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历史机遇

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历史机遇

发布时间:2022-12-25 05:03:50

1. 高等教育要怎样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

1、一流大学国际化
早在1985年清华大学便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提出力争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北京大学也提出力争203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政策的规划方向。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缓解了就业困难的难题,同时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育质量,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校企合作育人其实是教育重心的一个转变。

传统的高等教育重视的是学分,主要学习课本理论,校企合作的高等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将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时转化成教学内容,企业、事业单位成为大学生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培养一批与岗位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2. 对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有哪些对策和建议吗

一是加大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加强省内高水平大学建设。

教育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实现高层次发展的障碍。就河南高等教育而言,根据2006—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报》统计的相关数据,尽管河南省普通高校在校生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事业费增加了2.8倍,但在全国的排名却从第13位退至倒数第5位,不仅远低于北京和上海等发达地区,而且低于西藏、宁夏、新疆、青海等地。“双一流”建设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从政府到高校应切实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河南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转变,提升河南高等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未来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集中精力与财力重点突破本省部分优势高校与特色学科,培育全国性的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对创新驱动发展急需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授权点、高层次创新团队等应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政府应立足河南人口基数、经济总量,提高高水平大学人均拥有量,对河南省16所拥有学术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重点支持,提升办学层次。

四是优化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在地级中心城市布局综合性大学。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区域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一批由中心城市创办的大学,成为高等教育队伍中一支新生力量。“中心城市办大学”的兴起,冲破了原有的中央、省二级办高校的高校办学体制,形成了中央、省、中心城市办高校的三级办学新模式。就河南省而言,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郑州及其周边的几个城市,分布极不均衡。从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出发,扩大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统筹能力,使之根据本地区发展水平与区域布局积极建立地级中心城市大学,在新形势下打造高质量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3. 如何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

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首先要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不断刷新。尽管历史是曲折的,但历史发展呈现了一定内在机理,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并不完全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有着巨大的能动空间。争取能动空间并实现作为的基本前提是能洞悉天下大势,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常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推进,社会结构、价值体系、信息传递、生产和消费方式不断变迁,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紧跟时代大潮,胸怀“两个大局”,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强化历史思维,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取得新业绩、创造新辉煌。

4. 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评价和分析此政策

【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高等教育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需要高等教育全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作用,引领和带动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需要高等教育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高等教育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升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能力。
【评价】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我们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加深入地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自觉地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以促进公平为取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更加扎实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差距;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有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有差距;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有差距,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总体思路,要始终着眼于提高质量,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始终着眼于优化结构,实施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始终着眼于激发活力,围绕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深层次探索;始终着眼于促进公平,积极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着眼于和谐稳定,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5.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一、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经济发展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构想,已经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的发展目标,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年增长率达10%以上。虽然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很大,而且这些差距呈继续扩大之势。特别是“三农”问题、弱势群体等问题十分严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迅速增长,200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005年达到21%,在校的本、专科生及研究生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受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异很大。北京、上海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而少数落后地区尚未踏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门槛。
3.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突出。社会公平与效率成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究竟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成为“两难选择”;如何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速度上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也成为“两难选择”。
4.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相继推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实施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在“十一一五”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协调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等一系列宏伟目标。这些战略的实施及目标的确立,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1.高等教育均衡战略的概念。教育均衡这一概念首先是指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就是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分配,这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问、各级各类学校间、各地区教育问的分配。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受到平等待遇,有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作保障。高等教育均衡最基本的要求是在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高等教育资源,达到高等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因此,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国民享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全面协调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对未来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制定长期性、全局性、整体性的规划。
2.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主体特征。从个体看,高等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还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全面发展;从高校看,高等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高等教育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经济社会看,高等教育均衡指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当前人们关注的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高等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3.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等发展;区域间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城乡间、校际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高等学校的布局和规模、经费投入、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生均教育资源、学生生源等多方面的均衡合理;学生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校内各班级在设施、师资、生源和管理等方面的均衡;不同类别、不同级别高等教育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高等教育内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均衡;高等教育结果在高等学校中和受教育者问实现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布局的均衡发展,因为高等学校是教育教学的机构。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高等学校,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对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认识。(1)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发展是高等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均衡。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发达地区、优质高等学校和强势群体的发展,而是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类发展。(2)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高等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不仅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3)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短期发展、单一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整体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有着长期、深刻的历史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4)高等教育均衡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要积极推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每一级政府管理所辖的地区,因历史造成的高等教育差异,不可能立即解决。在鼓励高等教育发展快的地区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后进地区,加快其发展。

三、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1.21世纪初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9921 5亿元
上升到2005年的182321亿元,平均每年以9.5%的速度递增。2005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跃至世界第四位,人均GDP步入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177亿元,比2000年增长71.8%,五年间年均增长11.4%。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提供了可能的投资保证,居民水平的提高也为增加高等教育的支出提供了经济支撑,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了经济保障。

6. 如何办好中国高等教育

近日消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种什么树,成什么林,结什么果……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上,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回答好六个问题。”23日,“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论坛上发言时这样说。针对近日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陈宝生强调,“双一流”建设搭建的是戏台不是擂台,各高校要拿出自己的业绩,一起表演。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人民大学80年走过的历程揭示了三大命题:一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二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三大命题更是有待在‘双一流’建设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的命题,我们必须树立坚定的自信。”

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1所高校的领导,共同探讨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道路与办学经验。

7. 对于学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对于学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方面发意见和建议主要有深刻认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奋力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1、深刻认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坚持办学方向“航向标”。方向决定前途。办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建发展和和谐发展,

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奋力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夯实优势,补齐短板,致力于“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

使优势学科、优秀教师、优质资源、优良环境全面汇聚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大力促进内涵式发展,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奋力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7)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历史机遇扩展阅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的注意事项: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要更加关爱学生,在“六个下功夫”上做好文章,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涵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式发展。

不断提升三大能力。一是全面升级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高端引领、育引并举、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健全“一流标准、国际接轨、武大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3、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关键在党。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凝心聚力育新人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历史机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