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看待历史长篇小说

如何看待历史长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2-11-25 02:58:33

① 为什么最先兴起的长篇小说是历史题材

先是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题材的小说的产生,而且大众读者对其需求迫切性,也是推动新题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原因之一,最后就是阅读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有着较大的深远影响,相比言情小说更具社会指导意义

② 应怎样评价中国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时光悠悠,站在2000年的门槛上回首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长篇小说无疑是其中的一道特别绚丽的风景。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不但呈现出百花齐放式的多元化创作角度,而且确实出现了一批艺术思想含量颇高的佳作。虽然九十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承载了八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历史意识,却突破了像《新星》《古船》《活动变形人》《金牧场》等八十年代长篇佳作的“问题”视角,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方式与手段都显得丰富多彩,探索性的长篇创作也锋芒毕露。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关注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可以说我一直漫游在长篇小说所创造的精神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奇花异草让我沉醉,也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存在与价值。再回首时,我便以“一瞥”的形式写下我对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观感。也许它是偏颇的,但却是我个人性的体验与感受。
宗教题材写作:由于汉语思想界对上帝隔膜已久,又缺乏对宗教的体验与信仰。故宗教性的小说创作在中国一直阙如。直到张承志的《心灵史》的出现才填补了一个空白。事实上张承志的《大坂》《九座宫殿》《残月》《黄泥小屋》甚至《西省暗杀考》,都是具有宗教情绪的优秀之作。而《心灵史》更是历史、宗教、文学的互相融合,它朴素、雄浑、磅溥、激情澎湃,以巨大的震撼让人敞开心灵,倾听从俗界平庸的人生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音,这是为信仰牺牲和受难的声音,是追求理想和人道、能抵达终极海岸的声音。另外北村的《施洗的河》以“沉沦与救赎”的主题呼唤信仰与宗教的降临。渴望聆听神的声音。宗教性的写作在长篇小说创作中是一个另类,也许宗教离我们还很远,很远。
现实问题写作:这是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写作中最庞大的一群,如周梅森的《人间正道》系列三部,邓一光的《我是太阳》、陆天明的《苍天在上》、王跃文的《国画》、张平的《十面埋伏》、柳建伟的《突出重围》《北方城郭》等,虽然这些现实问题的写作对现实生活、切入的角度较以前多变,不再仅仅局限于写改革,而是表现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但由于其题材的局限与读者的阅读期待,此类小说往往高扬主旋律的创作大旗,描写现实的表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流于肤浅。现实主义创作在根本上是一种批判现实的写作,而不是美化现实。纵观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似乎还缺少直面社会底层的优秀创作。
历史传奇写作:在这个领域里,比较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有项小米的《英雄无语》、张笑天的《太平天国》、冯昭的《世纪之门》、刘斯奋的《白门柳》、唐浩明的《曾国藩》等。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对历史的书写走出了专写起义农民的模式,唐浩明、二月河等一批作者大胆地将笔触伸进帝王将相的天地。这并不是一般的写作对象的转移,它在深层突破了传统意识形态中奴隶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而刘斯奋则更突破了“寻找历史创造者”的思路,把目光投向了文人——历史思考者,《白门柳》的深入开掘,使作品成为中国文人心灵史的浮雕。项小米的《英雄无语》是对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突破。它把笔触深入到英雄的灵魂深处,通过对英雄人性的复杂描写,体现了一种发人深思的“审父”意识。
文化、寻根写作: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中期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进入九十年代,文化、寻根的长篇写作方兴未艾,代表作有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土门》《高老庄》、张炜的《九月寓言》、阿来的《尘埃落定》、刘震云的《故乡面与花朵》、李佩甫的《羊的门》、王安忆的《长恨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史铁生的《务虚笔记》等。
由于“马桥之争”,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也因为“马桥之争”,评论家及读者过多关注论争官司的结果,而忽略了小说的文学价值与艺术创新。《马桥词典》利用一个个词条组织历史,树碑立传,这显然是一个罕见的实验。不难想到,在词典与文学之间抛出一条联结的索道,这需要不拘成规的想象力。可以说《马桥词典》向我们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心,同时也显示了小说的可能性。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重现历史的雄心,想象出了一批活灵活现的人物和故事召回白鹿原上已逝的时光。贾平凹的《土门》脱离了作者一贯的对都市的隔膜、排斥和对乡村的赞美、向往的情结,而对城市腐朽生存方式和乡村保守心态进行理智的双重批判。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在文化寻根题材上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也可以说是成就最突出的。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写作方式及其广阔无边的丰富内蕴。
女性主义写作:八十年代女作家的写作是以男人视角,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从小说的内容上根本看不出女性独有的特点。但到了九十年代,陈染、林白、海男、徐小斌等一批女作家向男性文化和男性叙事模式发起强有力的挑战。诞生了一批精致的女性主义文本如《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林白)、《私人生活》(陈染)、《羽蛇》(徐小斌)等,女性作家们以其枝繁叶茂的语言,用一种打破男性单一线形逻辑的女性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描述出经由身体而感知的隐秘的女性生命体验。一些特殊的表意代码,诸如有关女性的自慰、自恋、镜中之像、飞翔……等等也都在文本中凸显,显现出女性生命和话语的勃勃生机。可以说,女性主义创作是九十年代文坛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探索性写作:“探索性写作是一个歧义较多的词,从某种角度上说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也属此类。本文论述的探索小说是曾维浩的《弑父》、阎连科的《日光流年》、童王一的《返祖》、东西的《耳光响亮》。《弑父》虚构了一个虚幻的故事,我们无法把现实生活作为参照的系数,无法调动我们自己的生活感受到阅读中去体验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很难用习惯的标准去判断它的对错、是非、正谬,平素正常的思维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时时受到了作者不言而喻的阴击。《日光流年》的写作采用了时光倒流的新颖手法,使读者在阅读时体会到了作者创作手法的变化和独具的匠心,让人看到作为探索性的长篇小说在小说观念的审美和层面,显得别开生面。东西的《耳光响亮》其实是本土化的“嬉皮士小说”,由于写作手法简洁明快,使得青春和生活的气息朴面而来,让人回味再三。
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匆匆一瞥,必有遗珠之憾。尤其是以六种粗陋简单的写作形式来划分丰富多彩的创作内容,无疑是一种冒险之旅。但在“冒险之旅“中却蕴含了阅读者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或许也自有其价值吧。

③ 大家如何看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问题

历史小说不是历史,是文学化了的历史,历史讲究真实性,而文学讲究艺术性,这是两个方向不同的学科。
历史小说增添了历史学的趣味,但无法代替历史本身。历史小说所使用的历史背景如果是真实无误的,那么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但要谨防作者的想象被当做历史。比如金庸的《鹿鼎记》涉及了很多清朝的历史,如诛杀鳌拜、平定吴三桂,但里面的主人公韦小宝是虚构的,里面的小玄子(康熙)也不一定如金庸所描写的那样,总之历史小说的虚构性很强。

④ 如何看历史小说的“真实”

历史小说有自己的逻辑和语言系统
《大明王朝1566》以“扳倒严嵩”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明朝嘉靖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并根据小说拍摄了同名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刘泽华曾称赞刘和平“将王权主义写到他们骨头里去了”。此外,刘和平的另外两部历史小说《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也同样收获了良好口碑和高人气。
评论家谢有顺在对谈中评论道,在整个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界普遍缺乏思想的情况下,“刘和平的小说是有思想的,有思想的历史小说才有生命力。”
历史事实和历史小说创作之间的线该如何把握衡量?刘和平告诉南都记者,他对历史的看法更多是解释史学,不是考证史学。历史小说是文艺作品的创作,不是写资治通鉴,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刘和平说:“历史事实都是我的桑叶,我就是一条蚕,把桑叶全部吃进去,像蚕吐丝一样转化成艺术作品。譬如,我在改编《雍正王朝》时,将史料记载的在雍正三年就已经倒台的‘八爷党’延续到了雍正十三年,对于这种改编,我曾请教过两位清史研究大家戴逸和王钟翰,二位老先生都特别理解,并且表示这就是史学和文学的本质区别,也就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独立价值。”
文学作品的最根本属性是美学,不是史学也不是科学,这是刘和平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在他看来,存在即是合理的,历史小说创作就是在建构一个和历史平行的世界。这个平行世界,要靠两个系统来建构,一个是自己的逻辑系统,它会把史料里面毫无关联的东西用美学的手段解释重新结构在一起。另一个就是构建逻辑系统必须用的文学逻辑的语言系统。许多语言对话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只有在文学作品才会出现。对于作者而言,最难的就是用文学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还让大家觉得真实。
刘和平引用了陈寅恪的一句名言,我们对历史以及历史人物都要抱有“瞭解之同情”。谢有顺指出:“刘和平的小说中有一种所谓的精神的真实、想象的真实或者是人性的真实,在逻辑里面虚构、想象,包括添加很多的元素,以人物为中心,这个历史就活了。”
历史小说就是给历史做添注
22日上午,唐浩明在书香节广东馆分享了“做豪杰好,还是做圣贤好?———唐浩明谈曾国藩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的主题讲座。他的“晚清三部曲”至今仍是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扛鼎之作,更被誉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
提及历史小说的创作,唐浩明表示:“历史有多重表述,作家有作家的表述方式,学者有学者的看法,普通老百姓也有心目中自己理解的历史。”在解读曾国藩的讲座上,唐浩明并不介意把一些野史记载作为自己分析的补充材料。“历史小说其实就像是给历史做的添注,”唐浩明这样比喻自己的创作。
历史小说是对正史的补充
22日下午,“读《宋末大变局》,看宋末人物气度和风骨”的新书分享会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作者张全生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倪腊松、作家艾云、周闻道等人一起,围绕着小说中所展现的一个不一样的宋朝进行了对谈。小说根据南宋末年名将余玠入主四川,和四川义士一同打造山城抗蒙体系,抗击蒙古侵略的史实,描写了历史转折处惊心动魄的变局和走向。阿来点评称此书“给历史以尊严,给宋末以风骨,给四川以气象”。
尽管《宋末大变局》书中存在大量虚构和想象,但在张全生看来,像《明史》这样的所谓正史,也存在着很多歪曲事实的地方,但它对我们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依然有帮助。抛开虚构和想象,历史小说的大体框架和历史环境“是不能够错的”。

⑤ 读历史类小说,你能学到什么呢

⑥ 历史小说的特点

历史小说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
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它往往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它不同于历史着作,可以有细节上的想象和虚构,允许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集中,但在大的史实方面不能杜撰、篡改、违背。可以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也能用虚构的人物同历史人物相混合,还可以集中描绘一个历史事件。它要求作者立足于现实去回顾历史,但必须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去描写,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⑦ 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

事隔多年,再度捧起《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依然被书中的情节及人物所深深吸引。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长篇小说,细致而又生动地描绘了从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到三国最终晋统一的历史画卷。其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作者的文笔生动而犀利,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使人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刘、关、张三人肝胆相照,亲密无间,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张飞,长板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他便失去理智,心情暴躁,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二名小将刺杀,不仅赔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大军的性命,还使得蜀国状况一落千丈。而魏国名将司马懿聪敏机智,知道自己谋略及不上诸葛亮,于是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诸葛亮无计可施,从而病死五丈原。因此,当我们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也来读一读这本书吧,你会从中学到很多很多……。 事隔多年,再度捧起《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依然被书中的情节及人物所深深吸引。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长篇小说,细致而又生动地描绘了从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到三国最终晋统一的历史画卷。其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作者的文笔生动而犀利,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使人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刘、关、张三人肝胆相照,亲密无间,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张飞,长板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他便失去理智,心情暴躁,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二名小将刺杀,不仅赔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大军的性命,还使得蜀国状况一落千丈。而魏国名将司马懿聪敏机智,知道自己谋略及不上诸葛亮,于是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诸葛亮无计可施,从而病死五丈原。因此,当我们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也来读一读这本书吧,你会从中学到很多很多……。

⑧ 如何评价大秦帝国(小说)

《大秦帝国》是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凡六部十一册,作家孙皓晖毕十六年之功,创作了煌煌五百万言。这部作品,与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在艺术品质上是大异其趣的。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艺术勇气和历史眼光,开宗明义地宣告了他的大秦史观:“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序言中对大秦帝国的判断可谓有胆有识。
《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大帝国!

⑨ 如何理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史诗性的内涵

当代中国长篇小说领域存在一种史诗性追求倾向。“史诗”不仅是很多作家写作长篇的自觉追求,也是评论家衡量一部长篇艺术水准高下的标尺。这已衍化成一种史诗情结。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史诗繁盛的景况,到了八九十年代,这种态势有所弱化,但仍有绵延的存在。这种“史诗”是从特定的文学史和文学体裁概念演化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它的品格有:反映和表现一个民族、时代的普遍精神和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全面深入而又生动细致地描绘社会风貌,有完整杰出的人物和崇高的美学风格。即,史诗应是深邃之思、深广之史、深厚之诗三方面有机融合的结晶体。以此来审视当代中国的“史诗”则发现,它们未能在思、史、诗等方面同时整体性地达到完美,也远非成文的文学史或评论文章界定的那样成为经典。五六十年代的史诗虽有外在的宏伟结构,但其内在的思想少有个人的体验认知成份,更多的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思想理论的演绎;缺乏对历史进程、时间观念、人性本身等必要的反思;用透明化的语言对革命历史进行自信的宏大叙述;人物塑造虽有一定的真切感但整体上却是类型化、理念化的;爱情叙写更是少有人间烟火味的圣洁化、革命化。

⑩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得意义与功能

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们,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即类似于对革命历史过程的纪实性记录,以肯定革命的正确性。这种小说大多是二元对立模式。其历史观就是把社会历史演进看做是好与坏、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革命与反动等这一系列截然对立的力量之间的较量。大写革命者、斗争者的英雄主义、道德情感等以推崇传统道德,使之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有较大篇幅书写反面人物的侵略行为和野蛮表现,以肯定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革命历史小说注重文学的工具性,服务性,强制其承担起“文学艺术为政治服务”的重任。
革命历史小说中着重刻画反面人物的各种恶行,或将其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缺乏人性感性的动物的创作模式.

附:“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高潮出现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对于“革命历史小说”,洪子诚曾作出过这样的界定:“在50至70年代,说到现代中国的‘历史’,指的大致是‘革命历史’;而‘革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鉴于这种情形,80年代有的研究者提出了‘革命历史小说’的概念,指出这一‘文学史’命名所指称的作品,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说到底,“革命历史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呈示表现革命历史的时候凸显出了一种相当突出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样,一个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便是历史事实与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在那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二者冲突的结果却又必然是以对历史事实的更改或重写而迁就适应意识形态的要求。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历史长篇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