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即晚清城府和民国政府,真正敢用,用得起,用的放心的就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德国。你看清朝政府被逼贷款,不论自愿与否,都喜欢美国银行,美国对我国近代金融,教育两块影响非常大,当初退还庚子赔款,兴建大学教育就是由美国发起的,这些好的客观的事情你不能否认。
德国提的少主要是因为一些不光彩的背景,德国对华援助主要体现在军事武器上,军火贸易在哪个时代都不是见得了光的。清朝建海军,英国态度蛮横,漫天要价,此时德国正在试验新型海军,准备与英国一较高低,所以不但价格合理,还邀请清国海军军官学习,监造,可谓把售后服务做到了家。当时德美都是后发国家,对他国领土内政的要求小或者根本要求不了,因此就以各种特派员的形式为各国政府服务。朝鲜宫廷里德国顾问还负责货币新政,不过搞砸了就是了。所以说清代时期,德国为我们输送了武器,培养陆海军军官出力不可谓不大,后来北洋军阀留德的有多少,官位有多高,不言自明。这也为何一战时,日本打青岛,北洋军阀好几人都要支援德国呢,换句话说一战我们参加协约国而不是同盟国,实在是个奇迹,当时政府的压力多大啊!府院之争等等,可别忘了当时可是武夫当国,很多人都爱死德国了,要不是美国支持协约国,咱们外交当时可就危险了。
民国时期,希特勒上台,民主国家很反感,但是纳粹德国要复兴军事就的积累经验,所以可以理解为第三世界的国家们与其一拍即合,中国更是远东最大的合作伙伴。德国军火,指挥官源源不断进入我国。我们建立起了德械师,大家可不要忘记,蒋经国留学德国,参加过对波战争,德国第一批新式头盔,我们第一个拿到货,比国防军还早。德国军事专家团规格越来越高,虽然是私人性质,但是从围剿到抗日,几乎都有参加,军事计划更是全权负责。最大手笔就是第五次围剿,堡垒困死战术,符合当时国军战备,效果空前,红军被迫长征。淞沪会战,德国团几乎全员参与,甚至一些下级军官亲自上阵,虽然也犯了一些战术错误,德械师也打残了,但是战役意义重大,不可小视。这些德军军官顶住国内压力与我们合作,而没有照着三国集团的条约临阵脱逃,或是留一手,这是该肯定的。他们的一些回国后遭到审查,或是在政治清洗中蒙难,我们应该予以悼念,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慈善家,有贡献还是该表扬。希望对楼主有用
② 二战时期德国元首希特勒对中国的看法是怎样的
二战时期希特勒瞧不起日本人,更瞧不起中国人。他对中国人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③ 怎么看待西方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
西方人在几百年前就对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关注。早在元代,马可·波罗亲自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马可·波罗行纪》让欧洲人见识到了中华帝国的繁荣与富有,“中国热”在西方逐渐形成。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将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回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都曾通过传教士翻译的资料在书中描摹他们眼中的“中华帝国”。
清末民初,中国门户洞开,中外交涉增多,很多考古材料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和汉代的居延汉简等相继发现,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兴趣。最先确立汉学研究的是法国,1902年12月4日,法国在殖民统治下的越南召开了首届国际东方学术大会,出席者有法国、奥地利、德国、挪威、日本和中国的代表37
人,共103人参与大会。这次会议的重要决议之一,就是对中国边疆进行考古探险。
其中,有位名叫沙畹的功莫大焉,后继者称他为“开创汉学研究的第一人”。他曾于1889
年来华,任职法国公使馆。1907年,他开始在北方进行考古考察,深入中国社会,发现了大量此前没有人注意的考古资料。继之而起的伯希和、马伯乐、葛兰言等法国汉学家,借用中国的考古资料,将中国的历史与埃及、印度等进行对比,将中国放到世界史的序列中进行考察。
④ 德国人如何看待别国人
德国人普遍对英国人怀有好感,而且过去曾受过这份"单相思"的煎熬.英格兰曾是世界顶级角色的典范,有着里令人惊叹的先进的政治、社会工业的技术 成就。德国认为英国人很友善、基本上没有恶意,几乎和德国人一样。
德国人对意大利人的了解颇深,因为两国有如此相似的历史。通过战争、侵略,以及各种形式的旅游,两国间建立了深厚而持久的 友谊。意大利的艺术家、实物及海滨深得德国人的赞赏.
两国间还有一种联系,即意大利和和德国人都是在上个世纪(19实际)取得了主权地位,而且至今都不很肯定这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德国人欣赏法国人精妙深奥的文明,同时又惋惜其文化之低劣.相比之下,法国人可能精神层次较高,而德国人更有深邃的灵魂.除此之外,有亲法情绪的德国人还是很普遍的,特别是那些住在靠近法国边界的人.
德国人就像一群不知足的孩子,喜欢眺望花园篱笆外边的世界.他们嫉妒地中海地区的人们所有轻松的生活态度、文化遗产和温暖的气候,但那是只在他们度假时才会产生的心态.
德国人只肯承认瑞士毫无疑问地比他们自己更具有日耳曼民族的美德.瑞士人讲究条理,守时、勤奋,清洁又严谨,没有一个德国人会对他们在这些领域的至高地位持有异议.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和瑞士人发生过战争.
⑤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的政治制度,要分为古代的和现代的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法国着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着,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研究及历史学教授汉学家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说:“11、12、13世纪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曾担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称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也认为宋朝为“黄金时代”,在《全球通史》中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着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日本学者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文化方面,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口语文学也兴盛起来;印刷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发行的书籍不仅仅是儒教经典,还有历史书、诗文集等。在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发行。可以说,自古以来没有像北宋皇帝那样重视医学的。……总之,在这个文化发达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惊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至近代相比。”
英国着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中认为:“中国从汉到唐,人均产值均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宋代是一个发展的高峰,人均产值增长了1/3。从十四世纪到十一世纪,极有可能又降了下来。假定欧洲和中国公元一世纪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到了宋朝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欧洲已大大落后于中国的水平了……一般认为宋朝是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时期,而在宋以后的五百年里,主要特征是横向发展。”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在《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发表《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主题演讲时说:“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颠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乔纳森.斯彭斯在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刊登文章,这样评价宋朝:“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宋朝的首都在东京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人口达百万,是世界最先进最繁荣最庞大的城市。”
美国学者尤金.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说:“宋朝时期,中国的农业和食物最后成形。食物生产更为合理化和科学化。到宋朝末年,不再由汉人统治的华北已在农业上成熟。此后直至20世纪中期,就很少再发生变化了。华南在此后历朝中扩大了农耕,并增加了新的农作物,但那里的模式还是在宋朝确立的,而且并未伴有多少技术上的基本变化。”
美国着名学者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说:“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而这些领土又从未纳入过中华帝国的版图。因而,中华帝国的收缩由于中国文明的扩张而得到了补偿--不仅在中华帝国周边兴起的国家如此,在朝鲜和日本也是如此。”
美国历史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说:“本书的假设是: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或公司)对私利的看法出发,会有些什么成果。”
北宋被20世纪末的美国人誉为人类第二个千年的“领头羊”。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法国学者、着名汉学家、国际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着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对于宋朝中国人研究得远远不够,所以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对宋朝认识不足,缺乏了解。宋朝是中国文明的颠峰,现在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祖先的伟大,也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会落后。现在的中国不自信得一塌糊涂……现在中国的一些文化人言必称希腊、言必称罗马这其实是中国的悲哀!现在的中国人怀疑、否定中国的传统文明,热忠崇拜曾经落后于我们许多的西方文明。11、12、13世纪西方无论是政治、科技、文化、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是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为什么会落后?不是中国传统文明本身的停滞不前、腐败堕落。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就是野蛮落后民族疯狂的破坏,打断了我们前进的进程。正如法国着名汉学家谢和耐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导言中所说:“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元朝的所谓成就、辉煌都是宋朝的遗留,都是掠夺的不是自己创造的。元朝开始禁海还禁夜市,致使人民民生失去活力,中国商业发生大倒退。蒙古人把良田变成牧区,弄得境内到处都是养马场,甚至两淮都有养马场。宋朝经过上百年兴建的水利良田变成草场,致使中国农业大倒退。元朝的等等政策与措施都是明显的倒退与衰落。是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的蒙古、满清,屡次把正向资本社会前进的中国从新拖回到半封建半奴隶的社会阶段。如果没有原始野蛮民族的干扰、破坏,中国文明早已发扬光大,中国依然会远远领先于世界。
明末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盛世是这样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
(根据日本学者研究,康熙中期是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时期,从此以后在人口压力下,中国的人均GDP开始一路下滑)
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再看看西人的回忆
明末西方传教士还在赞扬中国物产极为丰富,物质生产能力远胜欧洲,声称"大明人"是"衣饰华美,风度翩翩".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干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10]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在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的..."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明末传教士眼中的明朝
16世纪末的欧洲人主要是通过《中华大帝国史》的第一部分来认识中国的。在门多萨的笔下:
(1)中国是个地域辽阔的文明古国,中国人自称“大明(tame)人”。全国划分15个省(明朝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分其境内为南、北二直隶,
13承宣布政使司,常称15省——笔者),“每省都要比我们所熟知的欧洲国家为大”。
(2)中国境内有完好的道路网,使城镇相连。路面平整、宽阔,“官道”可容15人骑马并行。路旁商店林立,两侧绿树成荫,如同罗马时代的大道一样。有些城市有水道相连,好似威尼斯。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中国人富有建筑才能。建筑用材举世无双,一种用“白土”做成的方块(即砖)坚硬无比,只有用锄才能将其砸碎。一座座邸宅有如庄园。中国最雄伟的建筑就是长城,长达500里格(每里格约合
5572米),是为防御鞑靼人而修建的。
(4)中国物产丰富。蔬菜种类远较西班牙为多。仅橘子就有三个品种,即甜的、酸的和甜酸适度的。糖质地很好,非常洁白,价格也低廉。蚕丝色泽艳亮,质量超过西班牙格拉纳达的产品。“天鹅绒、丝绸和布匹价格如此之低,提及此点会使那些熟知西班牙和意大利纺织品价格的人大吃一惊。”中国人普遍穿着丝绸服装。中国农田管理得很好。没有一块荒弃的土地。一块块耕田错落有致,有如花园。矿产也很丰富。“这是世界上最富饶、而物价又十分低廉的国家。”
(5)中国出产的手工艺品极为精致。1582年西班牙国王喜获中国床单,织法之巧妙令菲利浦二世惊叹不止。很多西班牙能工巧匠都来观赏、借鉴。瓷器很便宜,欧洲人原来以为瓷器是用粉碎的贝壳做的。最精致的瓷器是贡品,薄如玻璃。
(6)中国商业发达,买卖兴盛。每条大街往往只经营一种行业。看到第一家商店就知道这一条街是卖什么商品的。中国匠人的手艺都是祖辈相传。中国货币种类繁多,金、银凭重量使用,而没有一定式样的金币或银币。
(7)中国军队有步兵,也有骑兵。中国也有战舰,4天内可征集600艘。中国士兵在数量上多于欧洲,在器械上处于均势地位。
(8)中国皇帝具有统治国家的全权。各级行政官吏有效地行使权力。他们是通过科举产生的。中国有完整的法律。官吏和贵族出门要坐桥,而妇女则从不在外从事社交活动。中国饮宴豪奢。中国人有自己的乐器。
(9)中国历史悠久。有独特的教育体系。各类图书十分丰富。中国人富于文明和教养。
(10)中国人在科学技木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欧洲人一向以印刷术的应用而自豪,“然而中国人早在德国人谷腾堡(Joan
Gutenbergo)发明印刷术500年前已经用印刷术印制图书了。”门多萨认为印刷术是经俄罗斯莫斯科大公国传入德国的。但他也不否认另一种可能性,即中国图书经海路(红海)传到欧洲,从而启发了谷腾堡。门多萨特别提出,在中国人所有的发明中,最令葡萄牙人和其他西方人震惊的是中国人也有火炮,而且在欧洲人之前已经使用火炮了。但对中国火炮的效能,欧洲人认识极不相同。拉达认为中国火炮陈旧,制造粗糙。而另一位船长阿尔蒂埃达(Artieda)在致西班牙国王书中却写道:“……中国人使用着与我们同样的武器。他们的大炮十分精良,炮筒比我们铸造的更精致,更坚固。”因为门多萨未到过中国,所以他没有对上述歧义做出自己的判断,但他还引用了后者如下一段文字:“中国城墙坚固,外面围以深壕(情况紧急时可放满河水),城门上架着大炮,中国人认为这是最好的防御工事。城墙上,长官率士兵日夜守卫。如不得到城市最高当局的批准,任何外国人是无法靠近该城的。”门多萨摘引这一大段有关中国城市设防的论述,绝不是无目的的。这实际上表明,他认为中国火炮是很有威力的。此外,门多萨对于中国造船、造纸以及其他工艺都有所介绍,并一一指出优于欧洲的方面。
克鲁斯在《中国志》中也曾盛赞中国的科技成果,门多萨显然引用了很多克鲁斯的观点,而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做了更全面的介绍,其评价也更高。像中国的造船水平,克鲁斯着重介绍了中国船队的庞大规模,甚至比喻说,中国皇帝能够用船在中国与马六甲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并对中国船只的类型以及龙骨水车的应用做了说明。而门多萨除上述内容外还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造船的艌缝技术,由于填缝使用的添加剂十分合理,不但防水还可防虫,使中国船只使用寿命比欧洲长两倍。在论及中国印刷术时,克鲁斯只提及中国已经有900年使用印刷的历史。而门多萨如前所述,则阐明了中国使用印刷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印刷术西传的路线。在中国火器的应用方面,门多萨也传达给西方人更多的信息。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示器。门多萨对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客观评价无疑对于西方人了解、认识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住房因设计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洁舒适”
“他们种植许多蔬菜,供百姓常年食用”“他们在各地,即使小村镇,都有充足的肉食,全年最常食用的是猪肉,牛肉去骨售卖,他们的鹿肉很少,也不怎么爱吃它”
“中国大部分最好的商品都由此处(引者注:这里指的是广州)运往各地,因为它是中国最开放和自由的交易地点。且不说6个邻国的土着和异邦人运走的各种货物,仅葡萄牙运往印度、日本和马尼拉的货物,每年约有5300箱各类丝绸,每箱装有100匹真丝,天鹅绒花缎和缎子、轻料如半花缎、彩色单层线段,还有
250块金子,及每块重12盎司的2200块金锭,此外的货物还有瓷盘,镀金器皿,糖,中国木,大黄,麝香,……即使长篇开列也不能尽举其名”
“(浙江)论富庶它超过许多其他省,可以称作中国商品潮流的最佳源头。它的特产是丝绸,无论生丝还是成品,也不管是茧还是原料,都运往各地。总之,中国输出的丝绸,都产自该省”
“南方九省的最后一省是南京,……是中国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的精华。……其西部地区最富庶,盛产棉纱,……仅在常州城(Xanuchi)城及附属广大地区,就有20万台织布机。……由于织布机小巧,一间屋子内常常安放许多台,差不多所有的妇女都从事这种行业”
“南京城……我认为它是全国最大最好的城市,优良的建筑,宽大的街道,风度优雅的百姓,以及丰富优良的种种物品。它有令人惊羡的游乐场所,境内人口众多,……各处能遇到拥挤的人群,街道难以通行。此外,无数的宫殿、庙宇、楼塔以及桥梁,使城市显得非常壮丽。”
“中国人天生好经商,不仅从一省到另一省做买卖,获得大利,甚至也在同一城市做生意。商店里有的东西,街上几乎都有售卖。……富有的商人信用良好,很守时(葡人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点)”
“中国人爽快的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这种谦逊态度真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物,这是一个羞辱。
⑥ 德国跟中国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联系
提问
网络知道十分钟内有问必答立即下载
德国与中国关系好吗
我有更好答案
最佳答案
总的来说,德国和中国的关系还算是西方国家里面最好的。
1、双方历史积怨不多,现实地缘政治利益上没有冲突,决定了双方政治关系不会起太大风波。德国除了偶尔在西藏问题上呛一呛中国的肺管子,也不会有其他的矛盾。
2、目前双方有中德法制对话,而且德国还在协助中国制定商法典和民法典。 在经贸关系上,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
3、从2002年开始中国超出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德国现在是对华提供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欧盟中对华提供政府间援助最多的是英国),两国政府签订有《财政合作协定》。
4、财政合作领域主要涉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医疗、扶贫、轨道交通及金融等领域。截至2011年底,中德财政合作累计生效资金94亿美元。
5、从1997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工具性了13轮两国国防部工作对话,从2002年开始已经举行了5轮防务战略磋商,2005年首届中德高级军官安全政策研讨班在德举行,目前已成功举办7届。
6、此外,两军在军兵种、后勤、测绘、后备力量建设等领域的往来与合作富有成效,人员培训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⑦ 中国历史在外国人中是如何被记载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历史上一直以来是整个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科学发展中心。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其他国家形成了影响,一直到近代这种影响才被全世界的工业化进程打断。但是现在的中国依然对整个世界形成很大的影响,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每5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中国人。当然也有很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更没有到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仅仅凭着日常的电视报纸和教科书。大家知道这些人对中国是什么印象吗?
至于韩国则不说也罢了,明明是一个弹丸小国,自古以来靠依附中国生存。在历史书中却把自己意淫成一个强盛大国,屈原和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都是韩国的。四大发明是有韩国人合作才研发出来的,这也是醉了。他们对自己国家有种谜之自信,所有的历史全靠一个字:吹。
⑧ 怎么理解黑格尔认为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
所以,有人说中国古自先秦以后,几乎没有独立知识分子了。
因此中国历史中一直未能出现象希腊的城邦制和古罗马的共和制那样相对分权的公民社会,也没有欧洲那样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只有如黑格尔说的:“君主覆灭一再反复”。
直至黑格尔逝世九年后(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中,英国的炮舰敲开中国大门,国人才能接收到域外的共和思想,又经几十年斗争,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跟上了世界潮流,走上曲折艰难的共和之路。
相关链接:
黑格尔为什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有道德常识,没有“思辨哲学”
为什么国人很难理解黑格尔的哲学?
众人对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误解
⑨ 奔驰的两大股东都来自中国,这让德国人怎么看
奔驰的两大股东是吉利李书福和北汽,这个收购事情德国人大概有三种看法。
1、普通民众。当年一穷二白的中国土鳖把自家白菜给拱了!酸酸的。
2、和中国合作的得利集团。可以的,现在中国人购买力能力不差啊。卖掉股份的企业觉得中国人出价还是蛮高的,我喜欢。其他股东觉得,你既然已经是第一大股东,还不极力使用权利,不错,不错。
中国目前正在后劲十足的赶超德国,已经让德国很多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为德国提供巨大的市场。想骂又怕损失利益,心态很复杂。
在德国各种媒体报纸影响下,对中国保持冷淡态度才是真。利益受损的人肯定狂喷,战败国为了国内政治正确也要狂喷(多党制),只有既得利益者吃饱了所以才会夸几句。 二比一,保持冷漠是主流。
考第一名的,天天被第二第三名狂追不骂娘才是有鬼。现在的中国投资者青睐德国企业,就等于这个第二名啊,家里还有点钱。天天盯着你家里其他兄弟姐妹,老是想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