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满族的习俗和历史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在吃饭时,媳妇在旁伺候,否
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满族十分重视对子女的生育。妇女一旦怀孕,被视为全家吉事,这时婆母便告诉她一些保胎知识和传统禁忌。如:不准孕妇到别人的产房去,不准坐锅台、穿台。不许大哭大笑,不准侍奉祖先神。怀孕五月,不许去马棚,不许牵马等。
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Ⅱ 满族历史
历史上,满族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几个阶段。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时,满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当时分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较缓慢的东海女真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时期。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其社会形态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由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权模式,满族社会完全进入封建社会。留在关外的满族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满族的社会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1616年,建州女真(满族的前身)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寅县老城)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这是奴隶主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几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满清入关后,为了扩大和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封建特权,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压迫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压迫政策。一方面,满清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相继推行了剃发、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是以阶级矛盾为实质的民族矛盾。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满清统治者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主要矛盾才趋于缓和。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满清政府通过平等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满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专制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权开始了衰落的过程。满族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及中下级官员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变革。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纲领,力图变法维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后叶赫拉那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破坏,最终失败。
1911年,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满清废帝光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沦为殖民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满族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满族的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让满族人民行使自治权。通过民主选举,满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参与国事,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Ⅲ 关于满族的历史!
孝端文皇后(1600-1649),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科尔沁贝勒、后赠福亲王莽古思之女。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女三,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嫁额哲;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是中宫皇后。
Ⅳ 满族历史的介绍
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12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3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公元1635年皇太极废旧族名,改称“满洲”。公元1636年改后金为清。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夺取中央政权,定都北京。辛亥革命后通称“满族”。满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清朝,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持续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多年。其间,康熙、雍正、干隆三位帝王都是很有历史贡献的杰出人物。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是十六世纪末以蒙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后又在字母右边或加圈,或加点,史称“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满族主要从事农业。散居城市的满族人大多从事工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满族重视教育,崇尚理学,善于学习,文人辈出。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有突出的贡献。
Ⅳ 满族历史是什么
满族的由来:满族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据文献记载,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于公元前一千余年即遣使向周天子进贡“楛矢石砮”。
到了汉代,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代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国,这是满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
公元12世纪,黑水靺鞨的后人完颜部落兴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这是满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到公元16世纪后期,建州女真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赫哲人、达斡尔人等,形成了一个以满族先人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
早期八旗满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时期“凡出兵围猎……各随族党屯寨而行。”
这里说的族党就是血缘关系,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屯寨讲的就是地缘关系,说白了就是一个寨子、一个屯子、一个村子或更大一些范围的地方的族群。其基层组织叫牛录,管理人叫牛录章京,译成汉语就是佐领。女真人编入旗藉后,工作生活永远要归佐领管理。
族党、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领是依政府法令编制而成的,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清代满族人严格固定在佐领之下。
住,则居于一处;行,则统一行动;打猎、出兵作战都由佐领管理,调到新地仍聚居一处。公家的事听佐领的,家庭的事婚丧嫁要听族长的,哪支、哪辈、老姓是什么都由族长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长处登记,不会近亲结婚,也不会乱伦。
辛亥革命以后,废弃了八旗制度。佐领和族长(满语叫穆昆达)相继逝去,典籍记载大多丢失烧掉,所以现在许多满族人难以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努尔哈赤去世后,其第九子皇太极于1635年登基称帝,将农历10月13日定为颁金节,改后金为大清,把女真族改为满珠或满洲族,但满族一词仍未出现。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为号召推翻清朝。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汉满蒙回藏,始有满族一说,但仍为较含糊的说法,社会大多称为旗族或旗人。人们聊天谈话,问您在旗吗?回答在或不在,并不问是满、是蒙、是汉。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才开始正式称为满族。
清末民国初年时有过一次统计,北京作为满族的第二故乡有人口60余万人。张勋复辟时,一些上层亲贵到摄政王府,动员载沣支持复辟,再度出山。遭到载沣严辞拒绝,说复辟是不得民心的,其结果或是人头落地,或是60多万人被驱逐回东北老家。
Ⅵ 古代满族有多少年的历史
大约2200年多了,汉朝以前称肃慎,后叫挹娄,到了唐朝时称靺鞨,建立了渤海郡国后被辽所灭,此时称女真,后来在完颜部的阿骨打带领下,灭了辽,将北宋变南宋,建立金,后被蒙古成吉思汗的子孙所灭。到了明末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Ⅶ 满族的历史
历史上,满族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几个阶段。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时,满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当时分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较缓慢的东海女真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时期。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其社会形态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由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权模式,满族社会完全进入封建社会。留在关外的满族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满族的社会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1616 年,建州女真(满族的前身)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寅县老城)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这是奴隶主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几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满清入关后,为了扩大和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封建特权,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压迫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压迫政策。一方面,满清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相继推行了剃发、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是以阶级矛盾为实质的民族矛盾。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满清统治者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主要矛盾才趋于缓和。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满清政府通过平等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满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专制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权开始了衰落的过程。满族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及中下级官员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变革。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纲领,力图变法维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后叶赫拉那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破坏,最终失败。
1911年,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满清废帝光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沦为殖民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满族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满族的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让满族人民行使自治权。通过民主选举,满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参与国事,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参考资料: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Nation/DL/DL-163767/
Ⅷ 请问满族的发展历程
“长白山、黑龙江,满族人的老故乡。”这是流传在满族人民中的一句顺口溜。从历史记载来看,满族的最早祖先是先秦时期生活在东北的肃慎人。居史籍记载,肃慎人居住在“不减山”(长白山)北,东抵海滨,北至黑龙江中游,南到松花江上游的广大地区。以渔猎经济为主,而且产生了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很早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战国后,肃慎改为挹娄。挹娄人仍处于氏族制时期,后来挹娄部属的一个名叫勿吉的部落崛起,在北魏时时期取代了挹娄,分布在东到临海,西至嫩江,南抵长白山,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广阔地区,北魏末期,勿吉又称为靺鞨。到隋朝时,靺鞨分为数十个部落,各有酋长。其中栗末、伯咄、安车骨、拂捏、号室、黑水、白山部是七个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大部落。八世纪初,栗末靺鞨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建立了震国。公元713年,震国政权接受唐朝册封,称渤海国,渤海国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被誉为“海东盛国”。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而这时地处偏远、比较落后的黑水靺鞨逐渐发展壮大并向南扩张,取代渤海国,契丹青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直”(即女真),从此,女真这一族名逐渐代替了靺鞨。“女真”之称出现于唐末五代时期。
女真是靺鞨人和渤海遗民及其他部落杂处融合而成的新民族共同体,辽王朝将女真人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熟女真居住在松花江以南,受辽的直接统治,后逐渐融入汉族之中,生女真是由隋唐时期的黑水靺鞨演变而来。十世纪末,生女真的完颜部在部落战争中强大起来,牡丹江流域迁徙到今阿什河流域一带居住。十二世纪,完颜部落首领阿骨打依靠强大的军事势力,兼并了各个女真部落。公元1115年,阿骨打击败辽兵,在阿什河畔建立奴隶主政权,取名为“金”。参照汉字和契丹字,创造了女真文字。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53年金迁都燕京。拥有中国北部的半壁河山。金被元灭后,在中原的女真人与汉族融合。散居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仍以射猎为主,比较落后。明代以后,这部分女真人纷纷南迁,尤其是努而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率领部众离开斡朵伦(今依兰马屯一带),南迁到吉林至辽宁的东部和北部。当时女真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建州女真以辽东浑河流域为中心,海西女真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以农业为主。东海女真(也叫野人女真)在松花江下游、黑龙江流域,仍以渔猎经济为主,滞留在原始社会末期。到十六世纪末,由于女真各部的争战兼并,又形成了几个大的集团:满洲五部(苏克苏护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和哲陈部)、长白山三部(讷殷部、赫舍理部和鸭绿江部)、扈伦四部(叶赫部、哈达部、辉发部和乌拉部)、野人女真(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各部族)。
女真各部之间战争频繁,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并迅速攻下了图伦城,用了11年时间,基本统一了建州女真。1613年,努尔哈赤兼并了海西女真的哈达、辉发、乌拉三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县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后金建立后,又迅速收复了比较强大的叶赫部,完成了对海西女真的统一,后又用安抚为主,征抚并用的方针,收服了东海女真。至此,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从努尔哈赤起兵开始,经努尔哈赤以及其子皇太极的不懈努力,产生新的民族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个以女真人为主体,并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吸收和融合一部分汉族人、蒙古人、朝鲜人而组成的新民族共同体——满洲族在东北地区形成了。1635年皇太极正式将女真改称满洲。解放后,满洲一律改称满族。
Ⅸ 满族的起源与历史过程
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
满族是怎么来的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 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公元1635年,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族 。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改定五族共和制:汉满蒙回藏,始有满族一说,但社会大多称为旗族或旗人 。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才开始正式称为满族 。
Ⅹ 满族统一过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
哪儿有几千年,清朝也就三百年不到嘛。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共有十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