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皋城多少历史

如皋城多少历史

发布时间:2022-02-17 00:04:00

1. 如皋的介绍

如皋市隶属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纬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南通通州区毗邻,西南与泰州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不含长江水面),人口142.26万人(2012年)1;其中市区面积80平方公里,港区城市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拥有长江岸线48公里,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焦港等主要河流纵横全境,总长180.8公里。2如皋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70多人,其总数位居中国县(市)之首,此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2. 如皋为什么被称为民国第一县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等四个“之最”是如皋历史文化的最好写照。如皋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积淀,三国军事家吕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学家冒辟疆、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等,是古代如皋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座。如皋现存大量独特卓异的人文景观,如隋代建筑定慧寺,山门北向,曲水环寺,群楼抱殿,为中华寺庙一绝;明代建筑大成殿为国内罕见的全楠木结构;清代建筑水绘园是海内徽派园林孤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灵威观、法宝寺、济忠井、集贤里、石合泰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迹和民居,富集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干隆年间,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之美誉。如皋县城内外城河外圆内方,形如古钱,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生财之地。

中国花木盆景之都。如派盆景系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与岭南派、沪派、扬派等各领风骚,以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以及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均可见如皋盆景的身影。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今年,在荷兰举办的2002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评比出的9枚金奖中,如皋独得3枚。目前,如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

世界长寿养生福地。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资料显示,如皋为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之一。据最新统计,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172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比为1.18/万,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主要指标为百岁老人占比0.75/万,中国确定的长寿之乡标准为百岁老人占比0.3/万,此外,该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如皋平均预期寿命为75.5岁,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即为长寿国家,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3岁。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已引起国内外新闻传媒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3. 如皋如城镇地名的由来跟历史的变迁

如城镇为如皋市政府所在地,是市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地处全市中部偏北,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204国道及如锡、如黄三公路交于镇西;通扬、如泰运河及龙游河汇注于濠河。 镇区规划面积75.72平方公里,建成区7.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584户,83634人除汉族外,有回、蒙古、满、高山、彝、维吾尔、苗等少数民族38人,中籍外国人1人。
夏朝,如皋属海阳。《春秋左传集解》:“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如皋”地名始此。其射雉旧地为如皋村,村旁有如皋港。如皋别号“东皋”、“雉水”、“雉皋”,概源于射雉一事。唐贞观元年(627年)置如皋镇。1956年11月10日建如城镇。现辖4个街道,21个居民委员会,2个蔬菜村。见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名镇志》如城镇词条。

4. 南通的历史有多长时间

5000余年前就有人类氏族部落,南通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南通境内成陆最早的西北部为扬泰岗地外缘,5000余年前就有人类氏族部落,南通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余大部分区域为近2000年间海中沙洲逐步涨接而成。

隋以前,今南通市区一带逐渐成洲,始称“壶豆”(后又称胡逗洲),洲上多流人,以煮盐为业。稍东有南布洲,东北方向有扶海洲,各大沙洲均为海陵(今泰州)属地。

东晋义熙七年(411),在今海安、如皋一带置宁海、如皋、临江、蒲涛4县,属南兖州(今扬州)。南朝宋泰始七年(471),析宁海县西部另立海安县,不久撤销,辖境复归宁海县,后并入海陵县。

五代十国时期,今南通一带为割据政权南唐控制。南唐保大十年(952),升海陵县如皋场为如皋县。后周显德五年(958),设置静海军,后改通州,始筑州城,时领静海、海门2县。

宋代,通州一度称崇州、崇川,隶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通州升为通州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恢复为州,属扬州路,领静海、海门2县。

1949年1月,海门、启东全境解放;2月2日,南通全境解放;2月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成立,驻建设路1号办公。1953年1月,重建江苏省,南通市改为省辖市,同时建有南通区。1983年3月,南通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行署所辖6县统一由南通市领导,实行市管县体制。

(4)如皋城多少历史扩展阅读:

南通,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与长江交汇处,长江入海口北翼,与上海市隔江相望,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城市。陆域面积8001平方千米,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山水旅游城市,以“中国近代第一城”着称的历史文化名城。

下辖如东县,海安、如皋、启东、海门4市,崇川、港闸、通州3区及富民港办事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国 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为全国有影响力“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文博之乡”“长寿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

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服务外包风采城市等荣誉。2017年,南通市常住人口 730.5万人。

5. 如皋城区人口到底有多少

如皋城区主要指如城街道,是如皋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辖4个街道、20个居委会、33个行政村,面积169.5平方公里,常住入口25.33万。

6. 关于如皋的资料和历史有哪些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纬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南通市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不含长江水面),人口142.26万人(2012年)[1]
;其中市区面积80平方公里,港区城市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拥有长江岸线48公里,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焦港船闸等主要河流纵横全境,总长180.8公里。[2]
如皋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70多人,其总数位居中国县(市)之首,此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地名来源

“如皋”之名可追溯到《礼记》的木牍和《左传》的竹简。据《太平寰宇记》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

如皋港、如皋村的得名取自《春秋左传》:“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十三经注疏》:“是皋为泽也,如,往也,为妻御车以往泽也。”西晋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苏轼等曾以此为题材吟诗作赋。

“如皋”的意思是:到水边的高地。“如”:往也,“皋”:水边的高地。

如皋别称雉皋、雉水、东皋,前两名源于射雉说,后者出自西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沃壤兮”句。

简称别称

“如皋”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历史上如皋还有一些别称、简称,兹一并辑考如下:

“如”,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史料中不乏“如棠”、“如齐”、“如莒”等辞,战国列御寇《列子、夭瑞》中也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如,古作“往”训,是动词,今用作如皋的简称已是名词。[5]

“皋”,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荀况《荀子大略》中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据1990年新版《辞海》释义:皋:通“高”,指沼泽,亦指近水处的高地。如皋的地理为“锅背形”,据史载:“1931年黄淮大水,泛滥成灾,苏北里下河各县一片汪洋,唯如皋凭借地势较高而安然无恙”。“皋”作为如皋的简称亦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单位和产品名称中,如“新皋桥”等,解放前如皋曾出版过《皋报》、《皋鸣报》等。“皋”也是该市机关团体行文的约定简称。[5]

“雉皋”,源出《左氏春秋》所载“贾大夫如皋射雉”的传说。明《嘉靖维扬志》载:“春秋传贾大夫娶妻三年不言不笑,御从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即此地,故名如皋、雉皋。”“雉皋”作为如皋的别称常见于本邑历代文人的书画作品的落款中,如皋才子冒襄,在其诗词书画上都署以“雉皋冒襄辟疆”,与冒辟疆同时代的吴伟业等人在和冒的诗书往来中亦称其为“雉皋公子”。[5]

“雉水”,与“雉皋”同源。《太平寰宇记》载:“县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今易名为秀水港矣。”如皋历史上曾是一片沼泽地,河湖港汊密布,其中着名的如龙游河、车马湖、牟尼湖、芹湖、秀水港、高阳荡等。名水出名雉,如皋的雉鸡在历史上是颇有名气的,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女秀才移花接木》一文中有诗云:“闻得罗敷未有夫,支机肯许问津无?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仆射姑。”“雉水”通常被用于书画作品的落款中,有时也用作地名和学校名,清邑人刘钟愉《王学士宅碑记略》中有“在雉水之东阡,有龙图之旧宅”句,又如旧时如城太邑同仁堂的堂联为“情联雉水,谊笃仙源。”今如城安定小学的前身即清干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知县赵廷健创办的“雉水书院”,清邑人刘枝芬专门作有《雉水书院赋》。[5]

“泽雉”,是由“雉水”演变面来的,偶见于诗文书画中,例1926年曾任民国江苏省长的韩国钧(紫石)在《五月丁堰道中书感》一诗中云:“竟叫泽雉畜樊中”。当然这个别称有点贬意。[5]

“东皋”,源出西晋潘岳《秋兴赋》中“耕东皋之沃壤兮”之句。唐江都人李善《文选注》注:“水田曰皋,东者取其春意。”《辞海》释义:“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故潘岳的这句诗是描写春天在肥沃的水田中耕作的春耕景象,意境当然是十分优美的。又唐代如皋与江都同属扬州所辖,而如皋在江都之东,因此,如皋的历代文人,就借用带有诗意且方位明确的“东皋”一词来比喻美好的家乡。一说春秋时长江以北属吴地淮夷(古代的东方人),如皋地处其东南隅故别名“东皋”。“东皋”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商号、流派名、住宅名。[5]

“金城”,源出苏北民谣:“金如皋,银泰兴。”1984年9月14日原扬州地委宣传部长郑铎同志在《游如皋》一诗中云:“古说如皋一片金,相邻泰兴只称银。”如皋是江海平原上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如皋人民在长江“金三角”上辛勤耕耘,赢得了“金如皋”的美称。“金城”常见于商号中。[5]

“海阳”,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源于本县地理位置。如皋称海阳最早始于西周,当时如皋为海阳地,隶扬州。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传》载:“楚东有夏州海阳。”后来战国、秦时如皋亦为海阳地。晋武帝泰康元年(公元280年)正式定名为海阳县,至东晋安帝义熙七年改置如皋县止,凡一百三十一年。[5]

“宁海”,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今海安。古代既曾领辖如皋,又曾为如皋的一部分。如城的宁海路即源于此。

“郧”,源于如皋古地名。春秋时国内有三处地方名“郧”,分别位于郧、卫、吴三国,其中属吴国的郧地即在今天的如皋东。杜预注:“郧,发阳也。”《罗泌路史》:“海陵东南有阳口,今皋北四十五里力乏桥即其地。”《如皋力发桥石碑》碑云:“日惟立发,古称发阳,鲁卫今郧,云是斯地,春秋时有也。”据清干隆《一统志》记载:“力乏桥即立发桥,又称发繇口,发繇亭,立发口等。今已划属海安县。”[5]

“海陵”,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206年),封其侄刘濞为吴王,如皋属吴王所辖,改海阳名为海陵。清嘉庆《维扬志》载:“因其地并海而高,故名海陵。”《辞海》载:“海陵,古县名,西汉置,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治今江苏泰州市。”汉武帝元狩六年,正式设置临淮郡海陵县。东汉、三国(时海陵县曾几经兴废,最终由吴国大司马邑人吕岱重置)、南北朝、唐、宋、元等朝代,如皋都曾属海陵地域。明太祖洪武元年,省海陵县入州,领如皋一县。[5]

此外,如皋历史上尚有“嵋山”等的别称,台北市如皋同乡会出版的《如皋文献》第一辑中所载的柯新民《全国第一大县——故乡如皋》一文中云:“如皋别称有三:‘曰膑山、曰嵋山、曰雉皋’”。[5]

建制沿革

如皋已有1600多年建县史,有文字记载历史约2500年。[3]

如皋在夏时属扬州之域。

周时如皋为海阳地。

春秋时如皋为吴国海阳郧地,吴亡归越。

战国时如皋属楚,称九夷海阳。

秦时,如皋先后归九江郡、东阳郡,汉称海陵县。[2]

东晋时期,属广陵郡海阳县。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如皋五县。

北周时,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605年改为江都郡)。

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海陵县。

南唐

如皋市风光(12张)

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如皋场为如皋县,隶属于泰州。

北宋初,如皋县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为中下县。

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升为上等县。

明代,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苏省,如皋属江苏省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划归通州。

民国初年,如皋县先后隶属于苏常道和淮扬道。1927 年,废道存县。1933年,属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时如皋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被列为全国最大的县。[6]
1938 年3 月19 日,日军占如皋城,如皋县政府先后迁往李堡、丰利、马塘。

1940年8月,新四军东进至如皋西乡,在卢港建立如皋县政府。10月,县随军继续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国民党如皋县政府。11月下旬,于马塘镇和平接管国民政府如皋县政府,并分县,东部为如皋县(如皋东乡),西部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升为如西县。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县。1941年起,如西县隶属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

1945年9月21日,新四军收复如皋城,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于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如东县。同年12月1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于如城成立,辖如皋县、如东县、紫石县(今海安县)、泰县(今泰州市区)、泰兴县、东台县、台北县(今盐城市大丰区)、南通县、海门县、启东县、崇明县、靖江县等12县。[7]

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苏中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属其管辖,为一等县。[6]

1950年1月,划归苏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上升为特等县。1953 年后,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55年12月,如皋县人民政府改称如皋县人民委员会,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1968 年后,改称江苏省南通地区如皋县,建立如皋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复名如皋县人民政府。1983 年,江苏省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如皋县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1988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如皋县如城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全县乡陆续被批准对外开放。[6]

1991年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如皋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由省直辖,并暂由南通市人民政府管理[4]
,同年6月1日举行建市仪式。[6]

古城城门

如皋古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内城有玉带河(市河,内城河)无城墙,设六座城门(先春、集贤、宣化、丰乐、北极、拱辰);外城有濠河(城河,外城河)及城墙,设城门四座(靖海门、澄江门、饯日门、拱极门)及二水关(东水关、北水关)。[8]

如皋古城池(8张)

1951年因城墙多处倾塌、城门狭窄而拆除,仅有东水关完整留存至今。为进一步弘扬历史文化,保持古城特色,挖掘旅游资源,逐在原址重新恢复修建了靖海门。

7. 南通这个城市有多少年历史

五、六千年前,南通除如皋、海安西北部外,大部地区还是茫茫海域。从汉代以后到公元11世纪,南通地区形成过程中,先后有扶海洲、胡逗洲、东布洲等沙洲与大陆连接,18~20世纪初,又有一批沙洲连上了大陆。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汉代,在今如东一带有一块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时沙洲与扬州东部沙咀的并接是南通成陆史中的第一次沙洲连陆大并接。这次大并接使扬泰砂咀(旧称蓼角嘴),向东延伸了50多公里,可达今如东县长沙以东。当年这里是海陵县(今泰州市)东境。南北朝时,南通市区一带有一块沙洲,称壶豆洲,后又称之为胡逗洲。胡逗洲的东边还有南布洲、长沙、东社洲等沙洲。胡逗洲先后与这些沙洲并接,不断扩大自己的范围。公元10世纪初,胡逗洲与其西北边的如皋大陆并连,这是南通成陆史中沙洲连陆的第二次大并接,长江北岸延伸到今余西一带。10世纪中期,后周在这里设立通州。11世纪中期,东布洲的连陆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并接。唐初到五代,长江口有东沙、西沙、东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称顾俊沙。东洲与布洲是五代初长江口的两个较大的沙洲。东洲和布洲并接后称东布洲,东布洲与顾俊沙及一些小沙洲合称海门岛。东布洲与大陆连接后,长江北岸砂咀扩展到现在的启东市的东部一带,古称宋蓼角嘴,现在南通市的东部范围大体形成。元末到清初,通州东部江岸发生大规模坍塌。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从通州余西到余东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一个个沙洲纷纷出水。18世纪中期建立海门直隶厅,此后,海门厅及其以东、以南的沙洲,逐步与通州大陆连接,这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四次大并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南通的境域形成。南通的行政建制随着南通古代渔、盐业的发展,农业的振兴,南通的古代经济逐步繁荣,居民聚落随之出现,南通历史上的县级城市也逐步建立。唐代以前南通地区以县为最高地方行政单位,五代以后曾设有路、州、直隶厅、军、监、县几种地方行政单位。如静海军、通州路、利丰监等。军,是一种带有军事性质的行政设置,体现了当年南通一带的军事地位。监,是生产性的行政设置,南通的"监"主要管理盐业生产。明清时的"州"有散州与直隶州之分。明代通州为散州,亦称属州,是府的下属单位,其地位略高于县。清代雍正以来通州为直隶州,直属布政使司,其地位与府相当。直隶厅与直隶州地位相同。 东晋安帝统治时期,南通范围内曾有宁海、临江、蒲涛、如皋等县,后又增设海安县,到周、隋时期这些县多被撤并。 唐代,胡逗洲得到开发。僖宗乾符二年(875),南通已有狼山镇遏使的职位。后来,五代吴国曾设丰乐镇、大安镇、崇明镇及狼山镇。五代时直接统治静海与东洲一带的是姚氏家族。姚彦洪建筑城池官廨,号称"静海都镇",统辖狼山、丰乐、大安、崇明四个大镇。后周显德三年(956),周军压境,姚氏政权控制东洲、静海约半个世纪的局面结束。显德五年(958)初,后周设立静海军,不久升静海军为通州(今南通市),并设静海、海门两县归通州管辖,州治驻静海。通州,按其位置来看,由海路北上可达齐燕辽东,南下可抵闽越,沿江南可至三吴,西可到楚蜀。四方通达,因以为名。通州宋代属淮南东路,天圣元年(1023)通州改名为崇州,又称崇川。政和七年(1117)通州一度称静海郡。元初至元十五~二十年(1278~1283),通州曾升为通州路,二十一年恢复为州,属扬州路。崇明县曾短时间归属通州,后又划属苏州。明初,静海县废,此后,通州只管辖海门一个县。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县废,通州无属县,至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为直隶州,划如皋、泰兴二县归通州管辖,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维持到清统治结束。干隆三十三年(1768)设立海门直隶厅,直属江苏省管辖。 1912年,民国政府废州厅设县,江苏通州改称南通县,海门厅改称海门县;1928年,设启东县。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建立苏中根据地,今南通范围内曾为苏中四行政区辖地,民主政府建立县级政权。1941年初,设立如西县,1943年在海泰地区设紫石县。抗战胜利后,南通范围内曾为苏皖第九行政区及一行政区的一部分。1945年,改如西为如皋县,改如皋为如东县。1948年改紫石县为海安县。1949年南通城解放,南通县设市,驻南通城,南通市曾为苏北行署辖市,后又为江苏省辖市。南通设市后,于金沙镇另设南通县。南通范围内的六县属南通专员公署管辖。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南通市管辖六县二区的格局形成。1990年前后,启东、南通、如皋、海门四县分别撤县建(县级)市,其中,南通县改称通州市,六县(市)仍属南通市管辖。

8. 如皋什么时候形成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如皋,公元411年建县,已有1600年建县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2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相当丰厚。

9. 如皋历史最悠久的地方是哪里

如皋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历史悠久,环境优雅。“七十多来西,八十小弟弟,九十不稀奇”———到过江苏如皋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在这个有着145万人口的县级市,拥有200多位百岁老人,4000多位90岁以上老人,4万多位80岁以上老人,500多个家庭“五世同堂”。在如皋“五世同堂”也是小巫见大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崇尚道德情操,成为如皋人“长寿基因”之一。据说,在如皋癌症患者很少。当然,这与如皋的土质也有关,如皋土质“硒”的含量恰到好处,这片土地上的农产品自然受益。紧接着,主人又为我们每人舀上一小碗稀饭,它是用粳米、玉米面、大麦糁等煮成,这又让笔者想起一句俗话:“玉米糁打个底,活到九十底”。一盆盆苍古拙朴、风姿隽永的松柏盆景,令人驻足凝视、流连忘返。我们看到两盆五针松大盆景,已有180年树龄,造型雍容华贵,云片错落有致,1985年获我国第一届盆景评比展览二等奖,它的另外两盆姐妹树,已被送到北京,陈设在毛主席纪念堂。如派盆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盆景的百花园中独占鳌头、艺压群芳。据说在世界盆景艺术的评选专家中,唯一的华人评委花先生就来自如皋。如皋的朋友介绍说,这里人与树、人与竹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也是如皋人长寿的要素之一。

10. 江苏省如皋市有趣地名及来历

搬经,传说是唐僧师徒取经归途中到了这个地方,把取得的真经搬出来晒的。
何庄,唐僧师徒了取经经过一个村庄,便问当地村民叫什么名字?后来“何庄”便延用至今

阅读全文

与如皋城多少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