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四川庆符有多久历史

四川庆符有多久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18 20:39:51

‘壹’ 天下四川莫非王土,明时的天府之国民不聊生就在所难免了

都说芸芸众生莫非王土,意思是无论你在何处求生都是在天子掌控的势力下。但是也有天高皇帝远之一说,但这在大明王朝是不存在的。因为明朝朱元璋实行的是分封蕃王管辖地方制,意思是对子女后代及开国功臣约分封地方自行世袭去管理。因为朱元璋本就是穷苦出身,而且跟随其一起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大多都并不是出身富足家庭。一起造反成功了如此分封这对明初的朝廷确实没什么毛病。于是朱元璋与郭子仪之女郭惠妃所生的十一子朱椿被封为蜀献王世袭巴蜀。其实这也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从小穷怕了的朱元璋生怕亏待了子女及有功之臣,他除了国土的分封外,还规定了十分丰厚的年薪制度。

朱元璋曾规定:“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终,一次尽数支拨……敢有支调稽迟者,斩。又令亲王钱粮就于王所封国内府分照。 ”也就是说亲王拿年薪由国家发给粮食,但由所封地方政府直接拨给。郡王、公主等宗室人口也有相应的俸禄。“若朝廷别有赏赐不在已定则例之限”。明史称明太祖对子孙十分厚待,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时亲王禄米岁支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郡王等等按等级依次减半发放。但就是最低等的乡主的夫君都有禄粮200石及钞400贯,一担是十斗,光一斗就是现在的60公斤,也就是一石(担)就有1200斤,那么多的粮食他吃得了吗?就按现在每斤一元算,五万担就值6千万,可以说现在我们许多的土豪一年也花不了那么多块钱。

6千万的负担对于天府之国的巴蜀四川确实不重,我们那么多人养一个蜀王确实没问题。但是明朝仅仅蜀王就传了13代共立加上追封的共有15个蜀王,而每个蜀王分封巴蜀各地的郡王等等在经历了两百多元后,即最后一代蜀王时,可以说整个巴蜀才是到了莫非王土的时代。

你不信我们来看看大明巴蜀两百多年中,巴蜀一共有多少个朱姓王爷分布:蜀献王朱椿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一就藩四川成都府。在位四十三年寿五十三岁。

蜀庄王朱悦熑洪武年封世子。永乐七年早亡谥悼庄。后弟和王悦袭封追封为蜀王。

蜀靖王朱友堉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在位八年寿二十六无子。

蜀僖王朱友永乐二十二年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在位三年寿二十六无子,叔朱悦立为蜀和王天顺五年薨,在位二十七年寿六十六。

蜀定王朱友垓1463年天顺七年袭封本年薨在位一年寿四十四。

蜀怀王朱申鈘天顺八年袭封在位八年寿二十四子夭折。

蜀惠王朱申凿成化七年封通江王次年进封,在位二十二年寿三十五岁。

蜀昭王朱宾瀚弘治七年袭封在位十五年寿二十九岁终。

蜀成王朱让栩正德五年袭封在位三十八年寿四十七岁。

蜀康王朱承爚嘉靖二十八年袭封在位十年寿三十四岁。

蜀端王朱宣圻嘉靖四十年袭封当年薨。

蜀恭王朱奉铨嘉靖四十三年袭封两年后薨。

蜀愍王朱至澍万历三十二年封世孙,两年后改封世子既而袭封。崇祯十七年八月于成都失陷时投井自尽。

蜀忠王朱平樻隆武元年十二月袭蜀王,后随永历帝被俘自杀。以上就是明时全部蜀王了,以下是蜀中郡王名……

华阳悼隐王朱悦燿永乐二年封,洪熙元年立别城武冈州寻迁沣州宣德八年薨。华阳康简王朱友堚正统二年袭封成化九年薨。华阳悼康王朱申鍷成化十二年袭封二十年薨。华阳恭顺王朱宾泟弘治五年袭封嘉靖七年薨。华阳康僖王朱让核正德五年封长子但亡以子承爝袭封,父承子业追封谥康僖王。华阳庄靖王朱承爝嘉靖十四年袭封二十五年薨。华阳温懿王朱宣墡万历十三年袭封二十五年薨。华阳安惠王朱奉鈗万历二十八年袭封四十年薨。华阳王朱至漶万历四十三年袭封。永历元年薨。你看就华阳一地就历有那么多郡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崇宁也就是崇庆崇州又立了哪些郡王:崇宁王朱悦燇永乐二年封十六年薨无子。崇庆王朱悦炘永乐二年封九年薨无子。看来此地 历史 上仅两王而且是同时立的,后均因造反被除名此地再无王。

再看保宁这个地方,保宁王朱悦永乐二年封宣德十年嗣蜀封郡爵例不袭。说明此地也仅一王后来也没有了。

永川庄简王朱悦烯永乐二十二年封天顺四年薨。其长子朱友埐未袭卒。

黔江悼怀王朱友附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薨因未婚而封王被除。

罗江王朱友熑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七年嗣蜀封郡爵例不袭也仅此一王。

内江庄懿王朱友墦正统十一年封正德七年薨;内江王朱申鉘成化三年封长子弘治十年卒,以子宾沚袭封后追封为王;内江康靖王朱宾沚正德十年袭封嘉靖二十一年薨;内江王朱让枌正德十四年封其长子,嘉靖十八年卒以子承袭封而追封为王;内江恭定王朱承嘉靖二十三年袭封四十五年薨;内江恭穆王朱宣堮隆庆四年袭封万历三十六年薨;内江王朱奉鋚万历三十七年以镇国将军改封长子四十年袭封即薨;内江王朱至沂万历四十一年封长子同年袭封王但亡不知所终。

德阳僖安王朱友城正统十一年封王成化十一年薨;德阳恭裕王朱申成化十三年袭封王正德十六年薨;德阳荣康王朱宾灉嘉靖三年袭封王二十七年薨因子夭被除王;德阳王朱至不知何年袭封但知永历十四年正月降清。

石泉荣穆王朱友天顺四年封王正德六年薨;石泉恭简王朱申镈正德十二年袭封王嘉靖十九年薨;石泉康惠王朱宾清嘉靖二十四年袭封王四十四年薨;石泉王朱让机隆庆四年袭封王万历十一年薨;石泉王朱承万历十四年袭封王三十六年薨;石泉王朱宣堄万历三十九年袭封不久薨;石泉王朱奉弘光元年闰六月袭封王永历十六年五月薨。

汶川懿简王朱友天顺四年封王成化九年薨;汶川荣康王朱申销成化十四年袭封郡王嘉靖二十一年薨;汶川恭僖王朱宾沙嘉靖二十五年袭封王四十年薨;汶川王朱让杝嘉靖三十年封其长子为王,子三十九年卒,以子承烔袭封追封为王;汶川安惠王朱承烔嘉靖四十五年袭封郡王万历二十六年薨;汶川王朱宣万历二十八年袭封不久薨;汶川王朱奉朱宣万历三十六年改封长子同年袭封王本年薨;汶川王朱奉镅万历三十六年袭封。

庆符恭僖王朱友漂天顺八年封。弘治十八年薨;庆符端顺王朱申镦正德四年袭封王嘉靖十一年薨;庆符恭和王朱宾沾嘉靖十六年袭封王四十五年薨;庆符康定王朱让檥隆庆二年封王万历三十二年薨;庆符王朱承万历三十二年袭封王不久薨;庆符王朱宣万历四十年封王但亡不知所终。

另外还有通江王朱申成化七年封第二年子嗣蜀封但郡爵王位不再袭;南川安靖王朱申锯成化七年封嘉靖十一年薨,南川王朱宾漤正德中封镇国将军嘉靖中卒,后以子让樨袭封追封为王;南川王朱让樨嘉靖十五年袭封王万历五年薨;南川王朱承煠隆庆四年因其子宣袭封后追封为王;南川康僖王朱宣万历十年袭封王三十年薨;南川王朱奉万历三十二年袭封王四十年薨。

另还有江安庄裕王朱宣址嘉靖四十一年封王万历二十一年薨;江安王朱奉万历二十一年袭封王四十三年薨;江安王朱至天启元年袭封。

还有新宁王朱奉万历十二年封王因未婚先薨被除;东乡王朱奉万历二十八年封王不久薨;东乡王朱至天启五年袭封;隆昌王朱奉锵万历三十一年封王久薨;富顺王朱至万历四十四年封王不久薨,富顺王朱平檙隆武二年十二月袭封永历三年十一月薨。

还有太平王朱至渌万历四十四年封王崇祯十七年八月殉难;最后的安乐王朱平理追封蜀宗人,崇祯五年八月追封为郡王的,在明朝巴蜀两百多年的 历史 上中,除了这些被封郡王的地方,其余的地方就被地方军政管控了。有王的地方直接成了郡王们的盘剥地,没王的地方说不定更惨,因为除了供养地方军政及朝廷,还得供养那么多蜀王郡王等等的年奉。你说这样的日子能好过吗?(本文所有参考文献均来自四川成都明蜀王陵)

‘贰’ 苏姓在四川庆符有多少年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4余万。
历史上苏姓的分布和迁移先秦时期,苏姓活动主要活动地区在河南和河北,战国时期中一支南迁湖北、湖南,一支西奔陕西。秦汉朝时苏姓已经东播迁到山东,西部陕西的苏姓已发展成为望族。晋朝时在东南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南部的广东,已有了苏姓的足迹。唐朝时苏姓移民四川,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移民中的苏姓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33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苏姓总人口的4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二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64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品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 9万。广西为苏姓第一大省,约占总苏姓人口的1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镜头。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二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叁’ 在中国的定州这个地方,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江潮
江潮,1917年出生于河北定县子位村。1934年参加东北军,抗日战争开始后任57军排长、连长。1938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滨海军区独立旅一团营长、团长。1941年任山东军区海陵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二师六团团长,第四野战军38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解放军113师副师长、师长。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38军113师师长,回国后任38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教授会主任、训练部副部长,西藏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正兵团级)。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朝鲜政府颁发的一级自由独立、二级国旗勋章各一枚。1996年因病在南京逝世,安葬于雨花台功德园。
王瑚
王瑚,1864年出生于河北定州南支合村。189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被任命为四川省庆符县知事。1899年调往灌县时,庆符人民在城外路旁立“王铁珊长生禄位碑”。1920年8月,王瑚任京兆尹。1921年被任命为江苏省省长。他曾一个人悄悄住在南关小店,暗自察看实情。故上任后很快查处了贪赃的警察厅副厅长,制裁了囤积居奇的米商。还倡导成立了南京金陵大学。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时,王瑚不顾身患重病,到张家口对冯玉祥说:我王瑚老朽,不忍死亡床榻之上,给我一刀一枪,置我于战场,要对将士说这白发老者是定州王瑚,为抗日救国与诸公同命,将士必然振奋。冯玉祥等将领深受感动。同年4月25日,王瑚病故,灵柩到清风店车站时有2000多人送葬。王瑚未置家产,但存有大批珍贵图书,冯玉祥称他是中国第一流清官。
刘文正
刘文正,1896年出生于河北定县(今定州)陈村营村。1925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肄业后,曾在北洋军任连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对不抵抗政策不满退伍回乡。1937年9月,由萧秉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冀西八路军。1938年初,从冀西回到冀中整顿回民抗日武装。同年4月,奉命去河间、献县一带扩军。他先后两次到献县东新庄村,动员马本斋抗日。不久,由马本斋任队长的“回民教导队”成立,他在教导队任政治主任。5至6月间,“回民教导队”与“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称“回民教导总队”。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名为“回民支队”。此后,他调往冀中区回民建国会任主任。1940年底,调任冀中行署公安局副局长。1942年6月,因眼疾复发,被党组织安排在肃宁县养病。由于汉奸告密,遭日伪军包围,子弹打光后,他同妻子金惠淑牺牲于敌乱刀之下。

‘肆’ 高县的历史沿革

县境汉为南广县地。自唐以后,均因山川险峻而以“高”字命名。
据《郡县释名》四川卷下载:高县“治南有眺远山,即云崇冈,其峰最高,登之则四远皆可眺望。旧志所谓崇峦崄者此也,县之名高以是。”
唐初,置羁糜高州。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置高州。
明洪武五年(1372),降高州为高县。
区德十三年4月,复为高州。
清顺治初,降高州为高县。
康熙二十五年(1686),纂修第一部《庆符县志》、《高县志》。
1949年12月11日,张洪湖在高县嘉乐场召开武装起义大会,通告高县和平解放。
1950年,1月8日,高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60年1月7日,庆符县并入高县。
1963年冬,宜宾市大益公社划入高县。
1992年,撤区并乡建设,全县设置12个镇,12个乡。

‘伍’ 我问一个历史方面的问题,在明清时期,朝廷对四川有一次大的人口迁徙,在下想了解这件历史事件的详细情况.

“湖广填四川”是指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

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

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省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

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

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本文对麻城移民在“湖广填四川”中的地位

和作用谈点看法。

一、实施“湖广填四川”政策的背景

在中国移民历史上,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是历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

口极度稀少,需要充实。明末清初30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等入川,

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定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

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

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戳。据官方统计,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

。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

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

、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

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

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形式和人数

据《光绪广安州新志》提供的数据,湖北黄、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

60%。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麻城移民入川占有重要

地位。

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 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北省地理位置离四川最近,又有长江通入四川盆地,在古代

的条件下,是最佳进入四川的路线了。所以湖北麻城从元代至清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中,进入四川落业的

人最多。麻城移民条件有三:一是麻城离重庆不远;二是麻城移民历史悠久,在元代、明代初年就有大

量的麻城移民入川。三是与张献忠农民起义有关。张献忠在鄂屯兵时间长,后又转战湖广、江西,特别

是麻城,有许多农民入伍。故张献忠部下不少是麻城人。张献忠失败后,有一部分人隐姓埋名留在四川



移民入川的形式 一是奉旨入川。四川南川县的移民都是来自湖广省,尤其以麻城孝感乡鹅掌大丘人(

明初麻城设四个乡,明成化年间并孝感乡入仙居乡内)为多。当时朝廷颁发“楚民实川之诏”时,基层的

实施部门采取武的办法强行捆押方式,把一个个村子围住强行入川,所以移民的原籍不仅大地名相同,

连小地名也相同。着名作家马识途的祖先来自麻城,那是在干隆年间,马氏四兄弟从麻城奉旨垦荒,他

们从长江溯江而上,到达忠州(今忠县)境,离石宝寨十多里的弯丘和沙地坝落业,以后这里的小地名

就叫马家山和马家湾了。马氏四支人在这长江边的平出村共繁衍后代千余人。二是求生存入蜀。着名作

家艾芜的祖先原籍麻城孝感乡,以种田为生。但因失掉了土地,康熙中叶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背景下,

只有到西蜀去求生存,于是携妻带子,从长江水路进入四川,最终选在成都府的新繁县与彭县交界的平

原上,*着水沟插占务农。三是经商入蜀。清前期湖北与邻省四川的贸易十分方便,有的就近入蜀定居

。如原籍湖北麻城的从事贸易的刘廷奇,在康熙39年命家人刘俊臣到中江“相土”定宅,之后偕妻沿途贸

易到中江定居。四是为官改籍定居。如四川龙安营都司梁光裕,原籍湖广麻城人,入四川后任都司改职

后,遂家于江油县全门乡五甲三木里。

麻城移民人数 整个明末清初的移民达一百多万人,有一半来自湖北、湖南。其中湖北约有30万人左右

。麻城无疑占有重要比重。但麻城入四川多少人,笔者查阅麻城清代历朝县志,对移民这件大事均无记

载。据清光绪8年刻本《麻城县志》户口记载:明嘉靖35年册定麻城人口148240人。明万历47年册定人

口116234人。清代年初册定人口110287人。从这个数字推论,明末清初有37953人可能是移民方式到

了四川。当然这里面还包括参加张献忠农民起义人员在内。但估计移民人数有3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如

果属实,占到湖北移民人数的10%。在县级当中应当是较多的。这还不包括明代初年入四川的人数。如

果算在一起估计不下10万人。据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庆、合川、南溪、广安四地58份族谱

作了研究,清代以前入四川的118户,其中湖广占有85户,而这85户中有65户来自麻城。

三、麻城移民入川的管理和作用

第一,麻城移民的相对集中管理。如在云阳“邑分南北两岸,南岸民皆明洪武时由湖广麻城孝感敕徙来

者,北岸则皆康熙、雍正间外来寄籍者,亦惟湖北、湖南人较多”。(咸丰《云阳县志》)对入籍移民

,加强户口管理,印照验收,编入保甲,使其安心务农。

第二,引进新的农作物和种植技术。如麻城的红薯、甘蔗、蚕桑、种烟等农作物和技术被移民传至四川



第三,促进商业发展。麻城籍商人从事山货、粮食等重点行业,还从事铁锅、布行、麻行、酒行、猪行

、磁器、杂粮等货物交易。

第四,人口繁衍。如邻水县甘氏“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湖北麻城孝感乡甘承先率领同族移住复盛甘

家沟,历数百年,子孙繁衍,发展成为邻水人数较多的姓氏。现集中分布于复盛、丰禾、八耳、石永等

地。并散居在县内各地”。

第五,传播文化。如麻城人阚昌言,是雍正8年进士,干隆5年(1740年)任四川德阳县知县。他在任

内“常巡视陇亩,劝课农桑”,根据四川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写成了《家事说》一书。该书就天时、地

利、人力三方面,分别讲述抓紧农时、改良土壤、讲究耕作技术诸多农事。

第六,移民户与麻城保持着联系。着名作家艾芜的家族汤氏,其入四川始祖在清初从麻城到新繁定居,

是带着“烈希承宗祖,美德正干坤”的韵文来的,后代相传。到艾芜的父亲一辈是“坤”字辈,已是清代末

年,人丁繁衍,编排名字不够用,便又派人到麻城去访问祖先的家族,才带回好些韵文,印到族谱里去

。头两句是“道继宽仁着,功昭勇智闻”,艾芜按此韵文为“道”字辈,他被其父亲取名为汤道耕。

四、一些县居住的主要麻城大姓

第一,广安州(广安)“惟湘鄂特多,而黄麻永零尤盛”。据《光绪广安州新志》提供的数据,湖北黄、

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又据毛毛着《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载:

邓小平的家乡是广安县。前面提到光绪广安州志载入籍广安的湖北省黄安、麻城人约占三分之一。而邓

小平的祖辈也可能是从麻城移居去的。据毛毛在书中介绍:“有许多研究我父亲生平的人,都曾考察过

我们家庭和家族的历史。有的说我们家是从湖北迁来的移民。——连我的叔叔也说,小时听大人说,邓

家是从湖北迁移来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第23页)毛毛的叔叔邓垦在武汉工作,他曾多次去

过麻城,认为邓家祖辈是麻城人。可见邓小平同志的祖辈也很可能是从麻城移民去的。

第二,邻水县。据该县志载,移民姓氏有65种之多,其中“湖北籍最多,尤以该省之麻城为最。”其中着

名的有清代大理寺正卿甘家斌、台湾挂印总兵包永才等着名望族都是麻城人。甘氏前已提及。包氏在“

明洪武年(1371年)麻城孝感乡包元恒率领同族移住兴仁乡绿豆湾落业,现集中分布于兴仁、护邻、

石滓等地”。

第三,新宁县(今开江)明代麻城移民大姓有张姓,原籍麻城,明洪武二年迁入分别落业于接龙桥、沙

树湾、张家湾传至18代。清代移民有麻城郑、高、薛姓。

第四,彭县。明代移民有麻城周氏明初迁蜀,居彭县野鸭河,今万年乡一带。黄姓清康熙年间由麻城迁

居彭县升平八字坪。

第五,金堂县。大姓张氏,于前明时由麻城迁居金堂县关东外,数世科举。至今15代。

第六,宣汉县。元代有王姓、向氏、冉氏、袁氏由麻城迁入。明代有49支姓氏迁入,其中麻城占据22

支。清代迁入18支麻城3支。

第七,南部县。王姓一支是清初从麻城迁入,至今约传20代,以住地形成名者120处。不少乡有宗祠。

张姓是清康熙36年由麻城入县,至今传16代。

第八,岳池县。康姓祖籍麻城,清康熙23年迁入县三乡;范姓祖籍麻城,也是同一时期入本县四乡;

傅姓麻城孝感乡,清干隆12年入本县。蒋姓于清康熙21年迁入6个乡。

此外南充县、潼南县、新都县等麻城迁入者都比较多。

五、麻城移民中优秀人才中以居官、文学者较多

最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家之路》第二辑,载有北京大学着名经济学家胡代光的文章《

八十春秋的回忆》,文章说:我的祖先本来是湖北省麻城县人。因为明代末年,张献忠领导农民革命运

动,后来被政府军镇压,致使四川土着人民稀少,大部分土地被荒芜起来,无人耕种。于是清朝政府采

取移民入川政策,我的祖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康熙年间从湖北麻城县搬到四川来的(现在四川人,

其祖籍多半都是从外省移居过来的)。

据《深圳特区报》曾载杨泉撰写的文章《延河之子李鹏》,其中写道:“据李家的家谱记载,李家的老

家原在湖北省麻城县,后来才迁居四川庆符县,在什么年代迁居,不得而知。”据麻城派人到四川高县

庆符镇调查,找到1936年《重修庆符李氏族谱》,其序中说:“吾庆之李,自湖北麻城迁居于此,已数

百年。到今家世耕读,代有其人。”宗谱跋言中说“吾家在楚时宗派,自明季兵灾,遂不可考”。

前面提到的有清代大理寺正卿甘家斌、台湾总兵包永才、着名作家马识途、艾芜等其祖籍都是麻城人。

‘陆’ 广东人填四川发生在什么年代,具体背景怎样

《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广义的包括陕西的南部)省仅余人口 9万余人,清朝康熙年间,经历过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眼中,四川(广义的包括陕西的南部)不知是怎样的丰肥沃土。然而当他们骑马、坐轿赶到新的官邸以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之国竟然是这般的荒凉残破、千疮百孔。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表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明清史料·户部题本》】。
与此同时,张巡抚还在奏折中提及了一些移民办法。比如,可以命令与四川相邻各省的地方官清查那些因战争而背井离乡的四川原籍人口,加以登记注册,然后由四川“差官接来安插”。或者直接由政府出台一项移民政策,通过行政手段把人口密集省份的人民移来四川。康熙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也正为全国的税收和重建问题焦头烂额。他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注释:历史上陕西南部一直隶属于四川,由于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为了巩固统治,将四川北部汉江流域的两个府——汉中府和兴安府划入陕西,以使四川无险可守,因此广义上的四川还包括陕西的南部两个市,汉中市和安康市。湖广移民到达四川的路线,基本上是逆长江而上经重庆达到,而湖广移民到达陕西南部是走的另外一条线路,首先,移民到达汉口、荆州、襄阳一代,逆汉江而上到达汉中府和兴安府,由于到达四川和到达陕西南部的移民结构基本类似,因此两地在文化,饮食,方言习俗等方面有极大的类似,例如陕南中部的西乡县和石泉县,口音非常接近四川方言,建筑风格也是典型的四川民居,再往东去的汉阴县,则四川元素少一点,汉阴县在各个方面和石泉县相比,其湖南特点要更加显着,四川特点要稍微淡一点,再东面的安康、旬阳则更多的接近湖北和关中,这也是因为移民的多元化而导致了文化的差异性,正所谓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说的正是陕西南部,因此,陕西南部和四川自古是一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曾在安康发掘出来的古巴国遗迹,也验证了陕南在历史上和四川同属于巴蜀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
具体历史片段:
“湖广填四川”是指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省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本文对麻城移民在“湖广填四川”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看法。
湖广省介绍:
湖广或“湖广行省”、“湖广省”,为元朝和明朝时期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一级行政区。
湖广行中书省,全称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元朝时直属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湖广”或“湖广省”,在当时曾被称为鄂州行省,潭州行省,湖广行省。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因拟取鄂州而别称鄂州行省。十四年(1277年),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治所长沙。十八年(1281年),迁省治到鄂州,治所武昌(今武汉武昌)。
湖广行中书省为全国的10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湖南大部、湖北部分,广西、海南全省及 贵州大部、广东雷州半岛,下辖武昌、岳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兴国等30路。今湖北、湖南西部、陕西南部地区属于四川行省管辖。
一、实施“湖广填四川”政策的背景
在中国移民历史上,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是历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极度稀少,需要充实。明末清初30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等入川,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定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清军大肆滥杀,地方豪强结社自保,乡村无赖造反。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戮。据官方统计,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形式和人数
据《光绪广安州新志》提供的数据,湖北黄、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麻城移民入川占有重要地位。
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 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北省地理位置离四川最近,又有长江通入四川盆地,在古代的条件下,是最佳进入四川的路线了。所以湖北麻城从元代至清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中,进入四川落业的人最多。麻城移民条件有三:一是麻城离重庆不远;二是麻城移民历史悠久,在元代、明代初年就有大量的麻城移民入川。三是与张献忠农民起义有关。张献忠在鄂屯兵时间长,后又转战湖广、江西,特别是麻城,有许多农民入伍。故张献忠部下不少是麻城人。张献忠失败后,有一部分人隐姓埋名留在四川。
移民入川的形式 一是奉旨入川。四川南川县的移民都是来自湖广省,尤其以麻城孝感乡鹅掌大丘人(明初麻城设四个乡,明成化年间并孝感乡入仙居乡内)为多。当时朝廷颁发“楚民实川之诏”时,基层的实施部门采取武的办法强行捆押方式,把一个个村子围住强行入川,所以移民的原籍不仅大地名相同,连小地名也相同。着名作家马识途的祖先来自麻城,那是在干隆年间,马氏四兄弟从麻城奉旨垦荒,他们从长江溯江而上,到达忠州(今忠县)境,离石宝寨十多里的弯丘和沙地坝落业,以后这里的小地名就叫马家山和马家湾了。马氏四支人在这长江边的平出村共繁衍后代千余人。二是求生存入蜀。着名作家艾芜的祖先原籍麻城孝感乡,以种田为生。但因失掉了土地,康熙中叶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背景下,只有到西蜀去求生存,于是携妻带子,从长江水路进入四川,最终选在成都府的新繁县与彭县交界的平原上,着水沟插占务农。三是经商入蜀。清前期湖北与邻省四川的贸易十分方便,有的就近入蜀定居。如原籍湖北麻城的从事贸易的刘廷奇,在康熙39年命家人刘俊臣到中江“相土”定宅,之后偕妻沿途贸易到中江定居。四是为官改籍定居。如四川龙安营都司梁光裕,原籍湖广麻城人,入四川后任都司改职后,遂家于江油县全门乡五甲三木里。
麻城移民人数整个明末清初的移民达一百多万人,有一半来自湖北、湖南。其中湖北约有30万人左右。麻城无疑占有重要比重。但麻城入四川多少人,笔者查阅麻城清代历朝县志,对移民这件大事均无记载。据清光绪8年刻本《麻城县志》户口记载:明嘉靖35年册定麻城人口148240人。明万历47年册定人口116234人。清代年初册定人口110287人。从这个数字推论,明末清初有37953人可能是移民方式到了四川。当然这里面还包括参加张献忠农民起义人员在内。但估计移民人数有3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如果属实,占到湖北移民人数的10%。在县级当中应当是较多的。这还不包括明代初年入四川的人数。如果算在一起估计不下10万人。据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庆、合川、南溪、广安四地58份族谱作了研究,清代以前入四川的118户,其中湖广占有85户,而这85户中有65户来自麻城。
三、麻城移民入川的管理和作用
第一,麻城移民的相对集中管理。如在云阳“邑分南北两岸,南岸民皆明洪武时由湖广麻城孝感敕徙来者,北岸则皆康熙、雍正间外来寄籍者,亦惟湖北、湖南人较多”。(咸丰《云阳县志》)对入籍移民,加强户口管理,印照验收,编入保甲,使其安心务农。
第二,引进新的农作物和种植技术。如麻城的红薯、甘蔗、蚕桑、种烟等农作物和技术被移民传至四川。
第三,促进商业发展。麻城籍商人从事山货、粮食等重点行业,还从事铁锅、布行、麻行、酒行、猪行、磁器、杂粮等货物交易。
第四,人口繁衍。如邻水县甘氏“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湖北麻城孝感乡甘承先率领同族移住复盛甘家沟,历数百年,子孙繁衍,发展成为邻水人数较多的姓氏。现集中分布于复盛、丰禾、八耳、石永等地。并散居在县内各地”。
第五,传播文化。如麻城人阚昌言,是雍正8年进士,干隆5年(1740年)任四川德阳县知县。他在任内“常巡视陇亩,劝课农桑”,根据四川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写成了《家事说》一书。该书就天时、地利、人力三方面,分别讲述抓紧农时、改良土壤、讲究耕作技术诸多农事。
第六,移民户与麻城保持着联系。着名作家艾芜的家族汤氏,其入四川始祖在清初从麻城到新繁定居,是带着“烈希承宗祖,美德正干坤”的韵文来的,后代相传。到艾芜的父亲一辈是“坤”字辈,已是清代末年,人丁繁衍,编排名字不够用,便又派人到麻城去访问祖先的家族,才带回好些韵文,印到族谱里去。头两句是“道继宽仁着,功昭勇智闻”,艾芜按此韵文为“道”字辈,他被其父亲取名为汤道耕。
四、一些县居住的主要麻城大姓
第一,广安州(广安)“惟湘鄂特多,而黄麻永零尤盛”。据《光绪广安州新志》提供的数据,湖北黄、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又据毛毛着《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载:邓小平的家乡是广安县。前面提到光绪广安州志载入籍广安的湖北省黄安、麻城人约占三分之一。而邓小平的祖辈也可能是从麻城移居去的。据毛毛在书中介绍:“有许多研究我父亲生平的人,都曾考察过我们家庭和家族的历史。有的说我们家是从湖北迁来的移民。——连我的叔叔也说,小时听大人说,邓家是从湖北迁移来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第23页)毛毛的叔叔邓垦在武汉工作,他曾多次去过麻城,认为邓家祖辈是麻城人。可见邓小平同志的祖辈也很可能是从麻城移民去的。
第二,邻水县。据该县志载,移民姓氏有65种之多,其中“湖北籍最多,尤以该省之麻城为最。”其中着名的有清代大理寺正卿甘家斌、台湾挂印总兵包永才等着名望族都是麻城人。甘氏前已提及。包氏在“明洪武年(1371年)麻城孝感乡包元恒率领同族移住兴仁乡绿豆湾落业,现集中分布于兴仁、护邻、石滓等地”。
第三,新宁县(今开江)明代麻城移民大姓有张姓,原籍麻城,明洪武二年迁入分别落业于接龙桥、沙树湾、张家湾传至18代。清代移民有麻城郑、高、薛姓。
第四,彭县(现名:彭州市,又名天彭。属于成都市管辖内县级市)。明代移民有麻城周氏明初迁蜀,居彭县野鸭河,今万年乡一带。黄姓清康熙年间由麻城迁居彭县升平八字坪。
第五,金堂县。大姓张氏,于前明时由麻城迁居金堂县关东外,数世科举。至今15代。
第六,宣汉县。元代有王姓、向氏、冉氏、袁氏由麻城迁入。明代有49支姓氏迁入,其中麻城占据22支。清代迁入18支麻城3支。
第七,南部县。王姓一支是清初从麻城迁入,至今约传20代,以住地形成名者120处。不少乡有宗祠。张姓是清康熙36年由麻城入县,至今传16代。
第八,岳池县。康姓祖籍麻城,清康熙23年迁入县三乡;范姓祖籍麻城,也是同一时期入本县四乡;傅姓麻城孝感乡,清干隆12年入本县。蒋姓于清康熙21年迁入6个乡。此外南充县、潼南县、新都县等麻城迁入者都比较多。
五、麻城移民中优秀人才中以居官、文学者较多
最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家之路》第二辑,载有北京大学着名经济学家胡代光的文章《八十春秋的回忆》,文章说:我的祖先本来是湖北省麻城县人。因为明代末年,张献忠领导农民革命运动,后来被政府军镇压,致使四川土着人民稀少,大部分土地被荒芜起来,无人耕种。于是清朝政府采取移民入川政策,我的祖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康熙年间从湖北麻城县搬到四川来的(现在四川人,其祖籍多半都是从外省移居过来的)。
据《深圳特区报》曾载杨泉撰写的文章《延河之子李鹏》,其中写道:“据李家的家谱记载,李家的老家原在湖北省麻城县,后来才迁居四川庆符县,在什么年代迁居,不得而知。”据麻城派人到四川高县庆符镇调查,找到1936年《重修庆符李氏族谱》,其序中说:“吾庆之李,自湖北麻城迁居于此,已数百年。到今家世耕读,代有其人。”宗谱跋言中说“吾家在楚时宗派,自明季兵灾,遂不可考”。
前面提到的有清代大理寺正卿甘家斌、台湾总兵包永才、着名作家马识途、艾芜等其祖籍都是麻城人。

‘柒’ 宜宾市的高县,庆符镇的七寺八庙九个宫有哪些

“ 庆符八景十胜”,“七寺八庙九宫”。“八景”指的是鱼跃龙门、发祥荔枝、白马金鸡、西江半月、迎祥挂榜、石门幽兰、老龙献瑞、三台碧秀。“文庙公园、暮鼓晨钟、白塔余晖、红岩夕照、香炉紫烟、观音古寨。
高觉寺、回龙寺、西江寺、迎祥寺、川祖庙、五灵庙、关帝庙、南华宫、禹王宫。
要想找全,只有找下庆符县志了。

‘捌’ 湖广添四川是指什么时间的四川移民活动这次移民历时多久四川现在的人口结构比例有什么特征

明末清初,大约持续了50,60年。

‘玖’ 四川宜宾有什么镇

截至2019年4月,宜宾市辖有翠屏区、南溪区、叙州区、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共3区7县,共有120个镇, 市人民政府驻地叙州区南岸街道蜀南大道8号。

1、巡场镇

珙县巡场镇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经104°47′,北纬28°23′,平均海拔348米,东北面与长宁县接壤,西北面毗邻高县,距宜宾市56公里,蜀南竹海36公里,是珙县的北大门,也是珙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庆符镇

庆符镇地处南广河畔,川云路中段,距宜宾市44公里。庆符镇历史悠久,唐贞观4年(公元630年)时属石门县址,天宝中置羁縻曲州,宋政和3年(1113年)复置庆符县,直至1959年庆符县并入高县前,一直为庆符县址,有847年县城历史。

3、长宁镇

长宁县长宁镇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腹心地带,全镇面积92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8.20C,年降雨量1150毫米,海拔高度270米。辖7个社区、33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余人。是全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乡镇,也是长宁县五个重点乡镇之一。

4、江安镇

江安镇地处江安县城 ,是江安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建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其西临长宁县,南与蟠龙镇、留耕镇接壤,东与怡乐镇相邻,北与桐梓镇、滥坝乡隔江相望,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物产资源丰富。

5、柏溪镇

柏溪镇原名柏树溪,地处四川、云南两省结合部,金沙江下游和六盘水国土、资源开发的“金三角”地带,是叙州区政府所在地,距宜宾市区13公里,距宜宾火车站8公里,距宜宾菜坝机场2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宜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柏溪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巡场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庆符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宁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江安镇

‘拾’ 明代分封到四川的一共有多少藩王

明代分封到四川的藩王为朱椿及其嫡系继承者所代表的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朱椿的母亲郭惠妃,是朱元璋的“贵人”郭子兴的女儿。

蜀王一共有10世13王,延续267年。

《明史·诸侯世表》记载,被赐封的蜀藩郡王有多支。大致可分为几大系统:

一是蜀献王朱椿的直系后裔中,被封在四川的郡王有崇宁王、崇庆王和永川王3支,华阳王因争夺蜀王嗣位而被封到了省外(湖南澧州)。

二是承袭蜀王爵位的郡王有罗江王、保宁王、通江王3支。

三是旁支郡王,有黔江王、内江王、德阳王、石泉王、汶川王、庆符王、南川王、江安王、新宁王、东乡王、隆昌王、富顺王、太平王13支。

以上3个系统的郡王,没有封地,只有食邑。他们没有到食邑就居,而是都居住在成都。他们的府第紧邻蜀王府,其中内江王府在体仁门东,即今成都市区内姜街,原名内江街;德阳王府在广智门西,石泉、南川、庆符王府在广智门外,南川王府在体仁门左。

此外,还有一支叫寿王的藩王,是从外省迁入四川的,被安置在保宁府(今阆中市)。寿王是成化帝的第八子朱祐榰,最初被封在江西袁州府(今江西宜春市)修建府第。

(10)四川庆符有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稳固江山,结合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继周朝、西汉、东晋后,在中国历史上第四次建立分封建藩制度,3次分封诸子为王,镇守全国各地,并与明朝相始终。

其中,四川作为要塞之地,有“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的战略地位,朱元璋更是非常重视。他把与自己事业上的“贵人”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妃生的第十一子朱椿,分封到了四川为蜀王。

洪武23年(1390),朱椿到成都正式就位。此后,蜀王家族坐镇四川267年,延续了 10 世 13王。张献忠攻占成都后,对蜀王宗室展开灭绝性的追杀。蜀王宗室及家人数万人,都被杀死,甚至连姓朱的,好多人也未能幸免。

阅读全文

与四川庆符有多久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