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为什么我记得历史

为什么我记得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03 06:39:11

1. 除了考古我们牢记历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在于把它们记住,经管我们今天的历史一直都以这样的面目出现。
你扪心自问学了几年历史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除了一些琐碎的记忆,还有什么?
你看看央视的百家讲坛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对历史事件的考证,这些事件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资料会有不同的答案,无非是事件发生过或者没有发生过。考据学的历史是肤浅的,中国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家。
历史,就像一个人的过去他的存在需要被理解,而不是被记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抛弃我们的记忆,对待历史也是同样的态度,我们要在认识到历史的局限的基础之上免除记忆的负累。
你不能说为了什么,商人的头脑是不能用来认识自我的,认识历史也不能有商人的思维。这个世界很世俗,他们发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往往首先要考虑能用这些东西转到多少的钱,从而目的局限了问题的深度。
自知者明,我们只有了解了我们的历史,才可能有明智之举。今天的历史是在干什么呢?中国人把战争的记忆留给他的子孙--美其名曰“勿忘国耻”日本人也这样做,于是那些彼此不相识的年轻人又活在前人的思维之中,他们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就是国家的领导者培育的,你看到上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是怎么去践踏法国人的超市的吗?民族主义者总有借口去干杀人越货的勾当,就像当初大和民族带着不可一世去侵略世界。如果我们有爱,仇恨将会被超越,如果我们懂得爱,今天我们便不会如此地割裂自己,强调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我对你说这一切合理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动机。
你知道8.9年发生什么了吗?你不可能知道!如果你若是真的知道了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虚伪,所谓的历史是多么肤浅。今天某些团体可以为了一些目的去掩盖真实,我们过去所有的历史又如何能避免这样的行为呢?这也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史实”存在诸多争议的原因。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了它的民族品格,这所有的记忆浸泡着现代人,我所以用浸泡这个词是因为它是中性的,这样看意味着理性的态度,而不是现在的一些人谈到历史则是孕育了我们,好像历史真的是他的母亲。或者煽情地说:多么伟大的历史,多么伟大的民族,云云。好像只有它是了不起的。
每一种历史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每一种思维方式意味着一种行为方式。这便是一个外国人总会给我们新奇感,并且让人难以理解他们的行为的原因。你比如说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美国的一些人会走上街头分发货币给穷人,说一些鼓励的话,作出拥抱的动作。但是中国人却不会这样做。我并不是在批评中国人或者赞扬美国人,如果纯粹从善恶的角度,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可圈可点,只是一个程度上有所区分的问题。
你看到了思维方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区别可以从它们各自的历史文化找到根源,即是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如果你深入地理解两国文明的精髓(这也是一个中性词)你将能解释两个国家大部分人的行为方式,世俗状态。但是这一点并不是重要的,一些人凭借历史的契机很好地适应了世俗,他们获得了尊重获得了地位,他们完全认同了这种文化,这种思维方式,成功地继承了所谓的传统,也因此变得俗不可耐与固执己见。想想看!难道每一种思维方式不都是意味着一种局限吗?记得我们的前辈们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破四旧时期,当时我们对一切的过去历史有一种极端的仇视态度 ,凡是的古代的东西,无论文化艺术的实体形式都被大量的损毁。孔子当时被戏称为“孔老二”。我们以为马克思真的能给中国人带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真是痴人说梦!当年秦始皇那个暴君焚书坑儒都是白搭。像类似表面化的运作唯一的意义便是给人民带来内心的恐慌---这是真实的。
所以你要看到历史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有人会有目的,人的目的取决于他的思想,他的思维方式,大体上个体与个体虽有不同,但是基本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目的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我们都有意无意地秉承了我们的历史!历史的目的已经蕴含在其中了,已经被一个个现实中的人所演义了,没有几个人超越了历史的局限,即使是文化的背叛者也是在历史的方向之上,即使是文化的入侵者最终被历史同化。

2. 为什么人要认识历史呢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人们研究历史是因为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并从历史事件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历史记载着人类过去的兴衰成败,每一个被记录的历史事件,都不是简单的花开花落,而是蕴含着复杂的因果。因此,我们通过对历史长河的纵观,从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家族的兴衰、个人的荣辱等等,能够总结出丰富厚重的经验教训,从而给我们自身以训诫和启发。

我们每个个体,所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们却经常会面对各种变局和不定因素,如果没有对历史和他人经验的学习和积淀,面对新的局面和变化时,就很难做到应对自如。这也是研究历史的意义所在。

(2)为什么我记得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中国历史自古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五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

中国的历史记录(史书)还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与历史学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

3. 历史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

历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源。任何国家的现在都来自于昨天。只有了解它的昨天,我们才能知道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失去历史就是忘记了历史的根源,人类将无法生存。昨天和过去是人类生存的根源。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成熟,有的人幼稚;这是为什么?善于反思的人是明智的、成熟的,不善于反思的人是呆板的、幼稚的。学会反思和研究历史是通往智慧和成熟的基本途径。

历史故事和人物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当我们第一次谈到英雄的时候,他一定不是没有缺点的。说到反派,他可以没有任何优点。事实上,人性比这要复杂得多,它的各个方面也比这要丰富得多。在欲望的控制下,人们的身体里既有善因也有恶念。我们知道人性是多方面的,它是如此的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像中国传统新儒家指导的那样生活,对于自己经常出现的这些恶念,要加以遏制,不要让自己的欲望牵制自己,限制自己,最后达到不自拔的状态。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4.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

有很多的高中生的历史是非常的不好的,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历史,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去学习历史呢?

预习

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对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没有任何例外。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你对文科历史有个提前的理解,更加有学习兴趣、更加高效地去学习历史,收获历史的真正意义,让历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了解历史

很多人都对文科历史有所一丝的不屑,他们都认为历史不就是一个事儿吗,记下来就好了。但是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历史真的就这点意义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历代国家又为何那么大的力度去记录历史呢?只有了解历史,你才可以真正有了人生收获。

记忆有方

记忆历史,毕竟历史太多了,我们需要高效的去学习历史,就必须掌握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要准确的形成历史的时空观,建立三维乃至四维的历史思维导图来架构历史,搞清楚历史头绪。

历史比较法,把历史上几个相似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历史背景、时间、人物事件、性质、结果、影响……让我们在漫漫的对照中慢慢养成比较历史的意识,建立理解历史的思维。

学习历史的方法

1、不建议死记硬背。

大家都知道文科的科目基本都是需要背的,但是有的同学即使是背下来也不太理解,导致考试的时候答不上,所以我们在背历史的时候,一定要理解记忆,分析里面所讲的内容,把各个部分的知识框架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的历史题目中做讲的问题。

2、不可以本末倒置。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要只是把历史学好,如果你的其他科目不好,那么你在高考中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学习历史其实是需要过程的,不要急于一时,没有任何科目是速成的,我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一定要把主科成绩打好基础。

3、学会观察书本上的图片。

高中的历史书上的每个内容都是很重要的,很多的同学认为老师让背的才是重点,其实历史的整本书都是重点,历史教材当中是有很多的图片的,我们一定要去观察图片, 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图片给你的时候,你就知道它讲的是哪课的内容,这样非常有利于我们答题。

我推荐: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4、书上的知识点盲区不要有。

我们在读历史教材的时候,经常有一些简短的词语,它可能是描述的一个事件,但是我们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咨询老师,历史教材上的所有注释都要记住,因为这在考试中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出题老师都会选择很多的同学不太注意的地方出题。

5、学会驾驭历史的大纲。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看历史大纲,知道历史每年都出来哪些题型,今年的题型有没有什么变化,然后把往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拿出来做一下,看看自己欠缺的,及时的去改正,这对我们提高历史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

1.要先理解文字内容。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着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着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5. 为什么历史很重要

读史使人明智!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德国着名作家的回忆录,描写20世纪60年代,就给我很大的启发: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一个风起云涌的世界局势:向东,在中苏论战的如火如荼中,中苏两党、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向西,美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孤立、封锁中国。对此,1961年初,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反帝、反修的“两条战线”思想,文首这句广为流传的句子,就出自毛主席在1963年所填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当时,这句词表达的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决心,而后来的社会发展现实表明,这句写于1963年的词,仿佛预示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风云变幻、风起云涌的状态----

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

那是西方各种政治思潮方兴未艾的时代;

那是“时髦放纵的60年代”;

那是一个“崇尚自由、享乐、和社会进步的时代”(网络词条语);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动荡:亲历20世纪60年代运动》,是一名德国作家的回忆录,记录的就是这段“充满理想与暴力、青春与混乱的年代”。作者汉斯·马克努斯·恩岑斯贝格尔是德国着名诗人、作家,2010年获得着名的索宁奖,颁奖词尊称其“在文学、散文和新闻写作领域留下了可观足迹。”

那个年代太特殊,所以,必须先梳理一下那是个怎样的时代:

二战结束后的50、60年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斗争遍及全球;围绕处理战败国问题、战争遗留问题、经济多边问题、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等问题,围绕着两种制度的冲突以及不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两大阵营的对抗在全球范围内似乎无处不在,而对抗的核心,即是美苏对抗。



世界政治的急剧变化带来的就是社会思潮的极大发展,对此,活跃在文艺界的诗人、学者们,就会更敏锐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动荡。英国着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自己的自传《妙趣横生的20世纪》一书中,曾经专辟一个章节写“20世纪60年代”,记录那个年代风起云涌的革命热情:

“发生于1968年的纪念马克思的“五月事件”穿透了政治上与意识形态上的疆界,从西方的伯克利和墨西哥城,一直蔓延至东方的华沙、布拉格与贝尔格莱德;20世纪60年代末期,年青一代的人(或至少是旧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弟,以及伴随高等教育的爆炸性发展而新近跃升为中产阶级的群众)一度都觉得自己生活在革命中,那种感觉时而纯粹出于他们打算采取个人的行动。”

在那个激荡的时代,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甚至切·格瓦拉的肖像被年轻人们印制在徽章和T恤衫上,被奉为推翻体制的象征;“造反派”学生们有意识地或无意地践行着“巴枯宁式无政府主义”。但在亲历20世纪60年代的霍布斯鲍姆看来,那些狂热学生的立场其实最接近“情境主义者”,他们的诉求是“要通过个人关系的改变来促成一场'日常生活的革命'”。




图片来自网络:切格瓦拉

《动荡:亲历20世纪60年代运动》则是另一位亲历者眼中的“奇异状况”。不回顾梳理一下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历史发展现状,不懂得这段时期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史上的重要意义,似乎就读不懂这本书。毕竟,这本书的素材是来自于作者“有一天,我在我的地下室惊讶地发现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作者“第一次与俄罗斯的相遇”的手札,包括“1966年苏联旅行的潦草日记”,包括“回忆动荡”的年代的零散日记,是琐碎的、零散的。

然而,就是这些零散的片段,才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记录。作者在书中曾经提到,为了向读者呈现当时最本真的社会面貌,他在书稿中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下室找到的旧手札和日记”的原貌。所以,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似乎无关紧要的景物描写、略显单调的心理描述弄的不知所云。但是,那些经历,本来就有些莫名其妙:东西方冷战最胶着时期,作者作为西德知名作家被邀请去访问苏联,还见到了赫鲁晓夫,亲耳聆听“最高领导人”们刻板的“正确指示”,还与像影子一样无处不在的“陪伴者(实际则为克格勃监视者)”们斗智斗勇;在作者与自己的朋友们(多为当时文学界泰斗)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分子在明确意识形态指向下的无所适从;“莫斯科医生事件”中,有人清醒有人愤慨;我们甚至可以在书中看到,作者对汉莎航空的飞机座椅与飞古巴的航班座椅的比较和抱怨……看似没有头绪,但在那个“奇异”的年代,这些散乱的记忆,却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当时的动荡与不安。

最令人称奇的是本书“1967至1970年回忆动荡”部分的形式:本章中,作者采用了与自己的分身对话的方式进行叙述。21世纪翻看到曾经日记的作者,向20世纪60年代的那个自己发问。所问出的问题也是读者们感兴趣的:“俄罗斯传奇”(指作者与法捷耶夫的女儿玛莎的一段跨国婚姻”的始末、作者与当时德国左派人士的交往情况、是否同情激进极端组织“红军派”等等。对话中,现在的作者与当时的自己在一个平行时空中相遇并擦碰出火花,从一位亲历者的独特视角,展示出那段云诡波谲的岁月。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说:

“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动荡》中,作者记录的,仿佛都是他经历过的“最小的事”,但表现出的,也许却具有伟大的意义。《杀鹌鹑的少女》中有句话有段时间曾经火遍网络,即“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动荡》中“沉闷平凡”的记录,反射出了一个激扬时代的侧面。

向那个时代致敬。

6. 我为什么喜欢读历史

其实,我喜欢历史,最初始的原因,是因为好奇心。你看,大多数人能说出自己祖父、祖母的名字,许多人还知道曾祖父母的,有人甚至能说出曾曾祖父母的名字。再向上溯源,我们便陷人了一个黑暗、神秘的王国,这便是所谓的历史了。进人其中,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航行,感觉神秘的低语在引导我们:再以前的人们是谁?他们生活在何处?他们的生命是怎样的?
其次,我有一个很傻很天真的观点就是,我认为我能够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来一遭是多么幸运也是多么不易的事儿啊,如果我都不清楚这个星球上曾经发生过什么,那岂不是非常遗憾吗?是啊,如果没有这些日子宅在家里的研读,我都不会知道原来西亚的两河流域才是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我更不会知道《斯巴达三百勇士》是发生在希波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而原本我以为它是魔幻片。
再者,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讲,历史知识属于个人知识体系的“知识面”层。理论上讲,这个层应该越宽越好。该层的主要内容是与专业技能联系较为紧密的其他相关领域,而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这些知识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掌握的。我们拥有了这些知识,不仅仅是扩充了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了解自然地理,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熟知人文历史,可以提升我们的智慧。比“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惊艳的是,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表的儒雅和谦和,更重要的是它将持续不断地给予我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人文营养,我们的人生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许正源于我们为自己所堆砌的这片肥沃的人文土壤。
当然了,人们对历史的作用有一个通用的概括:“读史使人明智”,这话一点也不假。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这样一种:自诩栋梁之才。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其人在自诩的同时对他人颇有鄙夷之见,所谓“恃才傲物”,他不读史,不知道杨修为何而死,不知道项羽因何而败。真正的栋梁之才,锋芒内敛,待人融洽,唯有如此,方能左右逢源,一展才华。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不屑于在司马朝出仕,终日饮酒,甚至驾车狂奔,于无路处痛哭,名曰“放浪形骸”,许多人赞其有风骨,在我眼里,他不过是空有才华,颓废一生,于他人于国家毫无用处,还直接影响了以后的无数代人。
过去几千年的兴衰荣辱,存亡教训,足以让一个人的眼光从当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移开。使得一个读历史的人,眼界更加开阔,心胸更加宽广,处理事情来,也自然豁达大度。
同时,从历史长河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经验,很多都是生活的重复,不同的就是时间,地点以及人物。
而现在,历史更可以和我的工作结合起来了。因为常常做培训工作,我便信手拈来许多历史故事作为例子,效果自然比干巴巴的理论要好的多。比如,我在讲情商管理时,就谈到《三国演义》里司马懿的情商最高,你看,诸葛亮用激将法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意思是司马懿只能像女人一样,龟缩不敢迎战。而司马懿一点都不生气,还反问来使,“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反之,周瑜的情商我们就不敢恭维了,否则,小说中就不会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经典桥段了!
历史真的是非常棒的知识。要我说啊,把历史读透了,想没有智慧都难!

7. 中国人为什么爱记历史

1、孔子对历史的重视,编着《春秋》;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中国的精英历来把历史教育、历史记录当做国家大事来做。

2、精英阶层把历史视作宣扬主流价值观--儒教--的一个重要手段,甚至把历史的作用提高到一个神圣的高度“欲亡其国,先亡其史”,所以一个新朝代建立以后,很快就开始修前朝历史,一来表示自己的正统,二来也表示前朝成为历史,不能再复辟了。

3、中国的祖先崇拜,让中国人对记录历史很有一种神圣感。

8. 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历史

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历史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因为在九年级义务教育当中它经常会出现,那到底什么是历史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有对历史的自我认识,我个人认为历史它就是古人所留下的经典宝藏,这里的宝藏并不是指财富,但是它比财富更加可贵,它可以供人们用来学习和研究,对启迪后人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说大家都学习了很多年的历史,但是有的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了解历史?下面我就为大家来讲解一下了解历史的作用。

三、启迪智慧

在很多的历史故事当中都包涵了丰富的知识,它是前人所留下的自己会结晶,当我们在阅读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中启迪智慧开发大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学习中国的历史,而且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历史,因为中国是同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我们熟悉了他国的历史文化,这样才能够了解这个国家的实力。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我记得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