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的李立三是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上的李立三是什么样的人物

发布时间:2023-01-05 05:12:02

⑴ 李立三的人物生平

1928-1930年秋,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和宣传部长。在“六大”以后近两年时间内,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贯彻执行“六大”决议,使全党工作取得很大进步。
1930年夏,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理论和反右倾斗争影响,错误估计革命形势,于6月1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对于中国革命形势、性质和任务等问题提出一整套“左”倾错误主张,要求全国各地准备马上起义。不久定出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主义计划,又将党、青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和各级行动委员会。这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曾使革命事业遭到重大损失。9月24日,瞿秋白、周恩来回国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结束了它在党中央的统治。李很快认识并检查错误,全会改选中央政治局,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年底,李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接受远东局和共产国际对“立三路线”的批判,并作自我检查。李态度诚恳,得到共产国际执行委的赞许。 6月22日去世。

⑵ 李立三故居的人物简介

李立三(1899--196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先后入渌江中学、长郡中学和广益中学。经罗章龙介绍,响应“二十八画生”征友声明,同毛泽东会见。广益中学毕业后,到护国军当兵。1919年9月赴法勤工俭学,在克鲁梭的史乃德钢铁厂当翻砂工,并积极参加留学生的爱国运动。

⑶ 中国共产党的典型人物和历史事件

一、1927年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着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1927年中共党人发动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广州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三、毛泽东、朱德、陈毅、贺龙——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与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 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安源大罢工

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等领导下,1922年5月1日成立安源 路矿工人俱乐部,保护工人权益。李立三(能至)任主任。9月上 旬,路矿当局拒发拖欠工人的工资,并企图勾结军阀封闭工人俱乐部。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在党的派遣下,通过工人俱乐部, 领导全路矿17000多名工人,于14日举行大罢工。

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大罢工总指挥李立三。当日晨,俱乐部监察队持白旗 密布街市及工厂附近,张贴“候俱乐部通告方准开工”、“各归住房,不得扰乱”等告示,并发布罢工宣言。路矿当局竭力破坏 罢工,先是设法收买工人,此计不行,又密遣暗探刺杀李立三, 悬赏大洋600元,也未能得逞。后勾结军阀,想用武力镇压,将安源划为特别戒严区,设立戒严司令部,重要地段架机关枪,军警数百,每人每日2元赏钱。

五、李立三、蔡和森、刘少奇——五·卅运动

五卅(sà)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正如着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⑷ 五卅运动主要领导人

1925年1月党的四大之后,工人阶级的反帝运动迅速发展,五卅运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五卅运动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这场领导人主要有三个人,分别是李立三、蔡和森以及刘少奇。

李立三(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李立三(1899年--1967年)原名李隆郅,1899年11月18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阳三石。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闸北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召开。李立三出席了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2月初,上海沪西区内外八厂发生了日本监工野蛮殴打中国女工,并无故开除了粗纱车间50多个男工的事件,引起工人们的强烈不满,并举行了抗议罢工。李立三得知情况后,到内外棉八厂调查。通过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到许多日本监工野蛮迫害工人的罪证,向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作了详细汇报。党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区执委根据李立三的汇报,决定调上海大学的杨之华、郭伯和、刘华等去闸北潭子湾,与李立三一起组织罢工委员会,领导工人大罢工。李立三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召开罢工动员大会。他大声疾呼:“我们中国工人受尽了日本老板的压迫和虐待,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罢工这条路。我们这次罢工,一定要同日本老板拼个你死我活。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坚持斗争,就一定能使日本老板屈服于我们工人。”
经过李立三的动员,大家情绪振奋而昂扬,一致通过了罢工决议,并推选李立三为罢工委员会主席。1925年2月10日,罢工委员会在闸北潭子湾召开工人群众大会,李立三身穿兰布长衫,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他历数了工人的深重苦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罪行。他的演说激起了广大工人的极大义愤。工人们高呼:“立即罢工厂’“罢工到底!”“不获胜利不复工!”李立三又说:“我们夜校的课本上,不是有《安源工人俱乐部》这一课么!安源工人罢工,根据‘哀而动人’的斗争策略,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斗争口号。大家呼喊的口号,表达了我们的心愿和斗争决心。但还应该加上一条:‘反对东洋人打人!’这个口号既切合实际,又反映了我们工人的迫切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呼喊着这样的口号,能焕发我们民族自尊心,能赢得社会各界民众的同情和支持,工友们,你们赞同这条口号吗?”整个会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李立三等领导下,沪西工人罢工浪潮席卷了11个棉纱厂。1925年2月18日,全市有22个工厂,近4万工人加入了大罢工行列。二月大罢工坚持了10多天。日本老板仍无诚意,拒不接受工人提出的复工条件。为了激励工人齐心奋斗,争取罢工胜利,李立三又在闸北潭子湾召开第二次工人群众大会,号召工人团结一致,不获胜利不罢休。在党的领导下,这次大罢工坚持了20多天,日本老板不得不请中国商人出面调停,最后签定了复工协议,日方承认工会,保证不打工人,释放被捕工人。3月9日,罢工胜利结束。
蔡和森(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蔡和森,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人,1895年生,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组织和领导革命斗争,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12月中旬,经香港来到上海见到了陈独秀,他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参加革命的决心,同月由陈独秀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蔡和森入党后,即留在党中央工作,较长一段时间是在闸北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5月28日晚上,党的“四大”中央在闸北宝兴路宝兴里一幢旧式的两间楼房里举行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以及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罗亦农、王一飞等。会上,蔡和森全面分析了当前上海工人运动的形势,提出:“现在要把工人的经济斗争与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反帝斗争汇合起来,要使工人斗争表现明显的反帝性质,以争取一切反帝力量的援助。同时也使工人加入总的反帝战线而成为这一战线的中坚。”他还提出了5月30日要在租界组织反帝示威游行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却被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指责为“空泛而不切实际”之谈,并说:“如果在示威时有三五百人参加,便算是我们的成功。”蔡和森予以反驳:“这是一种犯着近视眼病的观点”,“没有估计到广大群众的情绪。假如我们估计到了这些方面的话,则我们的目标决不是动员三五百人,而是动员三五万人。”最后,会议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决定把工人的经济斗争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5月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大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抗议帝国主义逮捕、关押和审判爱国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租界当局提出的所谓“四提案”。会后,蔡和森主持召开中共上海各组织负责人和工人、学生代表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决议。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动员大家广泛组织发动工人、学生和各界群众5月30日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大游行。

1925年5月30日下午,蔡和森随着人群,来到南京路发表演讲,散发传单。他在演讲中说:“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倒没有罪?中国工人、学生在自己的国土上声援被害同胞,反而有罪?遭工部局逮捕、坐牢、判刑,这是什么世道?哪一国的法律?帝国主义这样横行霸道,难道我们中国人能忍受吗?”蔡和森的演讲得到市民热烈响应,广大群众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约在下午4至5时,租界巡捕在浙江路一带逮捕和殴打演讲学生,愤怒的群众聚集在南京路老闸捕房前,坚决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巡捕头目下令开枪射击,当场被打死13人,伤者无数,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惨案发生后的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又在闸北召开紧急会议,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等出席会议。会上,蔡和森提出了号召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屠杀的策略主张。他说:“总罢课是无问题的,总罢工也可以逐渐实行。现在要用一切力量促成总罢市的实现,要造成上海市民总联合的反帝大运动。”会议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并决定组成由蔡和森、李立三、翟秋白参加的党的行动委员会,直接领导上海政治斗争。1925年5月31日,党在租界又组织了一次大示威。当晚,上海总工会正式成立并发出第一号通令,宣布1925年6月1日实行全市工人总罢工。

在党的指引下,6月1日,上诲20万工人大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形成了“三罢”高潮。当晚,中共中央再次举行会议,蔡和森在会上分析了革命形势,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策略主张:“在上海应当马上成立工商学联合会,成为这一反帝运动总的公开指挥机构,以巩固和发展这一运动,进行长期的斗争;同时要马上把运动扩大到全国去。”

1925年6月4日,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在闸北成立。6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蔡和森起草的《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指出:“五卅”上海事变“完全是政治的”,“解决之道不在法律而在政治,所以要认定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其主要目的”。并指出:“须将这个斗争持续的依靠于全国民众自身的力量,万不可依赖和相信政府的交涉而中辍民众的反抗。”不能“把残杀之罪转移于其雇用之巡捕,而反认真正的敌人为‘调人”’等。号召全国被压迫的民众共同起来反抗此种血腥屠杀。不久,“五卅”运动在全国各大城市蓬勃兴起,给帝国主义以沉痛打击。

蔡和森在“五卅”运动中提出的策略主张,生动地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以及领导群众斗争的才能。
1925年9月,蔡和森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第二次扩大会议。10月,根据党的指示,蔡和森与李立三、向警予等一道从上海赴莫斯科。从此,蔡和森离开了上海。

刘少奇(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副委员长刘少奇受党和全总委派,从广州来到上海,筹建“全总上海办事处”。到上海后,被中共中央派往青岛领导日商纱厂的工人罢工。
1925年5月15日,沪西(今普陀区)发生内外棉七厂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罢工工人领袖、共产党员1925年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的流血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爆发五卅运动导火线。15日晚至19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区执委在闸北宝兴里(今宝源里、通源里)几次召开会议,分析政治形势,决定筹建上海总工会,发动上海人民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与此同时,电令刘少奇立即返回上海,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和工人2000多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到上海市中心公共租界进行反帝宣传和示威。面对群情激昂的学生和工人,租界英国巡捕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前开枪进行血腥镇压,打死学生、工人13人,打伤几十人,逮捕100多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晚,中共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区执委在闸北作出决定:把斗争扩展到各阶层民众中去,结成反帝联合阵线,发动上海工人总罢工、学生总罢课、商人总罢市(简称“三罢”),联合起来向帝国主义进攻。5月里日晚,上海工人代表大会在闸北虬江路46号香山同乡会广东会馆召开,宣告上海总工会(简称上总)成立。经选举,李立三任上总委员长、刘华任副委员长、刘少奇任总务科长(相当于秘书长),组织和领导全市工人总罢工。
上海总工会在反帝风暴中诞生,上海工人阶级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中心和指挥机关。刘少奇是上总机关的核心人员之一。

⑸ 开国大典上这几个人都是谁啊

作者:晚来天欲雪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8198772/answer/42668097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毛泽东、周恩来应该都能看出来吧。

照片最左边那个戴着眼镜身形略胖的那个人,是李立三:

<img src="https://pic4.mg.com/50/_hd.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李立三)(图中穿西服戴帽子的人是高岗)

其余的实在看不清楚的,连猜都没办法猜了,望题主谅解。

所以,我猜测的照片中的人物从左到右的顺序是:

李立三、陈云(?)、林伯渠、毛泽东、董必武、陈叔通、高岗(?)、周恩来。

⑹ 革命家故事(梗概)越短越好

李立三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在历史上曾经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是他勇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从不讳疾忌医,经常主动地作自我批评。在不少大小会议上,他常说:“我叫李立三,过去犯过错误……”,他的自我批评非常诚恳认真,没有半点虚伪和装腔作势,使人感到非常真诚,不仅在公开场合是这样,在个别场合也是这样。有一次,立三同志和几位不熟悉的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见面,有一位同志心直口快,见了面一听说是立三同志,就说:“啊!你就是立三同志,人家说你犯过错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他同志都感到这样说话太唐突,责怪这位同志太冒失,可是立三同志却毫不介意,讲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并再一次作了自我批评,还要大家引以为戒。后来,李立三同志到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受到王明的多方刁难、压制和打击,“过了七年小媳妇的生活”,但他总是坚持原则立场,多次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主动地、深刻地批判“立三路线”的错误,得到大家的好评。

⑺ 李立三的人物评价

1999年11月16日,在纪念李立三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尉健行指出: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是同中国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在长期的白区工作和国外工作中,英勇奋战,探索革命真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学习马列着作和毛泽东同志的着作,努力钻研党的方针政策,朝气蓬勃,努力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不顾林彪、“四人帮”一伙的诬陷迫害,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公正地为许多同志的历史作证,坚决抵制对党的老干部进行迫害,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敌斗争坚决勇敢、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学习他服从真理,谦虚诚恳,勇于自我批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的高尚品质;学习他顾全大局,坚持原则,为人坦率的优良作风。

⑻ 那个知道李立三的生平

李立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犯左倾冒险主义,“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致死,80年平反。 (1899—1967)原名隆郅,湖南澧陵人。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020年同赵世炎等一起组织了“劳动学会”,在旅法工人和中国学生中开展革命活动。 1921年回国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参加工人运动,同刘少奇一起赴安源,并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同年,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5年5月,他被推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领导了着名的五卅运动。 1926年5月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任总工会执行部长。 1927年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央工人部部长。同年,在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负责领导武汉和华中地区的工人运动。7月,中共中央改组,成立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他担任五人常委之一。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和政治保卫处处长。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到香港和广州地区进行恢复省委和党组的工作。 1928年6、7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务委员,并担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8年冬至1930年秋,在上海党中央工作,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等职务,是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1930年6月以后,他错误地估计了革命形势,并在革命性质和任务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左”倾错误主张。随后,他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红军攻占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号称要“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将党、团、工会的各级组织机构合并成为领导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他的“左”倾路线被称为“立三路线”。“立三路线”的推行虽然时间并不长,但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46年1月回国后,他先后担任军事调停处执行部东北三人小组成员、中共中央东北局敌工部部长、城工部部长等职务,为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8年8月,他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1949年9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劳动部部长等职务,并主持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955年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 1956年,他在中共八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9年担任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60年起担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因为历史问题,遭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 1967年6月,他含冤去世。 1980年,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并恢复了名誉。

⑼ 李立三的历史命运及其启示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1919年9月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在1930年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就认识改正。在斗争岁月中,他曾经“死”过三次,组织和同志们为他开过三次追悼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启示:要学习李立三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敌斗争坚决勇敢、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学习他服从真理,谦虚诚恳,勇于自我批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的高尚品质;学习他顾全大局,坚持原则,为人坦率的优良作风。

⑽ 出走和倒戈并存:81南昌起义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提及南昌起义,周恩来、叶挺、贺龙和朱德最易被人念起。但要说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人,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李立三。1927年7月12日, *** 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 *** 、李立三和周恩来5人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李立三到了九江后,利索地将筹划撤退的任务变成了组织武装起义。7月20日,在与谭平山、邓中夏进行的九江会议上,李立三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南下广东"并不可行,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在南昌举行起义!

"八一"并非原定起义时间

第一次九江会议提出南昌起义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上庐山向鲍罗庭、瞿秋白和张太雷汇报。瞿秋白和张太雷都是人们熟悉的 *** 早期革命领袖,而鲍罗庭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他的意见对 *** 中央至关重要。

听了李立三关于起义的汇报,鲍罗庭用沉默不表态作为回答。而瞿秋白、张太雷则完全赞同。瞿秋白立即动身去汉口,向 *** 中央汇报。李立三等不及中央的指示,在7月24日召开的第二次九江会议上,决定叶挺、贺龙部队于7月28日前集中南昌,7月28日晚举行暴动。

周恩来在武汉首先得到了李立三的报告, *** 中央立即展开讨论,最后同意举行暴动。但认为理想的暴动地点是九江南浔。又是李立三挺身而出,他坚决反对把起义地点设在南浔,因为九江地区的军阀部队已经聚集,对起义不利。同时,准备起义的叶挺、贺龙部队已经陆续开往南昌,在南昌起义势在必行!

李立三说服了周恩来,起义地点确定为南昌,起义时间定为1927年7月30日晚上。再次干扰了起义按时举行的是张国焘。7月27日晨,张国焘抵达九江,带来了中央的最新意见。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提出"应该争得张发奎的同意",要求重新讨论起义。第一个拍案而起的还是李立三!周恩来也拍案而起!周恩来事后对别人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拍桌子!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如箭在弦,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于是,起义时间最后定为1927年8月1日凌晨。

群英荟萃的暴动

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 *** 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8位元帅、4位大将都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 *** 重要领导人。

这8位元帅和4位大将,并非都是直接参战。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南昌指挥起义作战的有3位: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指挥部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8月2日拂晓,从回马岭又赶回了两位:前委军委书记聂荣臻;第四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林彪。8月10日,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陈毅从九江赶上来。起义时,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内,还有两位后来的 *** 元帅--- *** 和徐向前。起义前,徐向前没能和党组织联系上。起义爆发后,张发奎 *** 指挥部军官宣布:"CP( *** )分子三天以内保护,三天以外不负责任!"当天晚上,徐向前就悄悄离开九江,去寻找党组织。

相比在南昌城头指挥作战的元帅们, *** 对于"八一"南昌起义的贡献是秘密的,以至多年来很少为人所知。起义发动前,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 *** ,利用与张发奎等人的关系,探知贺龙、叶挺等人将要被扣留,解除兵权。他马上约了叶挺、贺龙、廖乾吾和高语罕4人到甘棠湖划船。正是在这艘小船上,叶挺、贺龙得知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最终定下了起义的决心。南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手下不少将领主张派兵夹击起义部队。 *** 再次献计,建议张部跟随起义部队进入广东,以"援师讨逆"的旗号夺占广东地盘。张发奎觉得划算,便采用了这个建议。正是 *** 的这个建议,使南昌起义部队得以迅速打开了南下广东的通道。

南昌起义中还走出4位大将:陈赓大将,粟裕大将,许光达大将和张云逸大将。

起义队伍的出走和倒戈

1927年9月,起义军在三河坝分兵,主力由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率领,南下广东潮汕,朱德率部留守阻敌。

在南昌起义的部队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参加者,他们在起义失败后,脱离了起义部队。蔡廷锴被人所知,一是因为他率领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进驻上海力抗日军;二是1933年他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 *** "。但很少有人知道,1927年的南昌起义部队中,蔡廷锴任起义军南下部队左翼总指挥。蔡廷锴是个优秀的军人,但他参加南昌起义却并不是自愿的。当起义部队南下途经贤县时,蔡廷锴趁乱清理了队伍中的 *** 员,率部脱离了起义军。蔡廷锴率部出走使起义部队南下计划受到严重挫折。

相比蔡廷锴的出走,欧震的阵前倒戈更加致命。1927年9月,起义军退至广东潮汕,蒋介石麾下干将薛岳率部协同粤军第十一师陈济棠部阻击起义军。双方在汤坑展开了激战。起义部队奋勇作战,将薛岳部4个团击溃,包围了薛岳的师指挥部,眼看就要全歼薛岳部。千钧一发之时,起义军叶挺部的营长欧震叛变,率部在阵前倒戈。薛岳抓住机会,与赶来增援的粤军向叶挺的起义军发动猛烈反攻。汤坑之战的失利,使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的设想被彻底击碎。

不熄的火种

10月3日的流沙会议,是南昌起义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当时他正发高烧,郭沫若回忆说,当时周恩来"脸色显得碧青",将起义战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总结。正在大家表态时,哨兵发现敌人尖兵,于是会议草草收场,众人分头撤退。混乱中,抬周恩来的担架队员也乘机溜走,周恩来的身边只剩下了叶挺和聂荣臻,3人仅有的武器只是叶挺的一支小手枪。3人搭上一条小船,艰难地漂到了香港。

起义失败了,但它留下的火种却并未熄灭。保留下火种的关键人物是朱德!

南昌起义爆发时,朱德的地位并不显赫。那时,朱德手下兵不过500,顶多算一个营,比起叶挺、贺龙来相差甚远。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后,朱德的部队已损兵过半,这时又传来南下部队失败的消息,部队军心涣散,各级领导纷纷离队。

那真是一个异常严峻的时刻。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镇定地说:"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随后,部队被改编成一个纵队,共800人。这支部队成为中国人民 *** 的建军基础,战斗力核心,南昌起义的火种由此不灭。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的李立三是什么样的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