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大历史观和什么
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关
② 怎样的历史观才是科学、理性的历史观
都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科学历史观,这里就要先说说“科学”二字。所谓科学理论,首先是一套描述事实的自恰假说,这是很显然的,因为不自恰的东西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如何说服别人?但自恰的理论有千千万万,我们必须用两个标准来筛选。
一是事实,你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客观存在的现象,用你的理论预测出来的结果必须符合未来的观测结果,这样的理论才能算科学。同样是逻辑推导,从事实(不管是纯观测的还是实验室的)出发的叫科学,从无法验证的假设(比如上帝至高无上)出发的是神学。
即便如此,自恰且不与现实发生冲突的理论依然千千万万,比如“所有的物体和相应的物理参数都瞬间放大10倍再缩小10倍”。这就必须利用第二个标准:简洁——当两个理论能以同样的精度解释现实,且暂时无法比较他们的精度时,我们取更简单的一方。这个标准一般被称为奥卡拇剃刀,要刮掉一切多余的陈述。按照这个标准,“所有的物体和相应的物理参数都瞬间放大10倍再缩小10倍”这个理论是无意义的,因为它在让理论变的更复杂的同时没有增加描述精度。
两个标准筛选下来,一般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实用的理论,或是在观测不足时获得一些并存的科学假说。事实上,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假说,我们挑出眼下最好的假说叫理论。一旦有了新的无法解释的事实,或是有了解释世界更精确的假说,这个理论就退到科学史里面去了。这样的理论和假说可以帮我们解释世界,预测未来或推测现实中未曾观测的部分。既然所有的理论都是假说,那么科学理论肯定不是绝对真理,随时可以被新理论取代。但科学精神——自恰、符合事实与简洁——是永恒不变的。
定义了科学,我们再来看什么是科学历史观。
这里又要先定义历史观,其实,除了那些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读历史书,死记硬背一些文字的学生,任何人读了历史都有历史观。因为人不是计算机,一旦了解了一些历史事实,自然会思考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方式,给自己一个总体的解释。……
举两个例子,在原教旨基督教徒看来,所有历史事件的目的都是为了上帝的光荣,所有历史事件的原因都是上帝的意愿,上帝无所不能。这就是历史观,教徒读历史时就可以把所有的事件整理成脉络,分出主次。同样,在希特勒看来,所有历史事件的目的都是为了铺垫德国的崛起,所有历史事件的原因都是伟大民族和劣等民族之间才冲突,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也会理解历史并指导实践。
而所谓唯物历史观,就是把人类社会,这个特殊的自然现象摆回到与其他万物一样的位置,丢掉面对人类自身或是“上帝造物”的敬畏,像研究蒸汽机或是狼群那样研究人类自身。这种研究方式虽然不免对人类有点不敬,但有利于我们保持客观,这正是科学的要素之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称的上科学,必然要通过前面说的检验标准。其实光是一个“简洁”的标准就足以简化一半探讨——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必然否认历史有目的。
因为科学从来不回答“事件A的目的是什么?”,科学只回答“事件A是否会导致事件B?”。对目的的探讨不影响对事实的描述,但增加了不必要的繁琐,所以科学把这个问题排除在外。加利略当年正是摆脱了传统的问题“铁球落向地面的目的是什么?”,转而探讨“铁球如何落向地面?”才建立了现代科学的基础。
所以,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历史没有目的,我们寻找历史规律并描述,但绝不寻求它的目标。既然目的不在研究之列,那么唯物主义历史学的全部内容就是探索历史规律,我们必须说明某些历史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有联系,有因果关系。按照前面讨论的科学标准,这些规律必须来自对历史自身的观察和随后的归纳总结,而且要尽量的简单。
比如说,如果我们通读史书,连续几次发现以强大的政权在灭亡前夕有突破原有军事体系大规模使用雇佣军的记录(埃及的库施军团、罗马帝国的蛮族军团、阿拉伯帝国的突厥卫队),我们就可以初步归纳:古代强国的灭亡很可能伴随着使用雇佣军的现象。然后我们再读到某个国家的衰亡时,我们可以期望在更多的相关材料中找到反映雇佣军的重要性上升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三国史中看到军阀建立私募军队的过程与中央政权的衰落同步进行。这样,我们就在“国家衰亡”和“大规模雇佣军”这两个事件之间确定了一定的联系。
下一步是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我们需要在几个例子中寻找类似的结构。通过详细调查和对比,几个例子都表明:原有军事体系的败坏或是作为军事体系基础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会导致对雇佣军的需求,而雇佣军的实力逐步上升又导致了对原有体系的进一步破坏。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比较有意义的结论——雇佣军的扩大与稳定社会的衰退互为因果,很容易同时出现。
当我们考察晚清社会时,这个结论依然适用,这就是唯物历史观的一条科学结论了。当我们发现今天义务兵兵源质量的下降、社会地位的相对降低与国家大力提倡军队职业化同时出现时,我们甚至可以用这条结论来推测一下未来。当然,根据科学的原则,从农业社会总结的规律用于工业社会这个不同的环境必须
③ 历史观是什么意思有哪几种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那么你对历史观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历史观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观的简介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 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历史观的主要内容
历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这个两个核心的要素。地理环境,人口以及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生活条件。
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第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必须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生态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将人类社会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的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
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本质就是实践。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经济结构是最基础的结构,决定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指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历史观的分类
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着《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近)现代化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近)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近)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文化 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近)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日本是传导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近)现代化;
英雄史观
强调个人英雄对历史的突出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往往会犯(课本上的)唯心主义错误,片面的强调个人对历史的绝对性作用;
正统史观
这种史观主要处于君主专制的历史时期,君主为了维持自身统治,而倡导“正统”一说,即自身身为君主的合法性和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君主神化(如:出生有异象或教皇授冕)或者贤明化(即早期贤王名臣的后裔),以及“五行更替说”;
社会史观
即从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同社会状况和社会变化来研究历史的发展,主要表明社会变化对历史的影响和预兆。相比其他各种史观,该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以研究社会风土人情为主。
个人历史观
就是个人把历史熟读后,有新的体验,新的启发,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④ 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是怎么样的
新历史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出现,标志着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向。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互文性”理论。新历史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与历史发生虚构、想象或隐喻联系的语言文本和文化文本的历史主义,带有明显的批判性、消解性和颠覆性等后现代主义特征,强调主体对历史的干预和改写。新历史主义的出现是对传统的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突破了文学学科的森严壁垒,拓展出多维的研究空间,走向开阔的跨学科研究。新历史主义与文化研究相结合,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具有既消解又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性。
⑤ 任何新事物就一定比旧的好吗
当你这么问的时候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当然不是一定的。
再具体来讨论汉宋比较,有一个词语叫做历史观,简单而言历史是后人评说的,在比较汉宋的时候,简单说谁比谁好都是比较笼统绝对的判断,建议看说得好是从什么立场角度来评判,比如,说宋比汉好,个人认为可能是从社会经济活跃度上而言的,宋代市场经济十分活跃,蹴鞠、宋词、白话本世俗小说等世俗生活方式出现是社会活跃的结果,但宋代因为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地理战略屏障,宋军步兵为主,加上冗官冗兵,军事弱点全全面暴露在辽金元的强大骑兵面前,所以军事疲弱,只能靠岁币来弥补。
再比如看汉代,汉确实远逐匈奴,版图辽阔,但也因为长期军事行动,耗尽了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不得已有了着名盐铁论,对国家对盐、铁进行专卖,汲取全社会财富。
放在社会进化角度而言,宋代科举制度成熟,刑不上大夫的制度设定,火药、指南针、造船、造铁技术均有很大进步,社会文明和科技还是比汉代有很大成就的。
从制度化角度而言,家姓天下未变,所以政治方面本质上是半斤八两。
⑥ 魏征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呢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我个人认为正确的历史观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将历史读熟的前提下,只有将历史读熟了,明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回事了,才有可能有新的领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很显然这些人的做法就是过激的,过分的,由于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不够全面,导致被慈禧称赞是“再造玄黄”之人的李鸿章连死后都不得安宁,这些断章取义歪曲历史的人的历史观肯定是错误的,甚至是病态的。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历史观,首先必须要熟读的历史,正确的了解历史的真相,然后你的观点可以是片面,言辞也可以是犀利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但是不能是危害社会的,对他人造成困扰的……
⑦ 阿奎那的新的历史观是如何看待历史的
阿奎那这种新的历史观把历史看作是一个过程,历史的历程不过是客观的天意的计划的实施,有它的客观必然性,甚至连最明智和拥有权力的人也都卷入其中。上帝是有远见和富有建设性的,决不允许什么人来干扰他的计划。历史事件的总历程就是一种准则,它是用来判断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历史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所塑造的历史过程。这种历史观念的变化是空前的,也是深刻的。
奥古斯丁(St,Aueustine,354~430年)是中世纪早期的神学思想家,他写《上帝之城》是为了反驳罗马异教徒对基督教的责难,历时14年。上帝之城这个说法在《圣经》上有过记载,是指天上之国。他将上帝之爱作为道德的中心原则,力图把社会的历史纳入基督教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神权高于一切的社会历史观。
⑧ 历史史观有哪几种,都是怎样区分的
有阶级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英雄史观。
区分方法是:研究世界的视角和角度不同,因此各种不同的史观拥有对世界不同的解读。
1、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
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3、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4、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着《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5、英雄史观
强调个人英雄对历史的突出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往往会犯(课本上的)唯心主义错误,片面的强调个人对历史的绝对性作用。
⑨ 我们怎么了解新历史观
新历史观的目标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升级,新历史观认为,现在的唯物史观的由生产力决定还是入门级的认识,其包含有物质的成分,但还不是物质的全部,或者说不是物质的主要部分,新历史观认为唯物史观应该根本升级到:“人类与人类社会的所有进化都是为了适应自然”,这是自然决定论,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是因为某地的人高于其它而先进,历史不是到处去丈量这种相对高差,人类的社会文明是因为5000年前全球气候变冷引致的人类最大碰撞而生、而长、而进化.
⑩ 新时代大学生应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呢
铭记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每一个时间,记住每一个人物的名字,而是更应该从历史的记忆中,从英雄的故事里,感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魄和力量,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励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才能辨是非、知兴替,以史为镜、鉴往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