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菏泽的历史文化介绍
1949年3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冀鲁豫第二、三、五、七专区分别更名为临河、湖西、鲁西南、运西专区。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临河、鲁西南及运西的一部分合并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人民政府。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撤销湖西专区,其所辖县分别归菏泽、济宁两专区。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次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1967年3月,改菏泽专区为菏泽地区。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地区和县级菏泽市,设立地级菏泽市。菏泽市设立牡丹区,以原县级菏泽市的行政区域为牡丹区的行政区域。菏泽市辖原菏泽地区的鄄城县、单县、郓城县、曹县、定陶县、巨野县、东明县、成武县和新设立的牡丹区(1区8县)。2001年1月8日地级菏泽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菏泽市总人口8097973人。其中: 牡丹区 1280031 曹县 1335422 单县 1050701 成武县 596339 巨野县 839438 郓城县 1025800 鄄城县 715684 定陶县 563352 东明县 691206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8个街道、108个镇、42个乡。
菏泽历史文化·传说典故
菏泽,是中国着名的牡丹之乡,素有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之称。这里历史人文景观灿烂,境内仍保留着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 孙膑故里、秦王避暑洞等100多处名胜古迹。
菏泽文化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各县(区)或都有发现。古史中称誉的唐尧、虞舜、大禹在这里留下了较多的遗迹。历史上建置的演变,可远溯到公元前17世纪。 商代(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境内曾置有三 国(今境中部)、莘国(今定陶与曹县之间)、顾国、黎国(今境鄄城与郓城之间)。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其境分属曹国(都定陶)、郜国、须句国、鲁国、卫国、宋国的辖地.
㈡ 谁知道菏泽的历史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济水所汇,年久湮塞,遗址在菏泽市东南15公里处。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划境内西北部为菏泽专区,治菏泽县。“菏泽”又成为专区或地区级地方名称。
菏泽文化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各县(区)或都有发现。古史中称誉的唐尧、虞舜、大禹在这里留下了较多的遗迹。历史上建置的演变,可远溯到公元前17世纪。 商代(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境内曾置有三 国(今境中部)、莘国(今定陶与曹县之间)、顾国、黎国(今境鄄城与郓城之间)。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其境分属曹国(都定陶)、郜国、须句国、鲁国、卫国、宋国的辖地。
春秋后期,境域为宋、鲁、卫三国分割。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前期为齐、楚、魏所辖。至战国末期,为齐、魏两国分领。
秦(公元前221—公元24年),境内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治濮阳),南部和北部属砀郡(治砀县)。
西汉至隋近600年间又数度变迁。
隋朝(581—618年),文帝即位后,废郡,以州直接辖县。境内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北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治郓城),东南部属戴州(废永昌郡后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内。南部属宋州。606年(隋大业二年),炀帝废州改郡。境内中部属济阴郡(治济阴县),东部属东平郡(治郓城)。
唐代(618—907年),境内属河南道,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东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南部属宋州(治睢阳)。
元代(1271—1368年),属中书省。明(1368—1644年),境内大部属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的曹州、济宁州和东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属京师大名府的开州和山东承宣布政司东昌府的濮州。1368年(明洪武元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镇(今菏泽市大黄集乡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盘石镇(今曹县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1445年(明正统十年),复置曹州于古乘氏县址(今菏泽城)。这时的曹州虽领两县,但为府辖州。
清(1644—1911年),改布政使司为省,境内西部和东北部分属直隶省大名府和山东省兖州府外,均属山东省曹州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曹州升为直隶州,辖区较明代不变。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为府,辖一州10县,附郭设县,赐名菏泽。此时辖区面积略大于今菏泽市。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1912—1949),1912年,政区仍沿用清末省、府、县三级制,道为省的监察区。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颁发组织令,规定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境除东明县属直隶大名道、鄄城县和梁山县(原为寿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后改为东临道,治聊城),其他县均属山东省岱南道(后改为济宁道,治济宁)。1925年10月22日,山东省将原四道增为11道制,于今菏泽市区置曹濮道(治菏泽)。1928年废道制,东明县直属河北省,其他县直属山东省。1932年南京政府规定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至1927年“七·七”事变前夕,山东省共有7个行政督察区(以下简称区):第一区治济宁;第二区治菏泽,菏泽、定陶、曹县、城武、单县、巨野、郓城属之;第六区治聊城,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并入濮县)……属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撒离济南,在省内流亡,并于1938—1942年在全省先后设置了17个区。巨野、郓城、寿张、汶上属第二区,单县、成武、曹县属第十一区,菏泽、定陶、濮县属第十六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虽然调整了行政区划,但境内各县的归属仍未变。1948年9 月全境解放。
在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相继产生,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逐步发展成为各级政区。从1940年到抗战胜利,境域分属以下几个专区:
冀鲁豫第八专区。1940年4月初建立运西专区,是年11月改称鲁西二专区,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1941年鲁西行政区并入冀鲁豫行政区,从此脱离山东省。
冀鲁豫第十一区。1940年7月建立湖西专区(因地处微山湖西),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辖区位于今境南部,专署常活动于单县东南蔡溜、张寨一带。
冀鲁豫第十专区。1941年5月建立冀鲁豫三专区,7月改为冀鲁豫七专区,9月改称晋冀鲁豫二十二专区和冀鲁豫十专区。辖区位于境内中部和西南部,兼及河南省考城、民权等县部分区域。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2月,原冀鲁豫第八专区改为冀鲁豫二专区,专署曾移驻郓城潘渡和陈坡,原冀鲁豫十一专区改为三专区,十专区改为五专区。
1949年3 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冀鲁豫第二、三、五、七专区分别更名为临河、湖西、鲁西南、运西专区。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临河、鲁西南及运西的一部分合并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撤销湖西专区,其所辖县分别 归菏泽、济宁两专区。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次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1967年3月,改菏泽专区为菏泽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地区建制,改称菏泽市,原菏泽市(县级)改称牡丹区。菏泽市下辖郓城、巨野、单县、成武、定陶、曹县、东明、鄄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两个区,总面积为12228平方公里。
㈢ 春秋战国时期,菏泽属于哪几个诸个侯国
春秋一开始,菏泽中心是曹国,都陶丘(今菏泽定陶区);都城东部有一大湖,即是“菏泽”,该水周边大部属一小一大两国,小的是茅国(今菏泽巨野县),大的是鲁国(鲁国西侧一小片在菏泽范围内。),菏泽北部属于卫国的一部分,西侧是戎国,都戎(今菏泽曹县);菏泽南方也是一小一大,小的叫郜国,大的是宋国的一部分。东北菏泽边界位置还有一个须句。
本来一开始西南还有一个贯国,不过春秋一开局就直接让宋打出局了。
前713年,郜,茅被削(是年发生了齐鲁郑联合伐宋,鲁国领土向菏泽南方延伸)郜成为附庸,前640年郜国灭亡(被宋国)
前620年,须句灭亡(被鲁国)
前493年,茅国灭亡(被鲁国的附庸邾国,领土属鲁)
前487年,曹国灭亡(被宋国)
前478年,戎国灭亡(被卫国)
至此,在战国开始的时候,菏泽被一分为三,分属宋,鲁,卫三国。其中菏泽中心部分属于宋国。
之后这里有疑问,目前已知是前390年出现了齐国袭击魏国廪丘的记录,这在代表魏国在前390之前,已经占领了卫国原本属于菏泽地区的领土。同时齐国开始占有菏泽东北区域的领土。
前298年,鲁国原本在菏泽的领土被齐国完全占领。
前286年,宋国灭亡(被齐国)
前284年,五国伐齐,齐国所拥菏泽部分南部大部分地区,属魏国,东北一小片落入燕国,菏泽中央地区成为秦国的飞地。
前280年,齐国反攻,只得东北部分。
前275年,楚国北上,占领菏泽东南部分。(至此,在战国中后期,菏泽被齐秦楚魏瓜分,其中中心部分属秦国。)
前269年,秦国全取齐国在菏泽地区的领土
前247年左右,魏安釐王发兵占领秦国飞地,至此,菏泽中心部分属于魏
前225年,魏国亡(被秦国)
前223年,楚国在菏泽地区的领土被秦国占领。至此菏泽彻底属秦。
㈣ 菏泽的历史沿革
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各县(区)都有发现。历来被称誉的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前2214-前2097年)、舜(前2127-前2029年)、禹(前2081年-前1978年)都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足迹。
商朝(前1559-前1046年):境内有莘国(今定陶与曹县之间)、顾国、黎国(今鄄城与郓城之间)。
西周(前1046-前771年):分属宋国、卫国、曹国(定陶)、郜国(成武)、须句国、鲁国。
春秋(前770-前476年)后期:分属宋、卫、鲁三国。
战国(前475-前221年):前期为齐、楚、魏所辖;末期为齐、魏两国分领。
秦朝(前221-前206年):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治濮阳),南部和北部属砀郡(治砀县,今河南永城芒山镇)。
西汉(前202-公元8年):巨野县大谢集镇前昌邑村,曾是汉朝昌邑王封国都城,现存有古迹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废冢。
王莽新朝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菏泽分属曹州、砀郡和巨野郡(公元9年设置)。
东汉以及三国时期:分属山阳郡、兖州郡、济阴郡。
晋朝时期:分属高平国、兖州郡、济阴郡。
南北朝时期: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南朝刘宋时期,分属高平郡、兖州郡、济阴郡。北魏时期,分属高平郡、任城郡、兖州郡。
隋朝(581-619年):文帝时,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北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治郓城),东南部属戴州(废永昌郡后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内。南部属宋州。606年,境内中部属济阴郡(治济阴县),东部属东平郡(治郓城)。 唐朝(618-907年):境内属河南道,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东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南部属宋州(治睢阳)。
元朝(1206-1368年):属中书省。
明朝(1368-1644年):境内大部属承宣布政司兖州府下辖的曹州、济宁州和东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属京师大名府的开州和承宣布政司东昌府下辖的濮州。1368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镇(今菏泽市大黄集镇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盘石镇(今曹县县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1445年(明正统十年),复置曹州于古乘氏县址(今菏泽城)。这时的曹州虽领两县,但为府辖州。
清朝(1644-1912年):改布政使司为省,境内西部和东北部分属直隶省大名府和山东省兖州府外,均属山东省曹州府。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曹州升为直隶州,辖区较明代不变。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为府,辖一州10县,附郭设县,赐名菏泽。此时辖区面积略大于今菏泽市。
中华民国(1912-1949年):1912年,政区仍沿用清末省、府、县三级制,道为省的监察区。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颁发组织令,规定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境除东明县属直隶大名道、鄄城县和梁山县(原为寿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后改为东临道,治聊城),其他县均属山东省岱南道(后改为济宁道,治济宁)。1925年10月22日,山东省将原四道增为11道制,于今菏泽市区置曹濮道(治菏泽)。1928年废道制,东明县直属河北省,其他县直属山东省。1932年南京政府规定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山东省共有7个行政督察区(以下简称区):第一区治济宁;第二区治菏泽,菏泽、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属之;第六区治聊城,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并入濮县)……属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撤离济南,在省内流亡,并于1938-1942年在全省先后设置了17个区。巨野、郓城、寿张、汶上属第二区,单县、成武、曹县属第十一区,菏泽、定陶、濮县属第十六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虽然调整了行政区划,但境内各县的归属仍未变。
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相继产生,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逐步发展成为各级政区。从1940年到抗战胜利,境域分属以下几个专区:冀鲁豫第八专区。1940年4月初建立运西专区,是年11月改称鲁西二专区,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1941年鲁西行政区并入冀鲁豫行政区。1940年7月建立湖西专区(因地处微山湖西),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辖区位于今境南部,专署常活动于单县东南蔡溜、张寨一带。冀鲁豫第十专区。1941年5月建立冀鲁豫三专区,7月改为冀鲁豫七专区,9月改称晋冀鲁豫二十二专区和冀鲁豫十专区。辖区位于境内中部和西南部,兼及河南省考城、民权等县部分区域。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2月,原冀鲁豫第八专区改为冀鲁豫二专区,专署曾移驻郓城潘渡和陈坡,原冀鲁豫十一专区改为三专区,十专区改为五专区。1948年9 月全境解放。1949年3 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冀鲁豫第二、三、五、七专区分别更名为临河、湖西、鲁西南、运西专区。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临河、鲁西南及运西的一部分合并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平原省。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3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撤销湖西专区,其所辖县分别归菏泽、济宁两专区。
1967年3月,改菏泽专区为菏泽地区。
2000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菏泽地区为菏泽市(地级),原菏泽市(县级)更名为牡丹区。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已批复定陶撤县设区。
㈤ 山东菏泽发现新墓,菏泽有怎样的历史
山东菏泽堌堆文化遗址分布众多、布点密集。为配合魏楼水库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菏泽当地文物部门做基本勘探时,发现了孙大园堌堆、侯庄堌堆、侯庄西遗址。近日,考古队员在对菏泽市孙大园堌堆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包括156座汉墓在内的近200处墓葬遗址。孙膑的墓葬在山东菏泽被发现,在掘开孙膑的墓之后,除了了解孙膑和战国时期的历史,专家们还在这里面发现了遗失千年的珍宝。
菏泽市,中国牡丹之都,隶属于山东省,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东与济宁市相邻,东南与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与河南省商丘市相连,西与河南省开封市、新乡市毗邻,北接河南省濮阳市。介于北纬34°39′—35°52′,东经114°45′—116°25′之间,南北长157千米,东西宽140千米,总面积12238.62平方千米。
相传亮、禹等着名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周、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菏泽还是我国着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
据史书记载,早在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菏泽市境内繁衍生息,保留着许多原始社会的历史遗迹,有牡丹区安邱堌堆、定陶区官堌堆、曹县安陵堌堆、郓城县肖堌堆、东明县窦堌堆、鄄城县历山堌堆等。
㈥ 了解菏泽历史演变一篇400--600字的菏泽历史简介(更大事件,重要人物,名字的更迭)
菏泽,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区域。古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故名“菏泽”。唐代更名为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菏泽市牡丹区东南15公里处。以菏泽用作地名称县始于清初。据清干隆二十一年本《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府,设附郭县,疆域仍州之旧,赐名菏泽”。自此,“菏泽”作为一个县、市、区的专名一直沿用至今。
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各县(区)或都有发现。古史中称誉的唐尧(前2357~前2258年)、虞舜(前2257~前2208年)、大禹(前2207-?)在这里留下了较多的遗迹。历史上建置的演变,可远溯到公元前17世纪。
商朝(公元前1765~前1122年),境内曾置有三国莘国(今定陶与曹县之间)、顾国、黎国(今境鄄城与郓城之间)。
西周(公元前1122年~前249年),其境分属曹国(都定陶)、郜国、须句国、鲁国、卫国、宋国的辖地。
春秋(前770-前249年)后期,境域为宋、鲁、卫三国分割。
战国(前475~前221年),前期为齐、楚、魏所辖。至战国末期,为齐、魏两国分领。
秦朝(前221~24年),境内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治濮阳),南部和北部属砀郡(治砀山县)。
西汉(前202~前59年),巨野县昌邑集,曾是汉朝昌邑王封国之地,现存有古迹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废冢。
隋朝(581~618年),文帝即位后,废郡,以州直接辖县。境内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北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治郓城),东南部属戴州(废永昌郡后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内。南部属宋州。606年(隋大业二年),炀帝废州改郡。境内中部属济阴郡(治济阴县),东部属东平郡(治郓城)。
唐朝(618~907年),境内属河南道,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东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南部属宋州(治睢阳)。
元朝(1271~1368年),属中书省。
明朝(1368~1644年),境内大部属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的曹州、济宁州和东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属京师大名府的开州和山东承宣布政司东昌府的濮州。1368年(明洪武元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镇(今菏泽市大黄集镇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盘石镇(今曹县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1445年(明正统十年),复置曹州于古乘氏县址(今菏泽城)。这时的曹州虽领两县,但为府辖州。
清朝(1644~1911年),改布政使司为省,境内西部和东北部分属直隶省大名府和山东省兖州府外,均属山东省曹州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曹州升为直隶州,辖区较明代不变。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为府,辖一州10县,附郭设县,赐名菏泽。此时辖区面积略大于今菏泽市。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1912~1949年),1912年,政区仍沿用清末省、府、县三级制,道为省的监察区。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颁发组织令,规定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境除东明县属直隶大名道、鄄城县和梁山县(原为寿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后改为东临道,治聊城),其他县均属山东省岱南道(后改为济宁道,治济宁)。1925年10月22日,山东省将原四道增为11道制,于今菏泽市区置曹濮道(治菏泽)。1928年废道制,东明县直属河北省,其他县直属山东省。1932年南京政府规定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山东省共有7个行政督察区(以下简称区):第一区治济宁;第二区治菏泽,菏泽、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属之;第六区治聊城,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并入濮县)……属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撒离济南,在省内流亡,并于1938~1942年在全省先后设置了17个区。巨野、郓城、寿张、汶上属第二区,单县、成武、曹县属第十一区,菏泽、定陶、濮县属第十六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虽然调整了行政区划,但境内各县的归属仍未变。
抗日战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相继产生,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逐步发展成为各级政区。从1940年到抗战胜利,境域分属以下几个专区:冀鲁豫第八专区。1940年4月初建立运西专区,是年11月改称鲁西二专区,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1941年鲁西行政区并入冀鲁豫行政区,从此脱离山东省。冀鲁豫第十一区。1940年7月建立湖西专区(因地处微山湖西),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辖区位于今境南部,专署常活动于单县东南蔡溜、张寨一带。冀鲁豫第十专区。1941年5月建立冀鲁豫三专区,7月改为冀鲁豫七专区,9月改称晋冀鲁豫二十二专区和冀鲁豫十专区。辖区位于境内中部和西南部,兼及河南省考城、民权等县部分区域。
解放战争1946年2月,原冀鲁豫第八专区改为冀鲁豫二专区,专署曾移驻郓城潘渡和陈坡,原冀鲁豫十一专区改为三专区,十专区改为五专区。1948年9 月全境解放。1949年3 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冀鲁豫第二、三、五、七专区分别更名为临河、湖西、鲁西南、运西专区。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临河、鲁西南及运西的一部分合并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撤销湖西专区,其所辖县分别归菏泽、济宁两专区。
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次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
1967年3月,改菏泽专区为菏泽地区。
2000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菏泽地区为菏泽市(地级),原菏泽市(县级)更名为牡丹区。
2008年12月,全市下辖8县1区,158处乡镇,行政村、居委会6106 个,自然村13478个。
代表人物:
历史名人菏泽历史上名人辈出,着名的有伊尹,莱朱(汤的重要谋臣,与伊尹同列),曹叔振铎(曹国开国君主,周文王六子,后曹国历555年,传25世),氾胜之(作中国第一部农作物书籍《氾胜之书》),孙膑(战国时齐国军事家),吴起,彭越(刘邦的大将,封梁王,后被处以醢刑),丁姬(汉哀帝之母),董昭(曹操的谋臣),曹植(曹操之子,后封于古菏泽),满宠(曹操谋臣,官至太尉),吕后(汉高祖原配,后称制度),戚夫人(汉高祖宠妾,生赵王如意),李典(曹操手下大将,文武双全),卞壸(kǔn)(东晋初着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凉茂,王叔和,黄巢(唐末造反领袖,攻陷长安,国号大齐),宋江(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吕祐之,邓御夫,秦纮(明朝着名清官,官至户部尚书、三边总督,封太子少保衔),王禹偁(北宋文学家),晁公溯,晁补之(苏门学士),晁冲之,晁说之,晁公武,郭英,宋沧,徐鸿儒,刘藻,田在田,马新贻,张春桥等人。
相传尧、舜、禹等着名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秦末汉初大将彭越,三国曹魏大将李典,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苏门学士晁补之,春秋时期的伯乐孙阳,清末武状元张宪周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详见:《菏泽县志》(光绪本)),干隆年间出生在单县城西南刘老家的刘峨,官至直隶总督、兵部尚书,马新贻(清代两江总督)。
㈦ 山东菏泽古代为什么叫龙池呢
众所周知,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人们不满足于追求简单的物质享受,更多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乐,因此外出旅行是现代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最好的选择。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个好听的名字不仅可以凸显出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可以让游客记忆更加深刻。其中山东省的菏泽市一直是我国热门的旅游城市,但菏泽在古代被称为龙池,这是因为菏泽市是古代先民的聚居地,出于对氏族图腾的崇拜而将其称为龙池。
最后,菏泽市被称为龙池主要是因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们出身于此,而后来由于地理风光原因而被赐名为菏泽。
㈧ 有人知道菏泽的地理和历史吗
现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简称,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县东北,古代济水流经时汇聚而成,向东流出成菏水,与济水相接。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划境内西北部为菏泽专区,治菏泽县。“菏泽”又成为专区或地区级地方名称。菏泽市被评为中国牡丹城。菏泽已更名为“牡丹区”菏泽具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美称。
中文名称:
菏泽市
别名:
中国牡丹城、曹州
下辖地区:
牡丹区、郓城、鄄城、曹县、定陶
电话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