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近代外交历史是什么样

近代外交历史是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2-12-15 03:27:32

⑴ 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第三,“一边倒”。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开展。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其表现在:一是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面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压力和威胁,中国政府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二是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针对美国唆使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支持印度与中国作战,使越南战争升级等事件,中国政府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口号。三是大力支持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普遍建立了外交关系,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

三、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为了对付与苏联的争夺,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积极谋求改善美中关系,以遏制苏联。针对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也及时调整了对外战略,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以1972 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契机,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前进,并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次是中日关系发展。在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此外,中国同西欧、南太平洋、东欧及周边一些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包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到恢复。

四、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双方由于各自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变化,出现了互有攻守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发展迅速,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外交政策于80年代初进行了重大调整。

一是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从当前世界总的形势来看,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护的,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有了可能。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二是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对外关系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这一政策的推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继续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于新的内容。具体的表现为不结盟的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而努力。四是提出“一国两制”的新构想。“一国两制” 不仅为世界各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而且也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国际争端,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地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上述政策的适时调整为我国外交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从而使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形势。我国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各国的关系都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彼此在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得到了加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⑵ 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是什么

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是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双重困境;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
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上层统治阶级昏庸无能,致使富有远见卓识之精英人士无法施展拯救衰落国势之抱 负;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更趋衰落,极大地限制了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远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诸多方面尤其是外交方面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文化上,为 历代帝王及其御用官吏所改造的儒家文化在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保守落后、因循守旧的气息充斥于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制约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的思想障碍;官僚 行政系统的设置臃肿庞杂,其官吏大都人浮于事,缺乏锐意进取的改革或创新精神,外交近代化的步伐势必相当缓慢;怀旧意识与文明古国的思想包袱,在学习并借 鉴西方文明的过程中承受着异常强大的阻力。 中国近代外交总体失败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并记取。

⑶ 近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经历了什么演变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突出成就有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有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日建交.其根本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
(3)1979年以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设立的最早的经济特区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4)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的感想,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日建交;综合国力的增强.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深圳、海南.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⑷ 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

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屈辱、无自主权。

近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即在封建社会崩溃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中国的外交也就变成了屈辱的,不平等的、不独立的、无自主权的。

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

(4)近代外交历史是什么样扩展阅读:

张之洞担任晚清总督23年,极力维护国家民族主权、利益,演绎出了与《官场现形记》中截然相反的情景,今日回首仍令人感慨万千。

着名小说《官场现形记》中的“制台见洋人”一段,生动描述了晚清官员对洋人的畏惧场景。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晚清官员多数既不敢拒绝,又应对无策,从而惧怕不已。例外的是,张之洞担任晚清总督23年,极力维护国家民族主权、利益,演绎出了与《官场现形记》中截然相反的情景,今日回首仍令人感慨万千。

广总督之后,张之洞历任湖广、两江总督和军机大臣。连战连败,国势衰落之下,外交更不堪言。然张之洞在殚精竭虑之中,仍坚持“有理者力任办妥,无理者直言拒驳”的原则,在外交压力下推动清廷完善中国财政、货币、税收、法制等方面建设,又极力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并成为令洋人又敬又怕的清朝高官。

1909年,张之洞逝世,“各国驻京公使皆奉其国命致哀悼之意。受吊之日,各使均于几筵致敬”。被称为“最后一个儒臣”的张之洞,在晚清衰落的局势下书写了中国近代外交上的异样篇章。

⑸ 中国近代有哪些光荣的外交史

北洋曹锟政府于1924年5月31日特派外交总长顾维钧博士与苏俄代表加拉罕在北京签署《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向全世界申明宣布:归还沙俄抢华领土、取消在华特权、撤离驻中国外蒙古的部队,半年时间内解决协定相关事宜。此外交重大成果,一洗清廷丧权辱国之耻,举国欢腾。不料苏俄出尔反尔,利用内鬼冯玉祥早有倒戈打算,加拉罕曾宴请冯玉祥,大戴高帽,欣赏有加。张作霖则以150万两银元收买,促其班师回京发动政变,前线部队相遇,则朝天打抢,冯玉祥亦有与俄密约签定。内鬼军阀冯玉祥为一己之私欲,置民族大义、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于不顾,断送良机,留下历史难题,实比卖国贼还卖国、比大汉奸还汉奸、比李鸿章还李鸿章之千古罪人也!
详见《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中俄协定部分,《直奉大战》等;网络贴吧“曹锟”、“顾维钧”:对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伟大贡献;《我的1924》更令人难忘简介;俄新社中文网贴吧:《沙俄使中国领土丧失四分之一述略》(节录)等

⑹ 近代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901年清政府和八国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定,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年,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
(4)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分别于1997年、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中国近代一直是被动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重返联合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我们最深的感悟是: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才会取得如此多的外交成就.
故答案为:
(1)中英《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

⑺ 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表现

      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清朝前期,外交事务原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理藩院原名蒙古衙门,本为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也处理朝鲜、琉球等藩属国相关事务。由于清前期与沙俄多次交涉,因此理藩院也处理对外事务。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南京条约》开五口通商,故而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订立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再开11口通商,伴随着通商口岸不断增多,外交事务频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而不是以“藩属”的地位继续跟清朝交涉,故而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成为中枢外交机构,是外交机构近代化的起步。

       1867年,清政府开始派遣驻外使节,蒲安臣使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相继设置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属于地方外交机构,时北洋大臣实权重于南洋大臣;总理衙门对南、北洋大臣起备顾问、代传达的作用。

      清末新政时,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在中央裁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外务部为常设的外交机构,职权趋向专一,责任日益明确,是中国建立正规外交机构的转折点;外务部在政府机构中占突出地位,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外交中枢。

      在地方,清政府设立地方交涉司,用以削夺地方督抚外交权力,来达到自上而下统一外交行政的结果。与此同时,清廷取消了地方大吏在中央外交机构的兼衔(比如直隶总督不再兼任北洋大臣),明确外务部对地方督抚的指挥权,设立交涉司,作为省级正式对外机构。此举削弱了地方督抚的权力,也打击了如盛宣怀之类的买办大臣。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设立外交部,王宠惠为第一任外交总长。南京临时政府对外交部的改革奠定民国外交部的根基,有力推动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  

       1912年,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拟订外交部组织法,制定《外交部官制》,创建了较为完善的外交人才培养体系。在外交人才的选拔上,废除前清时期的保举制,制订了外交官领事官任用暂行章程,把兼通一国以上外国语言规定为外交官录用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淘汰了清末外交官中的传统型外交人员。因此,民国初期的外交部人才鼎盛,外交官素质相对较高,颜惠庆、顾维钧、王正廷等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在驻外使领馆方面,陆征祥收回了驻外使团的人事任免权,规定领事按年度编制预算交外交部审核,经费按月拨发,理顺了驻外使领馆与外交部之间的关系。

       在地方,交涉署和交涉分署的设立,都为外交部直属机构,直接接受外交总长之命,办理地方外交行政事务。

       从清末到民国的外交体现了以下特点:打破原有的宗藩与朝贡体制,外交逐渐近代化;正规外交机构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逐步突破边务外交体制;中央与地方二元化矛盾逐步缓解

⑻ 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外交史》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是伟大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对外关系、鸦片战争以前的中俄关系、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洋务运动时期的外交、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边境时期清政府的外交、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等。

⑼ 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屈辱、无自主权。

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

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



(9)近代外交历史是什么样扩展阅读:

根据外交主体和对外政策目标的不同,外交具有多种性质。如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政府腐败无能,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欺凌与压迫,实行的往往是“屈辱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此外还有霸权主义外交、不结盟外交等。就外交重点的不同而言,有经济外交、科技外交、文化外交、体育外交等;就外交对象而言,有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

综合国力作为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经济、文化、 科技、 体育等领域的官方对外联系以及被称为“人民外交”或“国民外交”的各类民间对外交往,是对外交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补充,但也受综合国力的制约。

阅读全文

与近代外交历史是什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