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黄石这座城市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黄石这座城市有很多不人为知的秘密。还有历史。从湖北鄂州沿长江直下,至江西九江瑞昌,这条一百多公里的地带密集的分布着大量的铜矿、铁矿、煤炭等资源,中国古代四大铜镜铸造中心之一鄂州、三千年矿冶古都黄石(大冶)、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矿冶遗址瑞昌铜陵铜矿等均分布于此,因此称之为“冶金走廊”。
⑵ 黄石镇的历史沿革
据考证,在远古时代东江河床中心,曾浮起一块状如小岛的石舟,颜色呈黄色,故得名“黄石”。根据县志记载:宋哲元符二年(1098年)黄石隶属“龙川高共都”管辖。清嘉庆14年设黄石约。1987年设黄石镇。1949年,东江纵队二支队在这里取得大水坑之战的胜利,全歼伪军两个连,缴获军用物资一批。
由于有东江航运作为交通要塞,黄石在大清以前,一直是龙川上半县多个乡镇的货运,商品的集散地.那时黄石定名为黄石约.也是上半县到县城佗城的交通要道.1945年后,随着老隆至上半县的公路开通, 黄石重镇地位就急降.解放后,黄石不再是独立一个区域.隶属于龙川第八区{即黎咀区)管辖,时黄石境内设6个乡. 1黄石乡(黄石,大布,上下寨,长州,进解坑,布里,,高兰,黄寨,白水嶂) 2.黄洞乡(上黄沙,下黄沙,形里头,小湾,牛形凹,黄田里,半田,南公坑,嶂里下,凹里背,水楼里,段尾,水口,张坑) 3.新联乡(黄榜,捻坑,龙归正,黄惊塘,马江,麻茶凹,六角坑,东水嶂) 4.联兴乡(冯田,蛇斗,扬梅洞,大坪里,漂塘,上下河洞,杉木坑) 5.龙南乡(象湖,德竹塘,龙凹,南木塘,凹背,下营) 6.和斜(音)乡(1962年后归属黎咀管辖) 1954年这些乡改为.黄石,黄洞,新联,联兴,龙南,和斜(音)高级农业社. 1958年龙川第八区{即黎咀区)改为黎咀人民公社.,又更名为黄石,黄洞,新联,联兴,龙南乡.和斜(音)乡 1962年,从黎咀公社分出,成立黄石人民公社. 时社临时址设在旧档铺里(即旧黄石医院)1964年迁新建社址(即四角楼上面帮山腰)至1980年新迁到现在的镇俯所在地。
⑶ 黄石市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1949年5月15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横渡长
江,解放了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大冶县城等。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
“任命本会物质接管部工业处副处长金实蘧同志兼任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在该区设
立特派员办事处。代表本会在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等地执行工矿企业之接管任
务。并负责领导该区行政及地方行政。”
1949年6月12日,由特派员金实蘧同志主持召开“武汉市军事管制
委员会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办事处”成立大会,宣告成立,开始办公,并张贴布告,
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
领导。1949年9月29日,又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特区人民政府,交大
冶专署领导。(据查当时特区名称不标准,叫法不统一。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民字第71
5号文为“石黄工矿特区”,特区本身的布告、文件均为“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
府”。)
特区人民政府,在市区设黄石港、石灰窑镇公所;郊区农村设申五、长乐
、下章、铁麓等四个乡人民政府。为了开发本地区矿资源,特区人民政府根据特区范围
和矿藏分布的情况,特区设石矿区、煤矿区、铁矿区的专门机构管理,以促进工矿企业
的发展。
李先念提出建市
要说能在1950年建市,这得感谢李先念主席。透过镜片,陷入深思的
彭老的眼中闪着熠熠的光辉。那是在1950年4月,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
主席的李先念专程来到大冶工矿特区视察。他听取了华钢(大冶钢厂)负责人有关恢复
生产情况的详细汇报,并在冶钢工人俱乐部向全体干部就恢复生产,增产节约作了重要
讲话。之后不久,李先念签发了将大冶工矿特区改组为市的请示。
1950年6月1日,韩宁夫同志根据李先念主席的意见,递交给省民政
厅一份公函:“李主席的意见:拟将大冶石灰窑特区改组为市,定名为黄石,属省直辖
,希即撰办府稿,向上级请示核准为荷!”6月6日,湖北省民政厅给大冶专署来信:
根据李主席的意见,拟将石灰窑特区改组为市,我们急需办公文到中央去请求,按中央
政务院规定:“凡增设市、县级机构,应说明理由,并附详图、人口、土地面积等基本
数字,希接信后于五日内资料上报省民政厅。”
黄石建市三大理由
根据李先念主席的意见,1950年夏,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黄石市
一事以民政特字第104号向中南军政委员会呈报了专题请示。请示中提出了建立黄石
市的三条理由:“一、该区系我省着名之工矿区,产业工人、码头工人很多,铁、煤及
石灰等产量丰富,对我省将来工业建设之重要,原料及动力的供给,系巨大的来源,发
展前途颇大。二、该区交通方便:公路可直通武昌(计长108公里),铁路现在石灰
窑至铁山一线(计长25公里),可供运输矿砂之用,将来如自该线建一支线,即可通
粤汉铁路(计长约70公里),水路则黄石港可停靠沪汉线巨轮,故水陆交通便利。三
、该区土地与人口。据初步统计土地面积为20106市亩,人口为166207人。
根据以上各种情况,该区已具备设市的条件。为了我省建设前途,必须有计划地发展该
区工业。因此我们建议将该区改组为市,定名为石黄市,归我省直辖,以便加强其领导
,而利该区工矿业的发展。”
黄石市的诞生
在采访中,彭汉云告诉记者,黄石市最初定名时并不是叫“黄石市”
,而是叫“石黄市”,之后又有人提出叫“大冶市”。
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
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石黄市”。7月8日,省委办公室
给省政府致信:“省府:大冶矿区改市问题,中南局已经同意,市的名称中南局以为“
大冶市”较好,请你们考虑后,呈请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宣布为盼。”
7月8日下午三时,中南军政委员会在四维路中南局会议厅,在副主席邓
子恢同志的主持下召开了第十八次行政会议,研究湖北省人民政府呈请“将石灰窑、黄
石港合并为省辖市,定名为石黄市,并呈报中央政务院备案”。7月12日,中南军政
委员会以会民字第0103号文向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复文:所请拟:“将石灰窑、黄石
港工矿区合并建省辖市,定名为石黄市一案,业已经本会第十八次行政会议讨论,同意
合并为省辖市,但定名为‘黄石市’,并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备。”
1950年7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53号文,再
向中南军政委员会呈请“将石黄市改称大冶市由:前以鄂民政特字104号呈请将石黄
工矿区改组为石黄市,并经批准。现经研究,该矿区名称不如大冶市为人们所习知,拟
将石黄市名称,改称大冶市,其辖区仍如原呈述范围,是否有当。”
8月9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以会民字第0158号文,再向湖北省人民政
府发复文“拟将石黄市(黄石市,非石黄市)改称大冶市一事,查该案已经本会第十八
次行政会议讨论通过,定名为黄石市,并已呈报中央备案,毋庸再事更复,仍应维持原
议,所请不准,特复。”
1950年8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民政司二科,给湖北省民政
厅致信:“你省新提办事处改镇和石黄特区改市的辖区界线地图及设市理由,请查明函
告我科,如现时不能解决,希望辖区图查复后,亦请送一份。”8月19日,湖北省民
政厅将石黄特区的界线地图一份和设市理由函告内务部民政司二科。
8月23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以会民字第018号代电转发中央政务院核
准:“将石灰窑、黄石港合并为省辖市,并定名为黄石市”,奉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
行董字第83号文,“本年七月十二日会民字第0106号呈述。所请将湖北省石灰窑
、黄石港合并为省辖市,并定名为黄石市一节,准予备案”。中南军政委员会未(马)
代电。(未:过去发电报时,将12地支代表12个月,未就是代表八月。马:因二十
一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
1950年8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民字第829号文转发给本府
各直属机关,各专署、市、县:“为本省石黄工矿特区,已奉中央批准合并为省辖市,
并定名为黄石市”。值此,湖北省第一个省辖地级市——黄石市正式诞生。
1990年有关部门在宣传建市四十周年的时候,就曾为此而讨论过。为
了便于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当时市委、市人民政府分别召开了办公会议,经过讨论决定
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备的时间“1950年8月21日”作为黄石市建市时间,市
政府并发了会议纪要。
上溯历史:最早提出建立黄石市是哪一年?
历史上,曾有两次提议建立黄石市。第一次也是最早提出建立黄石市是1
946年,当时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华钢筹备处在上报给行政院的《黄石市市政建筑纲
要》中提出“拟将黄石港、石灰窑改组为市,并命名为黄石市。”这是历史上首次提出
将黄石港、石灰窑改组为市,并命名为黄石市。这份《纲要》中规划的市政建设规模与
现今的黄石市市政建设情况惊人的相似,即连市区人口规模、道路规划和路幅宽度,行
政区域的规划等,都基本一致。然而,由于国民党的腐败,有识之士苦心设计的这份《
纲要》终成一纸空文。第二次提出建立黄石市是1950年。
⑷ 黄石市在哪里
黄石是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黄石地理位置:
1、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隔江相望;
2、北接鄂州市鄂城区;
3、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
4、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
5、东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瑞昌市接壤。
(4)黄石历史上叫什么扩展阅读:
黄石市历史沿革:
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
1949年5月15日,大冶解放。
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黄石市”。
1950年8月21日,湖北省辖黄石市正式成立。
1952年6月,大冶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改属黄石市;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
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
1979年,黄石正式设立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4个县级市辖区。
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年4月28日,大冶撤县建市,定名大冶市。
1995年1月1日,大冶正式建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阳新县从咸宁地区划归黄石市。
1999年,建立黄石高新产业开发区、花湖开发区、团城山开发区。
2002年,整顿开发区,正式建立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厅级)。
2010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5月,阳新县所辖的大王镇、太子镇和金海煤炭开发区,两镇一区由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托管。
⑸ 有谁知道湖北省黄石市详细的历史文化
(2016·黄石)黄石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三四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栖息。解放后,在这里建立了黄石工矿特区,随后设立了省辖市。2016年8月是黄石市建市66周年。
(2014·黄石)黄石名山中,被称为“三楚第一山”的是东方山。
⑹ 黄石有哪些历史
黄石是我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距今近3000年的历史,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1年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黄石也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摇篮。
在1915年以前,钢铁总产量几乎占全国的100%,大冶铁厂(今冶钢)就是历史的见证。黄石还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29年,何长工、彭德怀等率红军进驻阳新龙港镇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鄂东南特委直属中央,曾领导过湘鄂赣边区21个县(市)的革命斗争,曾在龙港镇云集政治、经济、文化等48家大机关,被誉为"小莫斯科"。黄石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们引以骄傲的,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
从1982年开始,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颁布了三批共99个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共有88个。就其中类型来说,分为七种:
(1)古都型;
(2)传统风貌型;
(3)风景名胜型;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
(5)近现代史型;
(6)特殊职能型;
(7)一般史迹型。
根据考古发现,黄石有世界着名"古铜矿遗址",有现代冶炼产业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大冶钢厂。曾有过"三楚铜都"、"钢铁的摇篮"美称。为中国的古代和现代工业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因此,申报特殊职能型的历史文化名城比较合格。其它有的职能型城市也是这样,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城市的特征。如,自贡市以"盐城"而着称,景德镇有"瓷都"之称,毫州则是"药都"。
⑺ 黄石的历史沿革
早在三国(吴)嘉禾五年 (公元236年)就在境内的白鹿营(今阳都村)建县。是宁都历史上最早建县 的地方。建国前夕属白鹿乡,1950年设黄石乡,1958年成立八一公社,旋改称黄石公社。1984年6月改为黄石乡。1997年,面积78.8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黄石、罗屋、大雅坪、阳都、大洲塘、石子头、江口、大岭、山梓、田坑、璜村、陂塘、沙子岭、石头、王元丘、中村、老村1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黄石圩。2001年撤乡设镇。
⑻ 湖北黄石都有那些历史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城市之一,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其中市区面积233平方公里,人口67万。黄石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工业基础,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全市已形成冶金、建材、纺织等14个主导产业,共有5家公司在沪、深两市挂牌上市,拥有东贝压缩机、劲酒等一批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作为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点、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和鄂东区域经济龙头,黄石市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22.9%;财政收入增长26.9%。 气候条件 黄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水量:1400mm。最大风力:5—6级。空气质量:符合GB3095-32标准。地震潜在可能性:不处于地震带。 土地资源 黄石市是武汉“8+1”城市圈重点发展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纳入武汉城市圈规划,土地供给能满足大规模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城市外延发展增量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求采纳
⑼ 黄石国家公园的历史溯源
黄石公园位于黄石河的源头,因而该公园以其历史名字而命名。将近18世纪末期,法国猎人命名了这条河流为“黄石(Roche Jaune)”,可能是曼丹人(Minnetaree)的名字“Mi tsi a-da-zi”(Rock Yellow River)翻译而来。后来,美国猎人用英语翻译了法语名字为“黄石”。虽然黄石河被普遍认为是黄石公园大峡谷里看到的黄色岩石而命名的,但印第安人的名字来源却并不清楚。
黄石地区人类历史可追溯到11,000年前。起源于大约11,000年前的克洛维斯文化,是遥远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古印第安人创建的,人们发现了黄石公园的与此同时代制造的黑曜石箭头。当土着美国人首次开始在该地区捕鱼狩猎时,黄石公园的人类历史就开始了,这些传统一直持续到200年前。1805年到白人探险家(刘易斯和克拉克探险队)首次进入这一地区为止,他们发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狩猎甚或星散地居的印第安人族群及部落,包括内兹佩尔塞人(Nez Perce)、克罗部落(Crow)和肖肖尼人(Shoshone)。那时,他们过的是一种极端贫困的生活。 1795,传奇人物吉姆·布里杰(Jim Bridge)就率领过第一支政府授权的探险队进入黄石探险。现在被称为黄石河的地名,第一个出现在书面记载。
1797年至1798年,英国探险家和地理学家大卫·汤普森,在西北做皮毛贸易,在他的笔记里用到“黄石”的字眼,他在访问密苏里曼丹村时进行了记载。虽然高耸的峡谷山壁很接近“黄河石”的上游河道,但是不确定的这个名词究竟是如何起源。
1805年至1806年 - 刘易斯(Lewis)和克拉克探险队的成员约翰·科尔特(John Colter)退出了远征队,在现在是蒙大拿州的地区加入了一队捕猎人。他们听到南部火山像打雷一样使大地颤抖的声音。
1808年的冬天,约翰·科尔特穿越了一个后来成为黄石公园的一部分的区域。他观察到黄石公园东北的塔瀑(Tower Fall)瀑布附近至少有一个地热区。成为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第一位到这里进行勘探的白人。
1827年,黄石地区的第一份书面文件出现在费城的报纸上,但它似乎并没有被注意,人们只关注和重视其中野蛮史。 捕兽人丹尼尔·T·波茨(Daniel T. Potts)所写的有关“黄石”的最早的信件,他在其中描述了该地区地热的一些特点。
1829年,捕猎者乔·米克偶然发现了现在所谓的诺里斯间歇泉盆地区域。他的描述与约翰·科尔特的“火和硫磺”的地方,被人们认为是假想而虚构的地方,被昵称为“科尔特尔地狱”。在接下来四十多年里,从山人和毛皮猎人大量报道中讲述了这些沸腾的泥浆,热气腾腾的河流以及石化了的树木,但是大部分这些报道当时都被认为是神话。
1834年 , 美国皮草公司的业务员沃伦·安格斯·费里斯(Warren Angus Ferris),为了出名,走进了现在的黄石公园,他是第一个实际的“旅游”参观黄石地区的人,第一个提供了间歇泉的充分说明。
1835年至1839年,奥斯本拉塞尔(Trapper Osbourne Russell),在猎人时代的高峰期间,冒险三次进入黄石地区,到达黄石的许多热地区和南部的黄石湖。
1842年 ,西方文学使者沃伦·费里斯(Warren Ferris)进入黄石。他确认了能够保温的“间歇泉”,这源自冰岛的一个术语。
1850-1860,美国内战,那场战争因为对奴隶制的斗争,导致的直接后果爆发了南北战争。同时,与印第安人的小规模冲突也一直不断。美国政府决定探索黄石地区。
经过1856年的一次探索后,山地人吉姆·布里吉尔(Jim Bridger),被认为是首位或第二位曾看到过大盐湖的欧洲移民),同样报告称发现了沸腾的泉水、喷泉,以及一座由玻璃和黄色的石头组成的山峰。
1859年,美国陆军测量员威廉·雷诺兹上尉开始对落基山脉进行一次为期两年的测量工作。在怀俄明州度过一个冬天后,1860年5月,他与包括博物学家费汀南德·凡德威尔·海登和导游吉姆·布里吉尔在内的小组打算从该州西北部的风河穿过两大洋高原的大陆分水岭。虽然有春天的大雪阻挠,但他们还是成功地达成了目标,从而成为首批有组织地进入黄石地区进行测量的人员。但南北战争的爆发让探索考察计划一度搁浅,直至1860年代后期才得以继续。
1863年,一群淘金者在进入黄石南部。几年后地图上出现了deLacyLake区域,直到更名为现今Sho shone Lake。
1865年,弗朗西斯·泽维尔·库庞(Francis Xavier Kuppens),一个年轻的耶稣会教士来到大瀑布附近,在现在的蒙大拿州任职,除此之外,他参观了大峡谷的黄石和和间歇泉。后来,库庞有机会来形容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旅程,向代理领土州长托马斯·弗朗西斯·米格尔(Thomas Francis Meagher)建议,提示有这样一个确实存在的地方奇观,它应该被保存作为一个国家公园。
1868年,雷德里克(Frederick)和菲利普·鲍特尔(Phillip Bottler)成为波兹曼和目前公园的第一批定居者。该鲍特尔牧场是狩猎和勘探的第一个根据地。
1869年,库克·福尔松·彼得森探险队首次对黄石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探险。这个探险队是由三名私人资助的探险家组成。福尔松一行沿着黄石河来到了黄石湖。并用日记将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报告,史称库克·富尔森·彼得森远征。福尔松队的成员们保留着一本探险日志,并以此信息为基础而报道。
1870年,一些蒙大拿州的居民组织了沃什伯恩·兰福德·多恩远征队,远征队由该州测量总监亨瑞·D·沃什伯恩领头,其他成员包括内森尼尔·P·兰福德(之后人称“国家公园兰福德”)和美国陆军骑兵队长格斯塔夫斯·切尼·唐恩等。远征队花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探索这一地区,采集标本,并为部分景点命名。队伍中一位名叫科纳柳斯·希杰斯(Cornelius Hedges)的蒙大拿作家兼律师提议将这一地区设立为一个国家公园来加以保护。他将自己的观察发现写成了多篇详细文章发表在1870-1871年的《海伦娜先驱报》(Helena Herald)上。1865年10月,之前曾表示这一地区应该受到保护的蒙大拿领域代理行政长官托马斯·弗朗西斯·米格也重述了希杰斯的意见。其它人也曾给出过类似的建议。
1871年,美国政府收到上一年度远征黄石地区的兰福德(Langford’s)的报告。费迪南德·瓦·海登(Ferdinand V.Hayden)被国会任命为进入该地区进行正式勘探和地质调查的领导。海登在他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的第11年。他终于能够再次尝试探索这个地区。凭借政府的资助,海登带着地质勘察队重返了黄石地区。海登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以及艺术家托马斯·莫兰(Thomas Moran)和摄影师威廉·H·杰克逊(William H. Jackson)。海登编纂了一个500页的关于黄石地区的综合报告给国会,其中包括威廉·亨利·杰克逊(William Henry Jackson)拍摄的大型照片,还有马斯·莫兰(Thomas Moran)的绘画作品。莫兰的水彩画和杰克逊的照片证明了奇迹。所有的人被眼前的奇观和美丽惊呆了。他的报告有助于说服美国国会取消对黄石地区的公开拍卖,并游说创建 “黄石国家公园”。
1872年3月1日,根据法官科尼利厄斯·赫奇斯(Judge Cornelius Hedges)首先提出的“这片土地应该是属于这个新兴国家全体人民的国宝”倡议,当时的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Ulysses S.Grant)在《设立黄石国家公园法案》上签了字。至此,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就这样诞生了。纳撒尼尔·兰福德(Nathaniel Langford),国家公园理念的最直言不讳的支持者之一,被任命为公园的第一位管理者。
根据1872年3月1日的美国国会法案,黄石公园“该2200000英亩荒野,为了人民的利益被批准成为公众的公园及娱乐场所”,同时也是“为了使它所有的树木,矿石的沉积物,自然奇观和风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现有的自然状态而免于破坏”,被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