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康有为
康有为个人的能力和本身水平就不高,完全是自我吹嘘和炒作出来的。他的才智绝对无法承担变法重任,政治幼稚又加上野心勃勃。典型志大才疏的政治投机分子。康有为对于西方宪政和欧美政治思想也是幼儿水平,理解不清晰理论也不明白。完全是瞎乱忽悠,在康有为的身上也许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混乱,也就是在他自己身上也体现出太多的矛盾,往往言行不一。比如,他宣传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可是自己却妻妾成群,且处处留情。也就是说,他康有为只革别人的命,不许革自己的命。康有为长子和康有为的小妾市冈鹤子乱伦生下了孩子。也可见康有为家族的混乱。
‘贰’ 如何评价康有为在历史上的作用
说实话,我对老康的能力和品行都表示鄙视。由他所发起的所谓“百日维新”纯粹是一场闹剧,在历史上的意义甚至还不如宋朝的王安石变法。
跑就跑吧,蝼蚁尚且偷生,情有可原。但四处宣传,打着为民族革新的旗帜,拿着华侨义士们奉献的捐款去炒房和娶小老婆,这算什么?
老康提倡“一夫一妻”的新风尚,但他无论跑到哪里,最关心的就是女人和票子,到处找老婆。七老八十的货了,还做手术换了个黑猩猩的睾丸,他想干什么?62岁了,老康还强迫十几岁的小姑娘就范,临死前还逼着人家不让改嫁,这就是维新派的领袖?
‘叁’ 如何评价康有为在历史上的作用呢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康有为学富五车,主张济人经世,在列强欺侮中国的紧要关头,乘着到北京应试的机会,和梁启超等带领各省应试的一千多名读书人,联名请愿,“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建议“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且提出了具体六个方面的变法措施。中进士后,又连连向光绪帝上书,不断提出改革思路,得到光绪的高度重视,被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组织推动了戊戌变法。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康有为在历史上的作用呢?
3.康有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以后还死抱住保皇的主张不放,坚决反对革命,最后成了阻碍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固然有其进步意义,但其失败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他们害怕群众甚至敌视群众。他们主张变法,但却反对革命。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这时康有为的思想和举措就已经与社会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了,可以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仍执迷不悟,回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后期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更是成为一场闹剧。
综上所述,康有为当时在“戊戌变法”中提出的思想和举措对于当时的社会是有推进作用的,康有为也及时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但是康有为没有及时的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思想顽固陈旧,在辛亥革命后仍以保皇派自居,这就明显的与时代相脱节了。
‘肆’ 为什么历史上对康有为的评价那么高
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指出“厘金内之务农工之源,外之损富商之实。既以筹款计,亦徒中饱吏役,而国不受其大益”。他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指出“中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康有为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重征厚敛之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想。
‘伍’ 为何历史上对康有为的评价那么高
康有为非常缺乏政治经验,自树敌对势力,盲目搞斗争。但凡变法改革,没有不遇到阻力的。当此之时,有经验的政治家就会尽量笼络人心,做好统战,争取支持、减少阻力。而康有为并不,他一定要分出个敌我来。《我史》说:“百事如此,上扼于西后,下扼于顽臣,变法之难如此。”在康眼中,朝廷上下都是维新变法的敌人。戊戌年间,无论朝廷枢臣(如孙家鼐、李鸿章)、地方大员(如张之洞、刘坤一)、还是在野士夫(如郑观应),均发出变法自强的时代吁求。他们之所以与康有为为敌,(一)反对康的今文经学,(二)反对康的激进变法,以免威胁自身利益。
‘陆’ 如何评价康有为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皆褒贬不一,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治学公羊张三世,上书清帝凡七回。论性劝学长兴记,万木草堂立学规。人类公理大同书,不忍为仁孟子微。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对他的保守思想就有很多批判。这
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和谭嗣同一样选择杀身成仁,而选择了逃亡。当他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从政治巨人蜕变为现实的侏儒。
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以公民自治理论为基础,主张实行地方自治。他认为:“中国地方之大病在于官代民治,而不听民自治”,“立法之意但以为国,非以为民,但求不乱,非以求治。有大官而无小官,有国官而无乡官,有国政而无民政,有代治而无自治”。
康有为所主张的地方自治,类似于“古者之封建也”,“但古者,乱世封建其一人,则有世及自私争战之患,此所以不可行也。今者升平封建其众人,听民自治,听众公议,人人自谋其公益,则地利大辟,人工大进”。
康有为还提出了具体的参照系,即“因乡邑之旧俗而采英德法日之制”,以“万人以上地十里者为一局,或名曰邑,等具体设计。
‘柒’ 历史上的康有为应该怎样评价
康有为是一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之所以有名,除了他本身非常有学问之外,还有就是在历史非常重要的戊戌变法,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一般来说,比较着名的人物都是充满着争议的,所以从近代到现在,在整个学术界当中,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那么目前人们对康有为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康有为作为近代历史的着名人物,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有两种,一种说的是他的思想是,对当时的那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还是抱有幻想的,所以因为这样对康有为的评价就是说他成为了一种工具,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另外一种对康有为的评价说的是,在他的变法失败之后的这段时间,这个时候的康有为思想有了变化,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变得开始反对民权,对于之前的君权是崇拜的,所以最终的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成了保皇党,所以人们对这个时候的康有为的评价就是绊脚石了,因为他阻碍了社会的前进。
对于康有为的评价,马克思在他的书中指出过,中国的近代历史是比较封建的,第一个对这种旧的制度提出质疑并且通过行动对它进行挑战的学者就是康有为,尽管在最后的时候,他的改革是失败的,他的局限性也是非常的明显的,但是他依然是近代中国宪法思想启蒙的第一人。
‘捌’ 历史上的康有为应该怎样评价呢
康圣人,可以说是仅次于孔圣人的第二个儒家代表人物。
而他自己则四处买房,三妻四妾。这完全是邪教教主作风。但就是这么一个跳梁小丑,很多不明所以的,依旧供着他,好像近代史,他是开创者!
康有为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大,早些年间他主张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反对专制政体,提倡三权分立、权利制衡。并且实行地方自制。
康有为作为晚清的社会活跃分子,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外。
不过晚年的康有为却尊孔保皇,却站在了历史进步的对立面,成为了了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所以说,晚年的康有为所作所为得不偿失,时至今日,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玖’ 康有为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有关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等方不住面争论的问题很多,下面选取五个争论较大的问题作一回顾。 第一个问题,康有为是哪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领导的改良主义运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刚由官僚、地主、富商中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而有的论者则认为康有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还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反映了“正在上升的、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人们要求革除旧制,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康有为早期思想的特质是什么?有的论者认为今文经学是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主要理论。而有的论者则认为康有为运用的是今文经学的躯壳,而进化论才是使其改革思想大放异彩的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康有为早期思想体系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将西学融入中学,将今文经学对抗古文经学,将明末遗民思想充实儒学,将陆王心学排斥程朱理学,将佛学扩充儒学。 第四个问题,康有为从主张开国会、立宪法转变为开制度局,是不是一种“倒退”或“背叛”?一种观点认为康有为的这种行为,表明了他政治上的严重倒退。有的论者指出,“改良派一争取到接近皇帝的机会,马上就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抛到一边去了”。究其原因,“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害怕‘愚民’起来造成大乱,这是康有为政治上发生倒退的根本原因”,此外与康有为的“个人的遭遇也有密切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康有为从主张开国会改变为建议设制度局,并不意味着对自己政治信念的“背弃”或“倒退”,而是一种“策略思想”。开制度局既不是康有为政治上的倒退,更谈不上动摇变节,称之为施政纲领的具体化倒是比较贴切的。有的学者认为康有为政策主张的转变是因为个人处境的变化,因为既受皇上青睐和重用,当然以开非民选的制度局为宜。也有的论者认为对康有为政治纲领演变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情势,而不是维新派的个人境遇。还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的转变是“减少了空想成分,增加了务实精神”。他的建立制度局的计划是比较可行的,是一种“过渡形式”。 在写作年代上,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手稿的发现,“使我们无可怀疑地认定它是1901~1902年间所撰”。也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自1884年开始撰写,到1902年正式成书,可基本上列为戊戌前的着作。还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的成书年代较后,在该书最初发表之前夕。 同样,对康有为这部着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评价,史学界也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具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两重性质,是康有为政治思想发展的最高峰。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反动的。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大同书》“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给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一个虽属虚幻、但却美丽动人的远景”。而当时从封建营垒里走出来的少数知识分子,“在读到《大同书》的某些内容时,更激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