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史书编写方式有三种形式,那么有哪三种形式呢
史书编写方式有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种形式,三者各自侧重点不同,但都能反映一时期的历史史实,其中编年体的历史最为悠久,在古代史书中也多采用编年体的形式。
三、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作为编排对象的史书体裁,它将古代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独立出来,再以时间顺序逐次编写。纪事本末体的最大优点在于不会有记录重复的情况,历史事件从头到尾非常完整,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此种编写方式始于南宋,袁枢在其《通鉴纪事本末》一书中就是如此,此后还有《宋史纪事本末》和《元史纪事本末》等史书,能够弥补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不足。
B. 史书编写方式有哪些
主要有两种:编年体、纪传体
纪传体:比如说《史记》就是第一步纪传体通史,是按照人物、本家、各个国家等为线索,围绕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历史的阐述,优点是便于理解同时代的历史事件,就像是织网一样,方便理解时空背景下广阔的历史。方便历史的横向掌握。
另外,由于《史记》记录了西汉初年(因为作者司马迁是汉初汉武帝时期的人物)以前的历史,因此,后代的历史大多是断代史,例如《汉书》、《后汉书》鲁迅先生都说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嘛!呵呵~~~
另一种就是按照年代编写的,比如说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就是以时间为线索,对历史进行阐述,方便读者在纵向的叙述中了解历史。
希望你能满意!
C. 历史的史事如何才能编成一个故事可不可以帮我举个例子拜托~
我就拿初三上学期学的文艺复兴那个历史说吧。因为现在我到高二理科了,文科的东西记得还不是很多,所以我尽我知道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故事并非是说童话和神话那种,而是一种发生的事,变的通顺逻辑,符合故事的情形
在14世纪的时候,那时候欧洲的生产技术开始发展,要知道技术有了发展,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将会得到提高。可是,生产商品,从哪儿得到劳动力呢,就得雇佣,而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工商业则是比较发达,就最早的出现了实行雇佣劳动力的手工工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萌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之前的封建教会主义怎么办呢,你说是吧,因为社会总是要向兴盛的方向走,新兴的资产阶级就需要打破封建教会的精神统治。既然要打破这个封建主义,那么就得有行动,意大利的政策出发了,就开始提倡以现实的人 为中心,来反对神权的人文主义,也就是要反对封建的思想统治 。而这种反对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就这样,将一小节的内容概括出来了,最主要的还是说要熟悉内容,也就是你能将内容复述给别人听,这样就像一个故事一样,楼下,有人说西游记等电视剧,那也是故事,只不过是另一种表达方式,那也是根据历史的小说,然后将其用生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我们学生是要讲史事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希望能帮助到你,有什么疑问,我很高兴为你解决,只要我能做的到的
D. 古人是根据什么编写史书的
一般的史书基本上都是根据统治者的意愿编写而成,也是编写发生的真实事件,掺杂着许多作者的个人情感,他的真实性还有待考究,毕竟写东西的人都会掺杂个人情感,而每个人的思路与情感都存在差别,编写出的作品,也不一定完全真实。
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古代的统治制度都是十分正规与严格的,胡言乱语的记载事件,肯定是会受到惩罚的,所以编写史书的人必须本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史书的编写。他们在编写史书时,肯定会找寻更多的参考文献,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渠道,来结合事实,编撰成一部更完整的史书。
E. 历史故事信息卡怎么做
1、我们先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准备好之后在用剪子剪成合适大小的长方形。2、然后在纸片上用铅笔画成不同的四方格,在将历史名人的事迹和生辰写在纸上面,结尾部分也要写上名人名句。3、在拿出一张有历史名人头像的报纸,沿着名人头像裁剪下来,剪下之后用胶水粘到刚才弄好的卡纸片上。4、最后在用胶水把刚才弄好的卡片和人物粘贴到墙上或者是别的地方,这样就完成了。
历史人物故事信息卡就是可以用年代来说性别及发生在该人身上的一些历史事件的卡片,给人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F. 如何编写历史
编写历史的体裁有:编年体 、纪传体、记事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评论体等。
如果是编写历史教材的话,参考下面文章:
如何编写历史教材
我想在这篇文章中谈一谈我对如何编写中国历史教材的看法。
如何编写历史教材?我想一定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二十世纪世界流行的历史观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要摒弃机械进化论史观和单线一元决定论,代之以宽阔发散性的整体思维。用黄仁宇的话说就是“放宽历史的视界”。
历史的探索,是根据过去人类活动在现今的遗迹,来重构过去人类活动的真相。任何理论概念再好,比之于实际生活本身,总显出它的贫乏和单调。所以我说:历史学中不存在定理。历史不是为概念而活着的。忠实于历史,乃是史家的职业道德。可直到现在,通史的整体框架还是板结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拘泥于一些固定化的程式,出于这种或那种缘故,不能直面历史实际。
我们的民族历史总是被那些“必然规律”来强行框定。所谓“五步论”中国也概莫能外。
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制社会”?现在相信的人越来越少了。商代的野性气味较浓,还容得联想。“郁郁乎文哉”的西周,还一口咬定它为“奴隶制社会”,岂不是存心不想辨认历史事实?其实张荫麟先生早就说过,西周庶民的生活情况并不见得比奴隶好。要说有“奴隶社会”,那一座大观园就是啊。吕思勉、钱穆、黄仁宇这些前辈史家的大历史构架也是一致的。吕先生说得明白,中国古代史分为三个时代:(甲)部族时代,(乙)封建时代,(丙)统一时代。大家可以比照现行历史教材,孰者真实,依史有据!
中国有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毛泽东说有,郭沫若说有,钱穆怎么没说有?黄仁宇怎么没说有?到底是谁在回避历史实际?
好在现今中外史学界都有同感,中国社会有许多迥异于西方的历史殊相,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等的传统和历史走向都极具个性。费正清(Fairbank,西方汉学界泰斗)在经历了长时期挫折之后,最后也不得不放弃“欧洲中心史观”,承认必须“以中国看中国”。怪不得黄仁宇说“整个中国历史需要重写”。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真实的历史。
真实就已足够,你不要期望历史教材写得像钱穆、顾颉刚、张荫麟、黄仁宇等大师们的着作那样平易生动、举重若轻。
G. 北尔人机软件(ix developer 2.10)如何编写趋势图历史记录啊,我编的打开后查找以前的曲线就不见了。
您的问题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如果想要查看趋势图的历史信息的话,需要
1在操作里添加趋势图查看器历史记录
2在趋势图的趋势图动态界面,添加历史记录状态下的时间偏移。
这样就可以进入历史模式,并查看不同时间段的曲线了。
另。如果是查看历史数据的曲线的话,需要将将曲线的变量设置为数据记录中的项。
H.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特点,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拟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初步的认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一般是指运用电子器材和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电影放映机等,通过这些电子设备呈现教材内容,把声、形、色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电化教学。从20世纪后期起,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又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学领域。计算机和网络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和以往的电化教学不同,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学的资源,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网络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探索各种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1](p.104)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2] ,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
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存储量超过任何其他的信息承载方式。如,一张光盘的容量,就可以装载学校所有课程的教材。
具有检索方便的特点,在快速搜索信息上大大胜于其他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检索,速度快,效率高。
具有合成性的特点,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相互连接,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教学。各种电子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够大大发挥其整体的优效性。
具有虚拟情境的特点,可以模拟出需要的情景以便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
具有智能化的特点,直接适应学生的具体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强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通过人机互动,随时调整教学的进程。
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人机对话的功能加强了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
具有网络化的特点,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使得教学工作可以充分和广泛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适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还能够把课堂的学习扩展到课外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功能,对于历史教学是非常有用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有学者把传统的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基本功能列表进行了比较[3](p.179) ,而现代媒体的新近发展,就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其基本功能则更为全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历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方式,也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甚至影响到教学的检测与评估。
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也就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一个重点。如,在教育部制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4](p.35)在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5](p.33)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是这样,如在英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就专门提到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要求提供给学生机会使之发展运用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和完成作业,如对资料进行选择、综合和判断,提高作业的质量,通过电子媒体交换和共享资料,检查、修改和评价作业等[6](p.36)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注重的问题,也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
下面,主要谈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包含了三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类型,这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 Instruction)和超媒体教学(Hypermedia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设备呈现教材内容,以及进行展示资料、模拟情境、提出问题、评定答案等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种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把影像、动画、声音、图形、文字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超媒体教学则不仅包括多种形式的信息,而且与学习活动连结起来,提供浏览检索工具,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可以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以及进行相互交流。这三种类型实际是反映出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过程,即由单机演示发展到各种设备的联机操作,进而发展到运用电子技术创建编辑环境,形成所谓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llectual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ICAI),使学习者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其基础设备是计算机,其关键是计算机课件的编制。在编制历史课件时,要确定教学课题及其重点内容,选择各种教学资料和素材,编辑课件脚本,设计界面图形、连接方式、流程控制等,还要在制作完成后进行预演操作以便验证、加以修改和补充,并熟悉课件演示的方法和过程。
历史的多媒体课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史料提供、图片展示、图示说明、影像播映、情境模拟、动画显示、要点归类、练习巩固等。这些类型往往是经过有机的整合,形成教学的实用材料,在课堂上即时使用;或把教学课件改编成学习课件,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下自学。当前也有一些计算机公司制作和发行历史教学的软件,如备课系统、教学课件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进行再编制,以适应教学实际的具体情况。
(二)网络教学
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对教学改革的一大促动。现在的教学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单纯传授、机械记忆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引导、实际探索的教学方式,提倡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 [7]。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形成了基于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信息的收集、掌握和运用,而网络技术正是提供了这样的资源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深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网络教学的研究和实验,虽然刚刚起步,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一些中学历史教师也在进行着网络教学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可以有很多方式的。例如:
1.网上参观。向学生提供有关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的网站或网页,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浏览,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了解真实的历史原貌。利用网络技术缩短时空距离,借助网络进行“现场”参观和考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历史的事物,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
2.网上阅读。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在课堂上即时检索到相关的阅读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
3.网上搜索。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选定关键词,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和历史教学有关的内容搜索。网上搜索要有具体的目的,但无论是进行资料查寻、汇集,还是进行资料加工处理,都是把网络的搜索作为工具,是为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不是存取大量的信息,而是为了理解信息而对其熟练地进行组织和处理。在历史课堂中能够存取和检索信息是较低水平的能力(即使在处理网络搜索的能力上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历史理解,使他们在存取信息后有够进行分析和整理” [8](p.103) 。
4.网上讨论。这是把网络的交流功能引入学习讨论的方式。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园网的论坛,组织学生围绕有关的学习主题,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在这种虚拟的网络论坛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甚至容许学生以化名登录,在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5.网上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展示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现场在线介绍和交流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
6.网上答疑。教师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这样就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
7.网上课堂,即“空中课堂”,利用网络实现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是将教师的课堂讲授进行录像,然后通过网络传播,或是在网上同步进行。网上课堂既可用于远距离教学,实现异地、异校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在校内进行,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教学资源,如各种选修课的教学。
以上所举的这些网上教学的方式,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可以在课外学习中运用;既可以用于集体学习,也可以用于个人学习。
另外,教师的备课、上课、教研、进修等活动,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进行的。例如,历史的教师开展网上备课,可以使不同学校的教师,甚至是不同地区的教师,在网上进行集体商议,互相切磋,交流材料,合成教案。现在有不少省市的历史教研机构已经建立了教学网站,汇集各种历史课件,提供给教师进行备课,这样就利用网络技术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由过去的“人自为战”,转变为“大兵团作战”,大大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效益。
二、历史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在教学设备和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是最关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没有教师反对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是参差不齐。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进行文字处理,但能够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利用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源的还只是少部分[9]。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操作设备和演示课件时手忙脚乱,遇到技术障碍时束手无策,讲述与演示不协调甚至脱节等。这些都说明,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学习、学习、再学习和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态度。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跟上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10] 。
如前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都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和进修,加强实践和总结。这里,谈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目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亦是如此。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首先是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信息传播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国外的学者认为:“历史教育应在帮助学生有理解地掌握信息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信息传播技术的性质对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充分重视信息传播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潜力,就要对之有清晰的思考和有效的传播。清晰的思考之一,就是认识到历史教育不只是填满学生的硬盘空间,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的和理解力强的信息处理者。[11](p.111)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2.合理设计。无论是单一课件的编制,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晰,而不是繁琐,如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字体过小,图像不要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每一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
3.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如果过于偏离教学重点,很容易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所以,无论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图像和音像的编辑和播放,还是上网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效。
4.综合使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5.调动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学实际也反映出现在的学生在运用计算机等技术上是学得快、用得活的,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老师。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6.教师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能由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实,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是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并且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以及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或新的学习条件和情境中进行学习。从教学理论方面讲,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I. 中国古代的史书是怎样编写的有什么要求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着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编辑本段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着,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J. 如何编制中学历史索引
是根据内容的电子文档自动生成索引,就用word来做,“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如果内容不是电子文档,要自己单独做索引,那就自己将需要索引的单词和页数一个个打出来,这个excel也可以做,只是排序时不要把全部列都选上,而是选一组(包括1列单词和1列页数)排完再排旁边的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