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孔子删诗经删了多少历史

孔子删诗经删了多少历史

发布时间:2022-11-27 00:40:29

Ⅰ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诗经》(也称《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其突出的地位。但是,关于这样一部伟大的着作,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在许多方面依然众说纷纭,无法作出定论。孔子是否删过《诗》就是一个悬案。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所以对它的作者、编定者、编着年代等问题,不大可能进行探讨。直到汉代,司马迁为了写《史记》才对《诗经》及孔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孔子删《诗》的观点,这种观点就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不断得以补充、发展。主张这种说法的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汉代距离春秋、战国不远,司马迁所依据的材料自然比后人要多,也更加可靠。第二,古代大小国家有1800多个,一国献一诗,也有1800多篇,可见古诗本来是很多的。孔子从前人已收录的3000多篇诗中选取305篇编为集子,作为教科书,是可能的。第三,对照书传中所引可知《诗经》中有全篇未录的或录有章句等情形,这种情况也与删《诗》吻合。

最早对孔子“删诗说”提出异议的是唐代的孔颖达。他在为“五经”作疏时,发现司马迁《史记》中的叙述与先秦典籍对《诗》运用情况不相符合。于是,到宋代就形成了及时“删诗说”之风。近代的顾颌刚、钱玄同、范文澜等都基本上持这种观点。归结起来,反对孔子删《诗》说的主要理由是:

第一,《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礼到鲁国观周乐,演奏十五国风和雅颂各部分,其中的编排顺序与今天的《诗经》大体相同,而据现存的资料看,孔子当时只有8岁,根本不可能删《诗》,可见孔子之前就有和今天《诗经》的编次、篇目基本相同的集子。第二,孔子自己只是说“正乐”,并没有说删《诗》。再说孔子返鲁“正乐”时已经69岁,如果删《诗》该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在这之前他一直是说“《诗》三百”呢?第三,《诗经》中有不少“淫诗”,这些不符合孔子礼乐仁政思想的诗为什么没有被删掉?第四,先秦各种史籍所引的诗,大多数见于今天的《诗经》,据王士侦《古诗选》、沈德潜《古诗源》所辑逸诗,不过50首。这说明《诗》在当时只有300篇,即使孔子删诗,由于他在当时只是诸子中的一家,影响不是很大,更不可能影响到他以前的着作。

上述两种观点唇枪舌剑,论战了1000多年,至今仍争论不休。看来,孔子是否删过《诗》的确是一个难解的谜。

Ⅱ 《诗经》为何又叫诗三百孔子删诗是否真的存在

今人在读古代文艺论着时,常会遇见诗三百这个提法,不少人对此感到奇怪。

其实,文艺论着中流传的诗三百,就是指《诗经》。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里的《诗》就是指《诗经》,《诗经》在先秦典籍中本来是称《诗》的,其后面的经字,是后人为了将其列入儒门经典四书五经才加上去的,就像《易经》本来叫《易》一样。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歌大多产自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收录的都是合乐歌词,上起于西周初年,下止于春秋中叶,作者既有人民群众,也有士大夫贵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中间500年社会的真实样貌,俨然一幅质朴圆润又灵动非常的先秦人民生活景象图。

而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不同学说立场相互攻伐之说尤为激烈。而自古以来,儒墨交攻,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文化抱负,以及其所代表的不同阶层的利益,让二者的学说以及后世门派之流在学说理念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矛盾。但是在《墨子·公孟》中却介绍到: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如果三百诗之制真的流传至孔子,恐怕墨子不会在这里将三百诗的说法流传下来。

由此看之,自古有之的孔子删诗的说法,恐怕不可轻易信之,诗三百之说可能另有来历。那么这来历究竟何在呢?

古代各代学者的普遍看法是:孔子并没有删诗,只是进行了正乐,即订正了诗经的乐调。正如他自己所说:吾自卫运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说我从卫国到鲁国之后,对丝巾展开了订正乐调的工作,让雅,颂篇目的诗歌韵律和谐,各得其所。由此可见,自称“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孔老夫子的确对《诗经》进行了一番正乐工作。

现代文学领域认为,风雅颂绵延长达五六百年之久,国风所采取的诗歌则达十五国之广,而诗三百所展示出来的诗歌基本形式统一,韵律和谐,曲调婉转优美,可以确定的是,的确在历史上经过一番精心加工整理而后才逐渐定型的。而从风雅颂当时流传的年代来看,最有可能对《诗经》进行加工整理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当时颇有名望的乐工和太师,只有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收集者,整理者与编辑者。

但是由于后人不加详察,又被孔子这位至圣先师头顶的光环弄得头晕目眩,这才乱戴帽子,把孔子的正乐工作以讹传讹成了删诗工作,以至于闹出了误会。

可见,历史流传的许多说法其实都是笼统而未必准确的,在对待一些广为流传甚至自古有之的说法,我们不能仅凭一家之言便选择偏听偏信,妄加断定其中的是非正误。正所谓“俗人开口,哲人便笑”,如果我们不能坚持以一种严谨认真的审判态度对待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哪怕说的如何堂而皇之,最后也不过是徒增笑料。

Ⅲ 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意思是司马迁说《诗经》本来有3000多篇,后来到了孔子这里,孔子去掉其中一些,只留下符合礼仪,可以用来教化的整理成集......

“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

“删诗说”最初出于司马迁,后来班固、郑玄都支持这个说法。到了唐代的孔颖达编写《毛诗正义》,为郑玄的《诗谱》作疏,才开始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孔颖达只是说孔子不会删去这样多的诗,倒没有公开否认孔子的“删诗”~

Ⅳ 孔子的《诗经》为啥会被删的只剩300多首了

孔子的《诗经》起初先记载的是春秋以及春秋以前的各地诗歌,据司马迁记载,孔子《诗经》未删减前有三千余篇。后被孔子删掉了九成,留下三百零五篇。皆因孔子认为当时《诗经》驳杂不堪,所以只留下了礼仪和风雅之大道。也可称去糟糠九成,留精华一成。后成为世人眼中之典范书籍。三、《诗经》对后世影响

《诗经》是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常教育学生们以《诗经》作为言行之标准。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也有许多字用《诗经》之诗来增加说服力。后到西汉时期更是遵《诗经》为儒家经典。成为《五经》之一。三千余篇的诗歌被孔子缩成仅三百多篇,一代圣人将一生之机遇全挤压成精华来为世人立下标杆。其伟大程度和无私精神令后人尊敬。

Ⅳ 孔子删定诗书的故事

孔林
孔子晚年能顺利归鲁,得益于他的弟子。
鲁哀公七年,吴与鲁在于鄯会盟,鲁国被迫进献厚礼,吴国还要求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康子去朝见,幸亏子贡从中交涉,才免受屈辱。第二年,吴国攻打鲁国,又是以有苦为首的七百勇士誓死抵抗,才打退吴兵。鲁哀公十一年,冉求率领 "季氏之甲"击退齐军,立了战功,深得季康子赏识。冉求极力向季康子推荐孔子。季康子便派人带了重礼迎孔子回国。

孔子回鲁以后,鲁哀公和季康子以“国老”之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但季康子的施政方法却与孔子的政治思想完全相背。季康子对鲁国盗贼众多表示担忧,向孔子求教如何治 "盗",孔子却说:"如果你自己没有贪欲,那么即使给予奖赏也不会去偷盗。"这实际是讽刺季康子的穷奢极欲。

鲁哀公十四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相田常杀死了齐国君王简公。以下犯上,以巨弑君,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大逆不道。所以他拜见了鲁哀公,请求出兵伐齐。但鲁哀公却说:"齐强鲁弱,怎么能去讨伐呢?"让他去找执政的季康子商量。

季氏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均与孔子政见不和,又经常受到孔子的批评和讽刺,当然不会理睬孔子。
孔子由于一再在政治上遭受冷遇,在晚年便把全部精力用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努力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献,作为教授弟子的课本。

孔子时期,周室衰微,礼乐败坏,《诗》、《书》等典籍残缺不全。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重新编成 《书传》,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秦穆公时期,按历史时序排列史事。考察了夏、殷以来礼制增减的情况后,孔子说:"从此之后,即使过了百代,礼制的增减情况都可以把握,不外乎是文彩和质朴的交替。周朝借鉴夏、殷两朝的礼制而确定自己的礼仪制度,真是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礼制。"《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订的。

古代留下来的 《诗》有上千篇,孔子删去重复的部分,选取可以用于礼仪教化的篇章,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 "诗三百"。孔子将这些诗全部配乐、礼乐制度从此才得以称述,使得王道完备,六艺齐全。在编着 《诗》时,孔子阐发了他的文学观念:"《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既符合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又规定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创作方向,另外,他还提出"兴、观、群、怨"的诗学理论,阐释文学的社会功能,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孔子晚年喜好 《易》经,反复研读,以至于 "韦编三绝",就是把串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作为《易》的组成部分的 "十翼",即解释经文的传文,有人说是孔子所作,有人说是后人假托孔子之名作的,但都与孔子有关。
《春秋》一本是鲁国的编年史,孔子对其进行加工订正。据说在写作《春秋》时,孔子该写就写,该删就删,连子夏等人都不能插嘴。孔子说:"后世人知道我孔丘是因为《春秋》,而怪罪我孔丘也是因为《春秋》。"

可以说,在先秦时代所有的学派和学者当中,孔子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的贡献最大。他对保存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具有不朽的功绩。这些文献,如 《诗》、《书》、《礼》、《乐》,后来都被孔子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弟子。
然而厄运并没有放过他。孔子六十九岁那年,他的独生子孔鲤死了,老年丧子,乃是一大哀事。第二年,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渊也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再下一年,在卫国当官的子路在宫廷斗争中被株连,惨死于卫国政变。
独子和两个心爱的弟子相继死去,使孔子在感情上遭到重大打击,他在子路遇害的次年,就在悲痛的境遇中病倒了,从此一病不起。

一天,他强撑着,拄着拐杖到户外散心,子贡来看望他。孔子深情地说:"赐,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接着又叹息着唱道:"泰山就要崩塌了!梁柱就要折断了!哲人就要凋谢了!"一边唱一边潜然泪下。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张。夏人死后棺木停放在东面的台阶,周人死后棺木停放在西面的台阶,殷人死后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之间。昨天傍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本来就是殷人啊。"七天后,孔子与世长辞。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孔子逝世后,鲁哀公致以表示哀悼的诔词,然而这些身后荣辱对孔子又有何意义

Ⅵ 孔子删诗说 关于孔子删诗说的来源

1、“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

2、“删诗”问题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大公案。唐代以前没有什么争论,但是,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大致上争论了1000多年,直到近当代,大家才基本上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

3、“删诗说”最初出于司马迁,后来班固、郑玄都支持这个说法。到了唐代的孔颖达编写《毛诗正义》,为郑玄的《诗谱》作疏,才开始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孔颖达只是说孔子不会删去这样多的诗,倒没有公开否认孔子的“删诗”。

4、后来支持“删诗说”的着名人物有欧阳修、程灏、王应麟、马端临、顾炎武、赵坦、王崧等人;反对“删诗说”的阵营要大一些,有郑樵、朱熹、吕祖谦、叶适、朱彝尊、王士祯、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现代的主要反对者是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当代的《诗经》学者基本上不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

5、支持孔子“删诗”说法的理由不外乎是:出于对《史记》的信赖和尊重;出于基本情势判断即,500年间不可能只有300首诗歌;出于《论语》中孔子谈到的他对“诗”的处理。回到上一个问题是,既然有着大规模的“采诗”行为,采集的诗歌一定是非常多的。

Ⅶ 删诗说的解释

司马迁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一说。《史记·孔子世家》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删诗说是指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即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一说.
具体是讲古时诗经中有三千多首,而到了孔子,删去了众多诗,只留下三百多首可以施行礼教合乎道义的作品.

Ⅷ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是

最早出自司马迁着的《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原本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

Ⅸ 孔子删诗书,是破坏文献的罪人还是保存文献的伟人

孔子周游列国1 4年之后,晚年回到鲁国,在教学之余,整理编辑了《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6本书。其中,他对于《诗经》、《尚书》两本书的改动最大。“删诗书”一说,说的便是他对于这两本书的编辑。

春秋时期,总体上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如果不是孔子将这些书编辑整理,并将之作为教材广泛传播,恐怕这些文献也很难流传到现在。

另一方面,孔子对于这些文献所做的筛选、编订次序、写序的工作,使这些文献的含义更加清晰、文理更加通顺、结构也更加合理,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是积极而深远的。

Ⅹ 孔子笔削《春秋》、删减《诗经》的原因有哪些

1.孔子删诗说,只是诗经形成说法的一种,目前学界各有各的看法,没有定论。
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颂之音。”《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零五篇。”这些文献都认为《诗经》是由孔子选定篇目的。
有一点跟大家理解相悖的是,所谓删诗并不一定全篇都删掉,或者是删掉篇中的某些章节,或者是删掉章节中的某些句子,或者是删掉句中的某些字。我们对照书传中所引的,《诗经》中有全篇未录的,也有录而章句不用的,可见这种情况与删《诗经》相吻合。
我认为,删诗说最站不住脚的地方是:《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在自卫国返回鲁国之后,时年近七十。在此之前,他均称《诗三百》,可见在孔子中青年时期,《诗经》已为三百篇。不是后来为了教学删到三百篇。
《诗经》中有不少“淫诗”,这些不符合孔子礼乐仁政思想的诗,可能是大家觉得孔子删诗的理由。
2.有人认为《春秋》就是孔子写的,也有人认为《春秋》是孔子在鲁国《春秋》上删改的,也有人认为春秋跟孔子没关系,这个也没有定论。
有说法认为,孔子可能出于讲学的需要,将鲁史加以删节,编成一本“极简”的历史教学大纲。孔氏《春秋》愈发简约,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区区万八千字就写过了。《春秋》散乱破碎的历史,不过是供孔子编缀道理的材料。
因此才会有“春秋笔法”这个说法,“约文其辞,去其繁重”,重新按照自己的想法,整齐历史。

阅读全文

与孔子删诗经删了多少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