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进行政治斗争
1、政治立场要坚定。
2、政治目标要明确。
3、少说话,多思考。
4、既要懂得斗争,又要懂得妥协(谈判)。
5、要会痛打落水狗,又要会笼络人心。
6、会说假话。
7、以假乱真,李代桃僵。
8、借刀杀人,借尸还魂。
9、要会表演,要会开脱。
10、要会狡兔死,走狗烹。
㈡ 如何学好政治历史
1、树立学好思想政治课的信心。信心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要学好思想政治课,首先必须树立一定能够学好的信心。我们平时可以多了解一些“补弱”成功的例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在制定目标时,我们要从小、从低开始,积极创造学习思想政治课进步的记录,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信心。 祝你成功 天天向上 2、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用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来激发学习的兴趣。(2)同思想政治课学习教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心得,来培养学习的兴趣。(3)融洽师生关系。若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造成学习思想 政治课兴趣不高,就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听从老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祝你成功 天天向上 3、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可以表现在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1)学习环节方面。听课时,要集中精力弄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做 好课堂笔记,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课余时间应主动问老师或同学 。课后的作业应及时、认真地完成。学会有意识地归纳整理所学知 识,使之系统化。平时多读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的报刊、书籍,经常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2)学用结合方面。要坚 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生活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 好思想政治课还要做到有计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自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成绩。 怎样学好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㈢ 安史之乱始作俑者 安禄山叛乱的过程
安禄山是唐朝最着名的叛乱“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手握重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叛乱,导致唐朝的国势直线下降,还做了两年的瞎眼皇帝。安禄山叛乱之心早已有之,在就在范阳城里修筑了雄武城,在里面贮藏兵器粮草,为叛乱做准备。
《杨贵妃秘史》中徐锦江版安禄山
杨国忠因为与安禄山不和,于是多次向唐玄宗表示安禄山要叛乱,唐玄宗派了人去范阳查看,安禄山贿赂了这个人,让他回去说好话。但是这个举动也加速了安禄山叛乱的步伐。公元755年的俄时候,唐玄宗察觉到了安禄山的异心,于是就让安禄山进京,但是安禄山以病推辞了,唐玄宗要给他的大儿子安庆宗赐婚,命令他出席,安禄山还是推辞了。
同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就在范阳起兵造反了,假借皇帝的名义要进京杀死杨国忠。安禄山治军严谨,而且还培养了一帮死士,朝廷的队伍也常常吃败仗,后来安庆宗被杀死之后,安禄山恼羞成怒杀进了陈留城。后来叛军杀到荥阳,一路继续挺近,唐军就形同虚设。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叫燕国。五月,南阳节度鲁炅率领荆州、襄州、黔中、岭南兵卒十万多人,在叶县城北边的河跟叛军将领武令作战,唐军全军覆没。潼关守不住,唐玄宗逃往西蜀避难,十一月,派遣阿史那承庆打下颍川,满城烧杀。
称帝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757年,安禄山被自己的大臣还有儿子给杀死了,之后安氏一族的势力也就弱了,安史之乱也被草草平定了。
安禄山之乱指的就是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玄宗末年和唐代宗初年的,由唐朝的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企图夺取李唐统治权的政治都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发动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所以被称为是安史之乱,也被称为是天宝之乱。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
这一次叛乱又安禄山在范阳城的骑兵而起,安禄山的军队气势如虹,取得了许多胜利。安禄山指挥叛军攻打洛阳、潼关等地,打算直指长安。后来洛阳沦陷了,但是潼关地势险要所以不容易攻破,但是因为唐玄宗的错误判断,导致潼关也失守了。于是唐玄宗就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等人逃到了马嵬坡,在这里发生了马嵬坡事变,士兵杀死了杨国忠,高力士绞杀了杨贵妃,太子李亨自行继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后来唐军和叛军又在睢阳僵持了十个月之久,唐军使安庆绪的几十万兵马受到了牵制,于是郭子仪方能收复了两京。这样叛军无力南下,李唐天下才得以保全。睢阳之战,可以说是安史之乱中的转折点。后来安禄山被严庄和安庆绪密谋给杀死了,叛军的战斗力急转直下,安禄山接连打了许多败仗。后来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又收编了安庆绪的部队,自己又开始出兵叛乱,后来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最后以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而告终,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最终结束。
首先要解释一下“嗜欲”的意思,嗜欲就是指追求肉体感官上的追求和享受,古话就有之,“嗜欲者,伤身、败德、破家、覆国之本。”所以说,嗜欲如果不加以皆知,就会成为人们事业成功路上的障碍,如果有人利用了人的这个弱点,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身败名裂。
安禄山
而安禄山就是这样一个嗜欲极重之人,这一点从“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侯”这句话中就能够看出来。而且从安禄山的体重就能够看出,至少在“吃”这件事情上,安禄山的嗜欲一定是强的。因为安禄山是一个大胖子,安禄山晚年的时候体重到达了三百三十斤左右,之所一直这么胖,也都是因为吃出来的。所以贪吃的嗜欲也毁掉了安禄山的健康,安禄山晚年满身的毒疮,而且还有眼疾,一身的病痛也使得安禄山性情暴躁。
另外安禄山也是一个贪色的嗜欲的人,因为安禄山亲生的儿子就有十一个,还别说女儿了,而且在野史的记载中,安禄山和杨贵妃也都有一些不正当的关系。可以说,安禄山也是一个在美色上面有非常重嗜欲的人。
另外安禄山还是一个非常贪财的人,据记载,安禄山铁蹄所到之处,都会将公家的钱财洗劫一空,这种做法显露除了安禄山十足的贪心,最重要的是安禄山贪图权势,所以才会想取李唐江山而代之,所以种种的嗜欲导致了安禄山的死,安禄山也可以说是死在了自己的嗜欲之上的。
首先安禄山本来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这是安禄山自己个人的原因。历史上有很多身处高位的人不为帝位所动,尽心尽力辅佐皇帝,但是却有更多的人帝位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希望更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都不够,还是要坐上更高的位置。最有代表性的就应该是王莽了,对权力的渴望是人性的弱点。所以已经是三个节度使官位加身的安禄山,又掌握着兵权,想当皇帝是很正常的事情。
徐锦江版安禄山
另外就是当时政治因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醉于杨贵妃的美色,过着糜烂的生活,对政事都不理不问。阶级问题严重,许多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外奸臣当道也是当时唐朝政治局势的一个特点,当时口服 *** 的奸相李林甫长期把持着朝政,官场一片混乱,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非常的深。而且当时中央和地方的军阀之间的矛盾也非常的深,也是造成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至于安禄山和史思明只是地方军阀的代表,他们也是趁了地方军阀的对抗情绪的东风,才能够发起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
其实在那个情况之下,很多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朝代更替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唐玄宗后期昏庸,奸臣当道,根本就没有能力管理好国家,出现叛乱也是正常的事情。至于符不符合礼法,只要能坐上皇位,礼法什么的都是后话,哪次朝代更替不是血流成河的灾难。
其实安禄山并不是被他的儿子安庆绪给亲手杀死的,只是安庆绪有参与到杀死安禄山这件事情里。但是安禄山的死真的不怪别人,主要是安禄山自己把自己给作死的。
安禄山画像
安禄山晚年身体上的疾病是越来越多了,本来安禄山身体肥胖,所以常年都长着疮疖,而且到了起兵之后,身上都已经都是满身的毒疮了。而且这个时候安禄山差不多已经失去视力了。身上一不舒服,人就容易暴躁,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安禄山就是暴躁过头了。安禄山的性格本来就暴戾,身上不舒服之后就更加的暴躁了,对自己的手下非打即骂。而且连自己最亲近的大臣严庄也下的去手,严庄挨了一顿之后就找到了安庆绪准备杀了安禄山了。
安禄山宠爱幼子,安庆绪看在眼里是气在心里,所以严庄找上来之后安庆绪就他一拍即合。但是安庆绪好歹还有一些良知,还意识到安禄山自己的父亲,所以不能弑父。所以安禄山就在面外给严庄把风,严庄自己带了李猪儿到了安禄山的营帐里面。这个李猪儿原本是安禄山的近臣,为人狡黠,安禄山怕他和自己的女眷有染,所以就把李猪儿给阉了,所以李猪儿对安禄山也是怀恨在心。
因为李猪儿是近身侍奉安禄山的人,所以杀他非常容易,李猪儿一刀就砍刀了安禄山的腹部,安禄山挣扎了几下就死了,死了之后就被二人埋在了床底下。
㈣ 怎么学好历史政治方法
1、历史政治的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㈤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紧迫任务。目前,中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知之甚少;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认识不深;分辨大是大非、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能力薄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较差,缺乏为祖国建设艰苦创业精神准备的客观状况,为此,必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和国情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政治和国情教育呢?
一、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民族英雄的爱国思想和贡献
就历史教材内容而论,被肯定为我国民族英雄的仅有三人,即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讲课时,必须对这三位历史人物的时代,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爱国行为,历史功勋都要详细的给学生讲授清楚。适当的时候还可观看历史故事片,启迪学生学习民族英雄炽热的爱国思想、光明磊落的精神品格、为国捐驱的高风亮节。
二、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比如讲到知识分子詹天佑和冯如,必须要突出其爱国思想。詹天佑,赴美学成后,没有留恋西方的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在当时中国铁路事业殖民地化加深的年代里,成就为世界所瞩目的伟业。冯如,自学钻研飞机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制成了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参加国际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轰动了世界。通过学习詹天佑、冯如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生动史实,使学生们认识到知识分子的自我价值就是爱国。
三、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中国“一穷二白”的根源
我国本是文明古国,经济、文化科技曾处于世界前列地位。早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了为什么在近代史上,中国始终未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历史课堂上,要讲清其落后的根源。封建势力的腐朽、反动、顽固,这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因。当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时候,中国封建统治者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当资本主义列强凭借近代科学技术制造“坚船利炮”,一次又一次地侵略中国时,中国封建统治者既无能抵御,又不发奋力强,仍然固步自封,冥顽不灵,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一贯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卖国求荣,割地赔款,而当中国人民站出来要求改变现状,寻求国家民族独立富强之路,奋起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封建统治者又穷凶极恶,不惜“借师助剿”,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对革命人民实行残酷的镇压,以挽救其濒于崩溃的统治。另外,帝国主义侵略者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列强推行疯狂的侵略扩张政策,绝对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富强的国家。在80年里他们发动五次侵略战争,迫使清朝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大面积的领土,攫取了中国大量政治经济特权,肆意吮吸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朝沦为“洋人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斗争
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运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忍受封建主义的奴役、压迫,而奋起反抗的英勇斗争精神。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的负担比战前大加重了。广大人民奋起反抗,在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并于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和清朝政权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引起中外反动派的惊恐,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把上海作为反革命据点。美国殖民头子华尔组织了“洋枪队”,对太平军进行疯狂的镇压。太平军没有被敌人的洋枪所吓倒,和中外反动军队激战于上海近郊,击毁敌营130多座,打死法军总头目,活捉洋枪队副队长。并于慈溪打死洋枪队头目华尔。同样,当1900年英、法、德、美、俄、奥、意、日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时,又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给侵略军以迎头痛击,粉碎了敌人瓜分中国的美梦。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领导了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实现了结束封建君主制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标。孙中山又在1923年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体现了反帝的思想。
五、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业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是为了摆半殖民地半封建枷锁,谋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繁荣昌盛的伟大业绩。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今天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孤立、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事实说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没有实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终解决了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如今,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正在把祖国引向更加繁荣昌盛的历史阶段。
六、在历史教学中还要突出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和特点
通过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和特点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国内外反动势力忘我之心不死,帝国主义仍在推行“渗透”“和平演变”的反动策略方针妄图从内部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认识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从而使学生懂得“渗透”与“反渗透” ,“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祖国的四化大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现代科学知识武装高中学生,使期成为祖国建设的新一代。
㈥ 蒯通给韩信出了什么计谋,教他怎么造反
蒯通作为一个谋士,他曾给自己的主子韩信出过很多计策,但是他最为出名的,那就是两个,第一是乱齐之策,第二是三分天下。而韩信只采用了前面一个计策,另外一个他拒绝了。
可以说就是因为韩信的拒绝,历史的天平秤就偏向于汉,足见三分天下这个计策的影响力很大,足以改变整个局面。
在公元前203年的时候,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连续占领了72个城池,并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了当时“楚汉争霸”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对于韩信来说,这时候背叛,可以说是绝佳的机会,当时争斗中的双方都不敢得罪韩信。那些谋士,就动了歪脑筋,就想鼓动韩信选择自己那方。第一个去劝说的人是武涉,他想要叫韩信中立,让他互不相帮,但毕竟他是楚军的人,其说服力毕竟有限。
(6)历史政治课教大家如何造反扩展阅读
蒯通本来是赵国人,羡慕齐国多贤俊,并且有很多学术殿堂,就客居在齐国。蒯通的第一次登场就很精彩,陈胜起义之后,连续攻打各国,将要攻伐赵国,而身为赵国子民的蒯通。
不想看到自己国家生灵涂炭,就说服了徐工投降,还去说服了武臣,由于他的奔波,既可以保全反对暴秦的力量,还避免了一次生灵涂炭。单单凭借这个,我们就不能说他是一个废材。
五年之后,他以谋士的身份到了韩信的帐下。这时候韩信将要去攻打齐国,本来大军都已经准备攻打,不料,收到汉王的命令,说郦食其已经出使齐国,将其说服。
于是,大军准备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韩信说:“郦食其区区一个文臣,却能说服齐国,而大将军率领大军,还怕攻打不下齐国?这功劳都被郦食其抢去。”
于是,韩信就听信了他的建议,就立马攻打齐国,本来在郦食其说服之后,齐国就削弱了防线,导致韩信的兵力一举攻破临淄。之后,就有了韩信坐怀齐国,拥兵数十万。
㈦ 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借助的是什么宗教来煽动造反
明教。
古代民间起义,常用的三大宗教之一。
明教,白莲。弥勒教。
明教可以上溯到唐朝,最先是波斯人摩尼所创的多种宗教的混合体,宣扬明暗二宗,明是光明暗是黑暗,光明一定战胜黑暗,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到中国。宋朝年间已经在江浙两广和淮河流域广为传播,拥有众多教徒。到元朝后期,明教溶合到弥勒教和白莲教之中。。
弥勒教是彭莹玉和尚秘密传播的宗教,多元带有外来成分。烧香诵佛,奉的是弥勒佛和明王。
白莲教供养的是弥勒佛,传说佛祖涅磐,世界变坏了,佛祖涅磐时留下一句话,说再过若干年,弥勒佛出世,世界将被拯救。
三教因为仪式和戒条相似,所以后来三教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