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那么有哪些历史事件具有相似性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会发现有一些历史惊人的相似:
一:晋国是周王朝的一个封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吞并,晋国已经成为春秋一霸,后来,由于六卿制度,晋国被分为了赵、韩、卫,晋国从此从历史舞台上退出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刘邦统一全国,后来到了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分为了魏、蜀、吴三国,经过长达百年的战争,司马炎篡权而建立晋朝,从当初的赵、魏、韩三家分晋,再到后来的三国魏、蜀、吴三家归晋,历史如此巧合的走了一个轮回。
三:关于拿破仑跟希特勒的,他们在历史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据统计,拿破仑是于1804年执政的,而希特勒是于1933年执政,他们之间相隔了129年;后来,拿破仑在1809年入侵了维也纳,而希特勒也在1938年入侵了维也纳,它们之间相隔了129年;再后来,拿破仑于1812年攻占了莫斯科,希特勒也于1941年攻打到了莫斯科,它们之间相隔了129年;最后,拿破仑在1815年兵败滑铁卢,而希特勒也在1944年丢失诺曼底,它们之间相隔129年!
‘贰’ 孔子和苏格拉底:中西两大圣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中西两大圣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孔子,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圣人。苏格拉底,西方历史上一位大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化圣人。两人的思想各自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汉民族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家庭、教育、艺术等领域,均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家庭人伦、重视教育的传统、厚人伦美教化的艺术观念,无不源于儒家思想。
苏格拉底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样表现在很多领域。如唯心主义灵魂不死论、逻辑思维辩证法、追求真理的精神、理性批判精神等,均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密切关联。
由于两位文化圣人各自在东西方文化史上占据显赫位置,比较一下两位大圣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两位大圣人都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孔子比苏格拉底稍微早一些,约在公元前551-前479年。苏格拉底约在公元前469年—前399年。
有人会问,比较两人生活的年代有何意义呢?我们再想一下人类文化史上另一位大圣人,就是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他生活的年代也差不多是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你看,这不是一个很神奇,很有意思的现象吗?就是说,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史上,几乎同时诞生了三位了不起的大思想家,文化圣人。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西方的苏格拉底。
你看,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吗?以前曾经有人专门研究过这一问题。这种文化发展的同步性,是人类文明史的一种巧合呢?还是隐含某种不可言说的秘密呢?
无论如何,反正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不约而同出现在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同一个历史时期,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
第二,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着作,但他们各自的思想都深深影响了各自的时代以及后续文化。
孔子的思想很深刻,内涵丰富,容量巨大,他的各种观点构成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础,奠定了后续儒学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孟子的仁政理论,荀子的性恶论,还是后来的宋明理学,乃至民国后的中国新儒家学派,像徐复观、牟宗三、冯友兰、熊十力等,中国儒学发展的所有分支和门派,皆源于《论语》及《礼记》中的观点。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万丈高楼平地起。孔子的思想就是中国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的根本和源头,甚至是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非常神奇和不可思议的是,尽管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巨大,他本人却没有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任何的文字着作,孔子的言行语录、思想观点,都是孔子的学生记录下来,传至后世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同样是伟大思想家,中国道家思想的祖师爷——老子,还留下一部道德经呢!
再看西方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很多思想对西方哲学、文化的发展同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苏格拉底以前,古代希腊思想家大多热衷于探讨宇宙自然界的秘密,像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各种天文现象的奥秘等。
所以这一阶段构成了西方文化发展的最早阶段,即自然科学阶段,因为古代希腊早期思想家像泰勒斯、恩培多克勒、赫拉克里特、毕达哥拉斯等人,都属于自然科学家,他们只喜欢研究外部自然界,对人类自身的各种现象和秘密根本不感兴趣。
苏格拉底可以算得上扭转西方文化发展方向的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人为,人在认识外部世界之前,首先应当了解人自己,所以他提出一条着名的格言叫:认识你自己。用中国人的话说,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你看,苏格拉底留下的各种言语记录,都是和人性、人情、人的生活有关,像真善美,正义、道德、友谊、公正、爱情、婚姻等等,极少涉及外部自然界。
苏格拉底人为,外部世界的秘密有神灵掌管,人是不应该介入的,否则就是亵渎神灵。所以苏格拉底的思考方向,改变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发展走向,开始从外部转向内部。
自苏格拉底以后,西方人才重点关注和思考同社会、人性有关的诸多现象与问题,并开辟出许多新领域,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理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修辞学、伦理学、美学等。所有这些人文现象、精神现象的研究成就,都和苏格拉底的启蒙影响密不可分。
和孔子一样,苏格拉底生前同样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着作,他的各种观点和思想,都是通过他的学生像柏拉图、色诺芬等人记录与表述出来的。
你看,柏拉图写的各种对话体文章像理想国、文艺对话集之类,其中提问题的主角都是苏格拉底。一般是苏格拉底先提问。比如什么是道德?别人回答:道德是诚实不说谎。苏格拉底接着举出反例:父亲为了让孩子吃药,谎称药好吃,这算道德吗?别人再解释,这也算道德。这样经过一正一反的层层辩解,在苏格拉底的逻辑引导下,参与对话的另一方才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苏格拉底对于这种由他创立的求知方法,称之为精神助产术,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别人学会思考,独立追求真理。这种心灵辩证法对柏拉图产生直接影响,柏拉图对话录不就是精神辩证法的结晶吗?
三,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学习和教育,强调心智启蒙的重要意义。
孔子热爱和重视学习的态度与精神,众所周知。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孔子终于精通古代周礼,成为一代礼学大师。
孔子非常强调学习教育的社会意义,如学而优则仕。他人为,一个人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提升道德修养,才能报效国家。
最后,孔子还提出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像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等。
孔子不仅终生都在学习,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兴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通过私人办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像子贡、冉有、子路等。中国历史上把孔子的教育成就归结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可见,孔子对学习和教育的重视,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君子人格;二是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建设出力。
前者关乎人的心智启蒙,目的是摆脱人性的自然愚昧状态,通过学习礼乐知识,培育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个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性和精神启蒙。
后者关乎学习教育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即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对于学习教育的这种理解和看法,与中国古代其他学派像墨子学派存在根本区别。墨子授徒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家学者,即专门做学问的人,而不是投身社会,报效国家。
相较而言,孔子的学习和教育理念更为先进,也更具现实意义。毕竟,春秋末期,社会动荡,国家更加需要济世救民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埋头做学问的书呆子。
再看希腊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一种身份和孔子一样,是古希腊雅典的一位教育家。只是有一点和孔子不同,苏格拉底没有像孔子一样,兴办私人学堂,而是一边逛街散步,一边拉家常,和周围的人探讨学问,寻求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他是领受神的旨意来到世间的。他的神圣使命是激发雅典人的求知热情,开启理性的心智,引导人们驱散心灵雾霾,不断探寻真理。
苏格拉底把自己称为雅典人的牛虻,意思是不断提醒昏昏欲睡的雅典人,让他们保持头脑清醒,不断探求人间的真善美的价值。
苏格拉底为何如此重视获取知识呢?为何如此重视和别人探讨学问,同时也在启发和教育别人呢?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知识就是美德,获得正确的知识是培养道德人格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一个人只有首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善,才有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德性的人。这就是知识和美德的合二为一。
由于获得正确知识和人的道德完善,两者关系非常直接和密切,苏格拉底才大力呼吁雅典人重视学习,不断探寻真理,他也才一直致力于和周围的人探讨各种知识问题,像正义、诚实、美、友谊等等。
你看,在关乎知识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上,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立场和观点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知识不是空洞的学问,而是和人的修身养性有关,和人的现实生活有关。
孔子说,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苏格拉底说,先懂得真正的善,才能成一个有德性的人。两种观点的逻辑是一样的,都强调知识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作为东西方文化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圣人,他们出现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他们的哲学观点及教育思想,拥有许多深刻的相似性,这是属于历史的巧合,还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必然逻辑,这是一个比较耐人寻味的问题。
‘叁’ 求人类史上最着名的哲学家前十名
泰勒士(Θαλῆς Thales,生活在约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城,据说曾游历过埃及等地,并测量过金字塔的高度,还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
泰勒士认为万物由水构成,水是万物之源。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看到海水蒸发的过程而形成的。据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还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泰勒士对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他的学生。还有传说认为,毕达哥拉斯早年也曾拜访过泰勒士,并听从了他的劝告,前往埃及进行过研究。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富有隐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 赫拉克利特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则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赫拉克利特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但他常常用逻各斯(logos,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希腊文 ∏υθαγόρας,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生于萨摩斯岛,早年曾游历埃及,后定居意大利南部城市克罗顿,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公元前510年因发生反对派的造反,毕达哥拉斯又搬到梅达彭提翁,直至死去。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俄耳浦斯的影响,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而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但同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毕达哥拉斯还是在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在西方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 Theorem)的人。
在宇宙论方面,毕达哥拉斯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理论。他认为存在着许多但有限个世界,并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则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研究还产生了后来的理念论和共相论。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的区别,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则是有缺陷的。这个思想被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从此一直支配着哲学及神学思想。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着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着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着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柏拉图(希腊语:∏λά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着作。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着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简介
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时,有三个连贯的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尽管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观点与柏拉图有很多不同之处。柏拉图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柏拉图相信我们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完美的“理念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我们的感官而来的。因此,其实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创了之后的科学方法。亚里士多德的着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们大多是教科书式的文献,很多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学生的笔记。在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没有被翻译。但到了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着作也被翻译成了各种欧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这种哲学后来成为了早期近代哲学家例如伽利略和迪卡尔所批驳的对象。
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着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会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着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在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着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着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哲学观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是第一个公开批评柏拉图的人。他特别反对的是柏拉图哲学中有关数学的部分。有人认为虽然亚里士多德熟知当时的数学,他却从来没有理解柏拉图的数学。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相论也有批评。虽然他同意一个事物的“形式”是恒古不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在感受到实物后形成的概念。因此他认为,“形式”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指出,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将不同的感官印象区分开来。但是他同时指出,在人的感官经验到任何东西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有因果关系的存在。他认为自然界有四种不同的原因,古希腊人的“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性”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和“形式因”。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则提出了所谓的三段论。他的这个理论在后来的两千年内,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认的论证形式。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所谓“黄金中庸”。这或许和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和谐”概念类似。他认为,人不应该偏向哪一个极端,惟有平衡,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不生存在社会中便不是真正的人。他还提出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称之为“Polity”)。
科学观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科学史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他是最后提出一个整个世界体系的人,而且是第一个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的人。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谬误,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艺术观
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着作。他在书中提出了着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更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提水器,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科学成就
阿基米德发展了天文学测量用的十字测角器,并制成了一架测算太阳对向地球角度的仪器。他最着名的发现是浮力和相对密度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视重,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着称于世。在几何学上,他创立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即圆周的周长和其直径的关系。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一生专心研究科学上的体积和浮力问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当时候国王叫金匠打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国王因为怀疑金匠加了杂物,就请阿基米德鉴定,阿基米德一直在想鉴定的方法,就在他走进浴缸里洗澡的时候,看见满出去的水时,悟出利用浮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他高兴的跑出浴室,大叫:“我找到了!”一时忘了自己是光着身体。另外,阿基米德还有几何方面的数学成就。阿基米德是第一位讲科学的工程师,在他的研究中,使用欧几里德的方法,先假设,再以严谨的逻辑推论得到结果,他不断地寻求一般性的原则而用于特殊的工程上。他的作品始终融合数学和物理,因此阿基米德成为物理学之父。他应用杠杆原理于战争,保卫西拉斯鸠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而他也以同一原理导出部分球体的体积、回转体的体积(椭球、回转抛物面、回转双曲面),此外,他也讨论阿基米德螺线(例如:苍蝇由等速旋转的唱盘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轨迹),圆、球体、圆柱的相关原理,其成就。阿基米德将欧几里德提出的趋近观念作了有效的运用,他提出圆内接多边形和相似圆外切多边形,当边数足够大时,两多边形的周长便一个由上,一个由下的趋近于圆周长。他先用六边形,以后逐次加倍边数,到了九十六边形,求出π的估计值介于3.14163和3.14286之间。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积是其内接最大圆面积的四倍。而他又导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这个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着作
《方法论》
《论浮体》
此书讨论物体的浮力,研究了旋转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
《论球与圆柱》
此书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和体积等50多个命题
《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
此书从几个基本假设出发,通过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原理,并求出若干平面图形的重心
《数沙者》
此书主要讲述设计一种可以表示任何大数目的方法
《论杠杆》
《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
《抛物线求积》
《论螺线》
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终于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而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着作,其中开头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桎梏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着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人之间经常要竞争。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人能面对更多的威胁,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在《不平等论》"Discourse on Inequality")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这种思想是法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卢梭对教育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位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被安葬于巴黎万神庙(The Panthéon)
‘肆’ 中国和西方对人类起源的有哪些相似这种惊人的相似说明了什么
一、从猿到人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在十九世纪以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如中国古代关于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和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上帝创造人的说法。另一种认为人是由某种动物(如鱼)变来的,几百年后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曾猜测人是由低等物种长期演化而来的,等等。这两种观点虽然有唯心与唯物之别,但它们对人类起源的问题都没有能做出科学的回答。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也逐渐发展起来。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动物哲学》一书,第一次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科学假说。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其名着《物种起源》中,科学地揭示了生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规律。1871年,达尔文又在其《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中,运用大量的资料论证了人与动物的关系,指出人类和现在的猿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的理论奠定了人类起源科学的基础。但是,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人与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达尔文都没能做出科学的回答。
1876 年,恩格斯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指出,从猿转变到人的决定因素是劳动,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劳动,因此他提出了“劳动创造人本身”的名言,并把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递进过程划分为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角成中的人这样三个阶段。近百年来考古资料的发现和研究。已证明了恩格斯论断的正确性。
1、攀树的猿群
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据现已掌握的资料所知,攀树的猿群一般指三种猿:(1)原上猿: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古猿,1911年在埃及法雍发现,其生存年代约在3000万年前,它们有32颗牙齿,身长如猫,能在树丛间灵活跳跃。(2)埃及猿:也在埃及法雍发现,生存年代约在2800-2600万年前,它们也有32颗牙齿,其排列次序与现代类人猿及人的牙齿相似。(3)森林古猿:最早在1856年发现于法国,后来欧、亚、非各地都发现了同类化石,其生存年代约在2300—1000万年前。同原上猿一样,它们也是林栖动物,四足爬行,并能靠臂攀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上述三种古猿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正在形成中的人
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生物,其主要代表是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腊玛古猿的化石最早于1932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接壤处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后在中国云南的禄丰、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亚、希腊雅典附近的庇尔哥斯等地均有发现。其生存年代约在1400—800万年前。腊玛古猿的犬齿较小且与其它平列,犬齿窝与人类的相似,臼齿的宽度超过长度,面部短缩,颌骨后缩,牙拱呈V 型而不是U型,脑容量约为300毫升。
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约在550—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南方古猿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粗壮型是人类发展的旁系,约在60万年前灭绝,而纤细型发展为后来的人类。纤细型南方古猿和腊玛古猿更接近于人类,其脑容量为 600毫升,拇指能和四指对握。
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均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木棒石块等天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同时,他们在争取生存的共同斗争中,逐渐形成和产生了语言。根据一些人类学家的研究,灵长类面部向后退缩是从腊玛古猿开始的而这是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
3、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
形成中的人在长期的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终于发展到能够用双手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标志着形成中的人变成了完全角成的人,这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质的飞跃。
那么,古猿到底是怎样变成人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作了明确的回答,他认为从猿转变到人的关键在于劳动。
当古猿在树上生活的时候,前肢和后肢就已从事不同的活动,前肢主要起攀摘的作用,后肢主要起支撑的作用,这时身体也呈现出直立姿势。这种分工经过许多万年的变化,这为以后下地直立行走并进一步向人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么,古猿是如何下地的?据科学家分析,大约到地质学上第三纪的中新世(1200万年前左右)时,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变化,森林逐渐减少,出现了成片的草原和林间空地,促使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活动,地面的生活使它们的后肢开始摆脱用前肢帮助走路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在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前肢在这时从支持作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从事其他活动,并能够经常使用石块、木棒等天然工具。形成中的人经过上千万年经常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终于发展到用双手制造工具,因而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
手脚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的一系列变化,由于直立行走,头部逐渐由前倾变为垂直,使脊柱托住了头部,这为脑子的进一步扩大为球形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扩大了视野,促进头部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由于手的劳动,食物越来越复杂,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够一代又一代更完善地发展起来。
此外,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有一种交换思想和表达意见的工具,恩格斯说:“当这些正在形成中地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时,于是就产生了语言。同时,意识也形成了。大脑和感觉器官随之也日益发达。恩格斯指出:“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了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就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
二、完全角成的人
完全角成的人是以能够制造工具为标志的,自完全角成的人出现以后,其体质仍在发展。中国学者体质形态的发展,把完全角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1、早期猿人
早期猿人是最早的完全角成的人。现在所知的最早的早期猿人的化石是于1974-1975年在坦桑尼亚北部伽鲁西河流域的拉托利地层发现的。发现物主要是上下颌骨和牙齿,经测定,其年代在380-360万年前之间。但在同地层中未发现石器。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特纳湖东岸的库彼弗拉发现了一个人类的化石头骨。编号为“KNM-ER1470号人”(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古人类化石登记号)经测定约在300-270万年前之间。1470号人的脑容量约为725毫升,颅骨形态与现代人近似,如眼窠隆起不大,没有明显突出的眉脊等等。1968年,在其上层35.5米处曾发现打制的石器,其地层年代经测定为261万年前。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有人认为,这是1470号人制造的。从1960年起,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陆续发现了一些化石人类,定名为“能人”。其年代经测定为距今180万年前,能人下肢能直立行走。手骨表明其拇指能和其它四指对握。在发现能人的地层里还发现不少砾石打制的石器,能人的脑量比 1470号人小(估计约为560-680毫升之间)。而时代比1470号人晚,这一矛盾目前还没有解决(有人估计是计算上的错误)。
2、晚期猿人
晚期猿人的学名叫直立人。我国学者习惯上把他们叫做猿人,他们生存在距今约200万年前。目前已发现的晚期猿人化石主要有我国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印度尼西亚的莫佐克托人、直立猿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阿特拉人(毛里坦人),坦桑尼亚的舍利人,德国的海德堡人等。
最早发现的晚期猿人是印度尼西亚的直立猿人。1891年,荷兰军医杜布阿在爪哇中部特里尼尔附近发现一个头盖骨及一枚臼齿。1892年他又在同一地层发现一个大腿骨及一枚臼齿。头盖骨很原始,与猿的相似,而大腿则具有现代人的性质,杜布阿认为这是介于人和猿之间的一种原始人类的遗骨,从它的大腿骨来看,已经能直立行走,所以定名为直立猿人。但有些学者不同意这群观点,有人认为头盖骨是长臂猿的,腿骨是人的,也有人认为头盖骨是畸形人的。然而大多数学者都支持杜布阿的观点。爪哇猿人化石的年代距今约为80万年前,在发现猿人的地点没有发现石器。
1907年在德国海德堡东南的茂埃尔发现一块猿人下颌,定名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下颌形态似猿,但牙齿似人,其年存年代与爪哇猿人相当,在发现地也没有发现石器。
在已知的晚期猿人中材料最丰富的是北京猿人,北京猿人最初于1927-1937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解放后又继续进行了发掘。如把解放前后的发现都计算在内,总计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9块,面骨碎片6块,下颌骨15块,牙齿152颗,此外还有一些破碎的肢骨。这些化石分属于40多个男女个体。
北京猿人前额低平,眉脊比爪哇直立猿人略小,嘴向前突出,没有下巴颏,平均脑容量为1059毫升,与爪哇猿人相比,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其生存年代约在40 万年前,和爪哇猿人一样,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北京猿人的上肢骨很像现代人,下肢骨也与现代人相近。但头骨保留更多的原始性质。解放后我国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做出了科学解释,他们认为,在人类体质进化过程中,劳动器官比思维器官进化的快,手和脚在劳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的进化速度较快,头骨和脑是随着手的发展和腿的直立行走而发生变化的,和四肢相比,其进化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这也证明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的正确。
3、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存于30-20万年前,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洞穴里发现的,被定名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尼人生存于30-20万年前,人类学家把他作为早期智人的代表,早期智人在亚、欧、非三洲都有发现,如在亚洲有印尼的昂栋人、中国的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等。在欧洲有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纳人、法国的圣沙拜尔人等。在非洲有布罗肯人、萨尔达纳人等。与现代人相比,早期智人的前额显得低而斜,眉脊略有突出,颏部不明显;现代人的脑子是前部和顶部发达,而早期智人的脑子却是下部和后部发达,但与晚期猿人相比,早期智人更接近于现代人,其脑容量约在1100-1600毫升之间,平均为1350毫升,比北京猿人要大得多,脑组织也复杂得多,且脑壳较薄,早期智人已能制造多种石器工具,并会人工取火。总之,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慧都大大发展了。
4、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又称新人,约生存于 9.2万-1万年前,其化石最早于1868年在法国的克罗马农洞穴发现,被定名克罗马农人,此后,除南极外,晚期智人的化石在其他各洲均有发现。如在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资阳人、河套人等,印尼的瓦贾克人、马里的阿塞拉人等,在欧洲有意大利的格里马狄人、德国的阿尔法卢人、马里阿塞拉人等,在美洲有墨西哥的特佩克斯潘人、美国的明尼苏人等。在澳洲有凯洛人和芒戈人等。美洲的居民大约是在5万年前从亚洲北部经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澳洲居民大约是在4-3万年前从东南亚进入澳洲的。晚期智人的眉脊几乎消失,前额升高,脸和下颌向后退缩,颏部明显,脑容量平均达到1400毫升,他们的体质形态已经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差别。
当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种)、欧罗巴人种(白种)和尼格罗人种(黑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时期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种的差别只是表现在体质形态的外表上,如肤色、眼睛、鼻型、发型等等,而并不影响到智力的优劣,种族主义者宣称人种有优劣之分,这是毫无根据的。
‘伍’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谁的名言,有何意义呢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通俗讲有两种说法,欢迎答主们讨论,一种说法是黑格尔,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另一种说法是列宁,应该说很多伟人都说过类似的话,其实主要体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下面给大家介绍中外两个历史惊人的相似,欢迎讨论:
很多名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谁最先说不好考证,但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有过类似的阐述,由于翻译的版本不同,大体有这样2种翻译:1、历史总是惊人的重演2、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说出现过两次。其实意思差不多。黑格尔在德国哲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辩证法哲学部分被马克思恩格斯所汲取,对现代哲学的影响意义深远。
‘陆’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大家:毛爷爷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大家:毛爷爷
----人类唯一“五个合一”哲学家,奠定了毛主席人类哲学家之王桂冠的基础
昨天晚上吃饭,有一位很有学问的师长偶然谈起毛主席,说毛主席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
我非常惊讶的问:为什么能这么说?毛主席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大家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其2011年所着的《论中国》中,用大量的事实和哲学论据证明,毛主席是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奢望的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一个哲学王(哲学家当国王治理国家)。
他回答:这是一个北大中文系的博士说的,说毛主席阐述的对立统一哲学问题,是哲学界最低级的问题,所以毛主席不是哲学家。
我彻底无语了,心里说:毛主席的哲学着作,以及作为人类唯一哲学王(圣王)的毛主席伟大的哲学实践,绝不是只论证了对立统一问题,毛主席哲学对宇宙、生命及社会发展的大本大源问题,以及世间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性和外在的相互联系,以及宇宙创世神,宇宙中具有神秘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主宰者(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也正在创造未来,具有无穷智慧和力量的人民群众就是上帝。民心所向,天必应之;民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行了科学的、令人信服的揭示、实践和应用,缔造了正确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雄的中国人解放军、56个民族大团结的中华民族、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人人平等新社会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盖世奇功和泽被全人类的厚德。
毛主席所写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经典哲学名着,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个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这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宗教问题,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国家、军队、政府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改造了中国军队(由对外一触即溃到战无不胜)、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如钢)和中国人民(从愚昧自私贫穷落后到觉悟奉献艰苦奋斗)。《矛盾论》、《实践论》、《论特久战》、《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用准确的预测决胜未来(1921年向同学萧子升预测中国共产党30年至50年必将创建、统治新中国;1935年准确预测国民党中央军增兵打鼓新场,坚决反对红军攻打打鼓新场;1938年预测抗日战争需要8年左右时间持久作战且中国必胜日本必败;1946年预测解放战争3至5年可以解放全中国;1950年预测抗美援朝中国出兵中国必胜并不会影响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等,毛主席对未来数不胜数的准确预测和依次做出的正确决策,在当时每次都会遭到很多中央领导都无法理解和坚决反对,最后都是铁的事实在一次次证明毛主席的正确和伟大),建立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指导着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追求真理、研究理论、着书立说的孔子、老子、马克思、黑格尔、康德、尼采是哲学家,追求真理、研究理论、着书立说,同时又应用真理、实践真理、实现真理、改造中国与世界、造福人民、泽被人类的毛主席,难道就不是哲学家吗?立不朽之言的人是哲学家,立不朽之言的同时又救万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领导中华民族从亡国灭种走向伟大复兴,立不朽之功、立不朽之德的毛主席,难道就比只研究理论的哲学家低级吗?这是哪家的逻辑?
不认可、不理解毛主席的人,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认知水平极低,要么是别有用心,本身就是反中反党帆人类的汉奸。再过500年甚至100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华民族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书,都会对毛主席进行重点记载、推崇和纪念,都会给子孙后代浓墨重彩的郑重的介绍毛主席,讲中华民族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开始从衰败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界中心是因为毛主席的巨大影响开始从西方转移到东方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普遍信仰,甚至世界东方,甚至全世界人民的信仰,从毛主席开始,由过去的信仰老天爷、上帝,逐步转到更科学的人民信仰,开始信仰毛爷爷(中国人信仰从老天爷到毛爷爷),因为毛主席是人民群众无穷智慧、情感、能量、祈愿、力量的人格化身。他们这些说毛主席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他们死后谁还会记得他们?他们恐怕在自己死后10年就不会再被任何人提及了。
回家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我有责任把毛主席是全世界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大家的事实告诉大家。
事实上,毛主席不但是世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而且还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五个合一”的哲学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论中国》(2011年5月企鹅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称毛主席为世界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哲学王”。
世界上最好的哲学家,能有一个合一就很了不起了,毛主席的五个合一哲学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哲学家都不能望其项背的。
第一,哲学家与国家领袖合一(圣王合一的哲学王),毛主席是世界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哲学王,实现了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和中国哲学家(庄子等)千百年来的奢望:哲学王(圣王)治国(详见崔士忠早期文章《毛主席:哲学王,红太阳》)。
哲学家执政治国是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他的《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这和中国同时代的圣人庄子所期望的理想国由“圣王”统治同出一辙。他们一致认为,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圣王)统治是必要的。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统治尽管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极其困难。哲学家的产生就比较困难,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更为困难。最后,柏拉图提到,如果哲学家有幸能成为统治者,它就会根据理想的模型来改造现实的城邦,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中国就有幸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柏拉图和庄子的理想国,哲学家与国家领袖合一的哲学王毛主席,不但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而且还亲自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做到自己哲学思想与宪法的合一,哲学思想与国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器的合一,创造了一个“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神话般平等世界、朗朗干坤。
第二,哲学导师与国家领袖合一(君师合一的领袖导师),毛泽东思想教育了中国几代干部和精英,让中国的英雄豪杰、先锋模范争相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勤务员和服务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君师合一”的“三不朽”伟人。
人民性、求是性、包容性、坚韧性是毛主席留在历史上、世界上“虽久不废”的不朽之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反对霸权主义、团结世界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英勇斗争者,这是毛主席“虽久不废”的不朽之功。毛主席着作等身、诗哲合一,以他的思想言论、雄文大作影响着中国人和中国变化,这是他“虽久不废”的不朽之言。
从古至今,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外国的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克思,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中国的有老子,孔子,墨子,庄子等。也产生了很多伟大的哲学着作,比如《理想国》,《形而上学》,《资本论》,《周易》,《道德经》等。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伟大哲学思想都对世界的历史发展,人类的思想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仅仅是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正确与否也无从论证。
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都是有作为和有重大影响的君主。但他们没有留下系统的着作,没有起到导师的作用,也就是毛泽东说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中都缺少“立言”之“不朽”。
孔子被尊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称为万世师表。经他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与他和学生对话录《论语》,传之后世,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学习的经典。孔子之后被尊为中国亚圣的孟子,其着作《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是中国封建社会起思想引导作用的教科书。但孔子、孟子虽有很高的思想指导者地位,却不曾有过号令天下的领导权。宋明的程颐、程颢、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也曾发挥过思想引导作用,但程朱陆王也都是思想家,同样不曾有过号令天下的领导权。
第三,哲学家与人民合一(民哲合一的人民哲学家),让人民大众掌握哲学这个武器,达到六亿神州尽舜尧。
毛主席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里和课堂上解放出来,变为人民群众手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
世界上其他哲学家只是研究阳春白雪的哲学理论,老百姓看不懂,听不懂,只有毛主席把古今中外空洞高深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文化和国情相结合,创立了自己的哲学理念、哲学体系和哲学思想,并用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哲学武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哲学化管理让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产生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最后,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一不发枪炮坦克,二不发军需子弹,三不发军饷银元,四不提供军队兵源,只是发电报传送毛泽东思想,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就战胜了所有强大的困难和敌人,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哲学家从老子、孔子、商鞅、王阳明、朱熹等等,都被历代皇室宗亲利用,奴役百姓,成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群众的文化工具和精神枷锁;康德、黑格尔,甚至马克思主义,只要脱离毛泽东思想,就会被资本家利用,沦为资本家巧取豪夺人民财富的工具,沦为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的工具,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毛主席时代,大老粗学哲学,让哲学理论大众化、平民化,平常百姓也能从哲学思想中,升华人生境界、人生格局和智慧觉悟。毛主席哲学给了人民群众一双火眼金睛的慧眼,让劳动人民能够识别一切欺骗人民、毒害人民的美女蛇,以及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国主义,再也不上当受骗。正是因为毛主席哲学思想的教育,使每个中国人都时刻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对于帝国主义和买办资本家,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一般哲学家的哲学着作阳春白雪、晦涩难懂,老百姓看不懂;毛主席的哲学着作语言丰富平实富有诗意,专家教授不觉肤浅,平民百姓也可以一看就懂,语言优美,读的津津有味。
第四,哲学家与诗人合一(诗哲合一的诗人哲学家),把哲学和哲理融入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歌。
毛主席是一位哲学家,一位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为人民服务》等经典性哲学着作、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哲学家。
毛主席又是一位诗人,一位写出了《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长征》等许多脍炙人口诗词的大诗人。
作为诗人哲学家毛主席,他的哲学着作往往既体现着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又常常以诗一般的语言,给读者以诗美的享受。
我们先来看看《实践论》中的若干句子:“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建国后,毛泽东关于国家建设的一些着作,也同样以诗的语言表达着建设哲理。
诗词与哲学的关系,郭沫若曾有一段名言:“诗人与哲学家的共通点在于,都是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的利器是纯粹的直观,哲学家的利器更多一些精密的推理。”虽然诗人和哲学家的写作方法不同,但他们还是有共通点。
中国被称为诗的王国。在中国古代经典着作之一《诗经》中,诗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诗经》和《楚辞》之后的两千多年中,称得上既是一流的哲学家,又是一流的诗人,称得上将诗词与哲学融于一体的诗人哲学家和哲学家诗人的人,也只有毛主席。
毛主席在1906年(13岁)秋所写的《吟天井》诗句“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16岁所写《咏蛙》诗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人有病,天知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流人物,还看今朝”。“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改造中国与世界,解放全人类”等。诗言志,毛主席的这些诗词都富含丰富、深奥的哲理,是对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和革命英雄伟大壮举的真实写照,是觉悟者心中自然流露的诗的哲学和哲学的诗,比传说中的释迦摩尼佛以及各类神仙的境界和功德不知要高多少倍。说毛主席不是哲学家的的人,他们的理解能力有多低就可想而知了。
第五,毛主席是知行合一与天人合一相结合、相统一、相合一的哲学家。
知,指认识、知道、道;行,指实践,行动。认识与实践合一,知道与做到合一。
天,指道、规律、永恒、未来、共产主义;人,指人、人民、现实、现在。人的思想、行为要符合道和规律,现在社会、现实社会要符合未来社会、符合梦想的要求。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 相当于心理学中的自动化行为、潜意识行为、无意识行为、不过大脑的行为,比如见到有人落水,不需要思考,直接跳到水中救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致良知也是王阳明心学的主旨,要求人们恢复这种本能的意识,即良知良行良能。语出自《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良能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
孟子、王阳明主导的知行合一是内求法。毛主席主导的知行合一是外求法和内求法相结合、相统一、相合一;孟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个体,毛主席的知行合一是个体与人民,是国家机器和政府公务员。
调查研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事实求是、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统一战线,人民军队,党的建设,改造中国与世界,解放全人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宪法(宪法与哲学合一),真正做到了识行合一、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毛主席不但是伟大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未来学家、改革家和诗人。毛主席是世界上把哲学运用于政治思想、军事战略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集大成者。毛主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创造和发展了人民哲学体系,崔士忠根据毛主席的人民哲学体系,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道路相结合,创造了人类第四种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财富分配方式人民经济学。
未来3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这样的新发展?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格局?怎样构建这样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贯彻什么样的新发展理念?怎样贯彻这样的新发展理念?人民经济学都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什么是人民经济和人民经济学?人民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升级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经济运行模式和财富分配方式。人民经济学是以人民创造历史和未来为哲学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道路相结合的,以实现人民至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新型公有制、人民生活幸福最大化为目标的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民经济将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进入共同健康、共同富裕、共同觉悟、自由人联合体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是人类社会继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第四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财富分配模式。
‘柒’ 历史会重复事实吗
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哲学上来解释,任何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当中的,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历史是绝对不可能重复的。
但是任何事物的运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例外。所以,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性,这就是社会发展规律在起作用。
‘捌’ 人类历史上,谁可以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
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人是,老子李耳,他的着作是《道德经》,他所创立的学派是道家学说。虽说诸子百家的思想都受到了《易经》的影响,而且绝大多学派的思想都能在《易经》中找到相通之处。但是,在这些思想中,道家学说是最有见地的。如果说《墨子》是一本早期的科学丛书,那么道家的学说可以说是探讨人性的巅峰之作。不管是后世的佛教思想还是西方的那些个宗教思想,都可以在《道德经》中找到相同的思想。而且,《道德经》中所讲的更为透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
三、老子李耳所创作的哲学神着《道德经》中蕴含的天地人之间的道理《道德经》中蕴含的天地人之间的道理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这就是讲的天地人之间要互相不侵犯,这样才能悠然的生活在人间。
‘玖’ 强调模仿是人类的天性的古希腊哲学家哲学家是谁
亚里士多德。模仿论是体育产生的学说之一,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体育产生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