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编年体历史着作怎么划分编年体历史着作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历史着作。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着作。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纲要,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按鲁君世系,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十二君二百四十二年的各国军政大事。文辞简约,用语谨严,含有鲜明的倾向性。对后世史学家、文学家皆有影响。《尚书》与《春秋》都是儒家经典。 《左传》:《左传》本名《左氏春秋》,汉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依《春秋》体例,用鲁君世系编年,记述了自公无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年(鲁哀公27年)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其作者旧说是左丘明。汉儒把此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现在一般认为此书系战国初年人汇集各国史料编辑而成。 《国语》:《国语》是第一部分国记载的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的历史片断。所记年代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440年),早于《左传》而起,迟于《左传》而至。《国语》作者,旧说以为即撰写《左传》的左丘明,故有人将二书并称,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实则各自为书。现在通常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人据各国史料整理而成。《国语》偏重记言,它所表现的进步思想不如《左传》鲜明,艺术性也较逊色。此书文辞质朴简练,接近当时的口语,其中不乏生动的比喻与精辟的警句。有的篇章也写得比较出色,如召公谏弭谤、叔向贺贫、勾践灭吴等。这些文章情节曲折,形象鲜明,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Ⅱ 中国历史古代着作编写体例是什么
体例是指着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1、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2、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3、纪事本末体,是指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例。纪事本末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一书备诸事之本末”,二是“一书具一事之本末”。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前者。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可补编年、纪传体之不足。
(2)各国历史书的编辑是依据什么扩展阅读
在几种主要的体裁中,编年体出现较早,其特点是“以天时记人事”,这大概同古老的历法知识有关。如 《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书,或出现在春秋末年,或出现在战国时期。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时、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这是它的优点。但编年体史书不易于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也不易于写出同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事迹,这是它的缺点。
Ⅲ 《战国策》是根据什么史书整理编辑的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着。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着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Ⅳ 西方历史依据是什么
有很多古代法典,像《 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法》,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都有许多本国的事情。当然也有很多关于历史的书籍,还有小说,诗人的诗歌,例如《十日谈》、《荷马史诗》都有许许多多关于西方古代史的记载。
Ⅳ 中国古代的史书是怎样编写的有什么要求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着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编辑本段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着,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Ⅵ 编年体是按什么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编年体史书是按时间线索编排历史事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
Ⅶ 现在世界各国的历史都是由什么部门编撰能查阅的最近的历史是多少年以前的
最近的历史?请开邮箱拿报纸。微博也提供最新信息,不过你要知道如何甄别真伪。什么部门编纂的?……你以为是ONE PIECE吗还有专门编纂历史的部门……?一个做历史研究的人如何获取历史资料,简单地来说,就是占有一切你所需要的时期的一切文献和物质材料,比如唐朝以胖为美这个结论,可以从一系列的壁画、风俗记载、正史、文物、小说、后人记载、时人评论……等当中得出。我不是做历史研究的,之前做过一篇论文内容涉及【注意,只是涉及】80年代美国某越战纪念碑的风格,我所收集的材料在形式上包括:1)纪录片2)报纸3)相关论文4)杂志文章5)访谈6)纪念碑筹建委员会正式文件7)最初及最终设计稿8)各种社会反响的载体等等。------------------------根据修改后的问题再回答一下。你说的这个选择事件的标准牵涉到历史哲学,以我浅薄的知识,这个标准应该是“史观”。史观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种,属于哲学、方法论范畴,它的价值也很多元。总的来说应该算是整整一个学科的知识量了。地方志一般是由地方档案馆或图书馆进行编纂的,不过我没学过不知道他们依据何种史观来筛选,或者纯粹是编个目录,把能符合这个目录的事件都记下来。我学的史观不是编年性质的,就是如果要搞清楚研究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话,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相关说法、资料、记录什么的都找出来。
Ⅷ 编年体史书是按照什么方式叙述历史的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编年体史书的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Ⅸ 古人是根据什么编写史书的
一般的史书基本上都是根据统治者的意愿编写而成,也是编写发生的真实事件,掺杂着许多作者的个人情感,他的真实性还有待考究,毕竟写东西的人都会掺杂个人情感,而每个人的思路与情感都存在差别,编写出的作品,也不一定完全真实。
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古代的统治制度都是十分正规与严格的,胡言乱语的记载事件,肯定是会受到惩罚的,所以编写史书的人必须本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史书的编写。他们在编写史书时,肯定会找寻更多的参考文献,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渠道,来结合事实,编撰成一部更完整的史书。
Ⅹ 史书是依据什么而写的啊我看史书中有很多都不是当时的学者所着啊!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每朝每代都有专门记历史的史官,但仅仅是记录。当朝人写当朝书,很不客观。一般的史书,都是后一个朝代的人为前一个朝代写的。但这样也有很多片面性,因为后朝往往会贬低前朝,来标榜自己朝代建立是伟大的神圣的。
还有,《春秋》这样的书,本就是根据鲁国史官资料写的,是站在鲁国的角度,对其他国家没有详细的正面的描述。所以后来吴越地区还专门写了本本地区的春秋,即《吴越春秋》。
但都是具有片面性的。
所以,史书不可尽信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