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梅县有多少历史
秦:属南海郡地,梅县属南海郡龙川县地。 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 东晋:属义安郡海阳县地。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时称程乡县(从海阳县分出,是梅县建置之始)。 隋:同上。 唐:属潮州地。 五代南汉干和三年(945年):升程乡县为敬州,领程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名为梅州(属广南东路)。 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 宋元丰五年(1082年):复置梅州。 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隶义安郡。 宋绍兴六年(1136年):废州。 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复置梅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 元二十三年(1286年):降为散州,仍名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 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 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恢复程乡县,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程乡县为直隶嘉应州,直隶广东行政史司。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升为嘉应府,复置程乡县为府治,程乡县和长乐(今五华)、兴宁、平远、镇平(今蕉岭)合称“嘉应五属”。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改为直隶嘉应州,统领程乡县、长乐县、兴宁县、平远县、镇平县(今蕉岭)。 民国元年(1912年):改程乡县名为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梅县,1983年改设梅县市
㈡ 梅州和梅县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城区是否一体
1、行政级别不一样。
梅州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地级行政区。
梅县区是广东省梅州市的市辖区,县级行政区。
2、相邻地区有区别。
梅州市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和漳州接壤,南部与潮州、揭阳、汕尾毗邻,西部与河源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相连。
梅县区环接梅江区,东邻大埔县,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县,北接蕉岭县。
3、行政区划不一样。
梅州市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
梅县区辖新城街道办事处、扶大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和程江、南口、畲江、水车、梅南、梅西、石坑、大坪、城东、石扇、白渡、丙村、雁洋、松口、隆文、桃尧、松源17个镇。
4、地理位置有区别。
梅州市介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市中心为于东经116度6分,北纬24度33分。
梅县区介于北纬23°55′—24°48′、东经115°47′—116°33′之间。
5、行政面积不一样。
梅州市行政面积1.5925万平方公里 。
梅县区行政面积2482.5平方公里。
6、解放时期历史不一样。
梅州市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设置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大埔、丰顺、五华、平远、蕉岭共7县。
梅县区1949年5月17日解放,仍称梅县,隶属中共梅州地委领导。
㈢ 华侨之乡的梅州
梅州古称嘉应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也是中国着名的“华侨之乡”,18世纪末至19世纪大批客家人从这里出发“下南洋”谋生,目前梅州有700多万华人华侨 ,分布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和省重点侨乡。 同时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
2013年10月1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中国国内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正式落成。同时,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开馆迎客。 时间上溯到南宋末年,元兵犯境,战尘蔽天。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的卓谋等800名壮男,追随宋右丞相文天祥起兵勤王,一度克复过梅州。但终因寡不敌众,退到潮州,上船撤往珠江口,不料风急浪高,舟沉崖山。时有10多名幸存者,在卓谋的召集下,继续漂海南渡。海浪将他们送到一个荒岛———婆罗洲(今印尼加里曼丹岛),他们以客家人创业开拓的锐气,从一片原始蛮荒中开辟出新的家园,揭开了梅州客家人海外迁徙史的第一页。
明朝永乐年间(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有一支由梅州客家人组成的队伍,因在马来西亚上岸后迷路,便在吉兰丹牙拉顶深山定居。
明崇祯13年(1640年),大埔长治乡民江龙、大东乡民罗宏等人参加郑成功的抗清义军,在台湾兵败后转至东南亚谋生。
丰顺县石湖乡陈宏谋于1750年出洋到暹罗(今泰国)万磅开设“寿元堂”药行。
上述是有史可查的梅州人较早出洋的记录,若从卓谋出洋始,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梅州客家人早期出洋开端口,有一个“兰芳共和国”最富于传奇色彩。拥有明末启蒙思想的罗芳伯,祖籍嘉应州石扇(今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因不满清廷统治,年已35岁的罗芳伯于清干隆37年(1772年)邀集“亲朋百众,冒险出走南洋”,自虎门觅得出海之路,遂挂帆到达加里曼丹岛(旧称婆罗洲)的西部(即今印度尼西亚西部)。起初在坤甸以教书为业,他有文化、有胆识,又懂武术,深受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拥戴。时内忧外患,强邻入侵,他率众几经血战,打退了荷兰殖民者,东征西讨,终成立自治政府,管辖百姓有11万人。他无意为王,故立“兰芳大总制”,民众称他“大唐总长”。时值公元1777年,兰芳大总制乃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雏形。
卓谋、江龙、罗宏、陈宏谋、罗芳伯是早期梅州人出洋开端口故事中的代表。 以往限于条件,梅州籍客家人出洋大都靠水路,多取道梅江、韩江水路直达汕头海港,再由汕头海港乘木船、舢板、帆船等交通工具,随风漂流到哪里就到哪里上岸,定居谋生。也有部分由珠江水域出洋,更有少数从陆路步行,经数月从广西、云南边境,进入印支半岛各国。
在700余年的历史里,移居海外的梅州华侨驾舟闯海,开疆辟地,体现出梅州客家人那种特立卓行的气概,血缘一脉,薪火相传,时时地地都凝结了这个汉民系恪守的人文传统与理想憧憬。他们一方面与当地人民一道开发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争取民族独立;另一方面,他们身居海外,心系祖国,情牵故土,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和建设。同时在促进中外关系方面,他们是经济文化的使者。
鸦片战争后,国家经济衰败,大埔籍的印尼华侨张弼士率先回国投资兴办企业。他支持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创办烟台张裕酿酒公司,酿造出“金奖白兰地”和“味美思”等名酒,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用科学方法酿制优质葡萄酒的途径。1910年起,他又先后在广州创办省城亚通机器制造厂、雷州机械火犁厂等,开创了海外华侨在内陆投资的先河。1906年,梅州籍的印尼华侨张榕轩、张耀轩投资修建潮汕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纯商办铁路。1941年,梅州籍的印尼华侨丘元荣独资创办梅州市梅县区华侨玻璃厂。早期华侨投资兴建的实业还有梅州正中机械修理厂、光耀电灯公司、火柴厂等。
辛亥革命时期,有众多的华侨捐款捐物给“兴中会”、“同盟会”,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平远籍马来西亚华侨姚德胜捐出巨资,孙中山给他颁发一等“嘉禾勋章”。梅州籍印尼华侨谢逸桥、谢良牧兄弟,倾尽海外家财支持孙中山的革命,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还亲自到松口探望谢氏兄弟,为其题词以示嘉奖。梅州籍的印尼华侨梁密庵鼎力支持辛亥革命,受到孙中山颁发“旌义状”。还有梅州籍的归侨饶辅廷、陈敬岳、温生才、罗福星、周增、陈文褒、林修明等人,弃业从戎,投身辛亥革命,献出宝贵生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亚的梅州籍华侨,纷纷成立爱国抗日团体,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经费活动。此外,不少华侨返国从戎,奔赴前线杀敌。1931年“1·28”淞沪抗战爆发后,梅州籍的周辉甫 在上海组织华侨义勇军大刀队,活动于淞沪一带,建功良多。
新中国的建立,更加激发广大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爱国爱乡热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捐资、投资,积极支持梅州的各项建设。据统计,建国后至今,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资助梅州故乡兴建的科教文卫体设施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累计人民币22亿多元,在梅州兴办“三资”企业1300多家,投资总额达12亿多美元,其中利用外资10.8亿美元。此外,“三胞”还在全国10多个省的大中城市投资兴办了一批实业和捐资公益事业。他们为祖国建设、家乡的腾飞立下了巨大的功绩。
在旅港乡贤曾宪梓、田家炳、余国春、罗焕昌、刘宇新、何冬青、林光如、姚美良等先生的带动下,振兴梅州教育,改变家乡面貌已成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识,捐资范围遍布梅州城乡。仅田家炳、曾宪梓捐建学校楼、馆分别有40多幢,每幢耗资都在50万元以上甚至超千万元。很多香港同胞都有教育系列工程,如曾宪梓先生在嘉应学院的系列工程及分布于全市的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曾宪梓小学系列工程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梅州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家乡兴学育才,助医建院、振兴文化、发展体育等公益福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2004年元宵节,共有五批共193位杰出代表被梅州市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青田县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东接温州,北接台州,西临丽水,是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
青田是中国着名的华侨之乡、石雕之乡、田鱼之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达22万之多,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田历史悠久,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也是中国房价第一县,中国金融十强县,外汇第
一县,人均存款第一县。青田也拥有的世界农业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青田石是四大国石之首,女娲补天的遗石,封门青是三大印章之首。
2013年,青田深入实施“深化辐射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建设幸福侨乡”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实际绘就侨乡“富饶秀美、和谐安康。 陈琪(1878—1925),又名兰薰,浙江青田阜山王费垟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江南陆师学堂,二
十九年任湖南省武备学堂监督兼教导队管带。三十年(1904)被派往美国圣路博览会负责湖南赛品陈设展出,考察英、法、俄、意、奥、葡、瑞、西、比、土等国山川、物产、工商、政教,并着考察记多部。三十一年(1905)任参赞,多次出国考察政治。1913年中国政府应美国政府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博览会之邀,委任陈琪为中国赴巴拿马赛会筹备事务局局长。
㈣ 我国千年古城梅州的别称,具体都有什么呢
梅州古称嘉应州,昌乐县在民国时期改为五华县,镇级建制已有百年历史。解放后,行政机关和行政区域的名称多次变更,曾称安流乡、安流公社、安流区公所,1987年开始称安流镇。2003年12月和2004年11月,文魁镇和大渡镇合并为安流镇。现在安流镇辖42个行政村,4个社区委员会。
清雍正年间,广东巡抚尔达请梅州恢复州治。因境内文风鼎盛,盛产 "嘉应子",又在南宋淳熙年间,在城东建桥称 "嘉应",故奏请以 "嘉应 "为州名。1949年10月,设立兴梅区,引风而入,从而确立了现在梅州市的范围。1952年底,撤销兴梅特区,划归粤东行政区域。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域一分为二,兴梅七县里为汕头专区。1965年7月,兴梅七县从汕头地区分出,设立梅县地区,后各县改为梅县地区。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㈤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历史
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㈥ 梅州的梅江桥有多少年历史了 什么时候补修过
梅州的梅江桥修建成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有76年历史了。于2008年11月正式动工修补,历时13个月。
㈦ 请教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的历史沿革
梅县始建于南朝齐(公元479-502年),时称程乡县,析海阳县置。南汉干和三年(945年)于程乡设敬州,领程乡一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称梅州,因梅江为名。明代撤梅州复设程乡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为直隶嘉应州。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改设梅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梅县,1983年改设梅县市,1988年撤市分置梅县和梅州市梅江区。 1999年11月15日经市政府同意,梅县程江镇、扶大镇各割出一部分成立新城街道办事处,未经省政府批准。 2000年,梅县辖26个镇:城东镇、程江镇、石扇镇、梅西镇、石坑镇、大坪镇、南口镇、瑶上镇、荷泗镇、径义镇、畲江镇、水车镇、梅南镇、西阳镇、白宫镇、丙村镇、雁洋镇、三乡镇、松东镇、松南镇、松源镇、隆文镇、桃尧镇、白渡镇、扶大镇、松口镇。总人口516761人,各镇人口: 松口镇 32366 城东镇 18050 石扇镇 18574 梅西镇 24213 大坪镇 17016 石坑镇 21448 南口镇 26835 瑶上镇 14650 畲江镇 28993 水车镇 15475 梅南镇 11942 西阳镇 14020 白宫镇 14619 丙村镇 38556 雁洋镇 17576 白渡镇 22959 松源镇 27559 隆文镇 18200 桃尧镇 12824 荷泗镇 11087 程江镇 33748 扶大镇 8658 径义镇 4418 三乡镇 7902 松南镇 16015 松东镇 7129 新城虚拟镇 3192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梅县辖26个镇、1个城区办事处,417个村委会(居委),4661个村民小组。新县城设在程江、扶大两镇区域内,规划控制范围40平方千米,总体规划范围25平方千米,近期建设12平方千米,城区分为6个小区,1993年开始兴建,1999年9月28日县委县政府机关迁入新县城办公,至2001年底建成区面积达4.3平方千米,聚集人口近7万人(出处)。 2002年,梅县辖26个镇(石扇、城东、白渡、松源、隆文、桃尧、松口、雁洋、丙村、白宫、西阳、梅南、水车、畲江、荷泗、南口、瑶上、石坑、大坪、梅西、扶大、松东、松南、三乡、程江、径义),389个村委会、33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梅县辖1个街道(新城街道,但没有得到省政府批准)、26个镇(程江、松南、松东、径义、扶大、三乡、城东、石扇、梅西、大坪、石坑、南口、瑶上、水车、梅南、西阳、白宫、丙村、雁洋、白渡、隆文、桃尧、荷泗、松口、畲江、松源),共有36个居委会、387个村委会,4722个村民小组。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 2004年10月,梅县撤销4个镇:瑶上、荷泗镇并入南口镇,松东、松南镇并入松口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县辖18个镇(程江、石扇、城东、白渡、松源、隆文、桃尧、松口、雁洋、丙村、西阳、梅南、水车、畲江、南口、石坑、大坪、梅西)。
满意请采纳
㈧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历史
南朝齐时(479—502年)在梅州置程乡县,南汉干和三年(945年)置敬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易名梅州,因其地多梅花,并有梅口镇(今松口镇)和梅溪(今梅江),故称。此后还有嘉应府、梅县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