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的梁灏,是在什么年龄时考中了进士的
23岁。
凡是读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抚育成人。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其间,曾与杨励、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举事务。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词辩明敏,对答如流,且见地高远,倍受真宗赏识,时论称赞。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42岁。所着文集15卷。灏有三子,固、述、适。
望采纳。
‘贰’ 父子状元梁固,梁灏,所在的朝代
北宋初期
梁固,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字仲坚。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O19)。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OO9)己酉科状元。“梁固为乙酉科状元梁颢之子。其年少时,即有志节,曾着《汉春秋》,倍受其父赞赏。梁固本已以父荫受赐进士出身,但其主动向登闻院提出收回成命,愿赴多举以真才实学获取功名,后高中榜首时,年仅二十二岁。中状元后,被授将作监丞,入值史馆,历户部判官、判户部勾院。梁固为人气调俊爽,善与人交,疏财慷慨,尚义气,明于吏道。马元方领三司时,临事多有纰漏,梁固屡奏朝廷,消除了财源流失之弊。时全国刑狱混乱不堪,错判、误判比比皆是。梁固奉诏审查刑狱,其仔细研究,明察暗访,断案公平,处理得当,赢得朝野褒奖。梁固博览群书,才学渊博,奏颂文辞甚为工整,惜三十三岁时因病早逝,朝野至梁府吊唁者络绎不绝。梁固着有文集十卷传世。
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丧父。曾从学于王禹恬,初考进士,未中。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不要单凭诗赋,要注重治国治民的才能,未被采纳。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辞辩明敏,对答如流,真宗甚为嘉赏。群臣奏章,多教灏参议。景德元年(1004年),任开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着有文集15卷。
凡是读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抚育成人。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其间,曾与杨励、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举事务。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词辩明敏,对答如流,且见地高远,倍受真宗赏识,时论称赞。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42岁。所着文集15卷。灏有三子,固、述、适。其子梁固于梁灏中状元之日出生,后也中了状元,因此与父亲称为“父子状元”。
‘叁’ 历史上的梁浩八十二岁中状元是哪个朝代的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没有一个是82岁中状元的。
《三字经》所述:"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
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景德元年(1004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
‘肆’ 古代有个坚持学习,80多岁考中举人的人是谁
王世芳(1659~1798) 号芝圃,台州临海人。清干隆四年(1739),80岁中举人。干隆二十年,96岁任遂昌县训导。干隆二十六年,103岁在遂昌训导任内,因健康高寿被荐上京为皇太后七秩大寿祝寿。皇上赐宴并赐六品章服。干隆三十年,107岁还参与《遂昌县志》编纂。他是县史上年岁最大的职官。据《临海县志》载,王世芳享寿140岁。
‘伍’ 82岁高中状元,写下对联,为何成为千古名句
因为人们希望用这位82岁的状元的故事,激励读书人上进。古代的读书人都是以考取科举的功名为目标的。很多的读书人耗尽一生就为了考取功名,可实际上真正能考取功名的人却是少数。而在宋朝时期,就有一位82岁的状元郎梁颢,他的一生都是在备考和考试中度过的,最后82岁的他被皇帝钦点为状元郎。
3.锲而不舍成为读书人的榜样。写得好的诗句多的是,为什么梁颢的对联就能成为千古名句呢?因为梁颢的对联是能激励读书人上进的。人们认可梁颢的文采,也认可梁颢的读书经历,为梁颢的精神所感动。一次失败又如何?为了自己的目标就应该一直坚持下去,一直努力下去,最后肯定会成功。古代的读书人那么多,能考取功名的并不多。很多人半途而废,可看到梁颢的对联,就会更有动力。
总的来说,82岁才高中的状元郎梁颢所作的对联,不止是表达出了自己的年龄,还将自己的成功经历表达了出来,激励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
‘陆’ 古代谁81岁才考上状元
古代没有81岁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历史上有传说梁灏82岁中北宋雍熙二年(985)状元,其实是误传,梁颢中状元时,年仅二十二岁。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享年四十二岁。
(6)历史上的梁灏多少岁考上状元扩展阅读: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河北故城县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河北肃宁县人)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
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终于登上了显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状元147人,事迹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书一级的官员(含次官)。
而清代,114名状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20人之多。可以说,在官场努力升职,成为状元这一群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至上追求。
一介书生,考取状元实在不易。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特别到了清代,考到白发满头仍然是个“童生”的不乏其人。四五十岁中进士,人们并不觉得他年龄有多大。
如宋代共产生了118个状元,据《中国状元全传》载,其中生卒年可考者51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37人,占72.5%,最小的18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2人。
清代共有状元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19人,占35%,最小的21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5人,最大的62岁。状元之路绝不易于巴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