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晋国历经多少年
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望采纳谢谢
⑵ 关于晋国历史
哈哈,我当初和你有同样的疑问。
现在我知道了,分享给你:
1.晋平公应该是晋悼公的儿子,这种事史官没必要乱写。
晋平公公元前531年死的,如果他真的活了70岁,那他大概生于公元前601年,而晋悼公生于公元前586年,这样算他年龄比他爹都大...
2.晋平公和师旷的这个典故,好像是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的《说苑》,这并非史书,所以并不可靠。这个典故是子虚乌有的。记得钱文忠教授也说过这事。
⑶ 概括一下晋国历史
宋之盟,晋国一方的执政者(中军将)叫做赵武,就是着名的“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很广,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晋国忠臣赵盾赵朔一心为国,他的家族却被大奸臣屠岸贾陷害,昏君晋景公将赵氏族灭于下宫。善良贤惠的寡妇赵庄姬因为是晋国公室女子,得以幸免,她含着眼泪生下遗腹子,交给了家臣程婴,程婴为了保护少主人,忍痛把自己的儿子当做赵氏孤儿交出,而把赵武当做自己的儿子养大,藏匿在山里。几年后,在晋国忠臣韩厥的冒死进谏下,晋景公终于醒悟,让赵武继承祖先爵位封地,并让他杀死屠岸贾,为父报仇,终于为赵氏赢回了荣誉和地位,除了程婴最后莫名其妙的自杀,故事结局基本是个大团圆。
剪桐封地,这一历史故事的梗概是:周武王有两个儿子。长子名诵,次子名叔虞。周武王驾崩后,由长子诵继位。史称周成王。当时,周成王和弟弟叔虞都未成人。一次弟兄二人游戏。成王将桐叶剪成圭状(《辞源》载:圭,古写作珪。古代帝王典礼时手执的一种上圆下方的长形玉制礼器。它象征高贵,表示信符;用于区分爵位等级),并告诉弟弟:“以这个封你到唐地为侯。”后来,真的将唐地封给了叔虞,即载入史册的“唐叔虞”。即晋国的开国始祖。故事记述了周公后裔仁义礼让的和睦家风。
城濮之战:泓水之战后,宋国并不甘心,但慑于楚国的强大,表面上对楚国臣服,后来看到晋国强盛,于是背楚投晋。公元前634年冬,楚国派子玉和子西两将伐宋,结果没有打下来。楚国于第二年冬联合陈蔡郑许四国军队攻宋,宋派人向晋国求援。因曹国刚归附楚国,且楚国又刚同卫国结为儿女亲家,与是晋文公采纳先轸的意见,伐卫破曹,以期楚国回援,进而解宋国之围。孰料攻下曹卫两国之后,楚国还是围住宋都不放。让楚军自动撤退不可能,没有齐秦帮助,与楚对战又难取胜。于是晋文公又采纳先轸的意见,让宋国用财货贿赂齐秦两国,请齐秦出面调解,要求楚国退兵,再把曹国君扣留,把曹卫土地分一些给宋国。楚与曹卫交好,必然不会接受齐秦的调解,同宋讲和。齐秦接受宋国贿赂却起不到调解作用,必然对楚国不满,这样就会与晋并肩作战。晋与齐秦结盟,对楚十分不利,楚成王也看清这种形势,同晋国交战讨不到便宜,于是下令撤军,但前线指挥楚军攻宋的子玉并不服从楚成王的命令,坚持同晋国一战。楚王也不甘心让晋国称霸,阻碍自己北进,于是没有坚决制止子玉,并派兵增援。宋国凭城坚守,楚军攻不进,子玉只好派人同晋军谈判,条件是:晋国恢复卫成公君位,恢复曹国领土。先轸分析道:应该答应这苛刻的条件,安定别国是为礼,子玉的条件可使卫曹宋三国安定,如果晋国拒绝这个条件,就可能断送三个国家,那就是晋无礼,无礼就无法同敌人作战;再者,不答应楚国的条件就是抛弃宋国,而攻曹伐卫原是为救宋国。楚国的条件可使宋曹卫三国得到好处,如果拒绝,这三国就会怨恨晋国,与晋为敌。不如将计就计,私下答应曹卫恢复自己的国家,使他们脱离楚国,现时扣留楚使,激怒楚国,子玉恼怒,一定来攻,晋就全力应战,至于是否恢复曹卫的问题,战争结束后再作考虑。先轸的计策离间了楚国和曹卫的同盟关系,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又使晋国争取到同盟国,改变当时晋国在政治外交上的被动地位。
子玉果然被激怒,领军赶到晋军驻地附近,晋文公见楚军逼近,立刻命令晋军撤退。原来晋文公是为了实践当初对楚王许下的诺言:如果晋楚交兵,晋文公一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当然,晋文公命令晋军撤退并不单纯为了实践诺言。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取信于民,可以激励晋军士气,可以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开楚军锋锐,挫伤楚军士气,选择有利时机再同楚军决战。
晋军撤退九十里,在卫国的城濮(约为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驻扎,宋秦齐也率兵与晋军会合。楚军分左中右三军,子西率左军,右军由陈蔡军队组成,由子西率领,中军是主立,子玉亲自指挥。晋军分上中下三军中军由先轸和郤溱指挥,上军由狐毛和狐偃指挥,下军由栾枝和胥臣指挥。会战开始,晋文公命令下军副将胥臣率领一支部队首先进攻楚右军。胥臣将驾车的战马都蒙上虎皮,向前冲去,陈蔡联军的战马惊惧不已,伏倒在地,士兵也惊惶失措,纷纷弃阵逃跑,楚右军崩溃。接着,晋上军主将狐毛假充中军,竖起两面大军旗(当时只有主帅统率的串军才有两面大旗),装作要退兵的样子。同时,下军主将栾枝叫人用战车拉着树枝扬起尘土,假装败逃。楚军看到这种情景,误认为晋国主帅败退,就驱马追击。晋将见楚军中计,先轸郤溱就指挥中军(晋文公统率的亲兵),拦腰冲杀楚左军,狐毛狐偃也指挥上军,来攻子西,楚左军崩溃。只有子玉及时收兵,才没有全军覆灭。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晋国胜利而结束。
⑷ 晋国是什么时期的
晋在历史上可算是抢手的名字,从周朝时的晋国到五代的后晋,再到今天的山西简称晋,很多国名、地名都喜欢这个字。
如果不算曹魏分封的晋国这种,没有割据之实的"晋国",历史上帝王诸侯级别的晋国出现过五个。
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三国之后的两晋、五代时期的前晋与后晋。
说来也巧,与晋相关的,都是分裂的状态,也都是融合的状态。
▲山西(晋)地图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周朝为分封国之一,老大是姬姓晋氏,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姜太公的女儿)之子唐叔虞,晋祠的便是为了纪念他而建。
最有名的事情莫过于"三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把晋国切了蛋糕,这件事儿也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晋祠平面图
西晋。东汉末年分三国,这句歌词唱出了历史,华佗的五禽戏让司马懿超长待机,熬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
等到公元265年时,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这也是晋国中的顶峰了。
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司马昭之心",但却不是啥好词。在265年,司马懿已经去世了,所以,司马懿严格来讲,并不是晋朝人。
▲朝代
东晋。司马懿用光了司马家的运气,他的后代一个比一个荒唐。
很快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就来了,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KO,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了东晋。
但是,坚持了一百多年后,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南北朝来了。
东晋时好像没啥太有名的事儿。
▲司马懿家族
前晋。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李克用把各种黄金甲平掉,被朝廷任为河东节度使,然后体验到了黄巢的快乐。于是建立了晋国,史称前晋。
李克用病逝后,传位给李存勖,李存勖干得不错,把老爹的事业发扬了一下,但是觉得"晋"这个词来得不爽,于是改成了"唐",史称后唐。
好像还是没啥太有名的事儿。
▲黄巢起义
后晋。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政权,存在感极低的国家。
老大石敬瑭在历史上略有点名气,公元936年建国,12年后,就被突厥灭了。
更没啥太有名的事儿。
⑸ 春秋时期中晋国存在的是公元多少年
春秋时期中晋国存在的是公元前1033年—前349年
⑹ 历史晋国存活几年
你好朋友,你是指那个晋国?是指春秋时的晋国还是指东晋?西晋?还是后晋?
⑺ 晋国是什么朝代
晋国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击败楚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后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⑻ 晋国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晋国,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山西省南部。晋国国都名翼,别都曲沃。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⑼ 三国归晋,晋国在位持续了多少年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9)晋国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 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⑽ 三国归晋,晋国持续了多少年
晋国持续共155年。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
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其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并逼令魏帝禅让,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因其在洛阳东面,史分为“西晋”和“东晋”。
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建都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
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后,至此进入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