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要读历史
凡是过往,皆为历史。历史是前人留下的脚印,却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走下去!多少王朝兴与衰,多少英雄成与败!让生活慢下来,让心静下来,读一读历史,从历史中看你我,从历史中看当下。
没有人会喜欢竹篮打水的结果,那读历史对我们而言到底能有什么实际收获呢?
一是了解人性。千百年来,由于我们的文化从未断层,人性很难有所改变,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本质上都是相似的,人之初性善、性恶从古至今都有人争论。《增广贤文》中有句话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可见人是很复杂的,因为我们易于知人知面,难于知心知性。想要很好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难免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最难,往往徒增烦恼,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舒适的方式明哲保身,人人都在审视人人,最好是善始善终。尤其在利益面前,人性会暴露无遗,挡人财路犹如伤人父母,商鞅变法触动了贵族利益,最终的结果五马分尸;张居正辅佐朝政十年,权朝倾野,最终的结果惨遭清算等等。
二是增长智慧。知识是不断变化更新的,掌握知识是基础,拥有智慧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古人是怎么处理事情的,看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果是自己又是怎么处理的。张良年轻时,刺杀秦王失败,逃亡走在桥上,便发生了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圯上纳履。
一老翁故意将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还让他给自己穿上,大家会怎么做?张良的做法是忍,照做。后老翁约张良五日后天亮于此会面,张良一次比一次提前时间去会面,结果老翁都早早到场,老翁接着让他五日后再见。张良便提前一天在此等候,做到了先,出人意料的先,老翁果然后到,拿出一本书让张良认真研读,最终,张良帮助刘邦打下汉室江山。
读历史不是泛泛而读,而是一字千金,一字蕴褒贬,一字藏智慧。希望我们大家共同进步,能在历史的海洋中,寻找有助于提升自我的金钥匙。
B.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
历史不仅是一门很重要的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它更是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
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出身,只有历史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
C. 什么是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什么是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中国历史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五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历史记录(史书)还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与历史学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清纪晓岚等,《四库全书》)。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 原始社会中人类通过诸如结绳记事和口传等方法记录历史,例如中国上古传说“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国家出现后,则开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们同时担任记录时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书等工作,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官。之后才出现了独立职能的史官,专门记录历史事件。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内容是历代政治文件汇编,并无特定的历史记录体裁。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起,中国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从此有了连续不断的历史纪录,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这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如孔子(编订《春秋》)和左丘明(着《左传》)等重视人类社会活动,从而使历史基本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影响。 西汉时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创建了纪传体的历史记录体裁,《史记》的规模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的,之后东汉时班固着《汉书》,延续发展了《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历史着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历史学家沿用《史记》和《汉书》的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汇编成书,组成了“二十四史”。除断代史之外,唐宋期间中国还出现了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中《资治通鉴》是叙事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奇葩。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借古鉴今,防患于未然。
D. 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学习历史的理由有:
1、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2、学习历史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3、学习历史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4、对历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5、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6、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7、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E.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
壹
文史哲中,我历史读得最多。就像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提到如何学唐诗一样,业余读历史的方法也简单,先从整体上通读,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代或者专题。我在大学里断断续续的通读了白寿彝版的《中国通史》,这一套书很厚,基本上算我读历史的底子,不过后来我接触到吕思勉后,感觉白寿彝版水平要低很多。
昨天在围炉小读的读者群里,有一位朋友问我怎么评价袁腾飞和高晓松,我说都很差。袁腾飞是水平不够,高晓松则完全是素质差,缺乏最基本的学术修养,满嘴跑火车,惨不忍睹。他的观点往往没有任何史实支撑,完全是主观臆断,然后由于缺乏基本学术素养,对自己不能肯定的事用肯定的语气讲出来。甚至直接是谬误。只能讲给不了解历史的人听。如对历史感兴趣,还应该从吕思勉之类的读起。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读历史有什么用?
贰
先讲我的一段经历。
有一段时间我对佛学很感兴趣,就找一些入门的书来看。那么我首先找的第一本是什么呢,是《佛教史》。如果你想从整体上了解某个事物,那么读它的历史是最有用的。包括佛教产生的背景、早期理论、理论演变、派系演变、佛教的传播、在各地区的发展和演变等等。通过这本书,你能了解到佛教的前世今身,也能接触到它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它的发展。可以说,读完这本书,你对佛教就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整体了解的前提下,再按经律论或者什么类别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叁
那么历史是什么?
简单地说,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
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出个太平洋来,碎片飘到宇宙,因为引力又聚起来,变成月球,这也是过去发生的事,但不算历史学。
所以历史学需要引入一个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从形成到今日,必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化的。
而历史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变革、探寻规律、找出因果关系的一门学问。
核心是什么?是探寻规律,找出因果关系,如同牛顿发现三大运动定律。
所以历史学本质上是逻辑的科学。
肆
那么我们读历史有什么用?
有人说,发现规律,断定既往,预测未来。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其实这话是扯淡,哪来的以史为鉴?世上本无同一条河流,你想改革了,能找出一百个改革的成功案例来。你想萧规曹随了,也能找出一百个改革失败的案例来。往往你以为相同的事,实际上细微处的不同导致完全不是一码事,那么用以前的经验就不那么灵光了。退一步讲,即使真有一模一样的事,你按以前的经验做,实行起来也不一定和以前做法完全想同。总之,以史为鉴本身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伍
姑且说说我为什么读历史。
一是听故事的乐趣。中国历史几千年,能被记下来的大多是一些不平凡的人和事。有聪明的、有忠义的、有阴险狡诈的,各色都有,故事剧情精彩的也举不胜举。如读五胡十六国史,英雄人物辈出,各色人物轮番登场,甚是有趣。
二是求知的乐趣。历史不只是年代和历史事件。除了政治史,文化史、政治史、军事史、民族史都很重要。读历史,接触到的知识很多,服饰的演变、建筑的演变、兵制的演变、民族的演变等等。如有一颗求知心的,历史学科是非常适合休闲娱乐求知的。
三是探寻规律的乐趣。史实纷繁芜杂,间有谬误,从中抽茧剥丝,找出一条线的,就尤为显得有趣。历史是规律的科学,是逻辑的科学,用逻辑思考,是读历史书最重要的事情。
四是文史哲不分家,自然会接触到。读文学和哲学都是绕不开历史的。拿文学来说吧。文学一般分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史本身就是一个大类。而哲学可以说,本身就是是哲学史。当我们面对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哲学思想,我们都很难把它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割裂开来,很难把它与文学、哲学的发展洪流割裂开来。
F. 什么是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所谓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从而感到需要学习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 人类产生历史意识的原因在于: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后辈既不可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一无所有地去生活和创造,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88页.
以下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第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第二,“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第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是世世代代的人们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记录和总结,是文化价值的结晶。由此决定了历史学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社会价值。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创新,都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和传承。历史学承担着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任务。
?? 历史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不仅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而且也和某些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既互相交叉又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G. 历史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
历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源。任何国家的现在都来自于昨天。只有了解它的昨天,我们才能知道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失去历史就是忘记了历史的根源,人类将无法生存。昨天和过去是人类生存的根源。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成熟,有的人幼稚;这是为什么?善于反思的人是明智的、成熟的,不善于反思的人是呆板的、幼稚的。学会反思和研究历史是通往智慧和成熟的基本途径。
历史故事和人物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当我们第一次谈到英雄的时候,他一定不是没有缺点的。说到反派,他可以没有任何优点。事实上,人性比这要复杂得多,它的各个方面也比这要丰富得多。在欲望的控制下,人们的身体里既有善因也有恶念。我们知道人性是多方面的,它是如此的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像中国传统新儒家指导的那样生活,对于自己经常出现的这些恶念,要加以遏制,不要让自己的欲望牵制自己,限制自己,最后达到不自拔的状态。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H. 什么叫读历史
1、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2、读历史就是看历史。
3、好处:
1.能以史为鉴,理解反思当下的问题;
2.人们应当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发展史,把优秀的名族传统特色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3.博古通今,知识渊博;
4.读史书,感慨万千,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格调品味。
I. 为什么读历史
任何一个有历史的民族,都会学习研究历史,因为历史就是民族生长史,包括本民族和外国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要学习研究它:
1、温故知新。名人说过“历史有惊人的相似性”,研究学习历史可以使民族发展少走弯路,发扬优秀传统,捐弃糟粕内容。
2、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是如何从黄河岸边的一个部落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坚韧不拔,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增强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一份情感。
3、学习历史会在心底记录下曾经发生在国家民族的重要往事,因为历史会带我们走进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体会发展与进步的艰难,感受文明与野蛮的抗争,回味辉煌与落后的反差,见证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结出的文明硕果。比如对秦始皇的历史研究,我们得出他“功在千秋,罪在当代”的结论。
4、学习历史会让我们懂得辨别人的忠与奸,正与邪,善与恶,善政与恶政,轻轻触摸古人的精神世界,与古人进行对话,遥想远去的风烟往事。
5、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从沉痛中得到坚强,中华民族会懂得如何更好的保卫自己,在历史的‘凤凰涅槃’后得到发展。
6、翻阅历史的演进过程会让目光变得深邃,远大,思维变得跳跃而丰富,个人的品味和修养得到提升,这都是学习历史带来的好处。
J. 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广义
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
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如何学习历史?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历史学好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0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每星期三题,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
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一、 产生兴趣
对历史科有兴趣,成绩自然好起来。如何对历史科产生兴趣呢?
首先,历史事件和我们们息息相关。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问题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条约有关;今天南斯拉夫的内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时事并探本寻源,定能巩固书本上的知识。
其次,明白历史的用处。历史可以训练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备求真和讲证据及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对做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英国着名首相邱吉尔是历史学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专攻历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为修读文科,尤其是历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个人修养上和识见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
(1) 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于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 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 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 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然后记诵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至于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
(5) 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异;经济层面有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同、公行制度.贸易不平衡、鸦片贸易;社会因素如英国工商业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文化方面如中国中心主义与英国自由思想的分歧,个人责任与集体负责制的冲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则徐销鸦片.林维喜事件。若能紧记这些重大事情,则对鸦片战争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关系应建立于史实和逻辑上。因先于果,果后于因,两者要合乎情理。从这一角度看,不应把历史事件孤立来看,如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导致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但此后法德关系恶化,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则割地是因,而大战是果了。 因此,假如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举一反三,则事件的因果关系了如指掌,而学习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经过祗须记重大事件,如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尔的改革和外交,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贡献便可以了。因近年会考并不强调背诵史实,故你只须知道最重要的史实便行了。
(8) 近年考试强调分析,也会要求考生就历史学家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观点作出评论。初学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论迷惑,不知信那一学说;同时对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产生怀疑。我的建议是:首先明白一种解释 分析其长短处;但同时却抱着怀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见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9) 和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课前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上课留心听讲,不明之处,向老师请教;课后温习,整理笔记,把重点记熟;多读、多思考、多写、多做模拟试题(在法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前重温重点;考试时冷静选题和作答-----能够做到上述各点,自可获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