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教学如何增加趣味性

历史教学如何增加趣味性

发布时间:2023-01-06 16:20:09

⑴ 请问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群体。他们认为历史课可听可不听,内容枯燥,讲解乏味,不如自己学。结果自学后发现事倍功半,效率不佳。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想教,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积极性几乎为零。于是出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也就不足为奇?那么,是不是历史教学真的就如他们观念中认为的那样象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并非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学历史活用历史,转变传统的枯燥历史课堂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已势在必行。
一、 设置形象有趣的导课。
历史课重在引和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导入语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入语应简洁,在设计上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好方式。一般说,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另外还有对联、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地图分析导入法、联系国家时事政策导入法等。例如:地图分析法导入:运用地理观念导入新课,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并可从中挖掘许多隐含的知识,从而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所以也值得重视。例如,中国近代前期的借师助剿,我先让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比较有哪些变化?通过提示、启发,让学生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通商口岸由东部沿海渗透到内地,由东南沿海延伸到辽东半岛。再问:这些口岸是否都在清政府统治区域?学生回答:不,有的是在太平天国活动区域。问:这预示着什么?小结:列强要在这些口岸行使特权,必须先让它们回复到清统治区域,这就预示着中外反动势力即将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二、探究课堂教学技巧,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让历史课堂乐起来。
1、巧妙设置悬念: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它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久而久之,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逐步提高成长。它既可以在导入新课时、教材过渡时设置,也可以在一堂课结束前设置。总之,这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技巧,只要设置合理巧妙,就会吊足学生的胃口,在高涨的求知欲中快乐学习。
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中的货币一栏内容时,我就从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谈起:大家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会发现它非常方便,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设置,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弄清疑问,好奇心大增,使整堂课效果良好。
2、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快捷,它可以选择优美的图片、翔实的史实资料、精心剪辑的录像、生动的历史故事来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重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使学生身临其境。它既增强了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着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在现实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中,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学生们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这方面的资料,明白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以及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对日本法西斯的无比痛恨,增强了自己的民族危机感,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复辟,要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民族,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再重蹈历史覆辙
3、历史故事的多方巧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传说故事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巧妙利用这一历史宝贵资源,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流光溢彩,增色许多。我们可以在课前利用传说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讲课中穿插故事,加深印象。课堂结束前用故事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还可以为下节课做一个铺垫。
4、走进学生的心灵: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必不可少的因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和愉悦的教学氛围,才使整堂课在一个轻松欢快环境下进行。袁腾飞老师的课大受学生欢迎,是他长得帅吗?不是。在于他用精彩的语言,生动翔实的历史情景带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理解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因此,多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努力提高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让每个同学知道老师很在意他们,期待他们成功,可使学生很自然喜欢自己,热爱这门课,自然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很好教学效果。
三、重视历史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进行情感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更热爱这门学科,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就要涉及到哥伦布、麦哲伦等着名航海家。如果不注意审美教育,便会就事论事把哥伦布西航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描绘成西方航海史上的两起探险活动;但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在航行探险中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进行形象性的描述和赞赏,分析和评价,不仅可以使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复活,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开辟新航路的艰险,而且还可以从这些航海家身上汲取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些东西,如进取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等。
总而言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⑵ 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国着名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是让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杨振宁教授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先导,是
我们探索知识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百折不挠、顽强攻克。”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怎样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技巧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下面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我们知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精练简洁、准确严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乏味枯燥的语言
就像一盘没有放盐的菜肴,让人食如嚼蜡,淡而无味,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则是瞬间光彩夺目的火花,让听者乐此不疲,心情舒畅。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时,我总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体验课堂的快乐,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中感悟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
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被他们吓倒,而是擦干眼泪,挥挥手,昂首阔步向前走,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终于形成燎原之势。又如,在学习
《钢铁长城》一课时,我用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军队虽然用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是他们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还我们一个全新的中
国,这支英雄的队伍,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就叫“钢铁长城”。正是这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

二、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好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做一个“乐之者”的角色,就应该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我们大家知道,
传统教学模式靠的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可是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太陈旧单一,激不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时,我总是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措施如下:(1)设计精
彩导语。一堂好课应该有精彩的导语作保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时,我总是设计新颖别致的导语来启迪学生
思维,增长学生智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例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时,上课伊始,我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指挥才能给学生引入新课。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踏着新课改的脚步,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了我们的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将声音与图像结合起来,文字与影视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历
史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让那些已逝去的历史现象重新复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一课
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贞观之治”时的景象,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了解了当时的历史。(3)尊重学生个性。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自己讲什么学生
听什么,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时,我总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血肉筑长
城》一课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给学生讲解重点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历史教学是灵动鲜活的,作为教师,就应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历史课堂充满情趣,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杨大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向课堂要质量[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5)。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中学)陈世元

⑶ 如何培养历史学科的兴趣

看这篇论文
谈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彭中东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教改成功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大动力。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把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重要工作之一。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有乐意学才有主动性。因而历史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巧设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关键,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应特别注重新课导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内容,巧设教学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觉得听课有意思,越听越想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奋状态,使他们怀有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去。如在讲授《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七年级上册)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做个智力游戏,给你三根小棍,你能拼出一个比三大比四小的数吗?有的同学已知道答案面带微笑,有的同学则拿起笔在桌子上比画,等到最后公布答案是“∏”时才恍然大悟。课堂气氛被很好的调动起来,由此引出祖冲之,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当中去。
二、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最主要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民主。学生对历史课是否感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常常体现在对教师的情感上。教师能够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能从情感上认同这个 教师。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主体性能得以凸现,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心灵是安全和舒适的,学生对学习是充满乐趣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师讲生听,课堂上 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可谓“你讲你的道,我睡我的觉”。这种“一言堂”的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仅使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和发挥,而且会使学生逆反心理,更谈不上学习历史的兴趣了。因而历史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课堂充满和谐民主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样使学生的心理需求驱使思想动机产生积极效应,使历史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历史学科是基础性教育较强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和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饿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先进行了这样的描述:秦汉末年,中原长期战乱,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西汉初年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但匈奴仍然年年挥兵南下。然后提问:1.这对黄河流域的人民有什么影响?2.为什么当时汉朝不出兵反击呢?3.什么时候汉朝政府才具备了反击的条件呢?这样引起学生的内部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积极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思维。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积极性,精心巧妙的设疑,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引发学习的兴趣。
三、适当的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就在于它是有血有肉、内容丰富,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人物的动态的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为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
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糅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往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讲《百日维新》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禧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学习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内容要忠于历史的真实,不能随意编制一些情节内容,以虚构和编造来换取学生的兴趣。 四、联系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深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知识范围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而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多又离现实太远,学生会觉得学历史没有用,不免会产生厌学情绪。事实上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的挈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介绍秦汉两位名医张仲景和华佗时,发现如果按教材的顺序讲授,可能比较乏味。为了既能让学生了解两位名医的特色又在讲课形式上出新,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问:如果这两位名医开专家门诊的话,我们应该找哪个医生看什么病?“专家门诊”一词一下子缩短了与历史的距离,学生纷纷讨论起来,积极举手发言,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讲“造纸术的发明”时,我联系现实生活,请一位学生背着许多竹片吃力地走进教室,使学生认识到:假如没有发明纸的话,我们今天上学来将要有多麻烦,从而使学生理解当时纸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情绪马上会高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气氛变得非常活泼

⑷ 怎样激活历史课的课堂活跃气氛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老师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课堂教学这个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发展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能把历史课变为开心课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趣味性?
一、故事导入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这样。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而通过寓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法,则更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情境,丛一开始就紧紧的吸引住学生。比如在讲授春秋五霸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老马识途的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军攻打山戎,中了孤竹国大将黄花的诡计,在一个叫做迷谷的地方迷了路。当时正值冬天,北风凛冽,且迷谷里遍布黄沙,没有水源,将士们饥渴交迫,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时管仲想出了一个主意,挑选几匹当地的老马为大家领路。果然,老马认识道路,引导大家走出了迷谷。“老马识途”的成语也由此而来。学生听到此处,顿时对出此计谋的管仲大感兴趣,急于知道他的其它事情。这时,我就适时的引出春秋五霸的历史知识,学生们自会听的津津有味。
二、内容串联法
在授课时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前后相承的。历史教学必须紧扣这一历史的客观存在,根据历史发展线索,讲明历史的来龙去脉。比如我在讲授儒家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讲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修定了《诗》、《书》,《礼》、《乐》、《春秋》等典籍,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然后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再往后是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建立起新儒学。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宋代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明清时代至到今天都有不同的杰出人士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儒学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甚至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701年,日本开始祀孔。这一切历史知识都有纵横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既有本国史的纵向联系,又有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有因有果有发展,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不枯燥,不单调。
三、多媒体教学法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在讲授大唐盛世时,为了体现长安城里“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我从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安》中摘取了与之相关的片断:来自西域的商人,日本、朝鲜的留学生以及学问僧来往于中华大地,而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文化因此而多元、交融、创新。精美的纪录片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紧紧的吸引住了每个人。
四、集体讨论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开展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实感强,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善于质疑以及求新、求变、求实等心理特征,因此,他们不会满足于灌输的教学形式和现成的教条答案。讨论法正是适应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探索的心理需要。比如在讲授一代女皇武则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好皇帝吗?理由是什么?问题一出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查课本的,有记录的,很快就形成了答案。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掌握了唐朝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
五、组织历史知识小竞赛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历史知识小竞赛。初中历史对学生运用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不高,但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比较繁杂,需要学生花功夫进行识记。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历史的这一特点,有效地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为了赢得竞赛,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课下学生积极备战,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取得竞赛胜利的学生,受到极大鼓励,对历史学习更有兴趣;在竞赛中没有取得胜利的学生,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竞赛中得胜。通过历史竞赛,不仅调动了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巧用分层教学法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学生的历史基础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初中学生之所以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少,在听课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解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素质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历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对于历史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着手,慢慢积累,逐步提升。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具有不同历史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历史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越好,越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⑸ 如何让历史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朋友你好,以下是我的建议:
首先,自己先把准备教的这段历史读懂读透,把事件的起因,背景条件,发展经过,结果,后续影响等理解好,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这段历史;
接着,在网上搜索与这段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图像,音乐等。你教的是小学生,所以要以动画影视资料优先;
然后,根据书本和影视资料,把这段历史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在备课本上记下提纲要点并修改,保证故事的趣味性,完整性
接着把你对这段历史的思考(上面说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等)编成问答题,备用提问
最后你可以把历史与其它历史,与现今进行类比,写一段总结感悟的话,启发孩子的以古鉴今的责任意识,作为课堂总结。
补充课堂过程:播放影视资料图片开场——讲历史故事——边启发边提问,在孩子们的回答评论启发——总结课堂,升华教学目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⑹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兴趣乃成功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思想家朱熹说得更为直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课堂中的趣味性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从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根据历史教学的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对历史课本中上比较深奥的哲理的问题,就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用体味到的哲理去指导自己的人生。如在教学《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对于老子的思想的理解,课堂思考题从以下思路去设计:先从学生都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入手,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哪位同学能讲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福──祸──福──祸)这一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过程。)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立面,任举一个你知道的或遇到的对立面互相转化的例子。

3.在学生真正懂了老子的思想后,让学生结合老子的思想,谈谈怎样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好事与坏事。

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争相发言,兴趣盎然地搜集自己和别人的现实生活经历,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抽象、难懂的哲学思想。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积极、主动的思考讨论中领悟到遇事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的冷静的人生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巧设问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以激励他们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 “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这样的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嫁接到活生生的载体上。

二、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神”入历史

历史课堂思考题的设计,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改灌输为启发、引导,驰骋想象,利用相关的资料、证据,穿越“时空隧道”,以当事人的身份“神”入历史,想象古人的想法,体会古人的感受。如在教学《大统一的汉朝》设计了以下思考:

1.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位政治家,你怎样帮他解决王国问题?

2.你认为你们提出的建议中,哪个在当时最可靠?

3.比较你们和汉武帝的措施,哪个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设计首先打破了历史与己无关、与现实无关的心理障碍,一下了拉近了历史和学生的距离,学生被推到主体地位,“口欲言而不得”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其境,在为古人分忧时,思考历史,多角度思维,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发挥创造力,重建知识结构,给汉武帝出了很多“主意”。有派军队消灭这些王国的势力;有赏赐给国王很多东西、很高官职,笼络各国国王;有派钦差大臣到王国监视他们;有撤销各国国王及其封地;把国王调到中央……在分析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及与汉武帝的策略相比时纠正了思想偏差,理解了历史,感受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要依据时代背景的历史辩证史观,体会到了终身受用的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放手让学生实践

1.在动手制作中体验、感悟

为了增强趣味性,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尝试放手让学生动手制作,以达到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活动中发展。如在学习历史七年级(上)《灿烂的青铜文明》后,可以让学生用油泥或泥巴模仿商周青铜器制作一件器物,学生通过亲自制作,又参加年级的作品展览,不仅可以感受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工艺精美,认识到青铜器的制作和发展本身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体验制作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建议学生亲自动手打磨两件生产和生活用具,并尝试着用它去从事简单的劳动。学生积极参与,一名学生在作业中写道:“我试着用石头打制石铲,可那石头一点也不好打,既要有力气,还要有些技巧,一不小心会把手打烂,即使不打手,一会儿,手也会磨破,费尽了力气,总算做成了,试着去铲地,只能蹭一点点地皮,原始人生活可真不容易啊!”通过制作并使用石器等的活动,学生很容易体验到古人生活劳作的艰辛,通过不同时期生产工具的对比,学生体会到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对人类的生活、生存及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看到我国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正是学习了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这无疑就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2.在学习竞赛中积累沉淀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历史课堂理当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方法,每上完一节课,下课前一定会提问所学知识,并用现场打分的方式,这样引起学生的重视,基础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课后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上《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课时,使学生通过该主题的历史知识竞赛增强对祖国疆域、领土主权的历史认同感,开阔人文知识视野。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使所学知识与时事政治相联系,强调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已有知识从专题角度进行整理,在学习竞赛中使知识积累沉淀。

3.在创作展示中提升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开阔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方法之一,鼓励学生表演历史小品。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小品、表演历史小品《商鞅变法》、《杯酒释兵权》以及表演一些成语典故等。要表演短剧,学生必须先读教材、理解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再合作分工,整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学会获取知识,表达情感,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力,使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合作共事,也为那些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没有道具,就自制道具,用烟盒、毛线做成皇帝的冕旒,用女生的头饰制作成文成公主的头饰等,使表演具有真实感,富有感染力。在表演中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尝试从当时人们的立场和处境去思考问题,做出判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认识的主动建构。

4.在辩论中达成共识

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是我们当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武则天功过的辩论”等专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他们为了能在辩论中获胜,为小组争光下去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辩论会上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学生经过辩论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论能力得到了训练。这些活动必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充满生机和活力。

5.在网络资源中放飞思维

把网络资源引入历史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和创新性思维健康成长。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络教学也日益广泛,我们历史老师要通过网络,开拓进取,借助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培养学生熟悉网络、利用网络查找历史资料,启迪学生思维,放飞思维空间,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并努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⑺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兴趣

一、 认真备课
(一)树立学生为上的信念
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处于一种不公正的学科地位,历史教学也因收到歧视而被人忽略,很多教师都把历史当成一门“背诵”学科,上课照本宣读、吹牛,让学生勾勾划划,课后死记硬背,从而使广大学生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大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只会养成学生读“死书”的习惯,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丧失了历史的学科价值。
作为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应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上的教学信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目的,本着树人、育人、发展人的宗旨,将历史学科的知识、趣味、审美、思想等内涵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理。为此,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是爱心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对业务的钻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历史老师应以教学为事业,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其历史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使他们充满探究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认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学生的认真,言行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充实课堂教学的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多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材料。
1、 挖掘引人入胜的故事
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学历史往往注重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穿插有关历史小故事的讲解,必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兴趣。如讲述秦灭六国时可插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教学“三国鼎立”时可介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讲东北抗战时可让学生了解杨靖宇的英雄事迹等等。故事具有亲和力,它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时一两个故事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这是充实课堂教学材料的又一方法。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倡导下,不搞“一刀切”、“一言堂”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仍摆脱不了一元论思维的影响,进而使学生也深受其害。在这个多极化、多样化的世界里,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教学,用最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对于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人、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向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如在讲评秦始皇、蒋介石这些时代豪雄的是非功过时可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后进行归纳;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与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联系当前的社会与生活
历史是事物发展的反映,初中历史主要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阐发的人类发展史,与现代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历史课堂与当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各个时期的历史其内在联系的紧密性、一致性和连贯性,提高他们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同时,人们趋向于对与自身距离较近的事物感兴趣,从当代生活中攫取材料,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如讲述原始社会的“氏族”时,可联系“家庭”这一概念,尤其是农村中的孩子大多能在“氏族”中找出中国传统的“家”的许多特征。又如通过日军侵华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高层的种种作为和我国国民强烈的反日情绪的现状。
二、 巧用语言
首先,组织上要做到形象有序。形象即通俗生动,有序指富有逻辑。一个好的老师应是一个语言家,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所述之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趣味性的话语表达出来;同时注意语意上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小故事,教师在讲述时就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为此教师要提高语言的修养,通过阅读、说话、写作等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于课文中的历史事件,教师都要将它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讲清楚,如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便要讲到传教士和义和团,课文所述很简略,教师要辅之以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到课堂教学结构中去,还学生一个详尽、丰满、生动的史实。
其次,情感上要做到动人心弦。一个出色的教师必须要有演说家一样丰富细腻的情感,要善于控制场面,掌握情感流露的火候与分寸,既能煽人以情,又能启人心扉。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数十个情绪状态不同的学生,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音量、语速、语调、停顿等因素驾驭语言,控制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无论说明、论理,还是叙事,都要渗透进教师的情感,从中表明教师的立场或态度。如讲述“火烧圆明园”时,教师可用满怀愤怒和深情的语气向学生描述英法联军残暴的场景,阅读近代史中签订的条约的内容时可用果断的语气表现侵略者的蛮横,或用沉重的语气反映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最后,思想上要做到发人深省。一个真正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事物有明晰的洞见,对历史事件与人物能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学生的不足与需要明察秋毫、熟稔于心,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启发、教育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有充分的人生历练,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有持续不怠的精神追求,从而为自己积累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学生也往往对一个有思想而善于教导的老师怀有崇敬和依赖,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从思想上影响学生。如中国历史上屈原、司马迁、谭嗣同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教师可通过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来感染学生。又如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兴亡原因的归纳,进而让学生深思振兴中国的“良方”。
三、 各种教法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原则。”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气氛是不断变化的,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须灵活采用各种教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少数的几种教法也极易让学生摸透教师的脾性,教师要使课堂保持吸引力,就要使出层出不穷的招数、想尽办法让学生参与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反应,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教法教学历史。如原始社会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用讨论法,列举黄帝时人们的发明用抢答法,对夏商周青铜器等手工艺品的欣赏用讲述引导和情感熏陶法,春秋战国的纷争用开故事会法,戊戌变法用自学答题法,其中康有为驳斥荣禄用表演法,还有课外阅读材料辅助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使历史教学永远保持新鲜和活力。
四、 师生互动
真正的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师生不断交流促进的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竭力创设使学生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的宽松民主的和谐的气氛,在此,教师须注意两点:
(一)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
《周易》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课堂,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里面聚集着形形色色、性情各异的学生,一个咳嗽、一句发言就能引起他们间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们的言行举止、神情衣着的细微变化中敏锐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阅读他们的内心话语,并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手段去暗示他们、启迪他们、关爱他们。如对上课不专心的学生加以婉言规劝,看到学生自己购买了历史课外书,对其加以肯定和赞赏等,学生往往能在教师的关注中找到自信。
(二)鼓励学生适时反馈
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课上,什么环节需要追加深入,什么知识需要反复分析,什么内容可以省略跳过,都要针对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前不可能预料到学生的所有情况,课堂上一味地演“独角戏”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忽略自己的存在,进而对其“表演”渐生倦怠,直至充耳不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坦白和表现,同时耐心细致地倾听,用年轻的心态去跟学生对话,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
五、 及时作业
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都忽视作业这一环节。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及时作业对于学生及时掌握当天知识、有效学习日后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子言:“温故而知新。”通过作业,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有时能从中悟出新的涵义,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对某个知识的兴趣,极大程度上与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密切相关。因而,教师平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布置适量作业,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养成其严谨治学的态度。

⑻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

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原因,自从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们的观念当中“重理轻文”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更为普遍,历史学科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人们习惯上把“过去的故事”当成历史。由此造成一些人所谓的“历史无用论”,即便是学习历史的学生也往往认为历史课没有意思,感到无聊。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更增加了史学工作者的难度。笔者认为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广大历史工作者尤其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学习过程,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某些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
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融合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温故而知新。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
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倒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三、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的常识、当前的教育体制等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并非历史课一科在短时间内所能扭转的。我觉得有重点的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是必要的,同时这也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有趣起来。
我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的各科教师互不往来。如果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关知识,他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适合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我就把哲学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事实证明收到较好的成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的含义。另外,我觉得政治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尤其是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更是历史学习的必需材料。这样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也能改变“历史无用论”、“历史与现实无联系,与其他学科无联系”的错误倾向。

四、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教师可用“天约(《天津条约》)开放十口岸,南(京)镇(江)汉口加九江,沿海营(口)烟(台)加上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湾)、淡(水)。”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彼此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识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教材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我就建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把这几个关键词联想成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或笑话,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总之,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教学如何增加趣味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