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历史上朝代都是先西后东
西和东,南和北那是历史学家为了更好的说明各朝代和时期,根据其都城所在的位置而定的。如西汉和东汉,虽然都是汉朝,但由于中间曾经被中断过,所以历史学家为了更好的区别不同的时期,将其称为西汉和东汉。
⑵ 为什么中国历朝都是先西后东呢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呢
所谓西朝和东朝,实质上是以都城而论的,因而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到更开阔一些,谈谈中国古代“迁至东都”或“营建东都”的问题,这里暂时抛开西晋东晋、南宋北宋这种因首都沦陷被迫迁都的情况。
中国古代时,洛阳处于天下之中,其所在的关东地区亦是文化最为昌明的地区,但是中国历代最为强盛的时期诸如西汉、唐前期,都是立都于长安,并且二者并非截然对立,东汉继西汉而起却迁都洛阳,武则天建立武周以后同样迁都洛阳,这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
以安史之乱为界,我们大体可以把中国古代历史分成两段,我们可以看到在安史之乱之前出现过很多次将都城从关中迁至关东,或是在关中都城之外另建东都的情况,较为着名的包括周公营建洛邑、光武帝迁都洛阳、隋炀帝和武则天迁都洛阳等等,我们发现这一现象贯穿于西周、秦汉、隋唐时代,那么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研究一个没有迁都的王朝——秦朝。我们从楚汉战争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是陈胜还是怀王,其目的都是要恢复列国体制,而不是要以楚帝取代秦帝,因而可以说楚汉战争的实质不仅是反秦国,更是要反秦制,具体而言就是秦式关中军国体制。
总而言之,关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条件和社会风俗,易于形成动员力极强的军国体制,易于实现统一,但是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关中和关东文化的深刻对立导致关中本位的军国政策在关东难以实行,因此从关中本位走向普世化便成为汉唐时代必需的命题,而迁都洛阳往往代表着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简言之,频繁出现的从西部迁都至东部,是因为西方易于得天下,东方适合治天下。
但是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二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两汉在光武时期才最终迁都洛阳,但是其普世化进程在武昭宣时代就基本完成,而武后死后重新还都长安也并不意味着关陇势力的再起,其中的政治因素同样复杂。这一过程在唐朝之后不再重现,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五代时期关中地区进一步衰弱,其二则是唐宋变革之际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区域本位政策已经无法重现。
最后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中国最为强盛的时代大多立都于长安,可能是因为其军国体制尚未瓦解,动员力依然强大相关,而洛阳时代武功不多则与其趋向文治的政策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