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
因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发生的一切早已经被披露,纳粹德国在二战初期就使用包括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内的多个集中营杀害本国政治犯、战俘、犹太人。罗森塔尔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正是强调了奥斯维辛一直都在做同样的事,因此成为了最直接简短而有效的新闻评述。
❷ 高一教科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背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
❸ 作者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还要写
1 因为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 所以没有新闻 2 只有等待死亡的人们和死者的灵魂 3 希望读者可以记住历史 见证历史 或许他是更想要突出纳粹时代的奥斯维
❹ 普利策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奖缘由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❺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是波兰南部奥斯威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
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1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这里通常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其中包括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和吉卜赛平民。德国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苏联战俘被陆续送往那里关押。2号集中营,该营建于1941年10月,官方称为比克瑙。比克瑙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3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
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
奥斯威辛集中营先后共监禁过数百万各类人士,其中有约110万人被夺去生命,受害者主要是波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犹太人、吉卜赛人、波兰人和苏联俘虏。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攻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集中营内的幸存者仅有7000多人,其中包括130名儿童。1947年7月2日,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见证这段历史,每年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
“奥斯威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使用这个地名也就同时说出了适用于所有民族屠杀的关键词。
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背景是什么
二战时代的一个标志产物,高中时老师讲过忘得差不多了
❼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中作者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真的没有吗
不是
奥斯维辛早就因为他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它很多的东西,对追求新闻失效的记者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报道的。
作者依然要报道是因为他此时已经不仅仅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受到了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情感驱使作者不得不为它写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❽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尾
1到3 是导语
4到15是主体
16是结语
在文章穿插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等背景材料
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你好,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若帮到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