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红色珍邮的详情介绍
《红色珍邮》1949-1954 第一套人民币值邮票典藏
1949-1954年,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走向全国性执政的重要时期。在6年里,她带领全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创造了解放战争、七届二中全会、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部宪法等永不磨灭的光辉业绩。《红色珍邮》首次以邮票形式,完整浓缩再现这一党和国家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1949-1954年,是中国邮政事业开始崭新篇章、奋斗飞跃的重要时期。许多具有邮史奠基意义的新票种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如纪念、特种、普通、欠资、改值、航空等。《红色珍邮》 收录的208枚红色第一邮票,许多都是创造邮史的开端票、奠基票。它们既是战时信息通畅保障(那时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邮票就发行到哪里);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信息工具,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在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上的历史原貌,记载了那段艰苦卓绝而又振奋人心的历史。历经几十年损耗,留存下来实属不易,成为见证历史、品味时代的绝版珍藏。
1949-1954年,是我国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时期,实行第一套人民币币制。
《红色珍邮》是对老币值邮票的一次大收录,并且基本都是以第一套人民币为邮资标准印制的高面值邮票珍品。由于第二套人民币最高面值才10元,所以后期的邮票面值也很低。因此第一套人民币值老邮票,早已绝版,成为那段特殊历史的永恒记载,具有无可替代的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
《红色珍邮》共收录了1949-1954年发行的157种208枚红色第一珍邮,共创造了208个邮史第一.全部集齐了解放区和新中国纪念、特种、普通、航空、欠资、加字改值七大珍邮类别,枚枚都是未经盖销的原版老票,枚枚都是邮史上的第一邮票,甚至有的一枚珍邮身兼多个第一。收录的第一珍邮数量之多、创造的第一邮史之多、汇集的第一珍邮品种之全,史无前例。
1949.10.8 纪1 第一套纪念邮票
1951.10.1 特1 第一套特种邮票
1950.2.10 普1 第一套普通邮票
1950.5.5 改1 第一套改值邮票
1950.9.1 欠1 第一套欠资邮票
1951.5.1 航1 第一套航空邮票
1954年以前,新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种类,共计有8种,其中最重要的六种《红色珍邮》全部集齐,是目前收集中国邮票品种最全的藏品。未收录的只有1950年包裹票(仅1套)和1953年军用票(仅1套)。
其它品种:1967年起“文”字邮票,1970起年编号邮票,1974年起“J”字头纪念邮票,1974年起“T”字特种邮票,1992年起按年份编号纪念/特种邮票,1980年起小本票,1999年起自动化邮票,2002年起个性化邮票,2006年起贺年专用邮票。
1949.11.25 J.HB-67 第一套解放区天安门邮票 1枚
1950.2.10 普1 第一套新中国天安门邮票 2枚
1950.6.9 普2 第一套凸版天安门邮票 3枚
1950.10.6 普3 第一套调资天安门邮票 2枚
1950.10.22 普4 第一套主席标准像天安门邮票 4枚
1951.4.18 普5 第一套高值天安门邮票 1枚
1954.4.16 普7 第一套改版天安门邮票 8枚
1954.4.16 普东2 第一套建军天安门邮票 5枚
1949-1954年,我国一共发行过七套全国通用版的天安门图邮票,即解放区天安门邮票、普1、普2、普3、普4、普5和普7,这次全部集齐。同时,它们也是唯一的七套使用第一套人民币面值的老币值天安门邮票,《红色珍邮》一次性全部收录。此外,《珍色珍邮》还收入有一套限用天安门邮票,把天安门邮票的八大版别也全部收齐。
1949.7.1 第一套解放区7.1建党邮票 3枚
1949.8.5 第一套毛泽东天安门挂像邮票4枚
1949.8.1 第一套全国大进军邮票 5枚
1949.5.30 第一套南京上海解放邮票 4枚
1949.12 第一套西南解放首发邮票 4枚
1949.7.21 第一套武汉解放首发邮票 3枚
1949.11.4 第一套广州解放首发邮票 5枚
《红色珍邮》把反映全国大解放的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
六大解放区第一珍邮,尤其是各大城市解放邮票全部收齐,震惊邮坛。
1950.10.1 第一套国旗邮票 5枚
1952.1.1 第一套“土地改革”邮票 4枚
1952.4.12 第一套儿童邮票 2枚
1952.10.2 第一套亚太和平会议邮票 4枚
1952.6.20 第一套体育邮票 12枚
1952.11.15 第一套抗美援朝邮票 4枚
1953.6.25 第一套中国工会邮票 2枚
1953.10.5 第一套十月革命邮票 4枚
1954.5.1 第一套五年计划邮票 8枚
1954.12.15 第一套技术革新特种票 2枚
1954.12.30 第一套人大邮票 2枚
1954.12.30 第一套宪法邮票 2枚
其它经典红色第一珍邮
不可替代的党史材料
1949.5.1 第一套日本雕堡邮票 4枚
1952.12.5 第一套农民起义邮票 4枚
1950.11.1 第一套邮政邮票 2枚
1951.5.1 第一套最小面值邮票 4枚
1949.9 第一套东北人民邮政邮票1枚
1949.3.26 第一套华东人民币值邮票7枚
1949.5.4 第一套加盖“京”字区票2枚
1949.12.17第一套加盖“五星”区票4枚
1949.3.26 第一套交通工具图邮票 14枚
1953.3.25 第一套多图普通邮票 6枚
1950.8.31 第一套基数改值飞雁邮票8枚
1950.11.10第一套交通图改值邮票 8枚
1953.5.20 第一套马克思像邮票 2枚
1954.6.30 第一套斯大林专题邮票 3枚
1953.12.30第一套世界文化名人邮票4枚
1954.8.25 新中国第一套古文物邮票4枚
❷ 关于中国邮票的起源和历史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后来在民国,初期邮票发行的邮票主要是反映军阀统治,大元帅上任纪念等。民国中期邮票是(1927~1937年),发行的邮票。基本以孙中山像邮票为主。抗战邮票(1937~1945年),发行的邮票基本以孙中山像邮票和孙中山像加盖改值邮票。民国晚期邮票是(1945~1949年),发行的邮票,基本是改值邮票,发行邮票1300余种。
第二次国内战争邮票(1927~1937年)从1930年开始,先后发行了赤色邮政邮票又称(苏维埃邮政邮票)1945年后又称解放区邮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邮票(1937~1949年)邮票发行区域华北区邮票从1937~1949年共发行77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华东区邮票从1942~1949年共发行124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西北区邮票从1946~1949年共发行32套、邮票以延安宝塔图为主东北区邮票从1946~1950年共发行86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中南区邮票从1948~1949年共发行40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和加盖改值邮票为主西南区邮票从1949~1950年共发行43套、邮票以地区解放纪念和加盖改值邮票为主已知在解放区发行邮票2300余种。
新中国以来发行的邮票更是数不胜数。从这片土地上出现的这些邮票展示的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增加,价格也会稳步上涨。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藏能力来定夺收藏哪个时代的邮票。
❸ 中国邮票的革命时期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分为第2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
第3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
其中
1-第2次国内革命战争邮票(1927~1937年)
从1930年开始在赣(江西)西南、赣(江西)东北、闽(福建)西、
湘鄂西(湖南和湖北一带)等革命根据地,
先后发行了赤色邮政邮票又称(苏维埃邮政邮票)1945年后又称解放区邮票
2-抗日战争时期和第3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邮票(1937~1949年)
邮票发行区域
1-华北区邮票
从1937~1949年共发行77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
2-华东区邮票
从1942~1949年共发行124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
3-西北区邮票
从1946~1949年共发行32套、邮票以延安宝塔图为主
4-东北区邮票
从1946~1950年共发行86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
5-中南区邮票
从1948~1949年共发行40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和加盖改值邮票为主
6-西南区邮票
从1949~1950年共发行43套、邮票以地区解放纪念和加盖改值邮票为主
已知在解放区发行邮票2300余种;
❹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0周年”邮票的概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对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67年,我国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邮票,纪念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0周年。1967年6月,邮票设计人员开始邮票设计。8月上旬邮票图稿设计完并报送中央有关部门审定之后,邮票图稿经邮票厂制版并打出样票。
❺ 你是如何看待《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这套邮票的
十月革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所以这套邮票非常有纪念、收藏价值。
❻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我国发行了邮票和小型张,此小型张上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题词是什么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6)革命邮票的历史说明什么扩展阅读:
一、历史背景
清末时期的社会从封建社会逐步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变革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无疑对孙中山革命及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孙中山看到积贫积弱的满清政府在西方列强面前任人宰割,人民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才激发了其救人民于水火、揽大厦于将倾的历史使命感,开始了其挽救中华民族的思考与探索。
这正如孙中山曾说过的:“今举我国土之大,人民之众,而为俎上之肉,饿虎取而食之,以振其蛮力,雄视世界……余短才浅智,不足以担任大事;而当此千钧一发之秋,不得不自进为革命之先驱,而以应势之要求。”并声明,中国之革命是“为支那苍生,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
清政府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还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有关。]
因此,19世纪末满清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内忧外患的社会矛盾,就成了孙中山民主思想启蒙及倡导“三民主义”的原动力。
二、辛亥革命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辛亥革命虽然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果也未直接促进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大风浪中,随机转投向了革命而获得了地位和利益,反而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构建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大多数人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
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