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盛赞为“文武全才”王阳明,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奇人能士
王阳明这个名字,相信很多文学学者都不陌生了。不管是初中的历史书上,还是高中的语文书上,这个名字出现的次数和频率都很多。最着名的便是他的理论,知行合一,也给了许多的人一些启示。他的思想也得到了许多名人的认可,但是历史上的王阳明,远不止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我们看到的王阳明,只是一个文人雅客,未曾想到,在历史上,他却是一个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奇人能士。
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弟子众多,大多都桃李满天下。他的心学即使到了21世纪也还没过时,现代的很多人都崇尚他的知行合一的理念,他也在各个领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2. 王阳明为什么在大陆默默无闻,而在境外特别推崇
王阳明,明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阳明在日本、台湾备受推崇的原因如下:
一、王阳明的个人魅力非凡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符合“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几位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为一体的伟大人物。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如此评价,可见王阳明的地位之高。
二、阳明思想成就了日本明治维新
曾国藩、蒋介石等人对王阳明非常推崇,蒋介石甚至认为“中日两国的差距就在于一个王阳明”。
1908年,蒋介石留学日本,目睹阳明心学在日本的盛行后,在日记中这样记载道:“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在阅读王阳明《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
阳明心学之所以在大陆默默无闻,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大陆判定阳明心学为唯心主义
首先受政治影响,大陆坚信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而阳明心学同样被判定为唯心主义的产物,因此不受推崇。
其实,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近代提出来的哲学概念,并不适用于衡定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我个人认为将阳明心学判定为唯心主义不甚合适。
二、儒家思想在大陆不受重视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封建社会的牵连,被主流社会排斥。现如今,有多少人通读过四书五经?儒学渐微,儒释道渐微,这就是事实。阳明心学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处境同样尴尬。
王阳明究竟何许人也?竟在海外有如此名声,甚至令东乡平八郎这样世界级的海战名将都深深折服。王阳明是明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据说他少年时就聪慧异常,初入仕途就因得罪权阉刘瑾而被贬为贵州龙场驿栈驿丞,正是在这里他开创了他的阳明心学。
王阳明虽只是一介书生,但却以一己之身在未得朝廷授权之前募集义兵并率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以及江西地区的各路匪患,真正可谓是文武双全。那么王阳明何以能做到文武双全呢?原因就在于他的阳明心学提倡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王阳明从不提倡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坐而论道,而是提倡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他少年时就曾游历燕山长城等地,对明朝的边防局势有很清晰的洞见,被贬龙场使他直接和底层人民接触,相比朝中权贵他很了解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大明王朝的其他读书人都在以写八股文为荣的时候他却对整个大明王朝的吏治、民生、边防等各种问题思索出了一系列对策。
事实上阳明心学是对宋明时期一度流行的程朱理学的一种扬弃。程朱理学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也自有其价值和意义,但程朱理学最大的缺陷在于忽视人们的内心感受,最为后人诟病的当属那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程朱理学就成为了鲁迅先生口中“吃人的礼教”——为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完全不顾及人命。阳明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程朱理学的部分理念,但却旗帜鲜明地提倡人性解放。事实上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出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一大批戏曲小说纷纷问世,西方人将其称之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而这场东方的文艺复兴的思想源头其实就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所提倡的人性解放使人们不再避讳逐利之心和男女爱情。
当阳明心学流传到海外后其实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尤其是在日本——阳明心学所提倡的人性解放理念和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他们用思想的自由换取行动的自由,他们无拘无束毫无顾忌地改造着自己的国家,他们学习一切先进的政治理念、经济制度、兵法韬略,所以他们对王阳明格外崇拜,可以说没有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也许日本近代史回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反观阳明心学的诞生地中国虽然在明末清初一度也甚为流行,但随着满清王朝日益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的举动阳明心学在中国逐渐没落。毕竟对专制统治者而言:老百姓都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是对专制统治的极大威胁,于是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吃人礼教”又回来了,直到今天王阳明相比朱熹这些所谓的大师至少在中国他是默默无闻的,但在海外他的理念却大放光彩,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墙内开花墙外香”。
王阳明在大陆不是默默无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儒家文化的缺失。新文化运动以来,大家都崇拜西洋文化,觉得中国落后,是因为我们文化的落后,这种盲目地自我否定和盲目地崇洋媚外,导致整个儒家文化的缺失。
王阳明是儒家集大成者,儒学不彰,教育也丢了儒学精髓,导致中国人不识王阳明。现在重新回归正道,重新提倡国学,那国学里最重要的儒学当然会得以传播。而孔孟之后,对儒学的注解和认识最深刻的,就是王阳明,日本人推崇王阳明是因为日本从来没有否定过儒学。
3. 名人对王阳明的历史评价
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有两个半的圣人,一个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一个是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另外半个就是“晚清名臣”之一的曾国藩。王阳明何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圣人?
关于王阳明,近现代名人有话说。
严复说他:“夫阳明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为其功夫之节目。”“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梁启超赞叹道:“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章太炎有言:“文成以内过非人所证,故付之于良知,以发于事业者或为时位阻,故言‘行之明觉精察处即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行’,于是有知行合一之说。”“文成之术,非贵其能从政也,贵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
孙中山认为:“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蔡元培言说:“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郭沫若指出:“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在中国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钱穆谈到:“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即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
蒋介石曾说过:“王阳明的眼光,超过他同时代的一切读书人。”“王阳明哲学是非常之有价值的。”“我们要革命、要救国,就必须奉行阳明学说。”
伟大人物毛泽东认为:“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
……
受到如此多近现代知名人物的崇敬和推崇的王阳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究竟有何魅力?且看董平先生解读世人对阳明先生的认知。
一个离经叛道者?
阳明先生提出的观点,与当时整个学术界所流行的观点很不相同,他不过是还归事情的本来面目而已。
一个不修边幅的人?
阳明先生的“不事边幅”实际上是说是他自然天生,待人真诚,不装模作样。
一个标新立异的人?
阳明先生少年时豪迈不羁,12岁就立志要做圣人;15岁一个人去考察边关,向少数民族青年学习骑射之术,豪迈非常;曾经专门结“龙泉诗社”,和当时的学术界、知识界第一流的文人相驰骋,和“前七子”名不相上下;又学习佛道之学,所学甚杂。但他却能“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在龙场时,他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政治压力、环境压力、生死考验和艰难困苦,最后实现了自我思想境界的突破,实现了关于生死观念的突破,完成了“龙场悟道”。
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
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单纯地基于西方哲学背景所概括出来的这样的两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未必全然合乎中国思想的基本事实。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概念,既没有出现在四书五经的作品当中,也没有出现在王阳明的作品当中。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没有哲学、伦理学这一类的分野,因为人是一统体,天下万物一统体,人就是在这个天下万物之中,不管你是否愿意,只要你获得你自己的生命,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我们常说,学问便是生活,生活便是学问。不能说王阳明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这不符合中国思想和王阳明思想的基本事实。
一个儒家传统的圣人?
阳明先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国文明传统当中的一位圣人,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中的一位。他继承周公、孔子、孟子以来,关于天道的一种内在的自我觉醒。
一个了不起的人?
阳明先生从小立志成为圣人,历尽艰辛却百折不挠,将生命的志向非常清晰地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努力去做的这样的人,最终究成就其伟大的人格。
一个不朽之人?
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阳明先生是从古至今很少的,在自己短短的一生当中真正实现了“三不朽”的人物。阳明思想传承五百年,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人们推崇,其思想和精神也是不朽的。
4. 至今还被称为千古第一人的王阳明,究竟有多厉害
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贯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是因为它一直在不断进步。陆王心学可谓是儒家学者中的一大分支,具有着跨越世纪的进步,而王阳明则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远远流传,影响着万千子孙后代。王阳明的思想不仅在中国远远流传,在日本崇信王阳明学说的信徒人数也十分众多,王阳明不仅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流传千古,而且名扬海外,很是优秀。
王阳明的一生都致力于追求真理,追求自己的一片初心,王阳明的思想学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巨大进步发展。王阳明为人光明坦荡,仗义执言,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跟随着自己的本心,跟随着自己的良知,是名副其实的圣人。
5. 王阳明到底有什么功绩,为什么史上对他评价很高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个人功绩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日本名将东乡平八郎曾说:“一生俯首拜阳明。”)
个人作品
文学
《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王守仁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
书法
王守仁 草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王守仁在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王守仁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思想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