临湘县,在长沙县出现之前的数百年岁月里,临湘都是地方上的中心所在。

当时周围不少地名都是以临湘为中心,比如湘南县是说临湘之南,而不是湘江之南。

如果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湘潭这个地方的地名,实际的意思是靠近临湘的地方,而与湘江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我国的中南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还有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现为我国第二湖泊洞庭湖。这洞庭湖原名“梦泽湖”,得名于从巴蜀山狭长江漂流到此地的中原人,又因从四川漂入到现湖南境内一片开阔的沙土地和“梦泽湖”南湘江沿江沙土地悠长而广褒,便称长沙,这便是湖南最早的官方称谓。湖南还有个民间称谓,叫“湘潭”,得名于长沙国的最大水系湘江弯多潭多,其中湘潭第一潭位于洞庭湖入长江的出口处,这在我国诗仙李白的《长干行》一诗中也有所描述。洞庭湖纳湘、资、沅、澧等水系,构成800里洞庭,气势很大呢,无数文人骚客对这里大加描述,一种凌云的气势经久不息。

书中叙述的人和事就在湖南中部湘江边的湘潭。湘潭官名启用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湘江以东的阴山县(今攸县)一带封为湘潭候国,同时分出阴山西部另立了一县叫湘潭县,县治设在今株洲县石湾(衡东石湾附近),地辖今衡东县境。属湘东郡。何以叫湘潭呢?明嘉靖县志说:地濒湘水,境内有昭潭……唐改为湘潭,因以潭名也。清光绪县志说,时更于阴山西立县,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渊名潭也。这种解释当然不符合梁朝封湘潭候国与设湘潭县的初衷,也不符合湘潭地名的 历史 渊源。这个湘潭县域在湘江以东,而我们故事中的湘潭在湘江之西,这时还分属湘西、湘乡、新康县。隋开皇九年(589),湘潭县域扩大,将茶陵、攸水、阴山、建宁县并人,今株洲县凤凰山以北部分地域亦属湘潭县。衡山县域亦扩大,湘西、湘乡县、新康县中分并入。今县地属衡山县,隶潭州长沙郡。

唐朝天宝八年(749)始,湘江以东的湘潭县大部分划给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给湘潭,湘潭县治设在易俗河,时称洛口,隶属潭州总管府,这时起湘潭县府以江东迁到了江西,至此,湘潭县境初定,各地相符。”

——摘自黄剑岩的自传体小说《不惑人生·第一部·孝》

地处湘江之曲而多潭而得名

㈧ 湘潭市的面积多大

以前东临江西,南抵衡阳和邵阳,西至怀化,北到益阳,与岳阳隔着洞庭湖
我所知道的解放时的湘潭包括现在的湘潭,娄底,还有长沙大部分,株洲大部分,衡阳一部分,邵阳邵东有一部分,
湘潭市现辖两区两市一县,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两区)面积28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

湘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座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自解放以来,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把湘潭建成了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全省第一个农村达小康市。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中下游。现辖[1]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和雨湖区、岳塘区两个城区,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全省面积最小的省辖市),2008年末总人口326万(全省人口最少的省辖市),其中市区(两区)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104.3万,城市人口94.6万。(包括九华4万+易俗河10.3万)雨湖区所辖地域千年以来一直是湘潭的中心城区,主要商业区、居民区、古迹、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着名重点大学分布于此,该区总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44万(2008),人口密度为5000人/平方公里,与长沙市天心区并列在湖南省各区县一级行政区域中人口密度居第二位。
湘潭地处湘中偏东,辖
湘潭县

湘乡市

韶山市
三个县(市)和雨湖、岳塘两个城区,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
湘潭,古称潭州,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中游,与长沙、株洲各相距约40公里,成“品”字状,构成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是广大内陆地区通往广州、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地理位置为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0′55″——28°05′40″,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湘潭市东西最大横距1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北连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南与衡东县、衡山县、株洲县交界,东接株洲市区、株洲县,西与双峰县、涟源县接壤。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
湘潭市辖1县2市2区,即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全市共24个乡,35个镇,2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湘潭县辖7乡,15镇;湘乡市辖5乡,13镇,4个街道办事处;韶山市辖4乡,3镇;雨湖区辖4乡,2镇,8个街道办事处;岳塘区辖4乡,2镇,10个街道办事处。湘潭市建制镇为乡镇总数的59.3%。2007年,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3083人,出生率11.9‰,自然增长率4.36‰,符合政策生育率96.25%,出生性别比109.85:100,村民自治合格率75.12%。
湘潭市位于湘潭市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中下游。现辖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和雨湖区、岳塘两个城区,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2003年总人口280万,其中市区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65万。

㈨ 湘潭的史载历史开始于什么时候

湘潭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居住,到新石器时代,其文化与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发展脉络近相一致。大约距今5000多年前,湖南开始进人父系氏族社会,与长江中游的屈家文化时期相近。到商代,湘潭地区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青铜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到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南部的湘潭地区的战略位置已显重要,湘乡、易俗河一带还非常繁荣。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湘潭地区属于长沙郡湘南县管辖,西汉湘南县城在湘潭县花石,公元前3年,长沙王子昌被封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于这个时候。东汉湘南县迁址湘潭县古城乡,古城遗址至今仍在。到唐、宋、元时期,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原衡山县改为湘潭县,当时的范围与现在的大体一致,唐代湘潭县治设在易俗河到了宋朝,湘潭县治迁址现在的市区城正街。这时的湘潭,思想文化相当繁荣,以佛教为主的宗教得到长足发展;而到了明清时期,湘潭属长沙府管辖,商业、手工也空前繁荣,交通发达……

注:商周:属荆楚。
春秋战国:属楚国。
秦:属长沙郡。
西汉:为湘南县地。
东汉:为湘南侯国地。
三国时期吴国:主要属湘南县,为衡阳郡郡治所在。
晋:主要属湘南、湘西与建宁三县,湘南县为衡阳郡郡治所在。
隋:为衡山县(非今衡山县)。
唐:唐天宝8年(749年)衡山县改湘潭县县治洛口(今易俗河)。是为湘潭城市的发祥。
南宋:湘潭县城迁至今湘潭市城正街,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直为湘潭县治所在,与湘乡县同属荆湖南路潭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湘乡,湘潭县为州,属湖广行省潭州路。
明:湘潭,湘乡仍为县,属长沙府。
清:湘潭、湘乡县同属湖南省长沙府。
民国:民国3年属湘江道,11年撤道,属省直管,湘潭、湘乡均为一等县,湖南省共6个一等县。
1949年8月,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设长沙专区,专署驻湘潭县。辖湘潭、长沙、岳阳、醴陵、浏阳、湘阴、平江、临湘等8县。
1950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改湘潭县城关区为湘潭市,隶属由岳阳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1952年10月改名为湘潭专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株洲市;长沙专区辖湘潭、株洲2市、湘潭、长沙、岳阳、醴陵、浏阳、湘阴、平江、临湘、望城9县。
1952年长沙专区改称湘潭专区,专署驻湘潭市。原衡阳专区所属茶陵、攸县2县及原益阳专区所属宁乡县划入湘潭专区。辖湘潭、株洲2市、湘潭、长沙、岳阳、醴陵、浏阳、湘阴、平江、临湘、望城、茶陵、攸县、宁乡12县。
为了贯彻执行**关于“在100万人口左右的大县,领导困难,可以划小”的指示,1951年,析湘乡县第九、十区及其他县的部分区域置蓝田县(后更名涟源县),析湘乡县的三、六、七区建立双峰县。其时湘乡县属益阳专区。
1953年湘潭、株洲2市改为省辖市,湘潭市由湘潭专署代管。
1958年湘潭市划归湘潭专署领导。
1959年将长沙县划归长沙市领导。湘潭专区辖1市、湘潭、岳阳、醴陵、浏阳、湘阴、平江、临湘、茶陵、攸县、宁乡10县。
1961年由岳阳县析置岳阳市,属湘潭专署领导。复设酃县;将湘潭市领导的湘潭县划归湘潭专署领导。辖湘潭、岳阳2市、湘潭、岳阳、醴陵、浏阳、湘阴、平江、临湘、茶陵、攸县、宁乡、酃县11县。
1962年撤销岳阳市,并入岳阳县;将宁乡县划归益阳专区。湘潭专区辖湘潭1市、湘潭、岳阳、醴陵、浏阳、湘阴、平江、临湘、茶陵、攸县、酃县10县。
1964年将岳阳、湘阴、平江、临湘4县划归岳阳专区。湘潭专区辖湘潭1市、湘潭、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6县。
1965年原属邵阳专区的湘乡县划入湘潭专区。辖湘潭1市、湘潭、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湘乡7县。
1970年湘潭专区改称湘潭地区,地区驻湘潭市。辖湘潭市及湘潭(驻湘潭市)、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湘乡等7县。
1981年撤销韶山区,并入湘潭县。
1983年撤销湘潭地区和县级湘潭市,设立地级湘潭市;将原湘潭地区的湘潭、湘乡2县划归湘潭市管辖,将醴陵、攸县、茶陵、酃县等4县划归株洲市管辖,将浏阳县划归长沙市管辖。2月原娄底地区双峰县、涟源县划归湘潭市。撤销娄底市,设立湘潭市娄底区。实际并未实施,7月即撤销湘潭市娄底区,恢复县级娄底市,双峰县、涟源县复归娄底地区。
1984年设立湘潭市韶山区,以湘潭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1986年撤销湘乡县,设立湘乡市(县级)。以原湘乡县的行政区域为湘乡市的行政区域。
1990年撤销湘潭市韶山区,设立韶山市(县级)。
1992年撤销湘潭市雨湖区、湘江区、岳塘区、板塘区、郊区,以湘江为界设立雨湖区、岳塘区。
1992年湘潭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湘潭市市区迁至湘潭县易俗河镇。

阅读全文

与湘潭公是历史的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