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教学如何提高两率

历史教学如何提高两率

发布时间:2022-12-27 05:40:03

❶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单纯的知识储备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历史教师,由于历史作为记载过去的学科,时间久远,理解史实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素材,感知历史;同时利用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容易被新鲜事务所吸引的天性,使这项技术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一、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
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学历史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例如在执教《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利用网络技术将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史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等,可以在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在平时历史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手段,来使我们的历史课更加生动、高效。下面我以《戊戌变法》一节课为例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形象导入本课,明确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设计的有的放矢。
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上课时先播放《中国近现代史》声像资料,仅用了六七分钟就介绍了戊戍变法从开始到失败的过程,以及变法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边浏览课件边重点分析戊戍变法的内容,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评价戊戍变法,在这里不仅给出了大量的各派的观点、学说,而且适时点拨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形成对戊戍变法的正确的认识。因此,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制作的课件能高度浓缩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剖析历史事件。
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对本节难点“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荟萃各派具有代表的观点,甚至掺杂一些虚假的信息、建立它的资料库,以便让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和想象。所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只给材料、不给结论的信息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3、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模拟历史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讲解贯穿全课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模拟历史剧:一是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让学生自己表演,并适时用投影仪显示论战时的插图,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论战的激烈情景。二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的情景。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重温了这段历史,而且对袁世凯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袁世凯的阴险狡诈,为以后讲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作了铺垫。同时,设计了一个列表归纳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对谁有利)、一个材料分析(光绪颁布诏书的真正含义)和一个关于爱国主义(谭嗣同自愿牺牲的意义)的小讨论。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再配合信息技术的声、图、影效果,能使他们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以趣激情,寓知于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乃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之快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❷ 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并获得成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具体谈谈笔者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

一、课程编排要巧妙,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衔接起来
由于中考的历史学科为开卷考试,许多学生对单个问题熟练掌握,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而高中历史多是以专题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围绕一定的历史课题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或手段寻找资料,获取所需要的历史知识,进而解决问题。此外,高中教学的时间较初中更为紧张,没有时间去复习初中的知识,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衔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具体方法如下。
(一)利用典型,随机引导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重点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发现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中存在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经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知识内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衔接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学习新的内容,对历史课本中的知识也不再是死记硬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鼓励交流,开展活动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积极性,善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利用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历史资料,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探究历史”“寻找历史宝藏”等活动,或者组织知识竞赛、出黑板报、手抄报或以历史故事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主动探究课本上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学习历史的快乐与成就感。
二、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初中历史教学比较传统,知识内容多以固定的形式教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又因为中考中历史为开卷考试,课堂上学生多是认准一个固定的答案,很少去思考或者质疑。这样,学生困在一个固定圈子里,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与热情,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利用手中的资源让学习氛围更好,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发问,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这对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方法如下。
(一)善于设疑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有疑惑才有学习的动力,有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历史这门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包括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所以,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让历史教学更丰富多彩,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
学生只有对课程感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才有积极性,才能主动去学,才能学好。而要使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讲到古代君主制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皇帝和大臣,在课堂上体验古代朝堂的感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历史。这样,学生感受会更加深刻。平时,教师可以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加深了印象,也丰富了知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更高,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和大胆探索,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学会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去深入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索新的问题,发现不同问题,与同学或教师进行探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总结等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对所学内容有系统的理解,在面对问题时能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四、着眼于培养长期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期,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有它独特的魅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改变一直以来的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局面,能够让学生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是,以往有些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都是教师教给课题,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是很积极,对分配的任务互相推脱,没有兴趣,也不重视。这就导致这类学习只是个形式而已。所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同时也要作为合作者深入学生当中参与探究活动,必要时可以给学生提出意见、提供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长期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旧的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转变教育观念,将传统教育的精华融入新的教育模式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❸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为历史课规定了每周两课时的学习时间。历史内容浩繁复杂,单凭这两节课的时间,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学习历史。历史课的记忆量大,使历史课成了苦涩的记忆,令很多学生头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成了老师们关注的问题。历史课要提高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史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形象地再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内部结构或演变过程,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二、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本知识的细目化,是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业成果的具体规定,因此必须具体、明确。历史学科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来实现其教学目的的,因此具体性的要求对教学目标的编制来说尤为重要。在编制目标时,能体现的要尽量纳入目标要求,但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塞。使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课该学习哪些内容,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由哪些知识要素构成,需要达到什么水平,知道哪些内容该识记,哪些内容要理解,哪些内容要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和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形成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进行哪些能力训练等。可在板书中标志“识记”、“理解”字样,或用不同颜色粉笔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这节课到底应该学什么,应掌握什么,哪是重点。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有全体目标,又要有分层目标,也就是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失,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情感、增长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三、课堂教学管理高效、全面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必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让课堂教学成为高效益、高质量、高产出、高收获的育人过程,教师从准备教学,组织教学到调控教学,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无不带有高效管理的烙印。要想使课堂教学高效应注意两点:管理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和谐的、愉悦的;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管理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个人独立学习与同学间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四、课堂评价有的放失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结果及学生学习中掌握知识情况,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能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评价课堂教学,能科学地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方法、效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由于评价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对象的不同,便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方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评价表: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单项的;可以是通用的,也可以是专用的,教师提供一种跨越时空和突破教与学界限的学习平台,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教师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调节、控制和总结,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问题永远存在,值得终生探讨。

❹ 如何更好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境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具有更多的便利性条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关度较高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更大的提高。通过情境教学的应用,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激发其爱国主义的同时也使其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结合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完善其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巧设问题牵引,启发学生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将教学内容的关键节点通过问题的形式来牵引学生思考,让同学们通过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迁移技能。例如,一教师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相关内容时,先用新闻视频和材料的形式将该段历史的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同学们对该时期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适时地提出了几个相关问题:(1)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怎样的积极意义?(3)改革开放与清朝末年列强通过条约让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有怎样的本质区别等等。这些问题选在学生容易疑惑或者难以承接的认知节点,这样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三、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一模块是一特定的主题,该模块内容以该主题为核心展开。在模块的设计上,都有着鲜明的指向性和目标性,这些都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模块设计作为教学的基础,通过教师的引导,使模块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将模块的主题内容不断地丰富,通过独立模块的学习及其不同模块之间内在联系的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便于其更好地了解历史,提高其历史学习和应用的能力。新课标的贯彻执行,使得教师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推进其课堂教学,使得高中历史模块教学呈现出多种开端、多系列和多层级的特点。以模块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教学需求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并完善其教学方式,使得历史教学更具开放性。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可以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种多手段和多种资源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

❺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刘爱霞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教授《唐朝的对外交往》一章“晁衡与鉴真”时,我就选用了李白的《哭晁卿衡》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短短几句,不但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展示了中日两国人民真挚友好的感情。而关于鉴真东渡,学生在小学学过,我就首先启发学生回忆,然后作生动的描述,这样人物呼之欲出,形象感人,亲切自然,同时又寓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2、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讲《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一节时,我对四位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艰辛和成就,进行了着力的渲染和描述,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的教学效果。在讲哥伦布航海之后,我还对哥伦布航行日记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其中有:大西洋上飘忽不定的绿草、闪烁不停的灯光,部下强烈的思乡情绪乃至反抗,“印第安人”的相貌、生活等等,这样的描述,加之教师忽而激动忽而愤怒,忽而慢条斯理,忽而激情高亢,仿佛把学生带到哥伦布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大西洋上航行,共享“发现新大陆”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讲课之中了。而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一节中讲到“和会不顾中国是战胜国,拒绝接受中国代表团的正义要求,竟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山东是谁的?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整段描述中愤怒之情跃于言表,加之语言抑扬顿挫,真可谓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以史教育人,以情感染人,把爱国主义的情感寓于言表之中。

3、教学中教学图片的设计

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度,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史料、历史地图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讲红军长征时,就亲自设计了一张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运用的是三层复合式地图,第一层是红军长征路线箭头示意(箭头已挖空)、地点等,第二层是抽拉式纸条,颜色与第一层底色相同,第三层是红色纸张贴于背后。讲解时,边介绍内容边抽拉纸条,红色箭头便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还通过这一直观教学,是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师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喜怒哀乐的感情色彩,辅之以形象生动的教学图片,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有益的,教师的教学能“俘虏”学生的全部思维,完全“占领”他们的心灵,使之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二、新颖教学方式的设计

历史教学应针对不同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各纲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进行优化选择,综合运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竞赛式等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也能主动自主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被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取到着令人可喜的效果。

1、虚拟历史情境法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部分内容,以前,我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从农业、手工业、城市的繁荣或商业的发展等几方面,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课堂气氛僵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太理想,所以在上《唐朝经济的繁荣》一课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历史情境:“假如我们乘着时间隧道来到唐朝,我们将怎样生活呢?你可以是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官吏、皇帝,等等,要求是要符合唐朝经济生活的实际”,先让学生看教科书,再分组讨论,然后分别上台扮演角色。[学生发言附后]。整整一节课,由于虚拟了历史情景,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效教学的时间几乎是一节课。从课后调查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2、模拟辩论探究法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史的内容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我打破以前的常规思路即先分析原因(或背景),再讲过程(或内容),然后分析结果、影响这种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我让学生以当时大臣或谋士的身份,开展辩论,拿出决策。这符合心理学“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学得最好”的原则。

例如,在学《赤壁之战》时,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搭建一个“殿前辩论舞台”,我扮演曹操,学生演大臣,然后,请各位“大臣”就“我”能否打这一仗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中形成了主战、反战的两种力量,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辩论,我从中归纳,主战派分别说出了四个理由,说明这仗定能打赢。反战派则列举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学生的争论过程,就是对这场战争的背景、利弊关系、战争胜负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真正体味到了探究的滋味和乐趣,课堂效率明显有了提高。

3、联系生活实际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在讲科举制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弊?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但也不乏创新思维的火花。在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我接着说:“英国大网络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最早的考试制度是如何出台的?它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像牛顿这样的人?”学生觉得古代的考试制度与“中国为什么没出现像牛顿这样的人”有联系,于是,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讲完以后,我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可以从古代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人才培养要求甚至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饮食结构等诸多方面去探究,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4、多媒体辅助视听法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口授,学生听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以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有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现象,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的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须教师多费口舌,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唤起探究的欲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

如讲到《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一节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奋斗”一目时,我先播放一首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从“杂草丛生、没有人烟”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过程,使学生自然形成“南泥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的问题,从而学生从背景、措施等方面开展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我常常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象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最终达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明显的状态。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有许多,作为历史教师,我还需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❻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一、要充分挖掘提问功能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精妙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奥秘的乐趣。精妙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实验证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历史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历史学习上,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问答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提出、思考与解答问题,在刺激与反应中,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双方不断地完善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不断提高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学习目标。通过科学的设问,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通过导入提问,在检查旧知识基础上,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领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变化学习主题时,通过过渡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突破难点重点时,提问可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结束时的总结提问,能使学生的知能升华,为以后学习埋下伏笔等。
5.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首先,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通过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加强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提出了四大方面十点能力的要求。四大方面是指,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语言表达;十点能力分别为:记忆、阅读理解、运用信息、归纳、比较、概括、分析、评价、史论结合、语言表达等。教师科学地运用提问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这些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想,如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历史思想等。
总之,有效使用问题的功能在于:从学生方面看,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数量、质量、水平和学业成就;能促进思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欲;能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帮助学生组织他们的思想;能增进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能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就某问题相关的内容与教师或同学沟通交流的越频繁,他们习得的知识技能也就越多,也能更成功的通过学业考试。从教师方面看,采取有效的提问能力,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理解程度并提供反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有效地优化设计提出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但也并不意味着提问越多越好。教师的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问题设计要科学精当。教师一般可在新课导入、主题学习、课堂小结等阶段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初的提问,其主要功能在于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德国着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其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的条件,其要旨在于激发兴趣。教师可因生、因时、因材,细观察、巧琢磨,创设新颖的情景,设计新奇的问题。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巧妙、生动、形象、直观、贴近学生实际经验,发人深思,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其反映,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主题学习。历史教材的每一节内容就是学习的一个大主题,其下的每一个子目就是一个小主题。这些主题是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学习主题时,提问的有效性往往决定着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科学地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1)巧妙设疑,启发心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着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一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创设科学的诱导源或启发源,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启智的要旨在于“设疑—探疑—质疑—释疑”,在这一过程中,让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启迪智慧。
(2)注意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就是从社会热点与生活热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问题、台湾问题等,针对台湾问题,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如台独活动的猖獗、两岸的交流、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台海问题的政策等,进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历史的高度来把握问题,总揽全局,提高对历史学习的驾驭能力。
(3)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旧促新: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经验出发,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以旧启新,新旧整合。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学习的难点、重点和疑点,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下面以“法国大革命”的学习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学习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时,可设计以下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分别有哪些?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又有哪些?法国与英美相比,革命爆发的原因有何异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制订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法国的《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等,这些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在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可设置新的情境,如提供这些法律文件的图片、引用这些法律文件的原文等进行设问,也可以直接提出以下问题: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中都制订了重要的法律文件,概述这些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通过对这些法律文件的分析,不仅突破了学习的重点,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了法律手段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加深了对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认识。
3、注重归纳概括,有效小结课堂。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虽然用时较少,但作用甚大。利用提问进行小结,可以复习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可以画龙点睛,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可以检查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调整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承上启下,做好课与课之间学习内

❼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经常谈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真正解决好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历史这一学科来说,在传统的观念中一般人都认为历史学科是一个很容易学的科目,只需要记记背背就能拿高分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的记记背背只是对历史现象的再现而已,谈不上理解更不要说分析了,更何况有的同学连单纯的背都还困难。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对历史现象的再现认知,更主要的是要能够通过对历史现象的认识理解,透析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带来的作用、影响,更要能以古看今、古今结合、中外联系,而要达到这一程度,就必须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最大效率,作为一名历史任课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历史的课堂效率,成为了重中之重,本人结合参工以来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建议。
一、培养深厚的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讲到学习历史的兴趣,多数人认为只要让学生看上几场电影、给他们讲上几个故事就能培养出学生的兴趣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对一个科目的兴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从感官上喜欢科任老师本人,如果学生连老师都谈不上喜欢,甚至是讨厌的,他还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堂吗?认识一个新人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此面对新生的第一节课就很关键了。面对一群陌生而又朝气蓬勃的新同学时,老师首先要注重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不要太过于夸张新潮,也不能太过于“老土”。既要得体高雅又不缺乏时尚元素,达到让学生感到眼前一亮的效果,具有舒服、顺心的感觉。表情、语言要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如果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都不会笑一下的老师,我想谁也不会喜欢的。其次从心灵上去接近学生,师生间达到思想上的交融。可以先和学生聊一些他们这个阶段感兴趣的话题如新闻、时政、早恋问题等,当学生对你具有一定的好感了,对你所教的历史学科有一定的向往时,再结合身边的历史有趣的神话传说,介绍历史,满怀激情地诉说汉唐盛世的荣耀,无限伤感地讲述近代的屈辱,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产生一种想要追根溯源的求知欲望。再次用深厚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善良和慈爱、信任与宽容。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的老师不但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❽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历史课,作为一门有着自身特色的学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想要做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与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比起来,的确有着自身的特点。下面,就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说说我的一些观点,好坏与否,还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首先,一切知识的良好接受与吸收,都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对其拥有“浓厚的兴趣”。有了这种浓厚的兴趣作为前提,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学习过程,都是事半功倍的。这就涉及到如何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历史,并不仅仅是教科书一样,用干巴巴的文字描述着和读者毫无关系的陈年旧事,它的精彩和精华之处,早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小说、演义、戏曲、评书、电影电视的形式,把过去发生过的故事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些形式,恰恰是最吸引人,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所以教师在讲解当堂内容的一开始的部分,完全可以找一段与本节课的主要教材相关的历史故事、小说片段对同学们进行讲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慢慢将话题,引入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来,让他们对本节课的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效率。
其次,充分的利用现在教育教学技术。图片、视频等的表现形式,相对于文字而言,更加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而促使他们仔细观看、观察和联想。所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更需要教师在平日里努力练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堂课当中所能涉及到的图片、视频资料(纪录片、电影等的精彩片段)提前制作在所需课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相信可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多阅读,增加学生们的人生阅历。历史,有时候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内在的原因和逻辑关系。而这一点,恰恰是所有初中学生的短板,他们大多处在13-16岁的年龄,收到年龄的限制,其很难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去对历史课本中的一些事件、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思考,这一点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当然这一因素想要得到改善,是需要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我自身的感受是,自己在中学时代所理解不了和无法认同的一些知识点,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再回过头来思考当时的问题,很多就都自然而然的变得理解和认同了。所以,阅历也很重要。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历史课堂的效率,比如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讲课语言的生动和形象程度,教师本身在学生们心中的威信和受欢迎程度等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每一个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细心、用心、耐心,钻研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历史的课堂效率。

❾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那么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我根据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例:用“千年第一思想家”视频让学生感悟学习马克思的伟大思想;通过播放《七子之歌》感受“七子”之思痛。观看《南京大屠杀》电影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这种导入方式,把教学内容情景化了,学生的动机也被激发了。“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很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二、增强趣味性,激发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谓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又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首先,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史料,可以增强趣味性。在讲《鸦片战争》时,分析中英贸易状况时,我讲到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所接受,引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贾府这个情节,学生兴趣盎然。
三、测试巩固,反馈提高。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设计习题反馈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设计有层次的习题当堂巩固,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成功以树立其自信;2.布置作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3.设计单元、期中期末检测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做好试题讲评分析,并要求学生自我反思,写答卷分析和改进目标、计划,以提高学习效率。
四、授人以渔,丰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走向自学和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我们必须创新教法以实现教学有效性。下面是我常采用的教法:1.小组合作法: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做主人,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实施中应注意: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科学结组;精心设计适宜于小组合作的问题;坚持先自主学习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在合作中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友善互助,创设良好的合作对话关系,规范同学的合作行为;做到科学评价激励合作更成功。2.史政结合法:例在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时,我让学生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举例说明,有关科技的负面影响,学生就提出了地球温室效应、生态环境恶化、日本海啸、核泄漏等事例,关于怎样解决,还很自然地说出应该趋利避害,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突出了学以致用。3.竞赛法:例布置预习问题课堂上小组竞赛;单元复习时,令各组准备题目,进行对抗比拼;学到《西安事变》时组织学生针对“杀、放蒋”的辩论赛等。实践表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得多。4.文史融合法。人说文史不分家,我也尝试把一些语文教法运用于历史教学。例:单元大意、学习主题归纳,使学生迅速把握单元特征、教材重点;撰写论文,指导学生辩证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人物,明确论点,找出论据、指导论证,一片小论文水到渠成。5.参观调查法:带学生去参观历史的遗迹、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满城汉墓、清西陵、狼牙山、冉庄地道、保定总督署等可将课堂教育的范围扩大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历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生成浓浓的历史情感。6.巧记法:如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秦统两汉,三分魏蜀吴,贰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学生记忆效率。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历史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块主阵地,以自身精湛的教学素养感染学生,以现代媒体为手段吸引学生,以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环境,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快乐轻松学习, 让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❿ 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开展。新课程改革是全面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探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举措、新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新课程正在各省开展,一些学生常常抱怨历史内容太多了、太难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把琐碎的历史知识浓缩成精炼的便于记忆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历史学科,主动去学,乐于去学,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去学历史,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探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举措、新方法,让历史课堂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借用历史人物趣事来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人物的遗闻趣事是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的,但却是学生极感兴趣的东西。在课堂上穿插讲解这些内容,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比如讲王安石变法,可以引用材料:王安石虽贵为一国宰相,但脏的不得了,从来不洗澡,身上的虱子乱跑。他老婆嫌他脏,凡是他用过的东西他老婆绝对不用。有一回他老婆看上了官家的一把长椅借回家用想赖着不还,搞得管财物的官员很难办,王安石知道了,就在那长椅上躺了会儿,他老婆就赶紧让人把那椅子还了。这样,学生听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学起历史课也很有趣,通过历史人物趣事既活跃了课堂,又学到了知识。 二、设计场景演绎历史人物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秦朝的统一原因。我们可以进行分组设计场景演绎历史人物,让学生分别扮演战国七雄。各组选出一位学生做国君,三位大臣,三位将军。一起来演绎和探讨这样几个问题:场景一:秦国该如何灭六国,统一天下?让学生学会理解秦国统一的战略战术。场景二:秦国要来进攻,我们该怎么办?让学生分析了六国的反秦策略。场景三:天下一统后,我们该如何稳定这个局面?为讲秦始皇统一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做了铺垫。场景四:六国贵族纷纷在私下里议论如何恢复自己的国家?老师给学生讲六国采取的富国强兵的措施。通过设计场景演绎历史人物,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角色,惟妙惟肖地体现出历史情况,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应该根据课堂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图片、实物、漫画、影片等。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一位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视听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知识,也能使历史可看、可感,从而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四、用诗歌陶冶学生情操 中国古代诗歌成就斐然,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们学习过许多的诗歌,而且很多学生都能背诵出来,所以用诗歌陶冶学生情操,可以使学生联系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大幅度提高中学课堂效果。比如讲抗金将领岳飞,可以让学生背诵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通过这首诗,还能讲到靖康之变。学生能深受启发,理解岳飞的抗金动力和精神,所以用诗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又比如讲唐朝的历史,可以引用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了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通过分析《长恨歌》,让学生加深对唐朝历史的了解。 五、自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许多历史知识枯燥乏味又很难记牢。教师不妨编些生动的口诀以帮助学生记忆,可以帮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准确掌握知识且经久不忘。比如《天津条约》的内容可以记忆为:公使进京丧颜面,增开十处新口岸。自航长江各口岸,破坏内河航运权。内地游历宗教传,巨额赔款乐开颜。十处通商口岸记忆法: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比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这样来记忆:割地、赔款、通商、关税。另外,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编为一厂、二亿、三岛,四口等等。 六、教师应该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从教师职业的内容和任务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要促使学生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要与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各不相同,不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更应该发挥历史学科本来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自豪与屈辱,兴衰与得失,从而走向智慧,走向成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鹿存权.务实求真促发展——关于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8) [2]李建桥,郭耀斌.初中历史教学探索[J].华章.2010(04) [5]程文.新课程历史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2) [6]朱凤龙.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误区[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4) [8]年明点.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误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9]杨翥雄.小议历史课堂教学[J].才智.2009(35) [10]杜平.用现代文明阐述历史:谈新课改下的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J].考试周刊.2007(43)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教学如何提高两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