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里学历史学,考古学,之类的专业毕业以后能向哪方面发展什么样的人适合学
您好,乐意回答您的问题。
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等专业在一般学校里都是冷门专业,以后的就业率一般也是比较低的。。至于发展方向,一般考虑师范,相应文职或者公务员,或者进入专业领域考研甚至考博做研究工作(比如做教授或者研究员)——
至于什么样的人适合去学,那自然对兴趣要求比较高,然后最好能够比较细心和专注,要有毅力,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做研究的人必须的。。)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满意请采纳,如有需要可追问,谢谢您的支持~
2. 学习历史学需要怎么样的一种天赋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是一门最适合临时抱佛脚的功课,只要考前花点时间死记硬背,成绩照样不差,甚至还会有好分数。真要这么想就大错了,想要把历史学好,特别是面对文科综合卷对能力的高要求的时候,想要把历史学好,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把历史学好呢,我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
我认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你要对历史课有兴趣你才会主动地去学,不要抱着一种如果不考历史我才不去学的心理。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如若反之,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但却炼不出火眼金睛。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如果这样,神也救不了你。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都还不赖。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当然,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学认为学历史要诀就是背,错了。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基于课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方便你理解的历史结构。其实这也很简单。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对于这个话题,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走好。
3. 学习历史的好处有哪些呢
观点来自易中天。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和最前沿的理论相比,它自然是有些落后和保守的,但是它依然是构建一门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入门者最好的学习对象。
那些掀起历史波澜的事件,有着怎么样的时代背景,站在时代潮头的人,又是怎么与时代的浪潮相得益彰。他们的所作所为自然不可能照搬到现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得到些经验,抽象地总结出些原则性的东西,在如今这个更加复杂多变的时代指引我们。
微观一点,历史的意义就更明显了些。对我们个人而言,无需了解时代的脉络以及时代将如何发展。我们只需要去看故事,就像看小说一样,从一段故事里思考一些道理。
易中天:学历史有什么用?
现实比小说更荒诞,也更没有逻辑,能从中见识到的也就更多。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是为什么失败或者成功。任何一个能够在历史中留下名字的,都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是身份,或者是能力,平头百姓在史书里不过是用来体现项羽勇猛的一百个人之一。
4. 葛剑雄:哪些人适合学历史
如果问你为什么喜欢看历史书,你可以回答因为喜欢,或者因为有趣;但如果问你为什么要报考历史专业,你的回答就不应该只是喜欢或有趣。
因为报考历史专业与看历史书不同,如果只是想看历史书,或者历史书有趣,完全可以报考其他专业,以后在课余、业余时间也能看。
在大学毛入学率还不到40%、大学也不属义务教育的条件下,考大学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上大学得花不少钱,个人和家庭总得考虑一下是否必要。
大学毕业后也还有择业竞争,一般来说,所学的专业与就业有比较直接的联系,未来若干年内就业压力还会存在,选择专业时不能不考虑这一因素。所以,不能仅仅为了兴趣而报考历史专业。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报考历史专业呢?我认为有两类人,一是希望并且有条件从事历史研究的人,一是希望并且能够将历史作为工具运用的人。
第一种人当然是以喜爱历史为前提的。如果到了高中毕业还对历史没有兴趣,更不喜爱,何不早些改变?但仅有兴趣不够,还得看是否有基本的条件。每个人有不同的天赋,除非有特殊的、不得已的原因,都应该用其所长。
如果自己把握不准,可以请熟悉自己情况的老师、长辈、朋友分析一下。如果想从事历史研究,光读本科是不够的,最好接着读研究生,毕业后争取在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所工作。
但专业研究是艰难的、寂寞的、枯燥的,有时甚至会很痛苦。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传统学科,要想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并不容易。
新发现的或得到解读的文献史料、遗址遗物可能提供前人未见的证据,借助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也可能破解前人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多数历史学者没有那么幸运,期望值不能太高。
在本科阶段还要作语言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准备,如准备研究中国史的要能熟练阅读文言文,即使是研究近代史,要知道民国年间大量文书、函电就是用文言写的。准备研究外国史的,除了要学好通用的英语、法语等外,还得学好对象国的语言。这些都需要较长时间,到研究生阶段再学往往太迟了,或者时间不够了。
有志于研究专门史的,最好利用本科阶段学习相关学科,如文化史、经济史、宗教史、民族史、外交史等都需要掌握相应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如果感到力不从心,尽了努力还是适应不了,不如改变目标,成为运用型的历史学者。
即使是最富裕国家的历史学家,也不可能仅仅依靠学术成就成为富翁。他们能过体面的生活,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却不可能获得多少财富。就是在知识产权最值钱的国家,纯学术着作也不可能拿到多少版税。除非你能写发行量大的畅销书,参与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娱乐产品,或从事以历史为资源的商品交易和市场活动。
一句话,想发财致富而又有这样能力的人,还是别选择当历史学家。如果对历史有兴趣,尽可在发财后当作业余爱好,或者用钱购买历史类的服务。
第二种人是通过接受大学的历史专业训练,将历史作为未来的运用手段,或者作为提升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部分人在大学毕业后主要选择与运用历史知识有关的职业,如历史教师、历史编辑、文博档案、文化传播、文化服务、文秘等。
所以除了要学好历史以外,也得打下与自己目标相关的基础。如当教师应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当编辑应具备文字功底,文化传播自然要掌握传播理论和手段,否则到时未必如愿以偿。
近来历史专业的毕业生经常在就业率中垫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校期间没有做好提高运用能力的准备,所以对这些岗位缺乏竞争能力。其实,随着现代服务业、新媒体、文化产业、网络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对历史运用的需求是相当广泛的。
有些人原来是以历史运用为目标的,但以后兴趣提高了,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也不妨调整目标,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但因为怕找不到工作而临时起意,即使侥幸考上了,会读得很辛苦,前程也未必美好。
如果将读历史专业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也应全面考虑自己的条件,如今后的谋生手段,对拟从事的职业的适应性,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等,不能盲目模仿或攀比。
已故国家副主席、“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是圣约翰大学毕业生,读的是历史系。作为荣氏家属的第三代传人,自然不需要也不会考虑毕业后的出路,荣家看重的是圣约翰大学的声誉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更明白,荣毅仁需要的是驾驭全局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如果是一个小企业主家庭,恐怕不会让子女上学费昻贵的大学,学对他们的企业没有直接用途的专业。
还有人以王岐山毕业于历史系来证明学历史专业的重要性,这未免过于牵强。我不知道当初上历史系是王岐山的自觉选择,还是组织分配的结果。即使是他的自觉选择,历史素养也只是他综合素质中的一部分。要是不具备其他方面的素质和经验,仅仅凭着大学历史专业的知识,他能担当党政、财政、金融等方面的重任吗?
但另一方面,历史专业和历史学的训练无疑会给予每一位认真的接受者重大影响,至少是潜移默化的作用,自然也会影响其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有能力,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这类影响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历史专业学生,不应拘泥于具体的历史知识,不要停留在史料的阅读和记忆,而应加深对历史理论、历史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也可对不同的研究方法做些尝试。
5. 历史好的人适合学什么专业
喜欢历史的人可以读历史学、世界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历史考古学等专业。
6. 历史学怎么样
听到这个历史学这个专业名字,我相信大家脑海里蹦出来的词汇就是“就业红牌专业”,那这个专业到底怎么样?是学些什么的呢?以后的就业情况真的是“红牌警告吗?”下面是我的见解。
总而言之,历史学专业还是可以的,也欢迎大家报考此专业!
7.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历史
喜欢回忆的 , 愿意总结经验的,渴望背诵的。 恩,对于历史学表面上是很有意思的由一个又一个故事组成,可是往深里学就发现很枯燥,并不是单纯的有兴趣就行,也是得接受痛苦的考验的
8. 请看历史书有什么好处,年轻人可以看吗
年轻人可以看历史书,看历史书的好处如下:
1、从历史中学习前人的优秀思维
中国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等正史书籍,可以说是“帝王将相史”。拿《史记》来说,“本纪”记载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帝王;“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公、宰相;“列传”记载了谋士、武将、说客、刺客等等,能载入《史记》的人都非等闲之辈,个个都有自己的非凡经历。
2、以史为鉴,不走弯路,不掉坑
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讲:“人之初性本恶”。到底人是善是恶,不去争论,我要说的是:“历史把人类的善行与恶行都赤裸裸的记录了下来。”人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根本看不透对方的时候,往往都是防不胜防,因为不清楚对方要做什么,不知道对方的动机是什么。
3、读历史增加知识量,聊天有谈资
阅读历史,不光是看一些人和事,还有大量的知识融汇在里面,例如:地名的变迁,石家庄以前叫常山;驻马店以前叫汝南、青岛以前叫即墨,既学习了历史知识也学习了地理知识。除了地名之外,诸如思想、政治制度、军事、经济、风俗等等都包含在内。所以说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
4、扩大个人格局,懂得“修齐治平”
历史中有很多伟大的人格值得学习。如赵国的丞相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主动回避挑衅的大将廉颇,避免将相失和,给秦国以可乘之机,最终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用意,上演了着名的“负荆请罪”。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组递进关系,只有前一项做好了,才有可能把后面更大的事情做好。
5、读历史学管理,《资治通鉴》与MBA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学习的是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等实际操作技能。其实历史当中也有大量的管理案例,例如《资治通鉴》就可以看做是一本管理学宝典,通过1300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巨大的案例宝库。熟读《资治通鉴》对管理者而言裨益良多。
9. 学历史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或者日常生活哪些方面要提高
历史重要的是用心记,不是下课死背书,而是要上课认真记,我想刚进高中都要学,大家想必不会用心,这是你就要用心起来,考前自己把认为的重点记下来,一边看书一边记,这样到了大考前就有了自己的材料,就不必再死背书了,那样太没用了。像课本中的小字图片不可忽视。最好将历史事件按年代串起来记忆。作选择尽量少翻书,一般选择是大头,后面的大题一般不会有太大差距,当然基础的还是要掌握的。刚开始会比较累,但到了高考总复习你就知道好处了,我高中前两年学得很用心,到了高三我的历史课就用在别的地方了,我高三一年几乎没听过历史,只是有练习就作,考试还未失过手。我不认为学历史要具备什么特别素质,最主要是看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