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乃成功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思想家朱熹说得更为直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课堂中的趣味性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从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根据历史教学的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对历史课本中上比较深奥的哲理的问题,就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用体味到的哲理去指导自己的人生。如在教学《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对于老子的思想的理解,课堂思考题从以下思路去设计:先从学生都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入手,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哪位同学能讲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福──祸──福──祸)这一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过程。)
2。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立面,任举一个你知道的或遇到的对立面互相转化的例子。
3。 在学生真正懂了老子的思想后,让学生结合老子的思想,谈谈怎样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好事与坏事。
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争相发言,兴趣盎然地搜集自己和别人的现实生活经历,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抽象、难懂的哲学思想。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积极、主动的思考讨论中领悟到遇事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的冷静的人生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巧设问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以激励他们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 “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 *** ,这种 *** 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这样的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嫁接到活生生的载体上。
二、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神”入历史
历史课堂思考题的设计,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改灌输为启发、引导,驰骋想象,利用相关的资料、证据,穿越“时空隧道”,以当事人的身份“神”入历史,想象古人的想法,体会古人的感受。如在教学《大统一的汉朝》设计了以下思考:
1。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位政治家,你怎样帮他解决王国问题?
2。 你认为你们提出的建议中,哪个在当时最可靠?
3。 比较你们和汉武帝的措施,哪个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设计首先打破了历史与己无关、与现实无关的心理障碍,一下了拉近了历史和学生的距离,学生被推到主体地位,“口欲言而不得”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其境,在为古人分忧时,思考历史,多角度思维,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发挥创造力,重建知识结构,给汉武帝出了很多“主意”。有派军队消灭这些王国的势力;有赏赐给国王很多东西、很高官职,笼络各国国王;有派钦差大臣到王国监视他们;有撤销各国国王及其封地;把国王调到中央……在分析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及与汉武帝的策略相比时纠正了思想偏差,理解了历史,感受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要依据时代背景的历史辩证史观,体会到了终身受用的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放手让学生实践
1。 在动手制作中体验、感悟
为了增强趣味性,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尝试放手让学生动手制作,以达到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活动中发展。如在学习历史七年级(上)《灿烂的青铜文明》后,可以让学生用油泥或泥巴模仿商周青铜器制作一件器物,学生通过亲自制作,又参加年级的作品展览,不仅可以感受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工艺精美,认识到青铜器的制作和发展本身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体验制作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建议学生亲自动手打磨两件生产和生活用具,并尝试着用它去从事简单的劳动。学生积极参与,一名学生在作业中写道:“我试着用石头打制石铲,可那石头一点也不好打,既要有力气,还要有些技巧,一不小心会把手打烂,即使不打手,一会儿,手也会磨破,费尽了力气,总算做成了,试着去铲地,只能蹭一点点地皮,原始人生活可真不容易啊!”通过制作并使用石器等的活动,学生很容易体验到古人生活劳作的艰辛,通过不同时期生产工具的对比,学生体会到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对人类的生活、生存及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看到我国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正是学习了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这无疑就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2。 在学习竞赛中积累沉淀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历史课堂理当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方法,每上完一节课,下课前一定会提问所学知识,并用现场打分的方式,这样引起学生的重视,基础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课后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上《新疆、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课时,使学生通过该主题的历史知识竞赛增强对祖国疆域、领土 *** 的历史认同感,开阔人文知识视野。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 ,使所学知识与时事政治相联系,强调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已有知识从专题角度进行整理,在学习竞赛中使知识积累沉淀。
3。 在创作展示中提升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开阔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方法之一,鼓励学生表演历史小品。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小品、表演历史小品《商鞅变法》、《杯酒释兵权》以及表演一些成语典故等。要表演短剧,学生必须先读教材、理解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再合作分工,整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学会获取知识,表达情感,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力,使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合作共事,也为那些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没有道具,就自制道具,用烟盒、毛线做成皇帝的冕旒,用女生的头饰制作成文成公主的头饰等,使表演具有真实感,富有感染力。在表演中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尝试从当时人们的立场和处境去思考问题,做出判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认识的主动建构。
4。 在辩论中达成共识
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是我们当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武则天功过的辩论”等专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他们为了能在辩论中获胜,为小组争光下去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辩论会上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学生经过辩论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论能力得到了训练。这些活动必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充满生机和活力。
5。 在网络资源中放飞思维
把网络资源引入历史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和创新性思维健康成长。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络教学也日益广泛,我们历史老师要通过网络,开拓进取,借助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培养学生熟悉网络、利用网络查找历史资料,启迪学生思维,放飞思维空间,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并努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Ⅱ 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应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拥有一个引以为豪、特别是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幽默诙谐、善于教学的老师,是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每个老师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相互配合,共同进步。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以善教的艺术去折服学生,而且要以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至关重要。小到穿着打扮,大到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他们喜爱的老师和睦相处,可以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培养与学生的情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师德如此高尚,学生的嘴角能不露出几许微笑?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必须以才感人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把历史的魅力巧妙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也渐渐融入,因此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比较渊博的知识。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有趣,也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选择一些典型生动的材料进行补充,使整个历史教学内容血肉丰富,使描述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使叙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如临其境。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学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要讲求教学的方法艺术,启发得当,形式新颖。同时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平时看书、读报、上网、看电视,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多多收集历史资料,精选一些典型材料,讲课中适时抛出,既增加生动性,激发学生情绪,又颇显学术气,使学生由奇生敬,由敬生爱,由爱而主动学习。
教师如此博学,学生眼中能不露出几丝欣赏的目光? 3.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必须做到可亲、可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始终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只有教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可亲,努力创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上课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努力创建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有亲和力,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切不可冷冰冰,板起面孔,否则会得不偿失。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总会出现回答不全面或回答不对甚至是答不上的现象,这都是很正常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其次,教师要可敬。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能严于律己,虚心好学,敬业爱生,尽职尽责。同时,老师言谈举止要文明高雅,处处为人师表。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敬老师。 教师如此可敬可亲,学生心中能不多几分感激? 4.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寓教于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教师用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把学生带进历史课堂。在教学中,尽量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通过唱歌、讲故事、演小品等多种文艺形式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情感的渗透,使之达到寓教于乐。
历史课如此生动、有魅力,学生能不感兴趣,学习能不刻苦?
5.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对学习有成功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一道道难题,获取了某种知识,心理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兴趣。否则,如果学生上课听不懂,提问不会答,作业满篇错,学习完全在失败中渡过,那么,他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因此,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
首先,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无法突破时,老师要循循诱导,帮助学生排除拦路虎,使他们从“山重水复”的无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这样,学生就会消除畏惧心理,产生成功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学得好,问题回答正确,老师固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学生对某一知识学习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很准确时,老师除了给以补充完善外,还要给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甚至有时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完全错误,但只要他学习努力,老师也要对这种精神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历史科教学要讲究手段多样化,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本与社会相结合等,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对教学充满新鲜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Ⅲ 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1.如何让学生爱上 初中历史 课
初中历史教学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并积极吸取历史经验教学。
历史学科与其余的课程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历史最大的动机就在于兴趣,对于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要想提升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很难。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独特文化氛围,以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一、现阶段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1.外部因素歪曲历史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影响,手机、电脑等现代化产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现代媒体的快速传播,学生在接收各方传来的信息。
虽然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获取了一些历史信息,但是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有些影视作品为了增加收视率,对其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肆意篡改,导致学生长期处在歪曲历史信息的渲染下,难以正确、全面地认识我国的历史,造成心理上的错误认识。
这是我国现代历史教学当中十分不好的现象。2.学生学习历史方法不恰当,死记硬背较普遍经过长期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不是因为对其有兴趣,而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考试。
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不是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总是那么枯燥无味,教师应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历史,陷入厌学状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很多的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上都能跟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
以孔子为例,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与他的学生就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正是这种理念的影响,朱熹的学生陈淳才能作出《北溪字义》。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意义。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使得学生对教师教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的过程当中,还要坚持师生平等的观念,创建公平、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不断探索。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让教师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朋友。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保持高尚的品质。
初中历史教师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由衷地喜欢教师的引导,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许多教师。
其中,有些教学的成绩较理想,有些教学水平一般。但是,最终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对学生较好,用心来教育学生。
教师要多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学生只有感觉到教师在重视自己,才有学习的动力。3.教学内容故事化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下,初中学生正好处于敏感的青春期,此时他们的兴趣爱好已经形成,个性特点突出。
教师要充分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将历史教学与 历史典故 相结合,还可以穿插历史名人的事迹,来增加历史课文的可读性,营造一个故事性的历史课堂。
在轻松的环境当中,不知不觉地获取历史知识信息。例如,在讲初中历史当中“上古人类文明”内容时,教师可以查询一些上古时期的神话,或者运用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来引出史前时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历史知识点的讲解营造氛围。
4.有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已经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校园也已经成为数字化的校园。在多媒体教学下,不仅带来了高效率的课堂,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等感官,充分参与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影视作品、图片、游戏等,在课堂上播放,或者带领同学来做。
例如,教师在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环节的内容时,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或者较为真实的影视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等。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注意,选取的材料不仅要紧扣主题,还要具有真实性,不然会给学生产生误导。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穿插 历史故事 ,建立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2.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
初一的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历史学习,有可能连历史是做什么的,怎样学,怎样考试都不道,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历史学习,培养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才会变成主动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开学第一堂课就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历史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考试的题型,学习的方法,做题的方法,让学生对历史形成一个概念。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一种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学习,自由表达。孩子们刚从小学来到一个新环境,从心理上来讲一定会有怯生生的感觉,如果再遇到一个凶神恶煞般的老师,估计首先就会从心里抵触了这门课,试想他怎样去进行以后的学习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创造,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的去讲自己想讲的话。在确实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告诉孩子正确的就行了,而不是批评他:“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这么笨!”
孩子喜欢学习了,我们要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光读懂不行,必须有良好的记忆。告诉他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你都记下来,考试肯定没有问题。记忆方法有很多,像重复记忆法,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还有联想记忆法,可以联想到自己看过的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历史电视剧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历史成绩的的一些好的记忆方法。
作为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补充课堂知识学习的习惯。让那些爱看书,爱上网的同学充分利用自己的爱好。随时收集相关资料,可能会大大增加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关注度,也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课堂将气氛浓厚了,活跃了,也会带动其他学生参与进来,相信历史课堂会成为更高效的课堂。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小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懂得怎样小坐合作,我觉得这不是太困难的事,关键是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发挥特长,主动参与,在参与中享受成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另外还有很多的学习习惯要培养,比如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预习的习惯 ,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些习惯其实也是所有学科的学习所学具备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任何一种习惯都需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初一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要想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必须下一番苦功不可。教师要趁热打铁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教学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让学生爱上初中历史课
历史课内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致,长期以来,历史课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许多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
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妙招。
一、活用、巧用历史新教材 历史教材是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最直接的工具。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认为新教材版面活泼,图片清晰,主题鲜明,时代感强,且不再讲究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善于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了适宜的教学素材和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益于教师打开思路、选择方法,追求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但毋庸讳言,许多一线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仍是照本宣科,认为只要把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理念与新课改是格格不入的,长此以往,我们的课改将流于形式,甚至夭折。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只是一种工具和中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实现教材观的转变,真正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即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旨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同时,教师使用新教材要有创造意识,把握好教材的弹性,能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重组、取舍、再创造,使教材更适合自己及学生。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环境,使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每一个学生,爱生如子,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感情和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把学生看成和你一样的需要人格尊严,需要维护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平等对待学生,与他们民主相处,即使他们犯有错误,进行教育,也必须尊重他们,创设一个比较宽裕、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坐着与你谈话;课堂上每天送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语,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依赖带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打造和谐课堂。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有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差生”的,在别的课堂上不被搭理的学生,在我的历史课上却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像一株株不再害羞的幼苗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渐渐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教学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以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提高。身为新世纪的历史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努力探索最佳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见解、有个性的人才。
三、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下,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学教师教育不需要“成品”,未来社会更不需要只会念经的“和尚”,封闭、正统、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早已成为过去。
更新教学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历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以学生的无知和被动来建立自己的权威,而要把学生当作具有无穷潜能的资源来开发,敢于把学习工具交给学生,将探究知识的心理历史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做一个简单的带路人,而应融入其中,以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使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客观事实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只有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要求,才可能在教育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和发展。
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专业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时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历史是一门与自然、社会、人类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历史老师肩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责任,因此他的人格和行为都要力求做学生的榜样,这就要求他们向着“完整型”的标准努力。
四、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教师要会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在讲授中国古代史,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时候,我让学生扮演罗马商人,然后问他:“你要经丝绸之路到。
4.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是一直困扰很多历史教师的现实问题。
除了提升个人素质、幽默风趣、创设情境,我们还能怎么做? 深入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都很困惑:历史课是学生最不愿学的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历史课属常识课——既然是常识,不学也罢。
究其原因,学生的回答无外乎两点:一是“内容枯燥”;二是“听天书一般,没意思”。这两个原因,前者是客观的,问题在教材;后者则是主观的,问题的关键在教师。
曾几何时,学习历史的目的似乎就是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重大意义,记住祖宗的各项发明创造,难怪有学生感慨:历史真枯燥,历史真难学!还说,“背”历史最难的是时间。这是本末倒置,不难才怪!学历史干什么?唐太宗早就告诉我们了:以“史”为“镜”。
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活”起来,就应注重学生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讨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让历史课成为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又受思想教育的一门课,需要教师把握好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第一堂课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历史课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
比如讲到学历史可以使人明智,教师可以提问: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古代的明君,你知道他明智的原因吗?就是他注重“以史为镜”,注重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使自己很少犯前人犯过的错误。由此,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历史,认识到学习历史的现实作用。
总之,无论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或手段,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活”教“活”学历史。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功底,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对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历史可以鲜活起来,《历史》课程的教学也可以生动起来,从而使历史学科焕发出本来具有的盎然生机。
Ⅳ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历史是小学科,很多同学不够重视,但中考还是占有一定分值的.如果教师总是枯燥无味地讲,学生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
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要让学生喜欢自己上的历史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课要讲的重难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教师也要有亲和力,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二,上课讲题不要就课论课,要多一些联系,历史本来就是可以谈古论今的。
只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课堂自然变得生气勃勃,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会兴致盎然.
三,上课要幽默。
教师平时可以看看笑话,积累一些幽默素材,那么根据平时上课的一些突发事件,用一些幽默语句或者笑话及时处理问题,可以减少学生上课开小差的几率,同时可以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因为有了多样的选择,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封闭式”学习环境下的消极等待转为主动进取。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设问、互动 *** 流等措施,帮助学生扩大自身的知识来源,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及每个学习个体的自我适应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
五、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评价激励。
适时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发言积极的、学有进步的、及时完成作业的、解题思维独特的同学给予表扬。
每一个老师必须明白: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克服学生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挖掘潜力,人尽其才。
总之,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历史课并非易事,但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不让每一个学生在历史课上掉队.
Ⅳ 如何引导孩子学历史
一、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习兴趣
感兴趣才会主动接近、思考,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不厌学才能更好学。
第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满悬念的开头的历史课,必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进而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两全其美。在讲新课前,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课程。如,对于“九・一八”事变这堂课,不妨以这样的情境设计导入课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录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矿……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放完这首歌曲后,老师问学生歌曲反映的内容和历史事件,由学生回答导入“九・一八”事变这堂课。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思考、提问和发言,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读史使人明志”,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习兴趣。如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联系2009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文物高价拍卖事件,以及国宝流落海外的情况,引入当时的火烧圆明园事件,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第三,以历史故事、事件、逸闻等为课堂兴奋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熟知历史背景、各类文献,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故事;其次,教师要广泛搜集教学素材,有意识地做好教学准备,如搜集影视、歌曲、文章等各类趣味素材,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是教材知识的搬运者、教参的执行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扩散性学习思维,同时,可以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以唱历史歌曲回顾历史,以参观名胜古迹走进历史,以演讲形式点评历史,以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以影视图片感受历史,以历史知识问答巩固历史。如抗日战争单元“西安事变”一课,在其发生前后,国内外各派势力是错综复杂的,各方态度也千差万别,这是这一堂课的学习难点。对此,不妨通过电影《西安事变》中的几个片断加以介绍,西安张、杨兵谏扣蒋,宋美龄、端纳为和平解决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周恩来西安调停……通过回顾这一历史,引导学生弄清进国内外各派势力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引导他们分组探讨当时蒋介石不能杀的时代背景,并以此延伸,进行一次课堂演讲或辩论,让学生真正融入历史、参与历史。
三、讲、练并用,采用有教无类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具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课堂资源,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体会中国博大精深历史的风采。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利用讲和练的手段,实施分类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主动者、创造者角色。对于差生,教师更要有耐心,要及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预习,讲与本课堂有关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课的知识要点,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并按线索理出头绪等。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分类,如将有关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将有关的事件集中起来,前后联系,做到知识系统化,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Ⅵ 如何尽力提高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一、重视学习目标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我们的导学案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目标,干什么事都要有目标,并向着这个既定目标不断前进,学习也是这个道理,我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总是先认真研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并结合教学参考书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然后动手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例如我在编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时,课程标准是: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然后我又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对本课三维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分析对中国的影响。
⒉了解义和团反侵略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学会历史比较法:通过对历次列强侵华史实的学习,认识到中国正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列强凶残的本质。学习义和团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奋斗目标。 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历史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历史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在新的教学理念里,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尽力让学生参与导学案的制定,多媒体的策划,在小组评价中,让学生派出自己各组的评价代表,制定出符合学情、班情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激情很高,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2.正确评价学生
正确评价学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我在平时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兴趣培养,能够适时给予适当评价。例如我校八一班学生李鹏鹏,由于某种原因,说话不清楚,但他学习十分积极,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常常很有见地,我就经常鼓励他,让他到黑板前给同学们讲解,他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更加努力了,每一次历史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据最新的2010——2011学年度期末考试历史统计,他又获得了87分的优秀成绩。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不能取得成功,时间长了,大家就会怀疑它的科学性,如果教师在平时注意用成功例子来激励学生,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校七一班的白晶晶同学是我的一位亲戚,入学考试成绩十分糟糕,其中数学只考了6分,经过在我们学校的学习,成绩是稳步上升,特别是数学,那变化真是翻天覆地,150分的试卷,她已经能够考到120分。总分由原来的班级垫底上升到班里的前十名之内。我在班里总是有意无意的把这件成功的例子拿出来激励学生,不但鼓励了她本人,还带动了七三班许多同学的积极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例如我在上到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抗日战争,我先给学生放了一段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影视资料,又带领学生回忆了1894年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让学生沉浸在历史中,然后我提出了问题:同样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怎样取得胜利的?你们想知道吗?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我调动起来了,他们都回答:想!那我们就开始学习《第四单元抗日战争》。事实证明,本单元学生学的很好。有第四次月考的成绩证明。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例如我在上到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时,我布置学生温习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来感悟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龟虽寿》里面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感悟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温习杜甫有关诸葛亮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来领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诗句,学习历史的兴趣陡然高涨,其效果更不用说了。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我们的小组竟评其实就是开展学习竞赛,以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从本学期实行小组竟评以来,我们的学生课下温习认真了、上课学习热情了、小组竞争激烈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自觉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一句话,他们学会了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Ⅶ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
我自己就对历史很感兴趣,说说我的看法吧:
孩子的兴趣和他在比较小的时候接触的东西有很大关系,在他四五岁到10岁之间是很重要的时间窗口,这段时间他接触的东西可能影响他一生。我在这个时候读了几本书,有一本是上下五千年,我想和我后来一直很喜欢历史有很大关系。如果能抓住这个窗口,让他耳濡目染,多了解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会非常有效
对于很多已经过了这个时期的学生,那就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了,可能要曲折一点,因为很多学生过了这个时期逆反心理就很强了。
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从他喜欢的方面入手:比如我见过很多人喜欢玩三国游戏,进而他们慢慢也会去喜欢三国相关的东西,很多人会尝试了解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
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如果学生有喜欢的历史相关的游戏,或者其他和历史相关的电视啊,小说啊,可以先推荐他看同一个时期的有趣的历史书籍,或者历史节目,推荐他接触历史有趣的一面,然后进而再去喜欢其他时间的历史。
其实适合学生,容易让学生喜欢的优秀历史相关的作品很多,根据我的经验,《明朝那些事》,易中天品三国,还有很多电视剧,都很容易让他们接受,而且很多男孩子天然的就有喜欢的三国等历史相关的游戏,从这些方面入手,去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流,并告诉他他喜欢的那段历史里他不知道又非常有趣的事,书,电视,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效果会非常好。
都是原创啦,打字挺幸苦哦
Ⅷ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享受历史课
一、用生动通俗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到商朝的“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二、让学生表演历史剧,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先让五名学生扮演历史剧中不同的角色,来表演“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图示说明:中国共六党成立的条件和历史意义。这样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三、引入恰当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四、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破解彩陶之谜”这个内容。先由图片引出话题,再结合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彩陶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彩陶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彩陶盆上人们手拉手的图案,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五、采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想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采用典型历史故事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里所说的历史故事并不是随便选取一个故事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而且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运用相关理论,得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例如讲述《三国鼎立》时,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后问学生就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即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中体现。创设历史情境,感悟历史。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让学生身临其境,那受到的教育将是书本上所做不到的。当然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书本没否则那就是凭空捏造了。如讲述西周分封制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来重现当时的情景,虽然表演有一点难度,但只要教师事先指导还是可行的。学生表演完了,不用教师讲,大伙基本上都明白了什么是分封制。相反让学生看两遍书,然后提问什么是分封制,好一点的学生把整段课文读了下来,对不对呢?当然对,要不然教材就有问题,然而过后你要再问他什么是分封制,他保证回答不上来。而学生表演参与之后相当长时间内,他都不会忘记。这里对学生参与后得出的结论,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对于教新颖的观点,应及时表扬,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真正地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
六、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多种形式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去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
Ⅸ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兴趣乃成功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思想家朱熹说得更为直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课堂中的趣味性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从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根据历史教学的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对历史课本中上比较深奥的哲理的问题,就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用体味到的哲理去指导自己的人生。如在教学《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对于老子的思想的理解,课堂思考题从以下思路去设计:先从学生都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入手,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哪位同学能讲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福──祸──福──祸)这一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过程。)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立面,任举一个你知道的或遇到的对立面互相转化的例子。
3.在学生真正懂了老子的思想后,让学生结合老子的思想,谈谈怎样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好事与坏事。
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争相发言,兴趣盎然地搜集自己和别人的现实生活经历,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抽象、难懂的哲学思想。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积极、主动的思考讨论中领悟到遇事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的冷静的人生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巧设问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以激励他们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 “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这样的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嫁接到活生生的载体上。
二、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神”入历史
历史课堂思考题的设计,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改灌输为启发、引导,驰骋想象,利用相关的资料、证据,穿越“时空隧道”,以当事人的身份“神”入历史,想象古人的想法,体会古人的感受。如在教学《大统一的汉朝》设计了以下思考:
1.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位政治家,你怎样帮他解决王国问题?
2.你认为你们提出的建议中,哪个在当时最可靠?
3.比较你们和汉武帝的措施,哪个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设计首先打破了历史与己无关、与现实无关的心理障碍,一下了拉近了历史和学生的距离,学生被推到主体地位,“口欲言而不得”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其境,在为古人分忧时,思考历史,多角度思维,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发挥创造力,重建知识结构,给汉武帝出了很多“主意”。有派军队消灭这些王国的势力;有赏赐给国王很多东西、很高官职,笼络各国国王;有派钦差大臣到王国监视他们;有撤销各国国王及其封地;把国王调到中央……在分析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及与汉武帝的策略相比时纠正了思想偏差,理解了历史,感受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要依据时代背景的历史辩证史观,体会到了终身受用的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放手让学生实践
1.在动手制作中体验、感悟
为了增强趣味性,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尝试放手让学生动手制作,以达到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活动中发展。如在学习历史七年级(上)《灿烂的青铜文明》后,可以让学生用油泥或泥巴模仿商周青铜器制作一件器物,学生通过亲自制作,又参加年级的作品展览,不仅可以感受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工艺精美,认识到青铜器的制作和发展本身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体验制作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建议学生亲自动手打磨两件生产和生活用具,并尝试着用它去从事简单的劳动。学生积极参与,一名学生在作业中写道:“我试着用石头打制石铲,可那石头一点也不好打,既要有力气,还要有些技巧,一不小心会把手打烂,即使不打手,一会儿,手也会磨破,费尽了力气,总算做成了,试着去铲地,只能蹭一点点地皮,原始人生活可真不容易啊!”通过制作并使用石器等的活动,学生很容易体验到古人生活劳作的艰辛,通过不同时期生产工具的对比,学生体会到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对人类的生活、生存及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看到我国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正是学习了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这无疑就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2.在学习竞赛中积累沉淀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历史课堂理当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方法,每上完一节课,下课前一定会提问所学知识,并用现场打分的方式,这样引起学生的重视,基础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课后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上《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课时,使学生通过该主题的历史知识竞赛增强对祖国疆域、领土主权的历史认同感,开阔人文知识视野。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使所学知识与时事政治相联系,强调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已有知识从专题角度进行整理,在学习竞赛中使知识积累沉淀。
3.在创作展示中提升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开阔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方法之一,鼓励学生表演历史小品。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小品、表演历史小品《商鞅变法》、《杯酒释兵权》以及表演一些成语典故等。要表演短剧,学生必须先读教材、理解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再合作分工,整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学会获取知识,表达情感,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力,使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合作共事,也为那些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没有道具,就自制道具,用烟盒、毛线做成皇帝的冕旒,用女生的头饰制作成文成公主的头饰等,使表演具有真实感,富有感染力。在表演中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尝试从当时人们的立场和处境去思考问题,做出判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认识的主动建构。
4.在辩论中达成共识
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是我们当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武则天功过的辩论”等专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他们为了能在辩论中获胜,为小组争光下去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辩论会上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学生经过辩论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论能力得到了训练。这些活动必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充满生机和活力。
5.在网络资源中放飞思维
把网络资源引入历史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和创新性思维健康成长。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络教学也日益广泛,我们历史老师要通过网络,开拓进取,借助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培养学生熟悉网络、利用网络查找历史资料,启迪学生思维,放飞思维空间,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并努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Ⅹ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近几年来,历史考题发生了很大变化:题量大,知识面涵盖广,知识点运用灵活性强,大多问题要求联系时政热点,史论结合。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很难驾驭学生,改进教学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兴趣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独角戏,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既沉闷又压抑,学生失去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要求教师导,学生演,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着。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展现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航海路线,这样学生在颜色的变化中、地图的运动中轻松地掌握了这三位航海家远航的起止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历史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了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有时让学生讲析自己熟悉、喜欢的历史人物,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文化》时让学生自己讲述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人物、《水浒传》中的好汉,描绘一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见,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有效得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