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蒙的身世 代表作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着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1950年05月开始,在共青团北京市三区(东四区)区委中学部干事、部长、区委副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委员会委员。1956年,担任国营七三八厂团委副书记。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下放北京市郊区劳动。1962年担任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员。1963年,在新疆自治区文联从事编辑工作。1965年,下放新疆自治区伊宁县农村劳动,后到新疆自治区文教“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从事新疆自治区文联创作研究室工作。2002年4月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新学院院长等职。2010年11月15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王蒙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4年10月15日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南皮
民族:汉族
主要成就: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
获得荣誉:人民文学奖;北京文学奖
代表作品:《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
职业:中国当代作家、学者
2. 谁知道鲁迅,王蒙,冰心,余秋雨,林语堂,徐志摩,梁实秋,张爱玲,王朔和郑渊洁的生平事迹,文化造诣
可以去这里看看
http://www.white-collar.net/wx_hsz/hsz_mjyj.htm
或者的话看看这些
王蒙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作家之一。他曾担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文化活动家。但他最投入、最钟爱的,还是他的文学。王蒙的文学生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息息相连。
1934年10月,王蒙生于北平。他的原籍是河北南皮县,王蒙的幼年在那里度过。 回到北平,王蒙一天天地长大。壮怀激烈而又向往光明的他,成了一名中国革命的勇敢少年,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用他那支真挚的笔,书写新中国的朝晖和他的光明梦。
动笔写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时候,他刚满19岁,是青年团北京市东城区委的干部。他以交响乐的结构和诗一样的笔调,深情地描写了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中学生清纯烂漫的生活。小说在修改期间,上海《文汇报》即以《金色的日子》为题选载了部分章节。由于政治原因,这部小说到1979年才得以正式出版,其被封埋的时间超过了王蒙创作时的年龄。小说出版后,成了当时中学生最爱读的书之一,并被改编成电影,受到极大欢迎。《青春万岁》是中国50年代反映当代生活的杰作之一,它的交响结构应属王蒙的一个发明。
在修改《青春万岁》的同时,王蒙写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以极其敏锐的笔触刻划了中国一个区委组织部门的真实工作状态,崭露了他出色的才华和锐利的思想,小说于195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后,震动中国文坛,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在海内外也获得强烈反响。《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一篇不可多得的经典文学作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造就了王蒙,也几乎毁灭了王蒙。他因此被打成“右派”,接受劳动改造,自1963年至1979年被”放逐”新疆达16年之久。
1979年,中国迎来了新时期文学的春天。王蒙终于回到了北京。他又能写作了.王蒙握紧笔,开始了他的文学“井喷”。他像一只五彩的蝴蝶,为中国文学放飞了一只只多彩多姿的风筝。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作家的创作重心是短篇和中篇小说。王蒙是成就最卓着者之一。他的短篇小说《最宝贵的》、《说客盈门》、《悠悠寸草心》、《春之声》、《风筝飘带》、《夜的眼》、《海的梦》和《在伊犁》系列,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相见时难》、《名医粱有志传奇》等,还有其它一些作品,都成为轰动一时的名作。其中如《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这些作品打破了时空顺序,打破了沿袭已久的中国小说传统的叙述方式,加进了包括“意识流”在内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因子。这些小说在80年代中国文坛,引起了很大震撼和争议,并逐渐被普遍接受。王蒙的这一创新影响巨大,它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形式,王蒙以其锐气和才华,为新时期中国文学史写下了重彩的一笔。这个时期,王蒙任《人民文学》主编,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蒙在随后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任文化部长期间,他并没有停止创作。80年代后期,王蒙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他是以写长篇小说开始其文学生涯的,被誉为“审父杰作”的《活动变人形》,再度证明王蒙不愧为写长篇小说的高手。这篇小说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新颖视角,描述了在20世纪中国,一个大学教师的命运遭际。它从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的角度,把握和审视他父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这篇小说是中国当代“家族文学”的开山扛鼎之作,也给当代中国“寻根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卸任文化部长之后,王蒙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继续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致力于长篇小说“季节”系列的创作。现已出版《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和《踌躇的季节》三部。他的意愿是要记录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他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在写小说之余,王蒙还展开了他文学生活的另外一翼--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他的《红楼梦》评论专着《红搂启示录》和研究李商隐诗歌的论文,其鲜活的创见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大众的赞叹。有评论家喝彩道:看来王蒙浑身是电,他触到哪一个领域,哪里就会放出火花来。
王蒙在他将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里,创作了小说、文学研究与评论、诗歌散文等近1000万字。他获得的中国文学奖难以胜计,还获得日本创作学会和平文化奖和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并担任约旦作家协会荣誉会员。作为一名具有很大国际影响的作家,王蒙应各种国际文学、学术机构和一些国家的邀请,经常参加一些重大的国际文学、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足迹遍布亚洲、欧州、美洲和非洲诸多国家,为宣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贡献良多。王蒙文学上的辉煌成就,来自他的语言天份,来自他澎湃的诗情,更来自于对世界观察的敏锐和思想的深刻。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想,造就了王蒙创新的锐气和自信。当天份与激情、敏锐与深刻、锐气与自信一起涌上王蒙笔端的时候,便造就了王蒙光彩四溢的文学气象。这一文学气象,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绚丽彩虹和灿烂湖光。
中国文学评论界对这位大师的文学创作,始终给予高度瞩目和评价。评论家指出,王蒙的《失态的季节》的立体反讽样式,给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学提供了一个范本;他的《踌躇的季节》,对中国未来的小说写作,具有启示性意义。
在文学之外,王蒙欣赏毕加索光彩四溢的艺术气象,尤其欣赏毕加索那种不断令评论家惊讶和刮目、不断探索艺术新境界的精神和创造力。一如既往地爬格子,心无旁婺地写下去,按照生活的启示写下去,这可能就是王蒙--一个始终本色的文学大师对一切评价和期待的最佳回答。
3. 作家王蒙的个人简历
王蒙,(1934~)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着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 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着《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多是反映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由于其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现已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其最新作品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长篇小说:《青狐》。
4. 元代画家王蒙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
王蒙传世作品《青卞隐居图》(轴),是画史上公认的杰作,有“天下第一王叔明”之称。画面描绘画家曾经栖隐过的卞山风景,高山深邃曲折,树木青翠繁茂,飞瀑奔流而下,山坳草堂中有高士抱膝而坐,应该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但是事实上,王蒙并非隐士的材料,而是一向热衷于名利,元亡后出仕明朝,后能工巧卷入党争,死于狱中。
5. 王蒙他是什么人物他有哪些作品
王蒙他是当代的着名作家,他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恋的季节)......等,中篇小说:(布礼)、(蝴碟)、(名医梁有志传奇).......等,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那起笔.....)、(文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着:(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玄与手指),以及他的十卷本(王蒙文集).............等等 哎好多喔,我在读书时就学过他的(王蒙文集)中的王朔的挑战................嘻嘻
6. 王蒙的作品特色
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倾向
在王蒙80年代前的创作中,日常生活写作在数量上远远少于政治生活叙事,在影响上也小于政治化了的文本。如,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既是郑波和杨蔷云等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历程的史诗,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中国的颂歌,政治意识十分强烈,政治倾向非常鲜明,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着鲜明的政治主题:反官僚主义。小说的主人公林震是新社会培养起来的新人,他“爱生活,爱党,爱同志,爱美”,并为了他所爱的而斗争,自然地融合于他的血肉之中,而且带有他自己的年轻人的特质,他不容许党的机关有缺点表现了可贵的政治责任感。文学与政治的从属关系改写成对话关系,在没被打成右派之前,由于深受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影响和自身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一般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知识分子,在打成右派之后,吸取教训,将工农兵设为主角,从而文学这一政治化的倾向使得他迅速脱离泥塘。在文革爆发以后由于其突出的政治敏感些,不革命不出版,太革命也不出版的方针,没有受到迫害,在新疆维吾尔族做支队副队长和群众打成一片,文学作品那时候几乎停滞。 理想主义精神的体现
王蒙的作品一直贯穿着理想主义的主题,理想主义精神特色在王蒙的作品里体现得最为鲜明突出,他在创作中对理想的反思和执着也在同代人中最具典型。曾经是“少年布尔什维克”的王蒙,在屡经劫难之后,依然没有抛弃早年的理想主义精神,平反复出的遭际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对历史理想主义的认同,王蒙相信,不管实现理想的道路有多么曲折,但前途总是光明的。也正因为这样,王蒙在对他心中的理想主义精神讴歌的同时,也冷峻的指出了实现理想的艰难性与反复性。正如王蒙在小说《蝴蝶》中的主人公张思远,他一直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却不得不在文革的夹缝中小心翼翼的处理着各种问题,从省委高官到被打倒的反革命,再下放到农村改造,看上去张思远似乎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远,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他那样的努力却依然触碰不到他的理想,但是最后,文革结束,他不仅平了反,还升了职,重新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尊敬,张思远远在天边的理想又再次回到指尖。小说中的张思远多少有些王蒙自己的影子,也影射了王蒙在实现理想主义精神的时候所经历的曲折与反复。
王蒙在讴歌理想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对一切不符合理想状态的现象进行批判与揭露,但也从中流露出隐约的谅解与同情。这种“中庸”的态度早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就有所表现,例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里林震与刘世吾的关系,文革以后长期的灾难性生活阅历又坚固了他的这种“中庸”的人生观,所以他的作品既不偏激也不放弃自身的责任,处处显出圆融贯通。
这样的思想倾向在《布礼》、《蝴蝶》和《海的梦》中都有体现。在《布礼》中,小说主人公钟亦成身上就明显表现出那种对理想对信仰的执着和对青春激情的赞美。在王蒙笔下经历了坎坷困苦的逆境赤子,怀有的不是对政治信念的幻灭、悲观,而是对政治信念的更加执着与坚定。同样,《蝴蝶》的主人公张思远在文革时的惨痛遭遇也并未让他对党和政治失去信仰,平反后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追求,张思远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受者,王蒙在文中虽然批判了像张思远这样的为官者盲从,批判了文革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对社会的摧残,但是也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不可改变的谅解和对受害知识青年的同情。尖酸刻薄的后面有作者的温情,冷嘲热讽的后面有作者的谅解,痛心疾首后面仍然有作者满怀热忱的期待。 在《海的梦》的最后,当缪可言在夜晚的海滩上看到一对年轻恋人的身影时,当他把个体的生命融入历史整体中去思考时,才又在理性主义的逻辑里找到答案和精神归宿,劫难过后,最终还是又回到王蒙构建的理想主义精神中来。
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冷静思考
王蒙在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不仅有对理想主义精神的追求,还有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冷静思考,面对文革带来的劫难的反思,王蒙将个人的苦难与民族的苦难联系起来,从而使个人的苦难具备了超越个人的普遍的启蒙意义。恶梦醒来之后,王蒙自然而然地把历史——昨天和今天连接了起来,即便是在伊犁的流放生活(《在伊犁》),他也以自己特有的宽容与幽默方式寻找到了平衡点,以文学方式来“反思性”地叙述“文革”,其实在“文革”还未被宣布结束时就已开始。文革结束后,文学界掀起了一股“反思文学”的思潮,王蒙作为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反思者必然成为“反思文学”创作的主力军。
小说《海的梦》弥漫着浓郁的反思和感伤情调,王蒙在给小说主人公取名时,似乎颇费心思,在缪可言身上,包含了作者对生命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感叹,历史谬误对生命的摧折就个体来说毕竟无法挽回的。小说通过缪可言一段情绪活动的描述,浓缩了一代人的惨痛经历和沧桑体验,同时,又是对他们这代人的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的反思。通过《海的梦》,王蒙自然而然的把个人的坎坷遭遇和国家民族的历史灾难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作者在自身的遭遇中看到了历史的曲折进程和未来发展,在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前提下,个人生命价值在这一结合中显示了超越性的意义。这也正体现了王蒙这一代人反思历史的特有方式,不是从个人的立场,而是以民众的代言人乃至于民族良知的身份发言,个人的所有情感体验和精神矛盾最终都在汇入群体和历史的过程中才能得以解决,才会获得意义。
王蒙在对民族历史的反思中,也包含了对历史谬误的宽容大度,其实这种宽容是人类精神世界对社会和人自身的缺欠、过失、罪过的妥协、谅解,是对不合理现状的“合理性”承认。对王蒙来说是“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该哭的哭够了,该恨的恨过了,我懂得了存在就是合理的,懂得了要讲废厄泼赖、讲宽容”。也正因为这样,《布礼》中的钟亦成诚在平反后陈辞:“二十年的时光没有白费,二十年的学费没有白交,当我们再次向党的战士致以布尔什维克的敬礼时,我们已不是孩子了,我们深沉得多,老练得多了。我们懂得忧患、艰难,更懂得战胜忧患艰难的喜悦。”这也正是王蒙独特的反思方式,既批判揭露历史的谬误,也对谬误给予宽容大度的谅解。
“意识流“写作启蒙者的悲剧命运
王蒙80年代的小说创作还有一个特色,那便是“意识流”写作启蒙者的悲剧命运。文革结束后,一部分作家开始反思文革给社会和文学者带来的灾难,在这一时期,王蒙塑造了不少文革受害知识青年启蒙者形象,借助这些受害知识青年启蒙者在文革时期的悲剧命运,透析历史悲剧原因。如《蝴蝶》里的张思远、《春之声》里的岳之峰、《布礼》中的钟亦成、《海的梦》中的缪可言等等,其实在同代人中,写知识青年悲剧命运的作家很多,但用“意识流”写作的却屈指可数,王蒙所用的“意识流”与普通的意识流又有所区别,有学者称之为“革命的意识流”或是“理想主义的意识流”,这也是王蒙在新时期小说创新的探索。
在王蒙最富代表性的几部意识流小说中,作为“思考者”的“情绪主人公”本人都是满怀革命理想、有着严肃使命感的人。《布礼》中的钟亦成、《蝴蝶》中的张思远是解放前的老革命、共产党员、国家干部,《春之声》中的岳之峰、《海的梦》中的缪可言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这些“思绪主人公”都或多或少带着作者自己的影子。由于意识流“主观化”、“情绪化”的东西占主导,作品并不重视情节的编排,他更关心的,是对于心理、情绪、意识,印象的分析和联想式的叙述。这形成了一种流动不居的叙述方式:语词上的变化和多样组合,不断展开的句式,对于夸张、机智、幽默才能的充分展示,等等。当然,当叙述者有时过分迷醉于在叙述中体现的智力优越感时,也会走到缺乏控制的“滥情”。
7. 王蒙的评价
作者简介
王蒙,河北南皮人。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福特锐际 风尚高性能SUV
广告
说来有趣,你所喜爱的,你以为旁人也喜爱;你所恐惧的,你以为旁人也恐惧;你最厌恶的,你以为对旁人也十分有害。其实,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我感到奇怪,因为我觉得他们唱的歌的歌词才不成样子呢。直到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他们有时会接受一点我的所爱,但是他们毕竟有自己的所爱。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背景下。
我发现,人的这种以自己的好恶为尺度来判断事情的特点,几乎可以上《笑话大全》。一个母亲从寒冷的北方出差回来,就会张罗着给自己的孩子添加衣服;一个父亲骑自行车回家骑得满头大汗,就会急着给孩子脱衣服。
父母饿了就劝孩子多吃一点,父母撑得难受了就痛斥孩子太贪吃;父母寂寞了就责备孩子太老实、太不活泼,父母想午睡了就觉得孩子弄出的噪音令人讨厌;父母想读书了就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想打球了就发现孩子不爱体育;父母烦心的时候就更不必说了,一定是看着孩子更不顺眼了。
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消极评价,究竟有多少是靠得住的?有多少是以己度人度量出来的?反过来说,下一代人不是也以自身当标尺吗?当他们看到上一代人已经发胖、已经不明白许多新名词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失望啊。
可他们怎么不想一想,老一代也曾经大大地火过呢。英语里有一句谚语:“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出头日)上了年纪的人与年轻人之间,相互之间需要更多的了解。
我无意用简单的进化论观点,来认定新的一代一定胜过上一代,但是至少人们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思想理论、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你高兴,认为它越变越好,它会变化;你不高兴,断定它越变越坏了,它照旧会变化。你给予很高的评价,它要变;你评价极差,认为一代不如一代,全是败家子,它也要变。
这里我不想轻率地对这种变化做出价值判断,前人的许多东西都是需要继承、需要珍惜的,后人的变化在得到进步、得到崭新的成果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好东西,也许还会付出一些代价。
首赞
+1
平台声明
8. 王蒙:胸怀大志的隐士,营造力量的画家
王蒙(1308-1385),元末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王蒙是元四家中最为年轻的一位。他是元代文人领袖赵孟頫的外孙,也是另一位着名画家倪瓒的至交。
他虽因战乱被迫隐居在黄鹤山中,却与当时的江南名士、官宦都有密切来往。在政治上,这是一个亟待有所作为的志士。所以,其隐居本身充满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研究者指出,他在14世纪60年代所作的多件立轴山水便是这种矛盾情结的呈现。
作为1366年的《青卞隐居图》,是此期作品中的杰作。它可能是为其表兄弟赵麟画他因乱世不得不离去的卞山居所, 但也投射着王蒙本人对隐居乱世的无奈与期待。他较早的隐居山水,如1354年的《夏山隐居》,基本上仍追随着赵氏家法,作一平和清雅的理想性山水。
但在《青卞隐居图》中,繁复构图以及骚动不安的山体,让退处画中一角的隐居在对比之下,显得像幻想中的桃花源。另一幅《葛稚川移居》也有如此深藏山中的理想居所,正在等待葛洪一行人的到来。
葛洪被画成仙人的形象,整个山中景观也因鲜明红绿色彩的点缀、奇峰绝巘的充塞,显现着一种近似仙境的氛围。这个主题来自葛洪入罗浮山炼丹的道教故事,属于求仙的范畴,但在当时,可能是作为祝贺友人新得隐所之用。
本画是为朋友日章而作,可能也是《具区林屋》的受画人。不过在《具区林屋》中,日章则已安坐在太湖边林屋一带的隐居之内。而环绕四周的奇矫岩壑也具有与《葛稚川移居》中相同的仙境暗示。
这些隐居山水总是结构紧密,动感十足,似乎含蕴着充沛的力量。这种效果部分来自王蒙在画面上刻意营造的曲折连续动线,近似后世所谓的“龙脉”。这种注重画面连续性的做法,虽已见于黄公望的山水画中,但王蒙将之推向了极端。他经常会在画面中设置两三个S形的连续转折,这不但用在强调动态的仙境,也在如《花溪渔隐》的平静隐居中扮演串连块体的主要角色。
王蒙用来表现动势的另一个工具是特别扭动的线条。他可能是四家中对线条形式最有意识的画家。其横卷《惠麓小隐》以及《太白山图》在这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前者的岩石树木全赖各种浓淡不同的干笔线条勾画而成,线条不长但扭动快速,自身便独具力感。后者则在此种线条之基础上,加上了为数可观的大小墨点。
点线本身的独立性很高,几乎压倒了原来它们应有的描述物象之功能,因此在画面上制造了一种很强的跃动效果。王蒙在这方面,表现出画家对其画面本身二度空间性的高度意识;这使他的画在与同时代画家的相较之下,显示了清楚的结构性差异,也代表着影响后来明清山水画风格改变的一个关键。
以急速扭动之势完成的线与点,或许正是王蒙内心不安所致。我们看到,他在画上的题诗以及与友人唱和的文辞常以“避秦”作为隐居的动机,外在世界的动乱不安成为画中山居的实际背景,充塞满幅的骚动笔墨也在视觉上加剧了这种不安的氛围。其隐居图之所以一反过去画家所作的宁静表现,正是因为王蒙其实不肯完全逃避现实。隐居只是权宜之计,内心却在等待时机,时刻准备在乱世中开创一番事业。
元末江南青年才才俊中,多有此抱负者,他们是胸怀大志的隐士。其中许多人在元末的新兴政治势力内找到了机会,王蒙也如此。他曾在元朝将亡之际在割据苏州地区的张士诚政府中任小官,后来又不顾朋友反对,冒险出任代元而治中国的明朝山东地方官职。
王蒙这些行为都显示了他与其他三大家在性格与志向上的大不同,似乎也预示了其后来的悲惨结局。入明以后,王蒙告别了隐士生活走上仕途,不久却卷入了当时现实政治的残酷整肃之中,因牵连宰相胡惟庸之贪案入狱,作为一位78岁的老人,最终卒于狱中。
王蒙的离世,意味着元末隐士文化的突然断绝,也代表着以书写隐士内在世界为主调的江南文人山水传统的终结。在那近半世纪的发展中,黄公望、吴镇、倪瓒与王蒙陆续登场,以其艺术才华在画面上重构其内在世界,为身处不友善的环境中的自我寻求寄托。
王蒙等四大家性格志趣迥异,对隐居的感受均不同,其隐居山水也形成四个不同的典范。当后世文士之困境一再重演,他们的山水画亦成为被不断缅怀的对象,而他们也被供入文人传统的圣殿中奉为偶像。
9. 王蒙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作家,王蒙的作品始终笼罩着宏大历史叙事的影子。与其他作家如毕飞宇、苏童、莫言等不同的是,王蒙具有较为强烈的政治情结。王蒙曾这样说:“既然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政治,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具有革命的信念和革命的影响。那么,脱离政治,就是脱离了生活,或者是脱离了生活的激流,远离了国家、民族的命运亦即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在他的作品中,政治与文学始终纠缠在一起,具有较为复杂的内在关系。
10. 王蒙到底有多厉害呢
王蒙是一个真正的传奇,非常厉害。
2012年,包揽2012-2013短道速滑世界杯六站女子500米比赛冠军。2013-2014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最后一站在俄罗斯科洛姆纳展开第三日争夺,在女子500米A组决赛,冬奥会冠军王濛状态出色,以43秒110第一个冲线,实现了本赛季世界杯该项目的三连冠。
2020年,王濛执掌的短道速滑队在2019-2020赛季的世界杯中总共取得了10金10银10铜;她执掌的速度滑冰队在本赛季则由宁忠岩在世界杯哈萨克斯坦站获得1500米金牌,终结了中国男子速滑在该项目世界大赛上长达56年无金牌的历史。
王濛评价
世界有些人生来便是创造历史的,王濛就是这样一个为滑冰而生的人。
王濛是中国体育真正的传奇。她能力全面,赢得过短道速滑所有单项的奥运会和世界比赛奖牌。王濛的职业生涯昭示着,她擅长在重压之下成就卓越。
赛场上的王濛堪称天才,她身边的对手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她依然是赛场上最顶尖选手当中的一位。敬佩她的能力的不仅是中国选手,就连其他国家的选手也比比皆是。赛场上的她就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