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半斤八两是什么进制
你好!!
我国在1958年以前一斤等于16两,1958年后改革为一斤等于10两。所以,1958年以前,半斤就是八两,八两就是半斤。
另外,“半斤八两”一语出自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 这一点以上几位网友解释很清楚了。那古代的称为什么要用16进制呢?这其实才是关键,要是古代来个8进制,想来我们就成了“半斤四两”了吧?
这是因为中国古称一斤的16两中,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买货人耍滑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可见古代人诚信的重视,希望大家在以后做买卖时也记得这点。
忘采纳 谢谢
❷ 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
【成语】: 半斤八两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成语典故
【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2]
【来历】除了统一度量标准器、规定检定校准制度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的 度制并采用十六进制的计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❸ 古代的半斤八两为什么是16进制
古代的半斤八两是16进制是源于古代大概16口饭米粒即可成为成年人一天的口粮。
据记载,中国古代以十粒粟米并排的长度为一寸。据推测,重量单位可能也是以米来确定最小单位的,以充填成年人一口的米粒重量计做一两。人们发现,大概16口饭米粒即可成为成年人一天的口粮,这16口被定义为一斤。
(3)半斤八两呯有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各个进制的历史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进制方法。历史上有四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四百进制、千进制等。各个进制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普遍采用了十进制,也有的文明采用二十进制。玛雅人就是,他们数完全部的手指和脚趾才开始进位。玛雅人的一个世纪,称为太阳纪,是400年,2012年正好是当时那个太阳纪的最后一年。
十进制是人类最适用、最舒服的一种进制方式。如果换一个主体呢,机器又会怎样?机器喜欢二进制。
二进制的历史其实也很早,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可以认为是最早二进制的雏形。而二进制作为一个计数系统,则是公元前2—5世纪时由印度学者完成的,但是他们没有使用0和1计数。
到了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进一步完善了二进制,并且用0和1表示它的两个数字,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二进制。二进制除了是一种计数的方法之外,它还可以表示逻辑的“是”与“非”。通常认为进制的最少是二进制,不可能有比二进制更简洁的进制。
❹ 为什么说半斤八两
历史上,一斤曾经是十六两,所以半斤是八两。半斤与八两二者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除了约定俗成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成语已经是一个既定的组合,他的意义甚至用法都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空穴来风),但是唯独这个组合你是难以改变的,同时需要结合给出具体的语境。而成语的意义和组合是确定的,不需要Content就可以独立存在并被正确理解。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示例】:
1、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❺ “半斤八两”,为何老人们这样子说呢
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或者两个人的能力等各方面是一样的,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1959年6月25日,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❻ 半斤八两的来源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来自网络,有更详尽解释)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❼ 半斤为什么等于八两,半斤什么时候改成五两的
半斤等于八两的来由
20世纪我国才逐步制定了度量衡标准。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朝代几度颁布新规定,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最初,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清廷拟订“划一度量衡制”推行新章程,使用国际重量标准,请“国际权度局”(在巴黎)制造铂铱合金原器和镍钢合金副原器,1909年制成运回中国。但是在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以前,我国仍使用“老秤”。“老秤”1斤=16 两 = 597克
1928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市用制”作为过渡,即1公尺为3市尺,1公升为1市升,1公斤为2市斤。1928年以后,规定全国改用“新秤”,以便“斤”与“克”的计算:“新秤”1斤=16两 = 500克。改革后的“市制”适应民众习惯,又与“公制”换算简便,逐渐为民众接受。
半斤改为五两的时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用制通行全国。 1955年10月,最初印制的粮票、油票、肉票等都采用旧秤1斤16两制(每两约31克重),使用这种“16进制”,计算和管理都很不方便。所以1959年国务院下令,改为新秤10两制(每两50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