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山有多少年的历史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
② 佛山的古今历史
楼主您好!
大家好!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鼎盛南国。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贸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一。被称之为中国的“伯明翰”。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佛山是广东省经济发展快、经济总量大、综合实力强的地区之一。
今日,佛山魅力无穷,正站在新的起点。今日的佛山已成为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共同交融、经济与文化竞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世界制造业基地之一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佛山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着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功夫杰出代表黄飞鸿的故乡和李小龙的宗祖地。
佛山市自90年代以来,是全国24个小康城市;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10名;是全国投资环境40优之一;是十大“明星”城市;是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洁净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还被联合国评为全球98个“人类居住区最佳范例城市”之一;2001年又被定为广东省“信息化试点城市”。
佛山还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着名的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名胜古迹颇多,有佛山祖庙、广东四大名园之中的梁园和清晖园、黄飞鸿纪念馆、南风古灶,还有顺德花卉世界、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三水荷花世界、高明杨梅生态园等分布在各区的人文、生态旅游新景区。
明日,佛山商机无限,将以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全新姿态屹立于珠江三角洲,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让我们联手创造一个繁荣的佛山;强大的佛山;魅力的佛山;自强的佛山;辉煌的佛山!
谢谢大家!
③ 急!!!佛山的历史与发展
【佛山得名】相传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有位名叫达毗耶舍的僧人,渡海来到佛山搭棚寮讲佛经,还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达毗耶舍回国以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小铜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遂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唐代尊崇佛教,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此后在塔坡岗一带陆续聚居了许多人,平土冈,建集市,拓街道,塔坡街与相邻的京果街、祥安街成为塔坡墟(明代以后改称普君墟)的闹市。
一 概况
嵌镶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风和日丽,人杰地灵。城区、石湾、顺德、南海、三水、高明,正以无愧于共和国重托的自信和豪迈,走向繁荣,走向民主,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历史悠久的佛山,曾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曾有过商业鼎盛,街市繁华的辉煌;曾有过“南国陶都” 、“南国红豆”的美誉。
然而,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东方古国的大门,佛山亦曾历经百年离乱,百年求索,百年抗争。
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抹去祖庙的积尘,扶正梁园的断垣,佛山人民勃发鼎新革故的活力,创造了且还在创造着令世人瞩目的业绩。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联合国评定的全球98个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之一;全国“十佳工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洁净城市”、 全国“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城” ……犹如一束束报春花,佛山人以其传统的勤劳与智慧,以其放眼世界、瞩目未来的气魄与胆识,编织着繁花似锦的明天。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召唤,佛山没有褪尽千年文明的荣耀, 并将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城市的对接。一个科技振兴、繁荣富庶、文明进步、 整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将崛起于珠江之滨,为祖国、为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 自然地理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北纬22°38′-23°34′,东经112°22′-113°23′之间。距广州、江门、中山、肇庆、珠海、东莞、清远等工商业城市均在50公里左右,离香港、澳门也在100公里左右。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临近海洋,温暖多雨,四季常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2.1°C,降雨量1490.6毫米。低山丘陵多发育红壤、赤红壤,有少量黄壤,平原则为水稻土、堆叠土。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玻璃砂、稀有金属和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江河水产资源等。
三 人口面积和区划
1998年,佛山市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总人口324.98万人(非农业人口达139.8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7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4.44平方公里,人口46.84 万人(1949年,佛山市人口总数为14.3万余人)。佛山属广州方言语系,有汉、蒙、回、壮、苗等19个民族,汉族占99.97%。 历史上佛山曾属番禺、南海、广州管辖。1949年10月16日,佛山解放,1951年1月12日正式改镇为市建制,称佛山市;1958年设立佛山专区,辖佛山、江门、石岐3市和中山等13县;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辖14个县(市);1983年6月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1985年以后,所辖区域全部划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佛山市现辖城区和石湾区,代管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四市(均为县级市),目前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④ 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又称“禅城”。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2005年底,佛山参与申报的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近年来,佛山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目标,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开放、兼容和创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文艺活动。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多层次配套发展的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和广东粤剧博物馆落户佛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落户顺德。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三水区大旗头村、顺德区碧江社区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着名的旅游胜地。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专类园。还有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可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佛山以历史文化、南国武术、商务会展、产业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化家居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⑤ 佛山有多久历史
佛山历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留下了不少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和聚落遗址。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现有国办博物馆6个,以及陶塑、园林、武术、民间艺术等专题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14个、私人专题博物馆1个。无论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是从各类文物的种类与质量来看,佛山都可以称得上是广东的文物大市。不仅如此,佛山还是粤剧的发源地和着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些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既是佛山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佛山现代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佛山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初步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使相当一部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02年,佛山的旅游总收入为73.31亿元,创汇2.11亿美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佛山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佛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还有待提高,规划欠缺、资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装推广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开发与保护、产业与事业的关系仍未彻底理顺。因此,必须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的路子,下大力气抓规划、抓整合、抓品牌、抓创新,在保持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深化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升佛山的城市文化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一、整体保护,综合开发。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都应当坚持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一条就指出:“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历史名城是有机整体,包括城市及其古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原有格局,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历史古迹。佛山的文物保护和开发要改变过去那种局部保护、分散开发的模式,将名城保护和开发纳入现代化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中,统一管理、合理布局。名胜古迹周边的景观环境要与之相协调,尽量恢复历史原貌,努力构建“点”(文物古迹)、“线”(古街巷、古建群落、旧有景观环境)、“面”(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相结合的保护和开发体系,使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建筑风格、景观风貌、功能设置与文物古迹相一致,使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商业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佛山已划定面积达31.5万平方米的祖庙历史文化街区,正吸引民资、外资参与运作,力图在恢复佛山老城区风貌的基础上,建设集旅游观光与购物为一体的文化商贸景区。今后,还应当根据文物古迹的分布特点和城乡规划要求,开发和建设若干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形成有规模、具特色、出效益的名城文化亮点。
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从总体上看,佛山的文物古迹较多,但不少古迹呈散点分布,资源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缺乏主题鲜明、影响大、效益好的旅游文化品牌,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适当的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对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要以历史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的发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串联整合起来,构建若干条以陶艺文化、粤剧文化、佛教文化、园艺文化、武术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加强包装和推介,打造佛山文化旅游品牌。
三、风物结合,突出特色。佛山不仅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还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从南狮、飘色、粤(剧)曲、武术,到陶塑、雕刻、塑扎、广绣、剪纸等,无论是民俗节庆,还是工艺技术,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相对于静止的、物质形态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技艺是动态的、鲜活的传统文化资源,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神韵,而且能够活跃旅游形式、丰富旅游内容。因此,可以把游览名胜古迹与观赏民俗风情、把参观文化遗址与观赏民间工艺结合起来,开发诸如“秋行飘色”、“古窑-陶艺”、“武馆-武术”、“祖庙万福台-粤剧表演”等风物结合、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一方面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软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在这方面,佛山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把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的路子,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佛山的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塑造文化佛山建设文化强市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素有武术之乡、粤剧之乡、陶艺之乡之称。今天,在建设佛山的征程中,市委提出要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回望过去,纵观现在,我们对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佛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聚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武术、粤剧等;涌现出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如:陈启沅、康有为等,这些是佛山得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的文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先后涌现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单位、示范点12个;2001年佛山市还被评为“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文化事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近五年有专业和业余文艺作品97件获国家级奖励,121件获省级奖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6个,镇(街道)图书馆59个;市、区级文化广场46个。
按佛山文化建设的初步规划,佛山市以后要继续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下功夫。市九次党代会也提出要以现代理念的旅游文化彰现历史文化功能,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之路。市文化部门正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佛山粤剧博物馆的开馆、黄飞鸿纪念馆配套店铺工程的开工就是最好的体现。最近,文化部门还与建设部门联合向市政府呈送报告,要求把禅城150万平方米的核心历史街区保护起来。这片历史文化街区有30多个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60多个富有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它的开发无疑会带动其它街区的发展,将成为整合佛山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一步。
现代教育蓬勃发展
发达的国民教育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针对新形势,目前佛山市将教育发展的眼光放在新的目标上:佛山将在2005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社会全体成员整体素质。
早在1983年佛山市就在全省率先普及了小学教育,2000年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去年,全市各类在校生达到93.84万人,在普及基础教育上取得了较大成绩。而在此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发展优质教育更是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佛山市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成了一批教育质量较高的等级学校,带动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以高考为例,每年的上线人数、内部结构都在增加和优化。今年佛山高考达到第三批B线的上线率近86%。本科层次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17人。未来,佛山将加快全市初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计划到2005年撤并351所中小学,同时建设12所国家级普通示范性高中。
加快“数字化教育工程”是佛山教育的另一个努力方向。目前,佛山市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66174台,人机比12∶1,建成了市、区两级教育信息网。未来,全面完善全市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将是教育改造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计划投入21亿,使市与各区的教育信息网络连通,全面实现校校通,中小学校人机比达到10∶1。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过去五年,佛山市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除佛山科技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华师南海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等高校也相继落户佛山。未来佛山计划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园区,吸引省内外和境外着名高等院校进园办学,力求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广电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
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担负着佛山市建设现代化、传播现代文明的重任。
目前全市共有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无线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7%。今年5月28日,国家广播电视局又批准“佛山市作为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第一批试点城市,建立有线数字电视示范网。”这是唯一一个地级市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试点城市。目前该项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2005年佛山有线电视网将全部过渡到数字化。
在广播电视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佛山市新闻出版业的实力也明显增强。全市现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刊14家,每年向市民提供报纸8000多万份。
在佛山市十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市新闻中心的筹建摆上议程。6月30日,该工程项目的甲乙方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这标志着新闻中心工程的正式启动,也说明佛山市新闻事业正迈步向前发展。记者王丽萍陈颖欣
发展文化产业 增强现代化大城市辐射力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周建平博士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品性,是群体化、社会化的人格。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文化的发展在同一进程中则具有终极性的意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躯体迅速发达和强健起来,而文化的汇聚和积累尽管要缓慢、沉重得多,但是毕竟要靠它赋予城市以灵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广东文化大省,佛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需要。
文化产业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日益显示出它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急速增长。此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佛山市正处在由小康向宽裕过度的阶段,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时期。2002年,佛山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8.6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636元,折合人均GDP4000多美元,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至40%以下。这说明全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初步富裕的阶段,在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越来越大,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迅速增长,一个非常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佛山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与人民生活水平两个领域跨入了文化消费的门槛。这是佛山市面临的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能够按经济规律办事,及时认识和充分利用这个历史机遇,就会在与国内其他众多大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发展先机,分享文化消费这个跨世纪的新型超级市场。佛山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提出,必须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这充分体现了佛山市委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战略眼光。
从城市文化的发展规律看,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城市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城市文化辐射的功能。也就是说,文化产业通过自身的滚动聚集效应,使城市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凝聚力变得更加积极、突出和有效。通过经济的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而文化和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又反过来为经济中心集聚、扩散、示范、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了重要载体,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个具有拉动整个城市发展意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必须紧紧抓住经济与文化加速融合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放开手脚,加快发展佛山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新亮点,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
据统计,2002年,佛山文化产业单位数为3078个,从业人员151196个,营业收入1746510.9万元,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5位。统计一方面表明,佛山市的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较大的潜力。另一方面则表明,佛山的文化产业存在不足。佛山的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不但远远低于广州、深圳,也低于东莞、惠州等城市,这种状况与佛山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不相称。主要存在问题是,佛山的文化产业意识还不够强,文化产业的组织意识滞后,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品的产量、产业规模、品牌等方面比起先进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佛山是中国粤剧的发祥地,全国着名的武术之乡、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有着多处的名胜古迹等资源。但是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产业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拓展。粤剧博物馆、黄飞鸿纪念馆、佛山日报、佛山文艺、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佛山大学园区等,在产业运作上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在产业规模、科技含量、运作机制、品牌战略上力度不足。
佛山要建成现代化大城市,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从长远看,到2010年,佛山应该建成多门类、上规模、上档次,基础设施和软件先进、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区域性文化产业基地之一。从近期看,佛山要在5年内建成支柱性文化产业和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争取文化生产总量在全省甚至全国文化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并与国际接轨。要确定发展文化产业目标,立足于推动佛山两个文明的建设,着眼于增强现代化大城市的功能。因此,建议佛山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为:凸现佛山历史文化名城时代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高档次、高品位,以及浓郁的岭南特征,形成以现代科技、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增强现代化大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柱和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
具体而言,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从“办文化”向“管文化”方向转变,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产业单位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来保障社会效益的实现。以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三是要深化产业体制改革,构建“大文化”格局。综合考虑佛山的地域优势、文化资源与技术基础,人文传统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及现有的基础,可以确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传统民间工艺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龙头”产业格局,促进艺术培训、广告业、艺术品生产、休闲健身、体育产业、会展业;大力开发祖庙民居群、黄飞鸿纪念馆、粤剧博物馆、南风古灶等项目,适应市场经济规律,采用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办法并附以用地、财政、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文化产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以此带动全局发展。四是要调整布局,完善产业的构架形态。精心策划,可以龙头企业为试点,率先实施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扩张,充分发挥佛山人文地理的优势,以独特的创意、优质的服务,构建现代理念的佛山旅游文化。五是积极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机构。以佛山现有的机构和社团为基础,逐步改变原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功能,加大其向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集中扶植和办好一批文化中介公司。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中介和经纪人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的文化中介体制。六是加快文艺体制改革。改革的目的要与经济运行的紧密相连,突出管理的整合作用和衍生力量,使文艺团体具备一定程度反应经济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积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大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对于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举办和接办文艺院团,应制定政策给予积极支持,包括对投资部分免征所得税等。
1949年以来佛山行政区划沿革
1949年10月29日 设佛山市�县级,属珠江专区。
1950年1月12日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佛山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珠江专署实行双重领导。
1950年7月20日 佛山重新划归南海县管辖,称南海县佛山镇。
1951年1月12日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佛山改镇设市�5月�设佛山市�地级�属珠江专区。
1954年6月 粤中行政区驻地从江门市迁驻佛山市。
1956年2月 佛山专区成立�辖南海、顺德、三水、鹤山、开平、恩平、花县、番禺、中山、新会、高明、台山、 珠海13县和石岐市及佛山、江门两地级市。
1958年 佛山、江门改为县级市�由佛山专区领导。
1966年 佛山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领导。
1970年 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江门改为县级市。
1974年7月 佛山、江门升为地级市。佛山地区辖南海、顺德、三水、高鹤、开平、恩平、番禺、中山、新会、台山、珠海、
斗门12县和佛山、江门两市。
1983年6月1日 原佛山地区与佛山市合并为佛山市�下辖中山、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县。
1984年6月 佛山市辖汾江�1986年易名为城区、石湾、南海、顺德、三水、高明2区4县,代管中山市�1988年
升为地级市。
1992年至1994年 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后撤县建市�县级,由佛山代管。
2002年12月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佛山辖区的城区、石湾区以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设立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五个区。
⑥ 广东佛山历史
广东佛山历史:
佛山(Foshan)中国华南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广东第三大城市。中国近代明清的天下四聚之一,四大名镇之一,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佛山也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核心地区辐射粤西沿海、西江流域的商务、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是一款对佛山进行介绍的应用软件,软件里面有详细的佛山的介绍,佛山美景的推荐,佛山美食的推荐,酒店的介绍以及佛山的新闻咨讯,方便出门在外,旅游,出差的用户们,轻轻松松的了解佛山的美食,美景,酒店和教育;同时还可以一尝当地的风味。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
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
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还有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佛山祖庙、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二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海西樵山,以及古迹市区孔庙、仁寿寺。
南海康有为故居,顺德西山庙,顺德李小龙纪念馆 ,三水芦苞胥江祖庙、文塔,高明文昌塔、灵龟塔等。佛山新八景: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皂幕凌云、南国桃源。
(6)广州佛山的历史哪个比较久扩展阅读:
佛山的发展:
2016年4月25日,《第一财经周刊》发布了新的中国城市分级排名榜单,这份榜单里佛山被定义为二线城市。2017年,佛山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21位。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全国17座城市入选,佛山名列其中。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12月,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9名。
佛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其市区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 粤剧的发源地,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以及传承地之一,前身为管辖珠江三角洲的粤中行署、佛山专区。
又称“禅城”,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东接广州,南邻中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佛山
⑦ 佛山的历史
佛山得名
【佛山得名】相传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有位名叫达毗耶舍的僧人,渡海来到佛山搭棚寮讲佛经,还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达毗耶舍回国以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小铜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遂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唐代尊崇佛教,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此后在塔坡岗一带陆续聚居了许多人,平土冈,建集市,拓街道,塔坡街与相邻的京果街、祥安街成为塔坡墟(明代以后改称普君墟)的闹市。
陶业初兴
【陶业初兴】佛山陶艺始于先秦,唐代有较大发展,出现了美术陶瓷。宋代陶业开始兴盛,产品大量出口,远销东南亚。陶业发展促进了商贸繁荣,佛山逐渐成为有名的市镇。
黄肖养起义
【黄肖养起义】黄肖养(?~1450),南海县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在冲鹤堡举行起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聚集了1万多人,攻打广州府。此时,佛山一带贫苦农民亦纷纷响应,加入起义队伍,其势相当迅猛。佛山豪绅组织地方武装分段防守,起义军把佛山团团围住,屡屡发起进攻,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伤亡惨重。景泰元年(1450),明朝政府一方面派右佥都御史杨信民巡抚广东,对农民起义军进行诱降招抚;一方面又派都督同知董兴率江西、两广军前往镇压。大洲(今珠江白鹅潭)一战,董兴所率官兵屠杀了1万多起义军,黄肖养也中箭身亡。
佛山镇抗英
【佛山镇抗英】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入侵广州。1841年5月29日,广东民众自发起来组织"平英团",在广州附近的三元里开展抗英斗争。同日,怀清社学领导人何玉成向南海、佛山镇各村发出"飞柬",要求集合丁壮,准备战斗。5月30日,盘踞在龟岗炮台的英军,先后几次拦劫广州与佛山之间的渡船,更激起佛山民众的愤怒。5月31日,佛山崇正社学首领吴壁光率领训练有素的民勇前往龟岗炮台,与当地民众及来自番禺、花县、从化的民众一起,汇合三元里群众,将炮台重重围困。英军开炮还击,毙伤民众多人。吴壁光率佛山乡勇,抢占有利地形,顺风向英军施放烟雾,致英军不能睁目,民众乘机冲上炮台,吴壁光首先杀死英军头目一名,民众均呐喊英勇杀敌,围歼夺路逃窜的英兵。英军前来救援的舢板洋舟也被民众所阻击。是役,佛山民众杀敌数十人,缴获枪炮、刀剑、火药、盔甲、旗帜一批和舢板多只,重创英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绝不屈服、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为鸦片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陈开、李文茂起义
【陈开、李文茂起义】李文茂,又名云茂,广东鹤山县人,出身粤剧世家,在佛山戏班演花脸,精通技击。初闻太平天国起义已跃跃欲动,不久即组织戏班中志同道合者为反清军会,与佛山天地会首领陈开会合起兵响应太平天国。李文茂英勇善战,领梨园子弟为前锋,攻城杀敌,所至有功。他发挥戏剧中跟斗跳跃功夫,翻登城垣,清兵还以为飞将军从天而降。陈开、李文茂领导的起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清咸丰五年(1855),起义军由广东攻入广西,围浔州(今桂平县)90余日而破城,八月,陈开据浔州称镇南王。九月,李文茂继续攻入桂州称平靖王,设官封职,建置政制,俨然与清廷分廷抗礼,是"戏子封王第一人"(田汉语)。咸丰八年(1858)四月,李文茂在与湘军战斗中受伤,退守贵州,十月,回柳城融县意图再举兵而未成功,饮恨病逝于怀远山中,余部往投陈开。1861年,浔州失守,陈开被杀。
辛亥民军光复佛山
【辛亥民军光复佛山】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11月10日,佛山革命党人李苏等率民军百余人,分两路由南海石?、村尾进攻佛山,分别攻打千总衙门和大湾都司衙门,与清军展开激战,歼灭清兵,是日光复佛山镇。
南海县迁治佛山
【南海县迁治佛山】1921年,广州设市,原设治于广州的南海县迁治佛山,佛山升格为县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佛山石湾陶瓷工人罢工
【佛山石湾陶瓷工人罢工】1935年7月至1936年11月,佛山石湾陶瓷工人为反对资方剥削,先后举行7次罢工。资方以开除工人相威胁,并勾结军警逮捕19名工人。各行业陶工坚持罢工,其中花盘业罢工43天,迫使资方答应增加工资30%,并释放被捕工人,取得胜利。
佛山设市
【佛山设市】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海县政府,1950年3月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1日以佛山镇建立佛山市,成立佛山市人民政府。
飞驶在高速公路上,穿行在高楼大厦间,漫步在葱翠的绿茵中,你会以为这是座年轻的城市。是的,蓬勃的青春与苍老的年轮构成今日佛山的鲜明特色,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历史是文明的积淀,拥有千年历史的佛山是值得自傲的。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2年(628年),当地人掘得铜佛三尊,佛山由此得名。由此,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时,与北京、汉口、苏洲为我国的“四大聚”,又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在石湾“南风古灶”遗址上,你能发掘出“石湾瓦,甲天下”美誉的来由;在距今900多年的祖庙屋檐瓦脊中,你能顿悟“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华彩;梁园茶亭袅绕的粤曲里,你能重温粤剧故乡“万家灯火万家弦’的遗风......
唐宋时期,佛山手工业、商业已鼎盛南国。明未清初,陶瓷、丝织、铸造、成药、工艺品已享誉南洋。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时代,佛山已商贾云集;闭关自守的专制时代,佛山已放眼南洋......这正是明清两代。佛山跃居“四大名镇”之首的奥秘。这也是改革开放时期,佛山勇作先锋的历史渊源。
历史已经定格,而现实正在发展。
灿烂的东方文明曾经营造了名镇佛山,抹去岁月的积尘,新佛山将在历史的地基上托起新世纪的太阳。
⑧ 说说广东佛山的历史上曾经出过哪些有名的人
原创音乐人黄家驹和陈百强先生!祖籍都是广东新会人!代表作有:海阔天空!光辉岁月!一生何求!偏偏喜欢你!
⑨ 历史上有广州先还是有佛山先
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南海”。春秋战国时,广州地区南越民族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往来,并归属于楚国,划为南楚,据府志、文物记载, 曾于广州建立“楚庭” (也叫楚亭),归属楚国。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故在秦代以前,广州又有“楚庭”之称。
佛山古称忠义乡、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
春秋战国时期,佛山属于百越地。
秦、汉时期,现禅城、顺德、南海、三水属南海郡番禺县;高明属高要县。
⑩ 广东哪个城市的历史最悠久
在秦朝以前,广东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并不为化外之地。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为广东地区的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郡,广东属南海郡。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禺,即今广州。广东成为南越国政权的中心地带。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复置南海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交州刺史治为广信(今封开县),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后将广信以东划为广东,广东得名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