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见龙卸甲
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功夫+三流的编剧=不入流的快散架的电影。
去感悟《见龙卸甲》还不如去感悟《三国演义》所对应的章节。
在网上骂声很多,是一部很不好的电影。
你看一看这个就知道了:
http://tieba..com/f?kz=361890690
http://tieba..com/f?kz=367710387
赵云专家批《见龙卸甲》 五个地方和史实不符
古装大片《见龙卸甲》在全国上映一周,票房已突破3000万元。与以往取材于历史人物的大片一样,影片赚取高票房的同时也身陷“偏离史实”的批评。影片中刘德华饰演的赵云形象甚至在赵云家乡河北正定县民众中引起强烈争议。
针对这一热点,本报近日采访了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沈伯俊、四川大邑县子龙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砝清等几位权威专家,还联系到河北正定县赵云庙总经理、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孙新华,他们向记者详细阐述了《见龙卸甲》中的赵云与历史人物的差距。
专家意见表明,全片至少有5处地方与历史记载严重不符,其中3处纯属虚构。
偏离1:体形 偏离尺度:90%
应高1.85米 华仔有点矮
历史记载:晋陈寿《三国志·注·云别传》这样描述赵云:“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而按照当时的度量衡每尺23.1厘米计算,八尺应该接近现在的1.85米,属于彪形大汉。
影片描述:刘德华本人身高只有1.7米多,加上他身形瘦削,没有彪形大汉的感觉。
专家说法:孙新华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赵云的身高应该接近1.9米;而河北正定县民众也都认同赵云很高的说法。
偏离2:造型 偏离尺度:80%
“UFO”头盔 三国不存在
历史记载:《三国志》描述赵云说:“白盔白甲白龙马,手持银枪。”
影片描述:赵云作战时穿黑盔黑甲的时候较多,头盔檐儿扁平,被观众笑称像一个UFO飞碟倒扣在头。
专家说法:孙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国时期士兵的盔甲并不是《见龙卸甲》中赵云那样的。
孙新华介绍说,三国盔甲中“盔”是指头上的防具,汉末被称为“兜鍪”,“兜鍪”没有夸张的外翻,而是延伸而下,护住后脑和上颈部。剧中人物所戴的飞碟状头盔,主要出现在中国的明朝和日本历史上的镰仓后期。
偏离3:战役 偏离尺度:100%
保护阿斗 是怀抱而非背
历史记载:《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影片描述:赵云在战火中找到阿斗,甘夫人已经惨死;他将阿斗绑在背上,杀退敌人一拨又一拨的进攻,最后成功逃脱。
专家说法:四川大邑县子龙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砝清表示,背着阿斗打仗的场面应该是导演的个人臆想。
他说:“即使不考虑历史,单从情理上也说不通。赵云当时的任务是保护阿斗,刀剑不长眼,背部最容易受敌,他不可能把阿斗放在背上。”
偏离4:家庭 偏离尺度:100%
片中无妻儿 实际有后人
历史记载:《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赵云有两个儿子:“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影片描述:赵云曾与一个皮影戏匠人的女儿相爱,但直至最后战死沙场,也没能和她在一起。
专家说法:孙新华说:“赵云有两个儿子,有历史记载。”
孙新华说,现在正定县的首富赵盾就是赵云的后代,不过记者多次联系赵盾未果。
沈伯俊则说,历史上有关赵云家庭的记载甚少,只知道他有两个儿子,赵云的后人集中在河北正定和四川大邑两地。
偏离5:死因 偏离尺度:100%
善终而非战死
历史记载:晋陈寿《三国志·注·云别传》记载说:“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公元229年),追谥顺平侯。”
影片描述:年迈的赵云被曹操孙女曹婴困于凤鸣山,身受重伤,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下盔甲,单枪匹马冲入敌营,壮烈牺牲。
专家说法:沈伯俊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根据历史记载,赵云是“善终”而不是“战死”,影片的说法纯粹是“虚构”。
沈伯俊强调说:“《三国志·注·云别传》写得很清楚,赵云的最后一战并不是在凤鸣山,而是四川箕谷;他也没有大败,而是亲自断后,基本没有损失人马;随后他被略微降了官职,几年后在家中去世。”
张砝清也说,赵云最后是“寿终正寝”。
大邑县当地还有一种传说是赵云戎马一生,年老时有一次洗澡,发现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伤口,大笑时意外憋气而死。
主创回应
导演李仁港:电影不是历史书
李仁港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兼编剧。对于目前的各种争议,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影毕竟不是历史书,取材于三国时代一个英雄的故事,但不是完全还原,不能用《三国演义》的标准来衡量。
主演刘德华:已经尽力去演绎
刘德华对于观众的质疑似乎早有预料。他说:“演绎经典人物本身就众口难调。我只能尽力去演符合导演要求的赵云。我在这部电影里演了赵云的一生,表现赵子龙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是我最主要的任务。”
‘贰’ 有谁知道“见龙卸甲”和“有凤来仪”的意思吗
第一个字“见”,有看见的意思,也有显现的意思。这里就必须先区分出来。龙字,可以理解成赵子龙,也可理解成皇帝。卸甲,在没有龙在前面,可以理解成卸甲归田,即马放南山。但是,见龙卸甲,确实容易有歧义,不是为这,人家也不会问了。但若理解成,在皇帝面前,所有人都得免除盔甲。这个话本身不可思议,哪有这样做将领的啊,不得持剑、执戈,都好理解,关盔甲什么事啊。所以,显现“龙”卸甲之前的光辉历程,应该就是主题。
红楼梦》中匾额。宝玉提。后元春赐名“潇湘馆”。为林黛玉大观园居住地。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为舜制的音乐。这里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仪,配合。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后多用以比后妃。
‘叁’ 见龙卸甲
“大哥,为我卸甲”当赵子龙苍凉的 话语响起的时候,让我感觉到阵阵的伤痛。
三国演义之见龙卸甲,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英雄末路的悲壮故事。 不知道历史是否是那样,但当长胜将军脱下他的盔甲时,他的心一定在流着血!
心已死,情却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故事是说给人听的,情却要自己来体会。那时赵云带兵攻打魏国的,关张已经作古,老将却还征战在外,因为他是长胜将军。
一场战役,无数的马革裹起了战死的英魂。敌我的实力悬殊,老将又身负重伤,仿佛再没有什么可以突围的可能。
一座破庙,零落的只是一将一马,老将和他的结拜大哥――罗平安。也许三国中没有这个人物,但在这个故事里,他却是最重要的角色。
“我这些年来,一直想着打败你。你问我为何而战,我告诉你我是为自己而战”
当罗平安说出这样的话时,子龙的没有说什么,镜头里的他显的那样的苍老,风雪吹面而来,打落的是他凌乱的头发。
“没有败,哪会有胜呢!我从来就不是长胜将军。我自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却不知天数早有安排。既然一切都已经注定,又何必执着呢!”
听着故事中的子龙的这段独白,一种无法言说的苍凉涌上心头。问世间名为何物,却叫人生死相许。 子龙是好样的!
“告诉丞相,我终于找回了失去的回忆,我这一辈子只走了一个大圈,一个美丽的大圈。”其实,走了一圈的又何止子龙一个呢!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到了人生的尽头,也没有找到这一个圈的终点,也无法给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子龙走了,凤鸣山的黄沙做证,他一定走的很英勇、很从容。卸去身上的盔甲,卸去压在心头的虚名!
‘肆’ 见龙卸甲什么意思
见龙卸甲,书名《见龙卸甲》,龙当然是赵子龙;卸甲者,最终能卸下俗世之包袱,无憾地面对自己最后的一刻”——摘自《见龙卸甲》自序
第一个字“见”,有看见的意思,也有显现的意思。这里就必须先区分出来。龙字,可以理解成赵子龙,也可理解成皇帝。卸甲,在没有龙在前面,可以理解成卸甲归田,即马放南山。但是,见龙卸甲,确实容易有歧义,不是为这,人家也不会问了。
但若理解成,在皇帝面前,所有人都得免除盔甲。所以,显现“龙”卸甲之前的光辉历程,应该就是主题。
《见龙卸甲》虽挂着"三国"之名,但与任何史实无关。刘备初逢赵子龙,白马银枪一见如故,岂是片中啃大饼、光脚丫的乡民能比?就连经典的长坂坡之战也被搬到凤鸣山。这一切,只是因为导演想表达赵云像走马灯一样无法逃避人生轮回的涵义。
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它是一部传记片。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后生,凭借智勇忠义功成名就,最后用近乎完美的牺牲完成了对一生命运的最后救赎。影片处处颠覆《三国演义》,但在刻画英雄内心世界时浓彩重墨,摆明了只想拿三国混个眼熟,以拍英雄传记为实。
‘伍’ 见龙卸甲什么意思
见龙卸甲是根据书名《见龙卸甲》改编的电影,不是一个成语。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是由导演李仁港执导,刘德华和李美琪领衔主演的动作片 。
影片讲述了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传奇的一生。本片于2008年4月3日亚洲上映。
(5)历史上的见龙卸甲是怎么说的扩展阅读
《见龙卸甲》虽挂着“三国”之名,但与任何史实无关。刘备初逢赵子龙,白马银枪一见如故,岂是片中啃大饼、光脚丫的乡民能比?就连经典的长坂坡之战也被搬到凤鸣山。这一切,只是因为导演想表达赵云像走马灯一样无法逃避人生轮回的涵义。
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它是一部传记片。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后生,凭借智勇忠义功成名就,最后用近乎完美的牺牲完成了对一生命运的最后救赎。影片处处颠覆《三国演义》,但在刻画英雄内心世界时浓彩重墨,摆明了只想拿三国混个眼熟,以拍英雄传记为实。
‘陆’ 见龙御甲是史实吗
《三国之见龙御甲》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 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
导 演: 李仁港
主 演: 刘德华 吴建豪 Maggie Q 洪金宝 安志杰 濮存昕 狄龙
姜鸿波 于荣光 夏雨
类 型: 动作/历史
剧情简介:
年过古稀的赵云为了帮刘备踏平魏吴再度出山,却在凤鸣山上被困,迎来人生中的终极决战。回思往事立残阳,在这电光火石中,一幕幕征战中的腥风血雨,一阵阵军旅间的喜笑悲愁,纷纷出现在这老将军的眼前。
三国乱世,魏军强势压境,初任工兵的赵云遇上抱打不平的同乡兄长罗平安,两人一见如顾,互诉对乱世的一片憧憬。在蜀国军师诸葛亮以攻为守的策略下,主动请缨劫寨扰敌立下大功。长板坡一役,为免罗平安遗失刘备妻儿的死罪,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营救回幼主,从而一战成名。
因“单骑救主”有功,赵云被委以重任与蜀国上将黄忠老将军一起出征定军山,此役是蜀国收取汉中奠下蜀国基业的重要一仗。不料黄忠为争头功在罗平安的鼓动下提前出兵,却不想中了曹操的奸计伤亡惨重,危难时刻赵云及时赶到义救黄忠和罗平安,并在诸葛亮的妙计下烧掉曹军粮草再立大功。赵云荣升为五虎大将,而此时的罗平安却是心中百味。
时间如梭,五虎大将的关、张、马、黄都先后辞世,两鬓斑白的诸葛亮再一次策动歼灭曹魏大计,不服老的赵云坚持要做先锋大将。不料此次的劲敌竟是曹操的孙女曹婴,这个美得像雪一般的少女,弓马娴熟,智勇双全,带着10万大军欲生擒赵云以了祖父心愿。而对赵子龙爱恨交织的罗平安却在最后一刻作出了一个令他后悔莫及的决定--他把赵云最后一次出征的军机出卖给了曹婴。
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把赵云当成诱敌之傀儡,寄望曹婴和赵云的大战,能让他暗渡陈仓,用全军在三个时辰里攻下魏之主城六郡。此次此刻,赵云该何去何从。来源:世纪环球在线
幕后故事:
由刘德华第一百部电影《阿虎》导演李仁港执导、刘德华领衔主演、首部“三国”大片《三国见龙卸甲》一下子汇聚刘德华、吴建豪两代“阿虎”,曾扮演“少年阿虎”的F4成员吴建豪透露,参演《三国见龙卸甲》让他收获颇丰,不但拍“三国”把自己成了“三国迷”,还要找机会拜刘德华为师学习演技。
自从以F4中的帅气形象在影迷中风靡后,吴建豪转向了“打星”路线,《三国见龙卸甲》这部电影是吴建豪第三次和刘德华《阿虎》李仁港导演合作,从《少年阿虎》、《猛龙》到《三国》,李仁港导演一直很看好吴建豪的潜力,《三国》这部大制作的古装电影,特别安排吴建豪主演剧中关公之子“关兴”的角色,和主要演员刘德华及洪金宝都有非常吃重的精彩演出。
吴建豪版关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非常能打”。他坦承自己之前对“三国”那段历史根本不了解,接戏之后才开始做功课。还闹出“关兴”吴建豪不识“父亲”关羽的大笑话。但当拍完《三国见龙卸甲》,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三国迷”,据之后与他拍摄电视剧《大剧院》的演员介绍,在片场无聊时他常拿一个PSP游戏机大玩掌上三国游戏,现在对于三国历史与掌故已经如数家珍。
有许多媒体质疑《三国之见龙卸甲》片中华仔、洪金宝造型像极日本武士,也有熟悉日本战国游戏的网友痛批:这哪是白马银枪的赵子龙,整个是真田幸村(日本战国名将)!哈日哈韩、不伦不类!“三国迷”吴建豪对此解释说,当时有人说华仔赵子龙的盔甲像日本盔甲,他当时也很好奇,特意专门找到日本研究古董的朋友借了日本盔甲的画册来看,这位朋友告诉他,日本现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成型铠甲,诞生于公元三世纪后半期(也就是中国的三国时期),由从朝鲜半岛渡来的韩人移民部落骑兵传入日本,日本史上把这段时期叫作“骑马民族征服时代”。由于当时的北部朝鲜半岛是中国的一部分,韩人移民部落骑兵所用的盔甲极有可能来自于当时中原的汉民族战士盔甲。“所以,说到底,日韩的盔甲还是抄我们中国人的。我们拍电影还原一部分当时的史实,怎么能说我们抄袭日本武士呢?”吴建豪如是说。
吴建豪表示与刘德华十分有缘,他的从F4单飞后第一部电影作品就是《阿虎》导演李仁港执导《少年阿虎》,而他在出演这部电影之前早就视“阿虎”刘德华为偶像,能够接演偶像曾经扮演得经典角色,自然令他当时兴奋不已,而吴建豪也不辱“阿虎”威名,凭借《少年阿虎》获得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提名,在电影节星光大道上已经享受了仅次于刘德华的欢迎。成功迈出了进军影坛的第一步。
这次在《三国见龙卸甲》中吴建豪之所以能从一个从“三国盲”变成“三国迷”,用他的话说,一切都要感谢刘德华!“我一直视他为偶像,作为前辈,他很能提携我”,吴建豪一进《三国见龙卸甲》剧组,刘德华就让助手送来一大堆有关三国的DVD与书籍给他“恶补”,还提示他先找有关“关羽”的故事来看,看了一阵子“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吴建豪从此以后就“中了三国的毒”,吴建豪决心找机会向华仔拜师,“不但学演戏,更要学他的勤力和为人,我们也想让外界都知道,演艺圈知道健康、上进的艺人是主流,刘德华就是做艺人的典范!”
电影看点:
1. 独特出色的音响效果。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金属碰击声交鸣,伴着强劲的鼓点,混杂着京剧中霸王唱腔,带出一股滔天的杀气,无尽的杀意。
2. 漫画式的特写动作造型。动作场面时不时出现画面停止的瞬间,或特显人物的豪壮,或特显招式的精巧,或暗示交战的胜负。其中以登台封五虎将一段最佳,五人各有各的精彩。
3. 壮观而细腻的马战。时而个人单挑,时而乱军冲杀,长兵短兵互举,鼓声杀声齐鸣。华丽的兵器,众多的人马,奇险的地形,再现古时战场的残酷和悲壮。是偶看过的国片港片中最多最精彩最长的马战,给人惊艳震撼的感觉。
电影瑕疵:
一. 典型的港产历史片死结。既想在名着上搞搞新意思,本身的墨水又不够,一句话,很傻很天真。最明显的表现在历史知识肤浅,人物神韵把握不足。具体如下:
1. 赵子龙参军。罗平安让他自报姓名,赵子龙说,我是赵子龙。正确的说法是,姓赵名云,字子龙。哪有不说名,反说字,主次颠倒顺序错乱的。
2. 赵子龙的形象。在历史中,人们记忆深处,赵子龙是一身的银盔银甲,下跨白色骏马。影片里的赵子龙在封五虎将时,却是身披白袍,头戴白巾,跨下是一匹褐色马。别的咱不说了,请问导演,你知道在蜀军中头戴白巾的意思吗?算了,告诉你吧。蜀军又叫四川军,白巾又叫诸葛巾或武候巾,是四川人感激诸葛亮为川人所做的一切,在他死后自愿戴在头上怀念他的。你这不分明不是诸葛亮未死赵子龙先哭丧吗?况且头上戴个白巾,上战场哭死敌人啊,刘备这苦练哭功数十年等级N级的人也不敢呀。
3. 赵子龙战争中的地名。常山,古时属冀州,今是山东省境内的常山。影片里却说常山在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附近,两者相差何止千里。凤鸣山,今属甘肃省陕西省交界,影片里却把凤鸣山放在湖北省。既然影片前面说了凤鸣山在湖北,那后来关羽被杀湖北一带根据地尽失,已成东吴军的领土,后面怎么又说蜀军在凤鸣山打魏军呢,乱弹琴。
4. 诸葛亮的登场。郎中式的装扮,郎中式的口吻,郎中式的举止。先是说曹军只怕一个人,就是我。那也太自夸了,一个刚出道的军师,这样能叫人信服吗?最搞笑的是,面授机宜后,诸葛亮说,这里的胜负已定,我还是去赶下一场好了。你以为诸葛亮是你呀,出了名就四处走穴表演赚钱。
5. 重型战车。战车在春秋战国赵武灵王改革以后,基本退出战场,历史上从此战车也绝了迹,理由是怎么也比不上轻骑的机动和迅速。
二. 日化的排场。
1. 刘禅登场。仔细看一下他的后面,咦,怎么日本艺人来了中国,还全部作了刘禅的后宫妃嫔。死白死白搽着厚粉的脸,蚕豆眉,圆圆一点朱唇。谁说刘禅这小子没用的,起码邦交方面,刘禅这头大如斗的人是开了中日之交的先河。
2. 赵子龙出征前拜奠关羽等人甲胃。众所周知,中国人历来只拜庙拜神拜人,只有日本才拜甲胃,只敬衣冠不敬人。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靖国神社吧,那就是一个标准的衣冠墓。
三. 搞笑的逻辑。
1. 赵子龙舍命救阿斗。影片里赵子龙把阿斗挂在后背,后又在地上滚来滚去的战斗。你是想把小阿斗拿来挡箭呢,还是把小阿斗作为肉垫,不伤害你的千金之躯。
2. 凤鸣山的攻守。一方兵少,一方兵多,一方在高,一方在低,一方有险可据,一方陈兵在野。还说赵子龙智勇双全,这些都看不到。嘿嘿,看来在导演眼里,血淋淋才是硬道理,全体赴死才是勇气。
3. 蜀军主帅赵子龙与魏军主帅曹婴决战。两人单挑,为了往日的羞辱为了今日的恨仇,最后赵子龙擒住了曹婴,却轻轻放了。是自己愚蠢式的豪迈重要,还是自己部下的生命和战争的胜利重要呢。
‘柒’ 三国之见龙卸甲是什么意思
作者就是故弄玄虚,反正成语词典没这个成语.至于那个自序,更是不能自圆其说,照这么解释"见"字就是发语词了,没意义?
任谁看见这个词第一理解就是"看见龙(不管是赵子龙还是皇帝)就把盔甲脱了(或是认输或是臣服)"
《见龙卸甲》 就是那电影导演自己写的书,后来自己拍成电影了
赵云始随公孙瓒,此时在公孙瓒帐下已为军官(起初同乡百姓推举赵云率同乡百余人投公孙瓒)。刘备当时亦投靠瓒,赵云与刘备结识,云感于刘备之待人。后公孙瓒兵败,云遂投刘备,备大喜。电影中 赵云却变成“三国乱世,魏军强势压境,初任工兵的赵云...”。什么?工兵?三国时的工兵?要扫地雷么?云投刘备,刘备让他从基层做起?为了锻炼人才,让他当工兵?
再说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大肆的赞扬(使孔明有些被妖神化)虽然有很多不太属实。但是孔明好歹也是千古忠臣的代表之一了,不至于电影中这么损,把赵云当成“诱敌傀儡”吧?赵云好歹也是两朝老臣,五虎上将(当时蜀军资历最高的军官),孔明一点就不念旧情(甚至不能敬老么?),人家赵云那么大岁数了,还要做诱敌傀儡?大国上将!百胜将军!到老沦落为被人当诱饵?太可惜了吧?另一方面,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不用多说,我举一二例大家便知!从借完东风归蜀到亮赴东吴为周郎吊丧,哪一次诸葛亮的私人保镖不是赵云?到老诸葛亮却如此算计赵云,不管云之死活,让他孤军作诱饵?诸葛亮太不地道了吧?
至于电影对关张的刻画,我不愿多说了,各位刊刻请读以下引文:“赵子龙,在这里被小小地夸张了一把,他为保罗平安不死与张飞关羽在山神庙内刀刃相见,在二人夹击下依然不落下风,其中张飞与他单挑时,竟然不出五个回合就吃了大亏,将赵子龙的绝世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想关张看了电影 一定会从关羽张飞庙里跳出来说“俺哥俩好歹也是三国武将里一等一的人才,你以为赵云那小子是温侯(吕奉先)?咱打吕布也没吃过这么大亏啊!要不俺哥俩把吕布那小子叫来,再给你演演三英战吕布?”我想关张还会说“反了赵云这小子了,敢和我哥俩打?回家让大哥把他革职查办!以后还想当五虎上将吗?哼!~”
其他电影中人物 如黄忠 关平就不一一点评。
颠覆千余年的糟粕,快人心!侮辱千余年历史,违背史实,只能贻笑于今,令人厌之!
‘捌’ "见龙卸甲“是什么意思来源与什么典故
按照秦制和汉制,臣子觐见皇帝的时候,严禁携带武器.否则就是谋反大罪.
后来甚至延伸到防护方面_____盔甲.
战斗用的实战用的盔甲,也不能在觐见皇帝时穿戴,必须解甲.只有那种装饰性的铠甲背心除外(比如大唐的上朝的武臣).
见龙卸甲,是一部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描写赵子龙为国尽忠,有重伤,而坚持不解甲,因为铠甲里面都是白色的麻衣,一解甲,受伤的血浸染衣物,就被士兵看到了,会动摇军心.
就是说,赵子龙大敌当前,枕戈待旦.只有回朝上朝,交出兵权,觐见皇帝(见龙)时,才解甲.
‘玖’ 见龙卸甲什么意思
见龙卸甲,书名《见龙卸甲》,龙当然是赵子龙;卸甲者,最终能卸下俗世之包袱,无憾地面对自己最后的一刻”
—— 摘自《见龙卸甲》 自序
所以是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
第一个字“见”,有看见的意思,也有显现的意思。这里就必须先区分出来。龙字,可以理解成赵子龙,也可理解成皇帝。卸甲,在没有龙在前面,可以理解成卸甲归田,即马放南山。但是,见龙卸甲,确实容易有歧义,不是为这,人家也不会问了。但若理解成,在皇帝面前,所有人都得免除盔甲。这个话本身不可思议,哪有这样做将领的啊,不得持剑、执戈,都好理解,关盔甲什么事啊。所以,显现“龙”卸甲之前的光辉历程,应该就是主题。
‘拾’ 见龙卸甲到底是什么意思
龙当然是赵子龙;卸甲者,最终能卸下俗世之包袱,无憾地面对自己最后的一刻”
常胜将军到英雄末路的一种解脱
从一名小卒,赵云经历了三十载的戎马生涯换得“常胜将军”的称号。当英雄的头发白了,英雄依然不服老,所以当诸葛亮劝他不要再出战的时候他拒绝了。除了对国家的忠,更是为了诠释了一种将军所背负的责任。所以,当他在最后一战中重伤的时候,为了不动摇军心,坚持不脱掉盔甲,当他手下的将士全部战死的时候,他终于可以解脱了,卸下盔甲,轻装上阵。此时,他终于可以不再为“英雄”而活,不为背负重甲而累。其实,不论胜败如何,我们都已被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将英名抛在一边的忠君爱国的气概所感动。
回到人生梦想起点后不得已的放弃
可以说赵子龙的事业是很成功的,但是他的人生梦想却没能实现。他的梦想之星在凤鸣山升起,然后沿着大哥给的那个地图走一大圈之后回到常山有个家。最后,当他被困在凤鸣山时,国已破,谈何家?他的梦想,三十年前的的那个梦想,三十年后也是在这个叫凤鸣山的地方破灭。承载他梦想的盔甲此时已经毫无意义,卸甲,卸家,卸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