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区别二十世纪历史文学

如何区别二十世纪历史文学

发布时间:2022-11-25 21:50:37

⑴ 文学史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有何区别各年代是怎样的

先秦:顾名思义,就是在秦朝之前的年代
古代:鸦片战争以前
近代: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现代:新中国成立前
当代:新中国成立以后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近代社会是古代的终结和现代的前夜.而近代文学不仅标志着古代文学的终结,还下启现代文学的新生,因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现代文学都是从五四新文学说起的,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晚清的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以及晚清的谴责小说都是与五四新文学一脉相承的,但由于人们一般的认识都把二者隔开来,使得现代文学不关注他,古代文学更不关注它.
另外,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界限也是按照政治上的分期进行的,但实际上革命文学和解放前的左翼文学也是一脉相承的,这样就不好进行研究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一个问题越来越醒目,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概念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笔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时,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在中国的通常语境里,1840年以来的历史被划分成三大阶段.1840-1919年是“近代”,1919-1949年是“现代”,1949年迄今是“当代”.以此为参照,那么“中国现代文学”就是基本上对应着中国现代史的文学.目前学术界大多采用1917年到1949年的教学/研究框架.通常简称为“现代文学三十年”.但是,这样使用“ 现代文学”概念越来越多地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在国外的非汉语学术界,很难从语义上区别“近代”、“现代”和“当代”.比如日本就把“现代化”称为“近代化”.在国内,一般情况下,“现代”和“当代”是同义词,只有专门学习过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人才能区别这两个概念.所以对现代文学的范畴问题发生越来越多的质疑.特别是21世纪的到来,使这个问题更加凸显.当我们说“现代”的时候,不是指包括说话时的“现在”,而是指半个世纪以前.这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范畴加以清理.
可是,当我们试图清理“现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现代”这一概念具有多义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价值概念.比如现在同是2004年,我们却可以说欧洲比非洲“现代”,还可以说某件东西很“现代”.因此,对现代文学的理解不仅仅是时段上的差异,而且包括空间上的差异.
让我们分别列举并进行简评.
从时间上说,首先存在一个“现代文学”的上限与下限的问题.
关于“现代文学”的上限,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1919年,划分点是“五四”运动.理由是文学与政治应该一致,“五四”运动使整个中国文化得到更新,中国文学的性质当然也发生了质变.这种观点目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很少,但是学者以外的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就是这样教的.笔者给一年级大学生上现代文学课时,第一天问他们现代文学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全部说是1919年.这个观点思路明确,缺点是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还是要去追溯1917年的文学革命和1915年的《新青年》.
第二种是1917年,划分点是文学革命,理由是文学的独立性,强调从文学自身的发展线索来判定时段.目前大学教学体制基本采用这个上限.但是这样就等于说现代文学只是新文学,它忽略了通俗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种是1911年或1912年,划分点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理由是现代文学应该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文学,推翻了皇帝,才真正有个人的精神空间.这也是把文学与政治相联系.从通俗文学的发展来看,这个上限倒是一个分界点.但是从文学运动来看,这个年份的意义不是特别突出.
第四种是1898年,划分点是戊戌变法,理由是思想变革是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北京大学一些学者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实际上就是以1898年为起点.谢冕先生主持的“百年文学总系”,挑选十几个年份进行分写作,第一本书就是1898年,谢冕先生亲自写的.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从现代教育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开端.
第五种是1840年,划分点是鸦片战争.理由是在古代与现代之间不存在独立意义的“近代”.这实际是把近代文学合并到现代文学.近代文学是历来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第六种是周作人等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文学是从明朝开始的,理由是个性解放、人的觉醒.这一观点无法在教学上实现,只能当作一种学术参考意见.
关于“现代文学”的下限,分歧倒不是很多.
第一种观点是1949年.这既是正统的,也是大多数人的观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近年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理由是从文学自身来看,1949年没有什么重大事件.
第二种观点是1976年“文革”结束,从新时期以来是“当代文学”.这种观点认为50-70年代的文学基本是解放区文学的延续,应该属于“现代文学”,文革以后才进入了所谓“翻天覆地”的历史新阶段.
第三种观点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此前的文学是以五四精神为主导的,此后进入了以共产党思想为核心的当代文学.
最后一种就是主张不分现代与当代,打破下限,笼统称之为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主张影响很大,实际上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跨越“现代”和“当代”的研究.但是这个主张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认为它忽略了许多应该得到重视的差别.20世纪中国文学实际上的阶段性还是不能回避的.
从空间上讲,“现代文学”的所指经历了范围上的多次变化.从50年代王瑶先生等开创这门学科始,“现代文学”长期指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团结其他阶级参加的新文学.所以各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着作中,革命文学占的比重最大,其他文学处于边缘,或者是同路人,或者是受批判的对象.
新时期以后,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边缘和中心开始对换.经过20年的演变,革命文学已经占比重很小,所谓“人性论”的和“具有永恒艺术价值”的文学得到重视.但基本框架还是新文学的框架,而且产生不少新的问题.比如忽略了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斗争,忽略了当年大众的阅读选择,变成一种个别专家趣味等等.
关于现代文学应该不应该包括通俗文学,很早就有过不同意见.严家炎先生与唐弢先生就曾经争论过.严家炎先生认为应该包括旧文学,包括旧体诗词.唐弢先生则强调“现代”的价值意义,反对包括旧文学.但随着学术界对“现代”这一概念理解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包括通俗文学.也就是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学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的先进战胜落后的关系.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了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书在每个10年都专门设立了通俗文学一章.这表明了一个极大的变化.旷新年先生批评这个框架有不妥之处,但这已经是一个趋势.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版现代文学史,也专章讲授了通俗文学.
所以,目前关于“现代文学”这个概念,出现了许多课题.一是在中国20世纪产生了各种文学,如何对待.以某一种价值观念进行取舍后,对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文学干脆不讲,恐怕是不妥的.比如有的当代文学教师不讲文革文学,有的连十七年也不讲.“空白处理”恐怕不是历史研究的最佳方式.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同文学的价值区分.张恨水与鲁迅就是不好随便比较的.要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我们就要回到文学史中去,仔细考察当时的文学生产、流通和接受的状况,包括考察出版、报刊、文学教育和各种亚文学的状况.这样我们或许会尽快找到妥善处理“现代文学”这个概念的方法.

⑵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外国文学分为那几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有那些主要代表作家。

20世纪是人类历史发生大裂变的时期.大变迁,大改组,大分化,大整合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20世纪是一个人类走向全球化的世纪.20世纪的文学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的.打破国界,打破封闭,成为全球的共享资源,构成了20世纪文学发展的主流态势.
纵观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态势,总揽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板块: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捷克作家雅罗斯拉夫•哈谢克(1883—1923)。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挪威作家克努特•哈姆生.西班牙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
现代主义文学

⑶ 外国文学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与十九世纪的相比有哪些不同

19世纪为前期现代主义、20世纪为后期现代主义。后期现代主义是前期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它继续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学实验。同时,也有决裂和反叛,后期现代作家表现了抛弃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企图。

不同点:

1、流派、内容上:
19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有:前期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
20世纪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二战以后的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2、理论基础上:
19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叔本华、柏格森、尼采、弗洛依德等人的思想和学说。
20世纪后期现代主义主要:是存在主义,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影响,并和后结构主义合流。

3、基本特征上:(以后期为例来论说)
(1)、反文学性
后期现代主义文学更进一步把前期现代主义本来就很激进的反叛推向了极端。它不但从根本上否定“旧的”传统(前期现代主义生活在传统之中),而且要摒弃前期现代主义的“新”的规范,它试图对小说、诗歌和戏剧的传统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而,后期现代主义文学必然是一种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反小说”和“反戏剧”,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零度写作
后期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消解或平面化;它怀疑乃至否定文学的价值论和本体论。在它看来,写作消失了内容,转向中立性,即所谓“零度写作”,换句话说,写作转向了它自身。作家只能把话语、语言结构当成他们为所欲为的领地,在形式上不断花样翻新,作家的创作和读者作为“创作”的阅读都是为了享受创作(阅读)带来的欢悦,是一种表演、操作。
(3)、不确定性
如果现代主义毕竟还把世界看成是个整体,那么后期现代主义则干脆视世界为“碎片”,如果现代主义作品中还有一种中心意义和为这种中心意义服务的结构,那么后期现代主义则否定这种中心和结构的存在;不但如此,后期现代主义作家还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以寻求。在后期现代主义小说中,结构扑朔迷离,“故事”前后矛盾,难知究竟,人物的行为缺乏说得通的动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期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4)、趋向大众化
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意识和优雅的形式使它和通俗文学泾渭分明,而后期现代主义文学则要打破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界线,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的作品干脆以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品的形式出现,并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线。

4、作家写作原则和风格显现上:
(1)、后期与前期相比:后期现代主义作家从通俗文学、科幻小说、美国西部小说以及其他一些被前期作家看成是亚文学的体裁和作品中汲取养料,试图填平前期纯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鸿沟;
(2)、后期继续推进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并且超越它。
具体创作风格上后期出现了:
矛盾(文本中的各种因素互相颠覆)、
交替(在文本中,甚至在文本的同一篇章中,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
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端的例子是“活页小说”)、
极度(如有意识地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
短路(运用某些手法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例如把确定的事实和明显的虚构结合起来使得无法对作品进行解析)、
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的特点和边界,如把小说“理论化”)、
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甚至“非文学”话语纳入主流)。
冷漠性也是后期现代主义风格的重要特征。

以上是我参考资料自己总结的,很多地方或许还不精确,可以权当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⑷ 外国文学史中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20世纪现实主义继承了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批判传统,但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对真实的认识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注重客观的真实,强调再现生活中本来的样子,追求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20世纪现实主义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对艺术真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表现出向内转的趋势.
2、对人物的塑造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重视典型人物的塑造,将社会环境与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主人公对社会制度的反抗;20世纪现实主义则更加关注普通人的塑造,将主人公置于平庸的社会风气或堕落的文化环境中予以表现,以此反应人物的不幸,较少将其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
3、在表现的内容方面,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描写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20世纪现实主义因为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大了对战争的反映,表现了反战和反法西斯的主题.
4、在艺术表现上,19世纪现实主义主要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以叙事、描写、抒情为主,20世纪现实主义更多的吸收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在结构和叙事上都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变的特征.小说在体裁方面也具有创新性,创造了多卷本长河小说和音乐小说的形式.
无意间看见这个问题,又翻开将近一年没有看的书了.

⑸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5)如何区别二十世纪历史文学扩展阅读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⑹ 1, 二十世纪文学作品与之前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20世纪作品多是反思人文思潮对社会的影响,19世纪刚好相反,以反思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为多,17、18世纪以的作品更多是启蒙运动的作品,每个时代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在怀疑、批判、总结和反思。只是时间轴越往前,频率越低,到近代就越来越频繁。看你是想要从怎样的角度取材咯,由于不知道你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学术论点而问这个而问题,所以不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答案。

⑺ 文学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有哪

一、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二、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刚结束甚或还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而且,在反映现实之中寄托了改变现实的愿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有的还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展现着名政坛人物的政治活动。

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向内心世纪掘进”是20世纪欧美文学和美学的一股潮流.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表现主观真实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现实主义文学引起艺术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调整.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作家们在综合中不断创新,既融会了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了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手法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潜意识表现、性心理描述、时序颠倒、荒诞变形、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等,这些在传统现实主义中不被采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艺术手段,在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

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而现实主义作家素以直面人生为本色,面对20世纪复杂错综的社会生活和变幻莫测的世态人情,他们在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强化了客观务实的立场,疏远或放弃了理想化、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着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在具备某些闪光点的同时,并存着许多并不高尚甚至并不道德的思想品质.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他们低能、笨拙、脆弱,有时还怯懦;对生活有点浑浑噩噩,或许还带点玩世不恭;但他们是好人,并不为非作歹,并不损人利己,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

⑻ 什么是中国20世纪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确是自《诗经》以来我国数千年漫长的文学历史中极其特殊的一个文学阶段。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兴盛,使文学传播手段大大提高;1905年传统科举制度的废除,“新教育”在改变着人才培养方式的同时,也大大地扩展了作者队伍与读者群体;稿费制度的确立,使作家的精神产品可以直接转化为生活资料,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_上的职业作家……这都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根本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地方。

阅读全文

与如何区别二十世纪历史文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