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诗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古诗的发展历程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305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即格律诗。近体诗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1)古诗词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按题材内容可分为:
1、山水田园诗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2、别塞战争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3、咏史怀古诗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5、赠友送别诗
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6、闺怨诗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❷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 作业帮
从诗词产生的上古时代开始,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直到近代,以时间为轴,纵向有诗词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
❸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诗经:《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楚辞: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楚辞发展了诗词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汉赋: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
唐诗: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着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同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元曲: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常所说的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现代诗:“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❹ 中国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诗歌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八个阶段。
北岛、顾城、舒婷、芒克、王小妮、海子……
伟大领袖也是现代诗的杰出代表,主席诗词“湖海荡波澜,全无斧凿痕”。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❺ 中国古诗词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着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着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着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成为了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写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不露痕迹地表达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东晋被宋取代,之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四句换韵,用连珠格,声韵回环婉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划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着南朝整代的诗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等人创立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继续写山水诗,避免了大谢的晦涩,情景融合,深婉含蓄,又讲究永明声律,音调流畅和谐。齐梁两代形成萧子良、萧衍、萧统三个文学集团,诗歌创作都是以宫体艳情诗为主,但南方诗人庾信滞留北方,把南方文风带到北方的同时,自己诗风也集合了南北之长,穷南北之胜。南方的清丽和北方的劲健的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盛唐国势强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诗,骨气端翔,无迹可寻又含蕴深厚。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
公元775年,爆发安史之乱。中国诗歌史上第四位伟人杜甫以动地的歌吟写战火中的人间灾难,“三吏”“三别”把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诗歌从盛唐诗风转向中唐诗风。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缘事而发开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开韩愈、孟郊、李贺、苦吟诗派;其七律律法开晚唐李商隐,成为后世典范。
中唐白居易有伤感苍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陆浑山火》,引出中唐诗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诗风再变,杜牧的咏史诗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李商隐《筹笔驿》(七律)沉郁顿挫,绝类杜甫,而其《锦瑟》《无题》等朦胧诗深入心灵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艳浑融的风格,成为唐代最后一位诗坛大家。
参考资料:http://yyh904.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BRR8D01&dname=JHNAD01&xpos=3
❻ 古诗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先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疲劳,增加劳动的乐趣,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用歌唱的形式直接孕育了最原始的诗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内容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诗人们自然也越来越多,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下面从各个时间段对这些诗歌与流派进行划分。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6)古诗词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古典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皆出现于先秦时期,一是现实主义源头《诗经》;二是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由众位采诗官收录、加工、编订,集合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相比中原文化,楚文化更绚丽浪漫。
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但《楚辞》非其一家之言,而是辑录了自战国至东汉三四百年间以此题材写就的诗文。现传17卷本《楚辞》中含有屈原的《离骚》《天问》、宋玉的《九辩》、东方朔的《七谏》和刘向的《九叹》等。
❼ 古诗词发展史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隋唐诗歌,宋词,元曲,明清诗歌
中国古诗词来源于春秋战国的《诗经》、《楚辞》,发展于汉魏时期的《乐府》和四、六骈文;兼收而并蓄,久锤而始成;波澜壮阔于唐、宋,余波激荡于明清;是中国汉语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早在远古时代,文字还不发生以前,在民间已经传播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诗歌也在其中酝酿而生.据说,中国最早的一首诗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而《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记载了中国原始歌颂中第一首情歌.
据文字记录,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涌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年龄中叶,约500多年间的305篇诗.它按音乐尺度分为“风”、“雅”、“颂”三局部.“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处所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域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奠时的乐舞曲.当时社会生涯的各个方面,特步运动鞋,以及劳动听民的思维情感,都在《诗经》中得到了逼真的反应.具备赫然的时代感和国民性.在艺术上,《诗经》声调流利,语言朴实,常用赋、比、兴的伎俩来表情达意.
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造了拥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体诗打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是非错落,机动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把偶字句变为奇字句,岂但能更好地表白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而且,其中充斥着神奇绮丽的设想,弥漫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诗人屈原,应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楚辞》..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体裁,是一代文学的标记.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式;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尚大盛,产生了一大量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野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以抒情为主,汉乐府擅长叙事铺陈,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整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第一叙事长诗.到东汉,文人在乐府民歌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写得质木无文,极少诗味,然而是现存最早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汉末魏初,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中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创造了“建安文学”的光辉.其作品 “大方任气”,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凄凉,反映了骚乱的社会事实,暴露了诗人盼望建功破业,同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胜利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辨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构成大固定的规律,只是由作者依照个人的内容须要和声韵感到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因为受到了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法则,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天然的声律发展到讲求寻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留神平仄和韵律的性质,造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帝国空前富强,国度从长期决裂走向大一统,封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充足发展,使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唐代诗歌应运而生,其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淘宝网韩都衣舍,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初、盛、中、晚唐都名家辈出,佳作一直,仅仅《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多位,诗作近五万首.
初唐时期,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流行一时.“初唐四杰”及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端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同时,宋之问和沈?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勇敢的摸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到了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擅长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联合,意境优美,艺术精妙.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刻画雄奇的边塞景色和艰难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朴,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另外,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感情色协调艺术个性.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抑扬.他用诗歌创作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像《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歌,实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进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最负盛名.那些幽美写景述怀诗,也不忘忧国忧民,如《登高》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后人将李杜成为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
进入中唐时期,经由短暂的衰败,诗歌创作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持续;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倡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皇帝知”,的创作主张,并以宏大的热忱投入了新乐府诗的创作实际.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堪称古代叙事诗中的杰作.这一时期,和元白诗派齐名而诗风殊趣的是以韩孟诗派.韩孟诗派以才学为本,以谈论见长,作诗力避平俗而求僵硬奇险,开了后世宋诗的风气.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着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和李贺.其中,李贺以其浓丽浪漫的诗风自成一家,并启迪了晚唐的李商隐.
到了晚唐,随着唐王朝走向败落,诗歌气格染上了浓厚的衰亡感伤色彩.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世称“小李杜”.杜长于写七绝,可与盛唐“七绝圣手”王昌龄并肩.他的咏史怀古诗,风格俊爽高绝.写景也做作清丽,如《山行》让人百读不厌.李的七律沉博绝丽,以恋情诗独擅胜场.他的《无题》诗,工于比兴,用典甚多,往往意蕴深永,回味无穷,部门作品则不免有艰涩难解之病.
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词又被称为“诗余”或“长短句”.词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达到壮盛.它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中唐以后,文人才士倚声填词才渐成风气,[菩萨蛮]、[忆秦娥]挂名为李白所作,缺乏确实的证据.温庭筠、韦庄都是晚唐曲子词创作的佼佼者.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核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于西蜀.而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朴素天然又肌理丰盈语言倾诉出国破被俘以后的家国身世之恨,感叹遥深,形象真切.据《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位.
北宋初期,朝廷提倡吃苦,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晏殊的词风雍容闲雅,有富贵气,Beely,其子晏几道,由于其个人遭受的可怜,词风有异于晏殊,较多低回感伤的色彩.范仲淹镇守边塞,生活阅历不同,他的词中开始出现了境界宽阔、格调凄凉之作,给宋初词坛注入了一股新颖感.
词到柳永手上,有了第一次革新.柳永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告别相思和个人流浪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他的词多用铺叙白描之法,档次明显,语言通俗,音调繁复美听,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布衣色彩,在当时市民中传唱极盛.收录于中学课本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悲凉”)等词借景寓情,俗而能雅,尤传诵于后世.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又不满于柳永词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肆力打破诗词界线,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辽阔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极其丰富的心坎世界,扩展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硕了词的表现手段,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这就是所谓“以诗为词”.苏轼的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用词来写景、抒情、怀古、记游,甚至说理谈禅风格多样.《江城子》(“十年生逝世两茫茫)、《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笔细腻、风情悠扬,《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高歌入云、逸怀浩气,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给宋词带来了新气候,启发了南宋豪放词派的出生.这时的秦观、赵令峙,贺铸、黄庭坚等人也各有本人的成就,他们独特创造了北宋词坛多种风格彼此竞争的繁华局势.
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是周邦彦.他基础承继了柳永的词风,仍表示男女恋情和羁愁行役等传统内容,但因为他妙解音律,有很高的艺术涵养,在使词艺趋于优美化方面功不可没.读他的词,能够感触到他在章法构造变更的多样性、表现技能的丰盛性、音律语言的谐畅精工.南宋的格律派词人,无不在艺术上受到他的熏染.
在南北宋之交,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意境深沉,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当前的作品如《声声慢》(寻寻找觅)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流浪的伤痛融会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其审美价值大大超过了早期主要抒写闺情的篇什.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南宋初词人大多亲历靖康之变,故其词作冲破了北宋末年的平淡浮靡,表现了鲜亮的时代特点.有名的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与义,向子谨、朱敦儒等,他们上承苏轼一脉,下启辛派词风,是两者之间的重要过渡.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让步偷安政策的羁缚,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词,使宋词的思惟境界和精力面孔到达了辉煌的高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迈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辛词又深于寄托,融传统的婉约和豪放于一体,人称他的词作是“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把词的艺术进步到一个新的境界.名篇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攻破传统的章法结构;《永遇乐》(千古山河)壮怀剧烈,英气逼人;而《摸鱼儿》(“更能消多少番风雨)缠绵哀怨之中有“裂帛之声”;《清平乐》(茅檐低小)清新活跃,都各具特点.同时的陈亮、刘过等,风格似辛却有点一触即发.后代属于辛派词人还有刘克庄、刘辰翁.
南宋词人姜夔继续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途径.他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重要内容,意境清空,格调骚雅,音律严整,在艺术上冠绝一时.史达祖、高观国等人是他的羽翼.在词风偏于疏宕的南宋,吴文英词却偏向于密丽的风格,人称“七宝楼台”,堪称桂林一枝.由宋入元的重要词家尚有张炎、周到,王沂孙等,跟着南宋王朝的覆灭,他们哀怨衰飒的词作成了宋词的序幕余韵.
元代文学以戏曲着称,元杂剧以它高度的社会历史价值、奇特的艺术风格和情势体系,开拓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期.其中,一种配合当时风行曲调清唱的抒怀诗体——散曲.散曲有小令跟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子,又叫“叶儿”:套数由两支以上属统一宫调的曲子顺次联缀而成.散曲作品存在浓重的市民艰深文学颜色,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爽的空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情景融合,堪称“秋思之祖”.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质,而趋于雅正典丽,与词很难差别.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心古》结句精警,作风也与张、乔散曲迥异,在元曲中不可多得.元代其余主要的散曲作家还有白朴、雎景臣、贯云石、徐再思、刘时中等.
明代的诗歌造诣不高.明初崛起“台阁体”,主要为了树碑立传,掩饰太平.明中期,为反对“台阁体”,先后出现了“前七子”、“后七子”,他们提出复古活动,主意“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后又出现“公安派”“竟陵派”,反对复旧的机械模拟,倡导抒写性灵.
清代诗歌成绩也不大,主要诗人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士祯、袁枚、龚自珍等,诗词曾有过短暂的复兴景象.清末产生了“诗界革命”,呈现了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新派诗人,改革了旧体诗的形式。
❽ 古诗词历史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