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辽中是哪
辽中县隶属于沈阳市,位于沈阳市西南部。东依灯塔市,南濒浑河与辽阳县相望,西邻台安县、黑山县,北接新民市,东北与于洪区毗连。地处东经122°28′至123°06′,北纬41°12′至42°47′之间。全县面积1645平方公里。下辖20个乡镇。
辽中境内属低洼平原,起伏甚微。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主产水稻、玉米、高梁、大豆等。全县有70万亩可利用水面,淡水养殖业兴旺,有鲢、鲤、鲫等鱼种。近几年,全县依靠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重视林、牧、渔齐头并进,并涌现出多个种粮大户,养鱼村、养猪村及养鸡村。2003年粮食产量42.7万吨,蔬菜产量37.8万吨,肉类产量10.9万吨,水产品产量7.4万吨。
工业发展较快,有化工、机械、冶金、纺织、造纸、印刷、食品、服装等十几个工业部门。其中工艺美术产品销往意大利、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地下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城乡集市贸易活跃,茨榆坨综合贸易市场辐射能力波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县商贸流通枢纽。
交通以公路为主,有沈环线、沈盘线、小小线三条线公路贯穿全县境,县乡及公路纵横交错。乡乡有客运班车相通,村村有柏油公路相连。
辽中位于沈阳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具备最佳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厚,人才云集,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资源优势;产业发达,基础坚实,具备最佳的产业优势;政策优越,服务诚信,具备最佳的环境优势。辽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国菜篮子先进县、全国肉鸡生产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这些都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几年来,辽中县积极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以项目为纲,环境为本,科学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12个国家和地区在辽中县兴办外商投资企业30多家,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辽冶重工项目、沈阳不锈钢工业园、沈阳泵阀工业园、沈阳九星集团兴建的30万吨铜材生产线、沈阳久大集团改扩建的生产能力达到4万锭的生产线等,都为辽中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地形地貌
辽中县地处辽河流域下游,属辽河、浑河冲积平原。起伏甚微。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海拔由22米降至6米左右。东部茨榆坨一带有少数沙丘,西南部地势低洼。
地名由来
辽中县地名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县时,以“辽郡以西、辽水以东,宛在中央”之意而命名。或说县治旧称阿什牛录镇,此镇居于全辽中心之地,故名为辽中。或说因其境地跨辽河两岸,并位于辽河中游而得名。
历史沿革
辽中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他们是境内最早的开拓者。
商、周时期已有部落和村庄,分属幽州和营州。
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
秦时期,属辽东郡。
西汉时在境内置辽阳县(今茨榆蛇公社偏堡子古城),仍属辽东郡。
东汉时期,属玄夷郡。魏晋因之。
西晋时期,分属高句丽和百济。
东晋时期,属前燕、前奏、后燕、北燕。
南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时,东部为高句丽割据。
隋时期辽河以西属燕郡。
唐为安东都护府辖境。
辽时属东京辽阳府所辖的汤州。
金时仍属东京路辽阳府辖区。
元时期属辽阳路、广宁路分辖。
明时期属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地。
清时期先后为新民、辽阳、承德(今沈阳)、镇安(今黑山)、海城各府、州、县之属地。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百姓横遭刀兵之苦,激起参与以反帝为宗旨的义和团斗争。清政府为利于对人民斗争的镇压,便于辽阳、承德、镇安、海城等边缘地带各割一部,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二十七日,建立辽中县,并以清初时期所建韵阿司牛录镇(今辽中镇)作为辽中县府驻地。建县之初,隶属奉天府辽沈道所辖。
民国时期,属奉天省(后改为辽宁省)。
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仍为辽中县,属伪奉天省。
1945年“九·三”胜利后,不久又被国民党占领,设立辽中县政府,属辽宁省。
1947年冬,辽中解放。
1948年春,国民党二次占领辽中。
同年11月2日才最后获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辽中县人民政府”,属辽西省管辖。
1954年划归辽宁省。为沈阳市辖县。
1955年属辽阳专署。
1959年,属沈阳市。
1964年,属沈阳专署。
1969年,属沈阳市至今。
1999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1999]69号)批准:一、于洪区:撤销翟家乡,造化乡、彰驿站乡,设立翟家镇、造化镇、彰驿站镇。二、辽中县:撤销四方台乡,设立四方台镇。
2000年,辽中县辖12个镇、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01627人,其中:辽中镇 82278人、于家房镇 21436人、朱家房镇 28806人、冷子堡镇 27056人、刘二堡镇 19160人、茨榆坨镇 55960人、新民屯镇 13278人、满都户镇 19241人、杨士岗镇 16892人、肖寨门镇 24575人、长滩镇 19432人、四方台镇 19302人、城郊乡 19847人、六间房乡 23709人、乌伯牛乡 16566人、养士堡乡 17068人、潘家堡乡 16312人、老观坨乡 13387人、老大房乡 15000人、大黑岗子乡 13303人、牛心坨乡 19019人。
2001年,辽中县辖12个镇、9个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房镇、于家房镇、满都户镇、肖寨门镇、杨士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滩镇、刘二堡镇、四方台镇、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乌伯牛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
2002年12月13日辽政[2002]323号批复:撤销乌伯牛乡、辽中镇,合并设立辽中镇。区划调整后,辽中镇政府驻地化工社区居委会,区域面积80.34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划调整后,辽中县辖12个镇、8个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房镇、于家房镇、满都户镇、肖寨门镇、杨士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滩镇、刘二堡镇、四方台镇、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
2005年7月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辽中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将辽中县养土堡乡小帮牛村、城郊乡敖司牛村、孙家万子村划入辽中镇。
历史名人
谢荣策
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1948年辽中县解放后,担任茨榆坨村的儿童团长,参加了土地改革斗争。1948年3月11日,在掩护干部和群众转移时,被国民党骑兵团抓走。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毫无畏惧,英勇斗争,不幸被敌人杀害,年仅16岁。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员会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谢荣策小烈士千古!”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月13日,谢荣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题写的“少年英雄谢荣策”七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和哀思!
文物古迹
辽中境内现有较大型宗教活动场所4处。其中,南三台子天主教堂始建于1863年,经法国巴黎传教士承建,于1992年重建,占地9690平方米。
永安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又称北大庙),于1995年复建,1996年大雄宝殿落成。
辽中境内现有古遗址49处,其中新石器时期16处,古墓葬4处,明代烽火台和边墙1处,出土文物若干件。有现代纪念性建筑3处,其中小英雄谢荣策烈士墓座落在茨榆坨西山旅游区内。
B. 辽阳的起源和历史
辽阳
辽阳市总面积4741平方千米。总人口181万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驻白塔区民主路38号,邮编:111000。代码:211000。区号:0419。拼音:Liaoyang Shi。
辽阳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一座有着24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新兴的现代石化轻纺工业基地,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辽阳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辽阳市 面积4741平方千米,人口181万人(2004年)。
白塔区 面积 2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111000。区人民政府驻民主路33号。
文圣区 面积 3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111000。区人民政府驻新运大街165号。
宏伟区 面积 59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111003。区人民政府驻健康路9号。
弓长岭区 面积 288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111008。区人民政府驻新开路。
太子河区 面积 14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邮政编码111000。区人民政府驻青年大街57号。
灯塔市 面积1331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111300。市人民政府驻兆麟东路2号。
辽阳县 面积2853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111200。县人民政府驻首山镇人民街。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历史上的辽阳
辽阳历史悠久,据考古证明,远在六七千年之前,辽阳地区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开发。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末期,开始出现国家行政区意义的行政建制,并一直到十七世纪,始终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重镇。
夏·商·周时代
春秋之前,辽阳地区为东胡族和殷商移民居住之地,据《尚书》载,夏、商时辽阳属营州地域,这只是自然分区,不具有国家行政区意义;周代辽阳为箕氏朝鲜侯国的属地;公元前248至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遗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在辽河流域,设辽东郡,同时设襄平县。郡、县治地襄平城(今辽阳市老城区)。
秦·汉时代
公元222年(始皇二十五年),秦灭燕,统一地方行建置,废封建,置郡县,襄平县仍隶属辽东郡。汉承秦制,西汉辽东郡郡府仍设在襄平县。郡辖18县,其中:襄平、居就、辽队三县在现辽阳境内;东汉末,辽东太守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置平州,治襄平。其孙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平州王,不久称藩于东吴。
魏晋·南北朝
公元238年(魏景初二年),司马懿灭公孙氏,辽东郡纳入魏国版图,设平州,下辖辽东五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其后,平州合并于幽州。公元274年(晋武帝秦始十年)复置平州,治襄平。辖辽东、玄菟、昌黎三郡。其中辽东郡辖八县,襄平为首县。不久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一度称辽东国,仍治襄平。自此之后的前燕、前秦、后燕等几个地方政权均属辽东郡,治襄平。东晋末年,高句丽部族兴起,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句丽占据辽东,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城一名由燕国始称,至此废除。
隋·唐
隋代辽东仍为高句丽所占据,隋王朝不容忍割据势力存在,曾三次出兵辽东,均遭失败。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讨高句丽,攻克辽东城,置辽州,第二年罢辽州,设安东都护府。公元676年(仪凤元年),安东都护府移治辽东城。
辽·金
十世纪初,契丹族兴起,建立辽国。公元918年(辽神册三年),辽太祖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第二年修葺旧城,改为东平郡;公元928年(天显三年),改辽阳府为南京,并迁东丹国首都于辽阳。作为辽国的陪都,五京之一,东丹国在辽阳存在50余年。公元1116年,新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克辽东京辽阳府,金袭辽制,以辽阳为东京,仍为国之陪都,以后改东京道辽阳府为东京路辽阳府,路、府均治辽阳老城。辽阳府辖四县一镇:辽阳县、鹤野县、宜丰县、石城县、长宜镇(隶属鹤野)。
元·明·清
元朝建立后,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设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行省直辖七路一府,省、路治所均在辽阳城;辽阳路领辽阳、盖州、懿州三县。明代在辽东废州县,实行军卫制。公元1384年(洪武十七年)置定辽中卫、治辽阳城。辽东都指挥使司治所亦在辽阳。辽东都司下辖二十五卫、二州,其辖区相当今辽宁省的大部。公元1621年(后金天命元年),辽阳为后金攻克。当年努尔哈赤便定都辽阳,在太子河东岸建了新城——东京城,三年后又迁都沈阳。公元年(清顺治十年),辽阳设府,下辖辽阳、海城两县,府、县均治辽阳老城,不久府治移至沈阳。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属奉天府管辖。此建制延续至清末。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辽阳改为县,属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辽阳属伪奉天省。1937年八月设辽阳市。1945年建立辽宁省人民政府。辽阳市属第一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公署驻辽阳市,辽阳县为辖县之一。国民党时期,1946年10月,裁辽阳市并入辽阳县,属辽宁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辽阳解放后,1948年7月,属辽宁省一专署,专署驻辽阳市,辽阳县为辖县之一。1949年属辽东省,辽阳县变为省属县。1956年,置辽阳专区,公署驻辽阳市,辽阳县属辽阳专区。1959年,撤专区建制,辽阳县并入辽阳市。1960年,复建辽阳县,属鞍山。1965年,辽阳县改属辽南专署,辽阳市改属省辖市。1975年,辽阳市辖文圣、白塔两个市区和沙岭、灯塔、兰家三个农村区。1980年,恢复辽阳县制,驻首山镇,设灯塔县,驻灯塔镇。1982年以来,又先后设立了宏伟区、弓长岭区,并将辽阳市郊区更名为太子河区,1996年,灯塔撤县设市。至此辽阳市辖两县(市)五区,即:辽阳县、灯塔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
辽阳是一座有着24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先后曾有6个地方割据政权在此建立国号,定都辽阳。唐太宗、清圣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青史留名的帝王文士留下的吟咏辽阳的诗文达百余篇。旅游的地方有辽阳汉魏壁画墓群,白塔公园,东京城、东京陵,辽阳博物馆,燕州城,清风寺,曹雪芹纪念馆,冷热地公园,华表山、通明山、铧子林场、龙峰山、龙顶山、石洞沟
C. 辽中县告别100多年县,成沈阳市的辽中区了
跟沈阳市内五区没啥关系。与浑南新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东陵区、苏家屯区都是一个性质的沈阳郊区。辽中废县升区的话,那就是辽中区是沈阳远郊区。
就不说近郊区吧,辽中距离沈阳市内区也太远了。升区的话能带动辽中的发展吧。
D. 介绍一下沈阳的历史
E. 辽中黄旗堡的历史
黄旗堡镇位于安丘市东北部,距市区中心21千米。地处潍河、汶河汇流的三角地带。胶济铁路横穿境内,潍(坊)胶(州)公路横穿镇境。杞城有春秋战国时杞国故城遗址。
1955年设逄王区,1958年成立公社,1978年改黄旗堡公社,1981年设区,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5.4万,2007年,将安丘市黄旗堡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黄旗堡镇位于坊子区中部。2010年,撤销黄旗堡镇,设立黄旗堡街道。
辖夹河套、安丘庄子、乙甲庄、花坞、狮子口、黄旗堡、东安泰、西安泰、颜家汶畔、柏台、于家汶畔、田家汶畔、田东、贺家汶畔、杞东、杞西、城后、周家庄子、东门口、杨家街、张家庄子、城里、西门口东村、西门口西村、水场官庄、逄王新村、刘家石桥、田家石桥、王家石桥、前车端口、周家车端口、王家车端口、禹家本端口、黑端口子、小桃、南新庄、大桃、北新庄、东楼、东庄、高家庄东村、高家庄西村、半截楼、傅家庄科、大庄科、小庄科、逄王一村、逄王二村、逄王三村、逄王四村50个行政村。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地处汶、潍两河冲积平原,曾是春秋战国时期杞国都城所在地,文化底蕴源远流长。辖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5.4万人,耕地面积58000亩,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建设活动示范点、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省级示范单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山东省中心镇、省级文明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村镇抗震试点镇。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帐下大将军韩信率兵与楚霸王的骁将龙且决战于潍河,为迷惑楚军、振奋军威,积土成端口,并遍插黄旗于端口顶,遂取名黄旗堡。近年来,该街道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突出“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兴街”三条主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辖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成面积7.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9万人,构筑了“四横四纵”的主框架,城区绿化、亮化、美化、环卫、供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套齐全,城市化程度达到55%;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辖区50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柏油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大姜、牛蒡、芦笋等现代高效农业面积发展到4.8万亩;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纺织、机械制造、食品、木业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企业发展到180家,三产业户达到330家。2009年,辖区完成工业生产总值7.7亿元,同比增长35%;农业收入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1亿元,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42元。
今后,街道重点围绕特色景观旅游建设的要求,突出杞文化和水文化这一明显特色,开发旅游资源,努力打造特色景观旅游。
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特色为起点,以建设现代化的小城市为目标,修订完善新一轮城市规划。继续加强城区硬件和城区道路交通、居住环境、美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实施“三开发两建设”,即阳春美食街开发、柏台商贸街开发、黄旗堡商贸城综合开发和黄旗堡法庭、东环路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规划建设供暖供气、数字电视、宽带网络等配套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聚集度,使城区尽快达到现代化、城市化水平。
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搞好生态、文化、特色旅游。一是建设夹河套生态湖。充分发挥地处汶、潍两河环抱的优势,建成水域面积4000亩以上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于一体的水上游园;围绕亲水沙滩、生态观光、时尚、动感、实惠的主题风格,打造沿河沙滩风情带,建设国内首个内河沙滩游乐场,实现与峡山生态旅游区、九龙涧生态保护区的旅游链接。按照“三步走”的计划,今年完成游船、垂钓、餐饮等旅游项目的开发。二是杞国古文化开发。作为春秋时杞国古都,黄旗堡镇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成语“杞人忧天”就是在这里形成。清初着述家张贞曾在此隐居10多年,广泛考证,写成全面反映古杞国历史的《杞纪》,被收入《四库全书》。近几年,黄旗堡街道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主旨,充分挖掘和恢复古杞国历史文化景点,先后对古杞国皇城顶、九女冢、杞隐公墓、将军端口、梳妆台等春秋遗迹进行了整理开发,把历史文化遗迹与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与生态湖遥相呼应的生态文化游,在全省范围内举行杞文化论坛,进一步提升黄旗堡的知名度。
黄旗堡镇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汉将韩信率兵与楚军决战于潍河,插黄旗于端口顶以树军威,遂取名黄旗堡。夏朝时为斟寻国,西周属淳于国,春秋为杞国,战国属齐,秦属琅琊郡,西汉时在此建淳于县,唐初并入辅唐,北宋归安丘至今。清朝末年,安丘县分为交区54社,今黄旗堡镇辖区,当时设逄王、杞城、安泰三社,社内设社长。民国初期,仍沿袭清末的分社编制。1927年后,国民党政府下令分社制改为区镇制,全县分54个分镇,黄旗堡镇属安丘二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安丘县人民政府指示,县以下设区,分村三有政权机构,黄旗堡镇一带设逄王区,后改为安丘县第四区,区政府设在逄王村,1957年撤区并乡,原逄王区大部分村庄划归新成立的逄王乡,另有石桥子,西村等部分村庄划归韩吉乡。1958年9月成立逄王人民公社,划出的村庄又重新划回。公社机关仍设在逄王村。1974年3月,公社机关由逄王村迁往黄旗堡火车站南一公里处新址,1981年更名为黄旗堡公社。1982年9月潍坊地区行署由副专员刘永辰带队,来黄旗堡进行区划试点,撤销黄旗堡公社,建立黄旗堡区,下辖安太、民甲、杞城、西村、车端口、逄王六个乡,并分别建立了分机关。1984年4月,根据上级指示,黄旗堡区撤销,下辖6乡也分别撤销,正式建立黄旗堡镇。2007年9月,经上级批准,黄旗堡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至今。
黄旗堡镇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人,它地处安丘市北部,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胶济铁路横穿全镇,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安丘火车站在该镇的设立,使境内铁路沿线由3.9公里增加到6公里。潍胶公路、下小路在境内交汇,与安黄路、景(芝)黄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另外该镇还加强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镇总体规划是在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编制而成的。同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城镇规划。确立了“南延西扩”的小城镇中长期规划,即向南拓宽镇区到逄王路段,使镇区向南延伸2.1公里,镇区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扩大到7平方公里,与逄王连成一体。子2005年来,新修硬化镇区道路2条,其中镇区至逄王段,长2100米,建设红线60米,柏油路面宽20米,成为镇区连接省道下小路的景观大道。为进一步完善镇区供排水系统,去年投资360万元,更新了镇区的供排水系统,新修了镇区至逄王路段的排水工程,为沿路开发建设打下了基础。还投入资金310万元用于镇区路灯安装维护,使镇区内8条主要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路灯总数达到380盏(组),其中2006年在镇区至逄王路段新安装110盏。目前,镇区内已有水冲式公用厕所2处,设垃圾集中处理点2处,垃圾箱50个。三年来新增绿地面积18000平方米,实现了主街两侧的绿化、美化,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镇区内工业小区、商业小区、居民小区、文化娱乐小区规划合理,设有一处高中、一处初中、8处小学及成教中心,拥有200多个床位和先进医疗设备的中心卫生院一处,投资350多万建成了全省乡镇一流的文化中心。黄旗堡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荣获安丘、潍坊市级文明镇称号;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镇;1996年,被评为省级经济强镇;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2月,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中心镇。
黄旗堡镇地处潍坊市坊子区东南部,胶济铁路横贯镇区北部,省A级潍胶公路、下小路在此交汇、景黄公路、安黄公路四通八达。黄旗堡镇距济青高速公路20公里,距潍莱高速公路10公里,距潍坊机场18公里,东距青岛港100公里。
1、铁路:胶济铁路1900年修建,次年全线贯通,横穿镇境并设黄旗堡、南流两个火车站。黄旗堡境内铁路长3、9公里,这里东临潍河,西接汶水,四座铁路大桥雄伟壮观,铁路有弯有直,穿镇区而过,是胶济线上风景最为秀丽的一段。2004年开始,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全面展开。黄旗堡段由原站址取直改道,途经柏台、付家庄科、高东、高西、半截楼,从东楼村东越过潍河直奔昌邑,全长由原来的3.9公里延伸到6公里。火车站将进行扩建,由原站址取直改道并升格为三级车站。改造后客流量和货运量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石油、煤炭、沙河运输以及农产品外运等储运量急剧增加,年接发货量可达170余万吨,年发送旅客9万人次。将有力带动小城镇建设和三产服务业发展.
2、公路:黄旗堡镇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主要道路有景黄路、潍胶路、商场路、安黄路、青年路、田柏路、田庄路和西门口蔬菜方四纵四横等道路。其中,市级柏油路有景黄路、潍胶路,市级普通道路有安黄路,镇区道路柏油的有一马路、二马路、西环路商场街、政府街、教育街。镇村公路主要青年路、田柏路、田庄路、汶河路以及西门口蔬菜方的四纵四横八条道路。1、景黄路。从安丘市景芝镇驻地,经王家庄镇、赵戈镇、到镇驻地全长40公里,路面宽8米,在镇辖区内从赵戈入我镇车端口、经逄王到镇区。2、安黄路。从安丘城经贾戈、赵戈韩吉入我镇西门口,经官庄、车端口、逄王到镇区,全长30公里,路面宽8米。3、潍胶路。从潍坊经坊子区南流镇入我镇西安太,经镇区、逄王、东楼入昌邑到胶州,在我镇全长11公里,路面宽8米,全部柏油。4、青年路。从镇区向西至于家,南至景黄路。5、商场路。从镇区一马路向西至颜家,全长3公里,路面设计红线60米,路面宽35米,两侧栽植雪松、白玉兰、黄玉兰、红叶小棠等绿化树木,设有三叶草绿化带,安装了高标准的莲花路灯。6、下小路。从昌邑下营到临朐小关,在我镇全长6.8公里。
黄旗堡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12℃,年降水量900mm,年均无霜期208天,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再加上该镇属汶、潍两河冲积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地下水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农业生产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是旱涝保收的着名“粮仓”和“钱囤”,素有安丘的“金三角”之称,而且是潍坊市重要的水源地。农业种植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优质蔬菜、西瓜、芦笋、林果等为主的现代化农业格局,其中蔬菜、牛蒡、圆葱、胡萝卜等种植规模发展,历史悠久,有较高的种植技术。该镇在镇区西侧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工业小区。相继投入资金1000万元,新修拓宽西环路,完善了交通、供排水、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了绿化、美化的力度,使小区全部实现了“六通一平”,并实行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
山东省安丘市鑫利达食品有限公司是创建于1995年的集生产、加工、储藏、出口于一体的私营企业,现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占地60000平方米,职工600余人。厂内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设备,有恒温库八座,低温库六座,储藏量达5000吨,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和加工保鲜、速冻、盐渍蔬菜。主要产品有:保鲜大姜、风干大姜、胡萝卜、大葱、青笋、芋头、白菜、牛蒡、大蒜、圆葱等各类蔬菜。该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治厂方针,公司产品现已覆盖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日本、美国、南亚、中东、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潍坊新康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禽繁育、商品苗孵化、饲料加工、家禽宰杀、食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民营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注册资金560万元,总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种鸭场、孵化厂、饲料厂、冷藏厂、羽绒加工厂、熟食加工厂使公司发挥出最大的产业链效应,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食品QS体系认证。公司生产的“新康”牌鸭苗、饲料、冻品、熟食等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市级职能部门表彰,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部分产品远销海外。
1、杞城故城位于安丘城东北18公里的黄旗堡镇杞城村周围,故城遗址呈长方形,地势平坦,西北部偏高,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800米,总面积360万平方米。现城墙荡然无存,根据附近村:东门口、西门口、城北、城里村的分布,故城面积的确不小。在杞城村西约200米处有一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高台地,当地传为皇城所在地,台地北侧有断崖,文化层厚达1.5—2.0米,汉代灰坑及春秋、战国及汉代砖瓦陶器残片皆有,出土的文物有战国至汉代的筒瓦、瓦当、陶罐、陶盆、陶瓮、铁镢、铜剑、钱范及砚石等。该遗址1984年安丘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杞城夏商属斟寻国地,周武王灭斟寻,封淳于公于此,为淳于国都城。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起,杞国为免遭诸侯吞并,从雍丘(河南杞县)东迁,周旋于列强之隙,处境维艰,于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被迫迁至淳于国境内(今安丘杞城一带)。周桓王十一年,杞与鲁结盟。周桓王十四年,杞借鲁之力来淳于国,设都城于淳于国都处,至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被楚所灭,历时260余年。西汉初又在此设淳于县治所,属高密国,为高密侯邓禹食邑,北齐天保年间并入高密,城遂废圮。相传当时杞国有一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杞人忧天”的典故源于此。后人在此建村时,遂以“杞城”命名,流传至今。
2、汉盘龙三足石砚是在1976年黄旗堡镇杞城村出土。石砚呈圆形,通高12厘米,直径15厘米。表面灰色,质地坚硬细腻,由砚身、砚盖、研石三部分组成。砚身高4厘米,砚面平坦光洁,墨迹尚存,周边刻三条屈曲盘旋的龙,龙首下伸形成三足。研石雕成一只蹲羊形,高4厘米。砚盖高8厘米,表面雕刻5条龙,正中的一条形体较大,昂首挺立形成盖纽,周围刻出波浪纹,衬托出蛟龙出水的雄姿。其余4条较小,刻在盖纽四周的斜面上,恰似在水中游荡,形象生动自然。整个砚盖的雕刻采用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方法,线条流畅,棱角分明。颇具匠心的是,在盖底面与盖纽对应处,刻有一个略大于研石的圆形凹槽,研石恰好藏于其中。这件石砚的年代为汉代。它的出土,不仅为砚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而且也为我们了解杞城遗址的内涵提供了依据。1991年12月,经山东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楚汉相争时,汉将韩信率兵与楚军战于潍河,树黄旗于端口顶,以振军威,遂取名黄旗堡。潍水之战,是韩信大破楚将龙且(ju),攻占齐地的关键战役。
公元前203年10月(汉高祖四年),汉大将韩信率军由历下东进,轻易地占领了齐都临淄。齐王田广败退高密。韩信领兵东追齐王。项羽听到韩信东进的消息,便命龙且率20万楚军到高密,与齐军会合,决战汉军。韩信得知龙且率兵救齐,便在潍水下游(今赵戈镇、王家庄镇一带)集中兵力,准备迎战。
龙且在高密安营扎寨后,有人为其谋划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挡,我军应深避坚守,四处宣传齐王在此,齐地之民听说齐王尚在,必然反汉,韩信不战而败。但龙且素来瞧不起韩信,决心攻而胜之。时值11月,汉楚两军隔潍水对峙。韩信知龙且兵多,硬拼会败,遂夜令军兵备万余沙袋,在上游把潍水堵住,亲自引兵涉水向龙且发起进攻,然后佯败后退。龙且见韩信军败,不知是计,大喜曰:我早知信会败。他一马当先,率军追韩信。韩信见楚军近一半已渡河,急使人掘开沙袋,潍水暴涨,楚军大半被水隔在对岸,正渡河者被水冲走淹死。韩信乘机猛烈反击,全歼渡河楚军,擒楚将周兰,杀死龙且。隔岸楚军见主帅已亡,不战而溃散。汉军乘胜追击,俘虏了齐王田广。至此,齐地全被汉军占领。不久,刘邦封韩信为王。
该镇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六横四纵”构筑了小城镇主体框架,截至2007年,该镇主要街道全部柏油硬化,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镇区内工业小区、商业小区、居民小区、文化娱乐小区规划合理,设有高中、初中、小学及成教中心,拥有200多个床位和先进医疗设备的中心卫生院,投资350多万建成了全省乡镇一流的文化中心。
该镇抓住强镇扩权机遇,以道路硬化、排水管网、绿化亮化、居民园区等8项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城建投入,着力打造设施齐全、服务配套、适宜人居的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小城镇建设提升工作。
截至2009年7月,该镇加强道路建设,投资1050万元,新修全长8.6公里的东环路,实现与新潍胶路的连接,拉近了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城镇居民人均道路面积达35平方米。按照“高、大、密、厚、多、彩”、“一团一簇、红绿相间”的绿化模式,改造提升主要街道的绿化档次和水平,完善桥头公园和潍、汶两河生态林带建设,补植完善农田林网4万亩,打造生态靓丽、和谐优美的城乡环境。依托阳春啤酒、新康农牧公司两处污水处理厂,完成沿政府街、三马路的管道铺设,完善镇区排污管网建设,镇区8条交通干道排水设施健全,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成立30人的保洁环卫队伍,配备环卫垃圾车等专用车辆,新建一处容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垃圾处理厂,实现城镇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成立水务中心,建成大型集中供水中心,全面完成镇区供水管网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该镇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电力、通讯、休闲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修缮改造镇敬老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率;开通公交车服务业务,方便群众出行;投资新建黄旗堡商贸城、阳春美食街和柏台商业街等商贸流通服务场所,扩大劳动就业,提高镇区服务功能。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旧城改造、迁村并点工程;截至2009年7月,该镇投资2000万元,完成镇区申家庄村整体搬迁;加快杞王世家小区开发,新开发楼盘4座,吸引东安泰、柏台等镇区周围6个村群众入住,并完善小区内绿化、亮化、供暖等配套设施;结合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小区建设,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完成镇工业小区、柏台砖厂、原棉纺厂、火车站物流园“三区一园”开发,引进一批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和节能环保项目。
黄旗堡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多次荣获安丘、潍坊市级文明镇称号;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镇;1996年,被评为省级经济强镇;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2月,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中心镇。
F. 辽中县隶属哪个市管辖
辽中区(2016年1月国务院批准辽中县撤县设区)属于沈阳市管辖。
辽中隶属辽宁省沈阳市,因在古代辽郡以西、辽水以东,宛在中央而得名。1906年建县,建县110年,2016年经国务院批复正式撤县设区,成为沈阳市所辖第十个区。
辽中位于辽宁省中部、沈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2°28'至123°06',北纬41°12'至41°47'。区域面积16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7万公顷,境内无山陵,多河流,地貌一马平川,地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平均比降1:5000。
截至2019年5月,全区辖2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8个城镇社区,23个涉农社区、163个行政村。拥有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近海经济区,1个国家级开 发区一一沈阳综合保税区。辽中距离母城沈阳52公里,南接鞍山市台安县,东邻辽阳市, 西连锦州市黑山县,北界新民市。
(6)辽中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辽中区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巳有部落和村庄,分属幽州和营州,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秦时期属辽东郡。西汉时在境内设置辽阳县(今茨榆坨镇偏堡子古城),仍属辽东郡。
东汉时期,属玄夷郡,魏晋因之。西晋时期,分属高句丽和百济。东晋时期,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南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时,东部为高句丽割据。隋时期辽河以西属燕郡。唐为安东都护府辖境。辽时属东京辽阳府所辖的汤州。
金时仍属东京路辽阳府辖区。元时期属辽阳路、广宁路分辖。明时期属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地。清时期先后为新民、辽阳、承德(今沈阳)、镇安(今黑山)、海城各府、州、县之属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百姓横遭刀兵之苦,激起参与以反帝为宗旨的义和团斗争。
清政府为利于对人民斗争的镇压,便于辽阳、承 德、镇安、海城等边缘地带各割一部,于光绪三十二年( 1906)七月二十七日,建立辽中县,并以清初时期所建韵 阿司牛录镇(今辽中镇)作为辽中县府驻地,建县之初,隶属奉天府辽沈道所辖。
民国时期,属奉天省(后改为辽宁省)。民国二十年(1931)日 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仍为辽中县,属伪奉天省。1945年 “九三”胜利后,不久又被国民党占领,设立辽中县政府,属辽宁省。1947年冬,辽中解放。
1948年春,国民党二次占领辽中。同年11月2日才最后获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辽中县人民政府”,属辽西省管辖。1954年划归辽宁省,为沈阳市辖县。1955年属辽阳专署。1959年,属沈阳市。1964年,属沈阳专署。
1969年,属沈阳市至今。1999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于洪区: 撤销翟家乡、造化乡、彰驿站乡,设立翟家镇、造化镇、彰 驿站镇。
二、辽中县:撤销四方台乡,设立四方台镇。
2000—2001年,辽中县辖12个镇、9个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房镇、于家房镇、满都户镇、肖寨门镇、杨士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滩镇、刘二堡镇、四方台镇、 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乌伯牛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
2002年12月13日撤销乌伯牛乡、辽中镇,合并设立辽中镇。2005年7月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辽中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将辽中县养土堡乡小帮牛村、城郊乡敖司牛村、孙家万子村划人辽中镇。
2006年,辽宁省政府决定设立细河经济区,将辽中县四方台镇、长滩镇、新民屯镇划归细河经济区,后细河经济区取缔,上述乡镇归属铁西区管辖。
2009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经省 政府批准,撤销辽中县六间房 乡、城郊乡、养士堡乡、老观 坨乡、潘家堡乡,分别设立六间房镇、城郊镇、养士堡镇、老观坨镇、潘家堡镇,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经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辽中镇建制,以蒲河为界分别设立蒲东、蒲西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2016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沈阳市调整行政区划,辽中县撤县设区。2016年4月11日,辽中区正式挂牌。
G. 辽中县黄旗堡村的松树有多少年历史了那几棵松树应该受到重视吗我看见有一棵半枯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据说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至于怎样保护不是你我做得了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吗?除非上面重视它。还有就是腐败的村领导重视或许还有点希望。已经死了几棵了。就如你所说10年以后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只是个印象。
H. 沈阳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7200年前 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燕国的重镇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 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 唐代 改称“沈州” 公元921年 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时期 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州”之名 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1386年 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43年 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 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1911年 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1923年 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1929年 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1931年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1948年11月2日 沈阳正式解放 1953年 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 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64年 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1993年 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新民县撤县建市[编辑本段]三,行政区划沈阳市辖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东陵、于洪、浑南、沈北、苏家屯10个市区.以及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4个县。1和平区:总面积37.6平方公里,人口66万。和平区是沈阳中心城区。东北第一区。2沈河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61万。沈河区是沈阳中心城区,沈阳市的中央商务区(CBD),正在打造沈阳第一个无居民区。3皇姑区:总面积40.7平方公里,人口80万。皇姑区是辽宁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及各大省直机关驻地,是辽宁省的行政文化办公中心。4大东区:总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63万。沈阳东部工业区,居住区,沈阳汽车城所在地。5铁西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人口102万。 铁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装备部。6东陵区:总面积为913平方公里 ,人口30万。东陵区是沈阳的东部旅游度假休闲区,区内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正在被努力打造成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7于洪区:总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于洪区是沈阳大工业区。8浑南新区:总面积292平方千米 , 人口30万. 浑南新区是沈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沈北新区:总面积1098平方千米,人口58万。沈北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是中国唯一一个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未来沈阳的金融商贸开发区。10苏家屯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43万。苏家屯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经济区的中心,是沈阳市连接沈阳经济区的一个战略门户。11新民市:总面积3350平方公里,人口69.5万。12辽中县: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53万。13法库县:总面积2320平方公里,人口44.5万。14康平县:总面积2175平方公里,人口35万。
I. 沈阳的历史
沈阳城自战国时期修筑候城以来,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沈阳城的发展历程是:从边塞驻军的小城(候城),发展为县城(候城县),毁于战火后重建,再发展为契丹皇族的私城(沈州),毁于战火后又重建,再发展为路城(沈阳路),再发展成为中卫城(明朝),最终成为新兴王朝的都城(清盛京城),清朝迁都后变成陪都(留都)。
沈阳之所以几经战火后又重建使用,就是因为沈阳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作为长城防线附近重要的军事要塞,辽阳扼守辽河一线,控防长城沿线,是一道天然军事屏障,直到努尔哈赤统一辽东和东北广大区域后,长城已不再起作用,战略性的地理优势使得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从此沈阳就成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9)辽中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风景名胜
截至2018年,沈阳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0家,旅行社222家,星级饭店96家。全年旅游总收入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62.8亿元,增长13.2%,外汇收入3.44亿美元,增长4.0%;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401.1万人次,增长11.9%,其中,国内旅游者6333万人次,增长12.0%,入境旅游者68.1万人次,增长5.4%。全市在建旅游项目96个,当年投资108亿元。
沈阳十景:福陵叠翠、御苑松涛、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春雨、道院秋风、神碑幻影、陡山霁雪、凤楼观塔、万泉垂钓。
J. 为什么辽中历史上没有考上清华大学的
辽中历史上没有考上清华大学的,
可能是辽中考生学习仍需进一步努力。
只要努力付出过,
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