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遵义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一、历史事件如下:
1、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2、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
3、“夜郎”郡县
(1)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
(2)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
4、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5、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6、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7、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8、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
9、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
10、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至此, 全市共辖2区、2市、8县和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二、遵义简介
1、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2、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1] “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
B. 有人说遵义以前属于四川 是这样的吗请详细回答
是的,遵义在古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属于四川。
洪武五年(1372年)遵义属四川行省,十五年(1382年)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七年(1394年)复改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置遵义军民府,并徙治宣慰司西白田坝。
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2)什么时候遵义划在贵州的历史扩展阅读: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遵义市共有镇181个,乡21个(其中民族乡8个),街道办事处50个。
遵义市辖3个市辖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7个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2个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赤水市、仁怀市)。市人民政府驻地在汇川区人民路。
C. 遵义在历史上是贵州的还是四川的
遵义是贵州省的,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D. 贵州在历史上属于什么地区 在三国时属于什么国 遵义又叫什么
三国时,西南大部地区蜀汉政权占有。贵州属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
两晋南北朝,今贵州境内,除置牂牁郡外,边远地区又分属朱提、江汉等郡。
隋时,在贵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阳郡。此外,今贵州东北地区分属黔安郡和沅陵郡。
唐代,在今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唐在贵州建置的经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羁縻州有矩州、蛮州等。从地域上看,乌江以北多系经制州,乌江以南多系羁縻州。
宋代,今贵州地域分别隶于夔州路、荆湖北路、潼川路、广南西路、剑南西路、剑南东路等,而主要属夔州路。公元974年,土着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
宋宣和元年(1119年),朝廷为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事土着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贵州"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但当时的"贵州"仅限于今贵阳一带。
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贵州境内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蛮安抚司、乌撒乌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别隶属于湖广、四川、云南3行省。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
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
雍正五年(1727年),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广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贵州建置设有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
民国2年(1913年),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全省设3道观察使。1920年废道。1937年,贵州置6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1941年置贵阳市。至1948年,贵州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下辖78个县(市)。
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并在部分地区建立革命政权。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
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贵州,1936年2月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后迁毕节县城),以后还在毕节、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县、区、乡人民政权。
(4)什么时候遵义划在贵州的历史扩展阅读:
贵州地处高原,贵州人的吃穿住行用以及性格特点无不打上山的烙印。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大山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
群山林立,自然的隔阻使贵州人保留了许多本色的东西。因此,贵州人像大山一样的豪放、坚韧、淳朴。
说起贵州,有句谚语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的确,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山之海洋,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
省会贵阳就建在群山环抱的“坝子”里,山里风光无限,进入贵州就像进了大公园,到处悬崖峭壁,峡谷川流,气魄雄伟,有惊心动魄之感。
贵州雨水多是实情,说“天无三日晴”却不免夸张,其实省会贵阳冬暖夏凉,气候在全国仅次于昆明,而且不像昆明那样多风,避寒避暑都是理想去处。由于交通不便,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然比较贫穷落后。
在贵阳的山与山之间,散布着一块块或大或小的“坝子、盆地或河谷阶地”,这些坝子就成了人们繁衍生息的地方。在连绵如涛的喀斯特山地上,贵州人会因为最基本的生活忙忙碌碌,但他们总是有着最纯净的笑容和欢乐。
在他们身后,大山静寂无言,流水捎走四季,留下的只是山与人的交响。有山就得爬山,在与山的长期交响中,必然形成豪放、坚韧、淳朴、偏狭、保守的性格。
民间素有“云南的烟,贵州的酒”之说,让这两个同处高原的近邻省份闻名全国。贵州绝大多数人都爱酒,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酿酒,有客人来必然会以酒款待。
到某一家,若无好菜招待还说得过去,若没有酒就不像话了。贵州农村办各种红白喜事,都必然会备酒,喝酒,以至于人们去送礼,不说去送礼,而说去“吃酒”。
而贵州民间待客有一个习惯,不仅要以酒款待,而且喜欢想方设法把对方灌醉,好像客人没醉酒就算不得好客似的,而看到客人醉酒,他们就像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果实一样快活。
总之,酒俨然成了贵州人维系人缘交往、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可以想象,若没有酒,一切红白喜事都会瘫痪。我敢断言,若中国政府突然下令禁止酒的生产和销售,第一个起来造反的肯定是贵州人,而且是群起响应。
贵州盛产美酒,自然也盛产酒鬼。贵州人爱酒,酒几乎成了贵州人生活甚至身体的一部分。这并非夸张,我看到很多人嗜酒如命,以至于他们必须有酒在肚子里才觉得舒服,否则他们的身体就会颤抖,像打摆子一样,那情景就像机器少了一个重要零件。
对很多贵州人来说,酒就是人生,人生就是酒。走乡串寨,随处可见男男女女划拳、行令、唱山歌、酒令歌的热闹景象。贵州有很多酒鬼,哪怕生活再穷,他也不会放弃喝酒,因为他的信念是:再穷也不能穷酒杯。
贵州酒鬼有一句名言“宁愿伤身体,也不愿伤感情。”
贵州茅台酒是贵州人的骄傲,所以贵州人常说“产茅台酒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不喝酒呢?”
当然在贵州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人是喝米酒的,香甜的米酒自己酿,自己喝,来了客人更是毫不吝啬的敬上三碗,喝得松了裤腰带才算满足。喝酒凸显出贵州人豪放大方,热情好客的特点。
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贵州苗族、土家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同胞们常常会在寨门前摆上十二道拦路酒,由穿着盛装的少女向客人敬酒。这般场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最隆重、最高规格的接待贵宾的礼仪。
的确,贵州酒醇厚,更重要的是民风淳朴。在酒乡,老乡都会酿酒,走人其家,端酒待客,品酒话谈,无不投机。
会觉得酒的醇厚与人的淳朴交相辉映,仿佛酒就是人,人就是酒,当真酒不醉人人自醉矣。
喝贵州的酒,赏灵山秀水,会觉着如入仙境,流连忘返。喝酒使贵州人养成了一种“难得糊涂”、乐天知命、得过且过的处世态度。
E. 贵州遵义历史
今遵义市,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为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改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平越军民府(隶贵州)。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今为遵义市。
遵义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长征文化为主线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在其文化的深层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闲的灵气,和本土少数民族勤劳、质朴、骁勇的锐气。从现存文物上看,位于红花岗南郊的杨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艺精湛,结构规模宏大,墓内残存的铜鼓,陶器等物都工艺精细,文饰雕镌,其与其他中原同时代文物相比,并不逊色,可见当时遵义的文化艺术已相当发达。到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郑珍、莫友芝并称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至今饮誉扶桑;殿试探花杨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跃于30年代文坛的才女卢葆华,虽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国内近代文坛前辈,着名文学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义。综观遵义历史与文化,从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会议和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迁临,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艺术,她是黔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长征时期的遵义会议更是划时代的一笔。
F. 贵州省的遵义市名字的由来
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
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遵义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至此, 全市共辖2区、2市、8县和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G. 贵州省的哪一座城市曾经属于四川为什么被划入贵州
只要大家聊天聊到贵州,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黄果树无比美丽的大瀑布场景,以及当地非常美丽又辽阔的大草原,还有小有名气的贵州茅台酒、以及老干妈。谈到茅台,很多人都知道它,但是你知道酿造茅台的城市在哪吗?其实,它就坐落于贵州北部。谈到遵义,我们都知道,它属于四川管辖范围内,但是在古代的时候,雍正期间曾经将遵义让贵州管理,在唐到明朝这段时间,遵义被人们叫做播洲,是在后来改名遵义的。
除此就是黄果树瀑布的名气也很高,另外赤水大瀑布也非常值得看,它的名气,一点也不比黄果树瀑布差,除了看瀑布之外,在这里能够找到许多的美景,最主要的是看到形状、大小不一样的瀑布群,因此将这里称作是瀑布公园最为合适不过。对于遵义,以及当地这么多好玩的旅游景点你有来过吗?
它曾是四川不知名的小城市,划给贵州后,却成为贵州第二大城市!
H. 古时候的四川省的遵义府,为何被划入了贵州省
三、遵义成为了仅次于贵阳的城市公元1727年,在雍正皇帝在位的第5年,遵义府被划入了贵州省。随后,贵州省的永宁县划入了四川省。贵州和四川两省的边界基本确立,而且一直沿用到了现在。遵义划入贵州省以后,直接加强了黔北地区的经济力量。《遵义府志》记载说:“我朝雍正五年,割入黔疆北藩,始壮幅员,广袤二千里,田赋关税半全黔。”《贵州通志》又记载:“今者割入黔疆,而北藩之形势始壮,其封域南邻贵阳,东接思南,西连大定,北至重庆。”在近代历史上,由于红军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遵义成为了全国文明的红色城市。其实从经济实力来看,贵州和四川两个省的情况截然不同。在四川省的各个地级市中,成都市一超独霸,甚至可以和东南地区的大城市抗衡。但其他城市的水平,则都不是很出彩。在贵州省下辖的各个地级市中,贵阳市的经济明显不如成都市,但遵义市却超过了四川的第二名绵阳市。
I. 古代四川省遵义府,为什么后来被划入贵州省
古时候四川省有个政府机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个政府机构管的“非常宽”,而这个机构就是四川省的遵义府。
贵州是整个西南地区的枢纽,而遵义则位于四川和贵州之间,毫无疑问是一个军事要地。
当时清政府正考虑改土归流事宜,而西南地区则是此政策的一个最难推行的关口,因为西南地区一直都有各方势力对抗朝廷,将遵义划分给贵州一来大大扩大了贵州的军事力量。
J. 四川省的遵义府,为何被划入贵州省,最后换回贵州的永宁县
一、在我国西南地区,土司们的势力非常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名义上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其实有很多地区是皇帝管不了的。例如四川、贵族的部分地区,在我国西南地区,一直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管理模式,这就是土司管理制度。土司基本上相当于一个部落的最高首领,对一个部落拥有最高领导权。朝廷的政令根本无法执行,土司们对朝廷一直是阴奉阳违。由于朝廷的主要精力是抵御北方的游牧政权,所以对西南方的土司们无可奈何。
在隋唐时期,中央政权采取了羁縻制度,基本上不干涉西南土司的内部事务。从唐朝末期开始,杨氏家族开始控制播州地区。播州就是现在的遵义等地,属于四川和贵州的交界地区,这一带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民族杂居,非常难以管理。因此历经了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等各个王朝,杨氏家族一直经久不衰,控制着播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