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泸州的历史沿革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国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川,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
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未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改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属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
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委、市政府办事机构正式成立。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政府成立。1985年6月4日,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新设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199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泸州市辖三区四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 古蔺县)。
2. 泸州在那里古代很有名的地方
泸州
泸州古称江阳,地处四川南部,其市区位于沱江、长江交汇处,自公元前135年设江阳郡至今,已有2130多年的历史,历来是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是川南经济中心和西南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补充。下辖七个县区,幅员面积12243平方公里,人口450多万
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7千—1万年前,古人类已用火、制陶,开始早期农耕文明和定居,进入母系民族社会。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中原移民进入长江、沱江汇处,把中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来,推动了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汉武帝刘彻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派唐蒙从符关(今合江镇)到夜郎,说服其归附汉朝。东汉置江阳郡,江阳郡成为“锁钥沱江门户,屏障西川”的边陲重镇。汉代,盐业和农业发达。唐代农业发达,贡赋有麦、金、葛、酱、麻、布。宋代,泸州成为“西南会要”。泸州成为沃野千里、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商贾辐辏、五方杂处的富庶之地,号“汉、夷门户”、蜀南粮仓,酿酒业大发展,盐业发展规模大,有利用天然气煎盐的文献记载。与少数民族贸易互市。地方官府修筑泸城和寨堡。元代,准许酿酒、制盐、制茶、分兵屯田,修筑马道、桥梁,开辟驿传,制造木船发展航运事业,沟通物资交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明朝,泸州直隶省,十五世纪初,泸州进入全国三十三个较大的商业及手工业城市行列。清代,实行移民入川,促进泸州经济、文化发展,泸州成为川滇黔接合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古老的泸州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留下了许多的文物古迹和反帝反封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纪念地。玉蝉山摩岩造像造型生动,报恩塔极具唐代建筑艺术特点,春秋祠饱含清代雕刻艺术之精华,龙脑桥以石雕艺术精湛、造型雄伟、布局奇特着称,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窖龄的泸州老窖举世闻名。纳溪有蔡锷将军和朱德元帅率护国军进行“护国讨袁”战争,大败北洋军伐的“棉花坡古战场”,江阳区有朱德纪念馆,刘伯承元帅指挥泸顺起义指挥部旧址,古蔺有红军四渡赤水渡口和长征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住地等等,这些都分别列入了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3. 泸州的历史有多久呢
泸州
风光旖旎的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地处长江和沱江汇流处。辖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和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县。幅员12243平方公里,人口462万。气候温和,物产富饶,荔枝、龙眼等佳果久负盛名。境内江河纵横,素有"鱼米之乡"、"天府粮仓"之称。泸州又是多民族聚居地,民风纯朴,民俗独特。
泸州旅游资源:江阳大地多佳景,国家级森林公园佛宝,被誉为地球同纬度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常绿阔叶树带,景区面积达380平方公里;古蔺黄荆原始森林、八节洞瀑布、红龙湖、二郎美酒河、吴公岩、白马洞、乌龙洞等等,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位于市区茜草坝长江岸边的泸州桂圆林风景区,沿江岸十华里翡翠长廊,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誉"四川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的理想场所"。叙永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画稿溪、龙泉洞;泸县玉蟾山、玉龙湖;纳溪天仙洞、凤凰湖;江阳区方山、杨桥湖、甜蜜樱桃园、桂妃园、泸州桂圆林的"山、水、园、林";合江省级风景区笔架山、法王寺、将军湖和巴蜀一绝--泸州汉棺、尧坝古镇、福宝古镇;龙马潭区九狮山、大通山、芙蓉岛、龙马潭、洞宾亭等等,构成泸州旅游资源"多、广、奇、美"的特色。泸州古称江阳,西汉景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置江阳县建制并筑城寨,至今已有2150年历史。1983年建立省辖泸州市。宋代,泸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达到了极盛时期。史书记载,宋徽宗颁诏书云:"泸州,西南要会,边阃之寄付非轻,可升为节度,仍赐名泸州军。"明代,泸州跻身为全国33个商业都会之一,四川仅成、渝、泸三个城市。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继后又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享有"酒城"美誉。
泸州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存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4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0处,泸州大曲明代窖池、龙脑桥、报恩塔、春秋祠、护国岩、龙透关、玉蟾山摩崖造像、合江汉代画像石棺,以及市区内的明代城垣和清代民居,都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泸州地灵人杰,孕育了历代名人:西周太师尹吉甫,蜀汉尚书令董允,晋朝被誉为"忠规奋烈,美志不遂"的江阳太守侯馥,元末明玉珍王朝右丞相刘桢,明末兵部尚书熊文灿,清末志士佘英、黄方等,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宝贵的一页,为故乡人民争了光。解放前夕,在重庆渣滓洞牺牲的革命烈士刘国志、成善谋、李青林、刘振美、雷震、陈继贤等,是泸州人民的优秀儿女。艺术家蒋兆和、王朝闻、凌子风、屈义林、刘止庸的成就,离不开养育他们的这方热土。
江阳大地多佳景:国家级森林公园佛宝,被誉为地球同纬度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常绿阔叶树带,景区面积达380平方公里;古蔺黄荆原始森林、八节洞瀑布、红龙湖、二郎美酒河、吴公岩、白马洞、乌龙洞等等,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位于市区茜草坝长江岸边的泸州桂圆林风景区,沿江岸十华里翡翠长廊,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誉"四川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的理想场所"。叙永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画稿溪、龙泉洞;泸县玉蟾山、玉龙湖;纳溪天仙洞、凤凰湖;江阳区方山、杨桥湖、甜蜜樱桃园、桂妃园、泸州桂圆林的"山、水、园、林";合江省级风景区笔架山、法王寺、将军湖和巴蜀一绝--泸州汉棺、尧坝古镇、福宝古镇;龙马潭区九狮山、大通山、芙蓉岛、龙马潭、洞宾亭等等,构成泸州旅游资源"多、广、奇、美"的特色。
泸州城肘江负山,枕带双流,扼蜀南、渝西、黔北、滇东交通咽喉,有"天生重庆,铁打泸州"美誉。长江、沱江如两条彩带,绕城而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美丽壮观的城市风貌。江阳道上,花团锦簇;滨江路上,游人如织;长江岸边,酒楼、船舫、渔村,灯红酒绿,重现清代诗人张问陶"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的景象。
泸州是川、滇、黔、渝四省市通衢之地,交通十分便利,长江水道横贯东西,穿城而去;隆纳高速公路和321国道纵穿南北,傍城而过;泸州民航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昆明、贵阳等9条航线。程控电话直拨世界各地。旅游宾馆、饭店服务一流,设施完善。
山川灵秀的泸州,展示了清代诗人张船山笔下的"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的境界。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前来泸州旅游观光,投资开发。
周边旅游景点——
·泸州概况 ·张坝桂圆林 ·尧坝古镇 ·玉蟾山 ·佛宝 ·丹山
·方山 ·海潮湖 ·红龙湖 ·天仙洞 ·龙脑桥 ·泸州大曲老窖池
·忠山 ·黄荆 ·倒流河 ·凤凰湖 ·报恩塔 ·九狮山
地方特色
泸州,长、沱二江交汇而过,带给她水的灵秀;浅丘地形,使她呈现独有的小山城魅力;站在茜草看夜景,整个城市犹如一艘“铁达尼”号,昂扬向前航行。更有醇香的老窖、甜蜜的桂圆、荔枝以及热情好客的泸州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繁华的都市与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完美结合。
特产小吃
四川火锅起源于长江与沱江交汇处的川南重镇泸州,这里的火锅业兴旺,造就了许多品牌的火锅店。鱼火锅有长江鲜鱼黄辣丁、沙锅鱼、半汤鱼,家常麻辣,鲜美而不燥火,川南风味突出。
泸州老窖、泸州郎酒、泸州花酒、先市酱油、泸州桂圆、银针米、合江荔枝、泸州白糕、猪儿耙、古蔺麻辣鸡、殷家坡醪糟、泸州红伞、纳溪泡糖、白果鸡、卤蹄花
4.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建县以来的千年变迁
泸县古称江阳,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在清代时称泸州。清光绪34年(1908年)改称川南永宁道为下川南道,县境为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本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北京政府撤销道制,泸州直隶四川军政府。1913年恢复道制,撤消泸州直隶州本属,改称泸县,隶属四川省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称永宁道,泸县隶属永宁道。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分四川省为18行政督察区,泸县隶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署区,隶属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川南人民行政公署驻泸县,下辖泸县、内江、乐山、宜宾四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区及自贡市。泸县、富顺、隆昌、合江、纳溪、叙永、古蔺、古宋等八县隶属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0年7月,泸县分置市、县,划泸县城区及部分郊区设置泸州市,8月1日,县、市分开办公,泸县隶属关系不变。1951年11月9日,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往隆昌县城。1952年2月25日改称隆昌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1日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各专区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952年9月24日,隆昌区专员公署迁回泸州市。1953年1月,隆昌区专员公署改称四川省人民政府泸州区专员公署,辖8县1区。1960年7月1日,泸州专署与宜宾专署合并,称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仍驻宜宾市,泸县属宜宾专署管辖。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实行市带县新体制,自此泸县隶属泸州市管辖至今。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32号):泸县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5. 泸州正式得名是在什么时期
泸州是着名的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地(公元前161年设江阳侯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凭两江舟楫之利,历史上泸州就自然形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宋、明时期即成为与成、渝鼎足而三的全国性商业城市和全国33个商业都会之一,是盐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和必经之地。新中国成立后,泸州曾是川南人民行署公署(省级)所在地,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6. 泸州老窖有多少年历史泸州老窖怎么辨别真假
中国名酒有国酒茅台,曲酒泸州老窖以及五粮液等,但是对于泸州老窖历史悠久有多少年如今没多少人知道。那么,泸州老窖有多少年历史?泸州老窖怎么辨别真假?
泸州老窖有多少年历史
着名于世的泸州老窖特曲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记载,明末 清初泸州舒姓武举,在陕西略阳担任军职,对当地曲酒十分欣赏,曾多方探求酿酒技艺和设备。清朝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他解甲还乡时,把当地的万年酒母、曲 药、泥样等材料用竹篓装上,聘请当地技师,一起回到泸州,在城南选择一泥质适合 做酒窖的地方,附近的“龙泉井”水清洌而甘甜,与窖泥相得益彰,于是开设酒坊, 试制曲酒。这就是泸州的第一个酿酒作坊—舒聚源,也是现在泸州曲酒厂的前身。到清干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所产曲酒已闻名遐迩。
至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泸州大曲酒年产量已达10吨左右,名声传播全国。1915年,泸州大曲酒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国际名酒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从而获得了国际的声誉。1916年至1926年 间相继获南洋劝业会,劝业会一等奖章,上海展览会甲等奖状。但在漫长的旧中国,泸州大曲酒的生产并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分散的小糟坊组织起来成为今天的泸州曲酒厂,产量和质量蒸蒸日上。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四大名酒之一。老窖特曲酒1953年即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在全国五届评酒会上蝉联国家名酒的称号,并获得金质奖章。
泸州老窖特曲酒不仅为国内广大群众所喜爱,而且畅销于欧、亚诸国,受到普遍欢迎,特别为东南亚各国人民和侨胞所欣赏,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质量稳定的名酒,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泸州老窖怎么辨别真假
一、抽样
从批量中抽取1-5箱,开箱进行检查。
1、特曲、头曲开箱后一箱酒中每瓶酒瓶底部不能同时出现英文字母A、B、C、E、G,但有可能出现两个字母。
2、整件酒中产品检验合格证的编号应和每瓶酒的标签背面的生产日期后6位数相吻合。
二、外包装
1、标签
印刷精美,泸州老窖四个专用字清晰完整,凹凸饱满。泸州老窖特曲标签背部印有红色的英文字母和7位数编号,同样头曲也如此,但颜色为蓝色或者是红色。二、三曲为红色,礼盒二曲为黑色。
2、礼品盒
印刷精美,泸州老窖四个专用字清晰完整,凹凸饱满,覆膜粘结牢固,表面干净,平整,不模糊,光洁度好,无皱折,无起泡和粉箔痕,礼品盒包装的粘合处有厂家代码。
3、瓶盖
瓶盖形状完整,表面光洁,凹凸图案饱满,涂膜无划伤,色泽均匀。瓶盖应内外表面有专用涂膜,内表面涂膜应区别于产品的铝材质颜色。
4、酒瓶
特曲、头曲为泸州老窖专用的瓶型,瓶体端正,光洁度好,且底部有英文字母的代号。
5、塑料打包带
外观色泽均匀,花纹整齐清晰,无明显污染,杂质,且打包带上压印有泸州老窖这四个专用字。
三、感观尝评
泸州老窖酒体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具有典型的浓香型酒水风格,世称泸型酒,其特点为十六字:醇香浓郁、饮后犹香,清冽甘爽,回味悠长。真酒具有“浓香、醇和、甜润、回味”特点。开瓶拔塞以后,芬芳飘逸,轻咽慢品,韵味无穷,饮后余香嗝噎回味,浓香犹存,不容易上头,尤其是饮后的回味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假酒多为劣质酒,浑浊而有沉淀,味道与真酒之别,判若云泥。
泸州老窖收藏投资价值
收藏白酒应看酒的品质,泸州老窖、西凤酒等名酒本身极具收藏价值。拥有我国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老窖池群,含有益微生物最多,绵甜醇厚浓香型口味,奠定泸州老窖名酒基础。作为白酒中的珍品,多次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收获海外知名度,泸州老窖名酒的品牌价值,无疑吸引更多收藏爱好者。酒历史文化提升白酒的收藏价值,泸州老窖始于秦汉,与源远流长的巴蜀酒文化密切相关,品杯中美酒细品巴蜀酒文化风姿,回味历史韵味,独特的酒文化为其名酒地位锦上添花。
在注重保值投资的经济市场,一款美酒为投资人士找到新方向,泸州老窖凭借珍品地位、悠久历史文化成为白酒收藏者佳选。
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哪个好
茅台是酱香型的典范,而且是国酒;
五粮液和泸州是浓香型的,在香型上没有什么可比性。
五粮液主打五种粮食酿造,泸州号称浓香型鼻祖,在个泸州属曲酒。
茅台五年出酒,五粮液和泸州当年投产当年出酒。
茅台在喝醉后不会有头疼口干等宿醉症状,五粮液和泸州都会出现宿醉症状。
最后地区不同喜好口味不同,无法用一个地区销售或喜好来评判。
7. 泸州古称江阳,后来为什么要改成泸州
四川泸州很有名,原因大家都很清楚。泸州西汉时称江阳县,属犍为县,今属宜宾。东汉没有变化。汉献帝的时候,其实是刘璋统治的末期。公元213年,姜阳县从犍为县分出来。诸葛亮入蜀,派赵云丁去江阳、犍为。当时泸州发展较晚,靠近中国的中南部。许多中国人不愿意在这里当官员。比如投降刘备,没有得到重用的彭阳,被“左移”为姜阳太守。这种左移意味着降级使用,所以彭阳称刘备为老皮。
总结:江阳城的概念,在曾少岷的文章里面,应该只是限于长沱两江交汇处的城池。如今的泸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其概念是远在江阳城之上的,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实力的增强,如今的泸州,已是名副其实。
8. 泸州的历史有多久呢
泸州最早是在宋朝时期,为了抗击金兵(记不清是不是金兵了),在长江边修建的,遗址在现在的泸州市合江县焦滩,还有老泸州的城墙!在二十多年前是属于宜宾的一个专区,后来建市,到现在已有20几年的历史了,是全国最早的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等,在建市20周年的时候刘德华也来到了泸州!
民国38年(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彻底胜利的前夕,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不甘失败,妄图“固守四川,保住西南”,伺机卷土重来。3月,委国防部第3厅厅长郭汝瑰为陆军第22兵团司令兼七十二军军长、叙泸警备司令,率部驻泸州,扼守川南长、沱二江及川南通滇、黔各要道。5月,经军统头子毛人凤保举, 西南长官公署少将高参罗国熙出任第七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军统泸县组组长。11月,四川省政府将第七区划为川南战区第三分战区,以罗国熙兼司令,同时组建第364 师派驻合江。罗国熙控制第七区军政警特大权后,为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川,加紧备战,进行反共宣传,在专、县各种机构建立特务组织谍报组,于当年11月出动军警特在古蔺、合江、泸州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赵瑞林、李宗佑、顾雪庄、张忠、庞克、张科素、周去非、曹仲蕴、艾仲伦、金溪生等及其他群众2000余人,其中300 余人遭杀害。罗为扩充武装,将保安司令部直属保警大队扩编为总队,各县民众自卫中队扩编为常备大队,各县警察中队编入常备自卫大队。先后领取和购买3000余支(挺)步、机枪及大量弹药,装备各县、乡“模范中队,加紧调训常备大队中、分队长和模范中队队员,累计训练7000余人。 1949年7月25日,罗国熙召开专署行政会议, 令各县充实地方武力,建立游击根据地,进行顽抗,失败后“上山打游击”并亲自选定泸、合交界的大理村、鼓楼山为全区中心游击根据地,颁布《城寨办事处组织规程》,委傅健、肖镇南为城寨办事处主任,构筑工事,修理寨墙,储备粮弹。同月成立“泸(县)、合(江)、叙(永)、古(蔺)、赤(水)5县联防办事处”。9月成立泸县东、西、南、北、中5个作战指挥部,各指挥官分统若干模范中队,分区作战。11月成立“叙、蔺、古联防办事处”、“叙、纳联防办事处”和“泸、富、隆联防办事处”。11月21日,因解放军挺进贵州和川东南,罗国熙与郭汝瑰在泸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鼓楼山和大理村为第一根据地,古蔺、古宋山区为第二根据地,叙永、纳溪一线由新34师防守,泸城各要地分别由72军直属队及保警总队、警察中队、模范2中队分区防守。为了迎接解放,牵制和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策应和配合解放军,泸州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古蔺的彰德、复陶和叙永三门桥及合江等地成立川南武工队,拥有3300人,2500支枪。川黔边区游击队亦已发展到千余人、枪,控制部分乡保政权和自卫队武装。同时,组织地下宣传员,利用散发传单、走亲访友等方式开展秘密宣传,团结争取各界人士,策反国民党军警武装,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护厂、护城斗争,保全了泸州城、23兵工厂、洞窝电厂和79军后方仓库。与中共上海局直接联系的地下党员、国民党第72军军长郭汝瑰,根据中共中央“在有利时机率部起义”的指示,利用自已的特殊权力,于泸州解放前夕将罗国熙及其保警总队调往纳溪、由自已控制泸州全城,同时以“保存实力”为名,令所部“不与解放军正面作战”节节后退,于12月11日率部在宜宾起义。 1949年1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军、16军、18军52师,由黔北分三路进军川南泸州:西路:解放军16军47师140团2营于11月29日先后占领古蔺县赤水河镇、摩尼镇(今均属叙永县),歼敌1个营及部分民众自卫队,30日在叙永后山堡围俘国民党两个新兵连。12月1日凌晨2时,140团向驻叙永城的国民党第6 编练司令部发起进攻,战至拂晓全歼该部2500余人,俘中将副司令肖以宽,叙永解放。12月2日,16军48师副师长张培荣率142团、144团解放打鼓场,3日6时全歼国民党内二警1个连,12时胜利进入纳溪县城。罗国熙部被解放军16军47师139 团击溃,罗于20日回泸向泸县军管会投城。东路:解放军10军11月底进抵赤水、习水,合江县县长乐钟镇带民众自卫队避走福宝。30日,国民党364师和699团分别从合江县城和九支逃走。10军30师由习水向合城进发。28师经赤水向合江、泸县进发。12月2日傍晚,30师89 团抵合城东南之马街,见由江津逃来国民党44军渡河入城,因判断失误而未予攻击,至晚发炮向合城警告,44军连夜逃走。3日上午,30师师长马金忠、政委鲁大东率部入城,合江解放。12月3日,30师从合江出发,相继在泸县五通场、桐子林、 太和场等地追歼44军军部及所属36师,后继续西进。10军28师84团在泸县丰乐镇 (今属纳溪)永安桥歼灭国民党新军1个团,继向蓝田坝进发。 请师主力经泸县分水场至泰安场,渡江进驻罗汉场和23兵工厂。师长陈云中通过电话同泸城郭汝瑰接洽,郭不意解放军突至,仅答以“按计划行事”,不及详述,立率所部西撤宜宾。16时许,该师赵营进抵小市,沱江浮桥被撤,不得渡。20时许,由起义的警察中队驾船渡江,地下党泸县临工委书记王新民等组织各界人士在管驿嘴迎接解放军入城,泸城宣告解放。中路:11月底,解放军16军46师进抵赤水河东岸与西路该军主力形成夹击古蔺之势。地下党组织带领群众赶搭浮桥、筹集粮草,助46师渡赤水河北上。古蔺县县长张树良和民众自卫队头目骆国湘、肖镇南、王逸涛等急忙逃离县城。地下党古蔺中心县委负责人何显忠、陈昭忠抓住时机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代理县长王廓尘,省参议员罗辟金、警察中队长胡元鑫、民众自卫中队长鲍志君、杨云程等接受和平解放,同时调某地下党武装驻守要道,派员同境内国民党军队谈判,收缴一些乡镇民众自卫队武器。驻长田、锅厂坝的国民党军何少舟兵团残部1个团和72军1个营亦缴械投诚。12月5日下午,由解放军18军派任的县委副书记、 县长等一行9人由杨云程中队1个排护送,自摩尼进入古蔺县城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古蔺宣告解放。解放军进军泸州期间,12月2日,国民党72军新编34师在西撤宜宾途中,于古宋县(今属兴文县)与新军一部会合,被解放军47师追击。4日,新编34师师长柏恒率师部及100团、102团4000余人,进入纳溪县文昌岩山区据守。5日,解放军16军143团和18军某连,相互配合发起三路攻击。激战至6 日下午全歼该部。是役,解放军伤亡55人。至此,泸州地区全部解放。
9. 泸州是哪个省的
泸州是四川省的。
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东与重庆市和贵州省接壤,南与贵州省连界,西与云南省和四川省宜宾市、自贡市相连,北接四川省内江市和重庆市。全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永宁河、赤水河,沱江与长江交汇处。
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西汉设江阳侯国;梁武帝大同年间建置泸州;泸州在宋代即为西南要会,明代即与成都、重庆三足鼎立,成为当时全国33个商业大都会之一。形成了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
10. 老泸州城的相关历史
泸州是南宋长江上游重镇之一,位于南宋四川钓鱼--重庆--泸州--嘉定弧线防线的中线。在宋末元初, 即公元1243年至1277年间,曾是宋蒙战争争夺的焦点,在此泸州人民抗蒙古军经历了34年五次易手,铸就了保卫中原,反抗入侵的壮丽史诗,民谚“天生重庆,铁打的泸州”由此而来,史有“铁泸城”之美称,列入旧时八景之一。 早在宋代年间,泸州就与成都、重庆一道跻身于全国26个大商业城市之列。明代中叶,泸州为全国33个大中商端口之一。自古就是蜀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
公元1235年,蒙古军大举南下,四川西北成都失陷,蒙古军继而兵分四路,深入四川腹地掳掠,消息传来,诸州无不惊惶失措,“不四旬而东、西两州从风而靡”。蒙古军入蜀,一路烧杀戮掠,四川诸州遭此浩劫,已是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昔日都邑成为瓦砾,过去良田颗粒无收。成都人口最为集中,损失尤为惨重。南宋将领贺靖后来在蒙古军退兵后入成都,清理出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则无法计算。幸免于难的蜀人四处逃亡,四川各州的人口“十丧七八”。这一年,四川五十四州被攻破,仅泸州、合州得以保全。
蒙古军其后虽暂时撤出四川,对四川的侵扰却从未停止,蒙古骑兵轮番对成都等州县进行疯狂的洗劫与屠杀,并再次攻破成都,俘虏宋朝守将陈隆之,掳掠大量百姓而返,蜀人的生活依然极不安定。泸州、合州成为蜀人仅存的避风港。 1234年以后,蜀地流民、溃败的士兵纷纷蜂拥入泸州,流民居无定所,士兵借寻家小为名,侵扰当地居民,整个泸州城一片混乱;然而,祸不单行,1236年,一场大火突临泸州城,城内房屋相邻,瞬间化为焦土,百姓躲避不及,葬生火海者不计其数。据宋王朝统计,重修泸州城花去“钱十万五千缗,米三千六百余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四川边防日益困顿。
1241年,随着成都、嘉州(今乐山市)的相继沦陷,失去屏障的泸州最终也难逃城池破陷的厄运。《宋史》记载,成都、乐山失守,阵亡者不计其数;蒙古军队攻占泸州,见人则杀,泸州一时尸横遍野,见者无不寒心。
1242年,南宋名将余玠立下“手挈全蜀还本朝”的誓言,自告奋勇来到四川,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主持四川防务。余玠效仿诸葛亮治蜀之法,“集众思,广众益”,在蜀地张榜招贤,遴选守臣,惩杀溃将,整顿军政。
1243年,宋四川安抚使余玠命知州曹致大筑神臂城,将泸州迁治于此。同年,蒙古军再次攻蜀,在余玠率领下,宋军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在大渡河俘虏蒙古军将领秃懑,一扫过去颓败之态;余玠还一度率军北伐,与蒙古军大战于兴元(今汉中一带)、文州(今甘肃文县),余玠治蜀10余年,蒙古军一直未能占到半点便宜。
1253年,宋理宗却听信奸臣谗言,下令解除余玠兵权,召其回朝,余玠饮恨自尽,蜀地百姓无不悲 泣。随着余玠的冤死,蜀地士兵群龙无首,原本已臻完善的四川防务大有支离破碎之势。
1260年,刘整为宋四川潼川路安抚副使兼泸州知州。刘整原籍京兆樊川,入蜀后屡立奇功,步步升迁,素有“铁胡孙”美誉,南方籍将领心怀嫉妒,视之为“北人”;而在一片赞扬声中,刘整也不把上司放在眼里,矛盾日益激化,最终招致排斥。其累战有功而遭贾似道集团的忌狠与诬陷,向朝庭申诉不得。1262年,走投无路的刘整以泸州15郡30万户投降蒙古军,神臂城首次失陷。
蒙古军以泸州为基地,四川六十余州大部分归于蒙古军囊中,南宋王朝“止有二十余州,所谓二十余州者,又皆荒残,或一州而存一县,或一县而存一乡”。
1262年,宋四川宣抚使吕文德收复神臂城。咸淳三年(1267)至咸淳六年(1270),蒙古四川行省也速答儿曾三次攻泸,皆未得手。
在遭受重大损失久攻不下后,蒙古人最终听从了泸州降将刘整的计谋,把进攻的重点从四川转移到襄樊,并派刘整率军攻打襄阳。
咸淳三年(1267年)九月,忽必烈下令攻打襄阳,让刘整到襄阳同蒙军主将阿术围攻襄樊。襄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长达六年的关及南宋政权命运的襄樊保卫战由此开始,宋蒙战争进入转折点。刘整围襄阳城而不打近五年,并且为蒙古训练了强大的水军,拿下了襄阳,元军从此势如破竹,南宋覆亡已无可挽回。
1273年6月,宋泸州知州梅应春又投元,城堡再次陷落。德祐元年 (1275)六月,嘉定及其以下沿江诸城降附,泸州失去遮挡,当元西川军抵神臂城下时,宋潼川安抚使、知江安州梅应春与部将赵金等不战而降。元改江安州为泸州,留梅应春戍守,大军继续东下,合东川军攻重庆。 1276年六月,宋四川制置副使张珏遣部将赵安、王世昌、王立率合州军在泸州义士刘霖导引下,与城中合江人先坤明里应外合,收复神臂城,处决梅应春,俘虏了元西川行院诸将家眷,迫使正在围攻重庆的西川军回师救助。
景炎二年(1277)、元至元十四年春,元军水陆并进,合围神臂城,阻截了宋合州援兵。十一月,“泸州食尽,人相食”,矢尽援绝,宋安抚王世昌等战死,神臂城最后被攻破。战争结束后,泸州治所便又迁回原址。
宋代嘉定十六年(1223年)川陕四路有人口259万户,到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仅剩12万户,尚不足宋代的5%;《江阳谱》也记载,泸州原有人口4万多户,到元初仅剩万余户(很多还是外地奔逃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