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是哪个力

历史是哪个力

发布时间:2023-01-15 01:05:35

Ⅰ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这个客观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便是历史。历史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然,历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从狭义上理解,历史单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形态,这是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现实形态相对而言的。

历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有三。首先,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前提。只有有了人才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其次,历史具有“一度性”。人类社会历史现象不同于自然界其他方面的现象,任何人类社会历史现象都是一过即逝,无论使用何种方法也不能使之重现。再次,历史具有综合性。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构成的,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战争、宗教等等。

1.原始资料

历史是世代的依次交替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页。

历史是整个的人类生活

什么是活的历史,真的历史呢?简明一句话,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因为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是进步的,发展的,常常变动的;所以换一句话,亦可以说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这样说来,把人类的生活整个的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历史与社会,同其内容,同其实质,只是观察的方面不同罢了。

……

依上所述,历史既是整个的人类生活,既是整个的社会的变革;那么凡是社会生活所表现的各体相,均为历史的内容所涵括。因为文化是一个整个的,不容片片段段的割裂。文化生活的各体态,各方面,都有相互结附的关系;不得一部分一部分的割裂着看,亦不得以一部分的生活为历史内容的全体。普通一说历史,便令人想是说社会上的政治,法律,和经济;其实道德,学术,宗教,伦理,等等,所谓文化的理想,亦莫不应包含在历史以内。

──李守常着:《史学要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6、77页。

历史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历史?语言中的“历史”有多重含义。因为历史既有客观存在的,又有经人们记录反映出来的;既有包括一切方面的,又有个别方面的;既有全过程的,又有个别阶段的。日常语言中的“历史”一词综合地反映了历史的多种形式的存在。但我们是史学工作者,以历史为研究对象,必须给它以明确的说明。

历史,就其本身而言,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德意志意识形态》。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注)。

自然史是自然界永远不停止地发展的客观存在。宇宙中一切天体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而宇宙本身有着无限的历史。但是宇宙间每一个具体的天体都有它发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因而它们有着有限的历史。空间和时间无限的宇宙,正是由无数的空间和时间有限的天体所构成,宇宙的历史也就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发展来的,生命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从非生命的物质发展成为具有新陈代谢机能的原始生命,需要许多亿年的时间。再经过三十多亿年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和分化,到距今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制造工具的人类。

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历史。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当然跟自然史也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始终存在着的。人的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人们经过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现象、自然的规律性及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与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作为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有其一度性,即一去不返的性质。但是,自然史和人类史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别。首先,自然界(如天体、地质、物种、气候等)的变化,比起人类历史来,速度很慢,在短时期里甚至难以为人们所发现。再则,自然是没有意识的存在,自然界中的矛盾运动,相对于有意识的人类社会来说,后者比前者无疑要更加复杂些。自然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使自然史上的现象相当准确地重现出来。例如,化学家每次使两份氢和一份氧发生化学反应,结果都会生成水,并据此写出2H2+O2=2H2O的方程式。而历史学家在人类历史上却看不到这样简单而又确定的重现现象。当然,人们可以说,赤眉起义是陈胜起义的重现,黄巾起义是赤眉起义的重现,只要有封建主义的剥削制度存在,就会有农民战争的重现。这是说,人类历史和自然史同样是有规律的。但是,封建社会里的各次农民起义,总有其时代性或区域性的不同。就起义的背景、动机、过程、结局等方面而言,每一次都是一个具体的独特的历史事件。这跟每次氢氧化合生成水不同,也不能找出一个类似2H2+O2=2H2O的简单公式到处可用。因此,史学工作者研究人类历史,必须从社会发展客观过程的实事中研究其各种复杂的具体联系,以求得历史发展的规律。

──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页。

客观的历史和书写的历史

“历史”一词是有歧义的。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这指的是古代、中世纪、近代各个时期社会发展的过程。这些发展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把它们写成专书,也不管你是否知道它们,它们总是存在的。历史工作者写了书,或叫古代史,或叫中世纪史,或叫近代史,意思是说,他们写的是这些时期的历史,并不是说他们写的这些历史的书就是历史的本身。但在习惯上,也有经常称历史记载为历史的。如说,戏剧中的某某人,在历史上没有。这里说的“历史”,就指的是历史记载。

李大钊同志特别重视“历史”一词的这种不同的用法,而申述他所认为正确的理解。他说:“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他不是些陈编,不是些故纸,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东西,不是印成呆板的东西。……不错,我们若想研究中国的历史,像那《史记》咧,《二十四史》咧,紫阳《纲目》咧,《资治通鉴》咧,乃至其他种种历史的记录,都是很丰富、很重要的材料,必须要广搜,要精选,要确考,要整理。但是它们无论怎样重要,只能说是历史的记录,是研究历史必要的材料;不能说他们就是历史。这些卷帙,册案,图表,典籍,全是这活的历史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这活的历史的本体。这活的历史,固屹然存在于这些故纸陈编的堆积以外,而有他的永续的生命。譬如我们要想研究中国,或是日本,固然要尽量搜集许多关于中国或日本的记载与着作,供我们研究的材料;但不能指某人所作的《现代中国》,说这就是中国;指某人所作的《现代日本》,说这就是日本。我们要想研究列宁,或是罗素,固然要尽量搜集许多关于列宁或罗素的记载与着作,供我们研究的资料;但不能指某人所作的列宁传,说这就是列宁;某人所作的罗素传,说这就是罗素。那记载中国或日本的事物的编册以外,俨然有个活的中国、活的日本在;那列宁或是罗素的传记以外,俨然有个活的列宁、活的罗素在。准此以推,许多死的记录、典籍、表册、档案以外,亦俨然有个活的历史在。”我们研究历史,尽管研究历史要充分利用历史记录,但研究历史的目的究竟是人类历史活动的本身。李大钊把客观历史跟写的历史区别开来,这对历史研究的发展是有利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白寿彝着:《中国史学史》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页。

2.课文注释

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

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其二,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以下让我们分别地作一些比较的考察。

文明在历史上是和国家同时发生的。在人类历史的上古时期,在东亚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西亚的伊朗高原、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在南欧的克里特岛、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出现了许多古老的文明国家。其中第一批出现于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至公元前三千年代后期。这就是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均发生于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中国古代文明和克里特岛上的爱琴文明(约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后期)。

公元前二千年代,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下,叙利亚、小亚细亚一带出现了腓尼基文明和赫梯文明。在克里特文明的影响下,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等地又形成了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成为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二千年代是青铜时代的盛世,也是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和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繁盛时期。但是就在这一时期,印度河流域文明灭亡了(约公元前1750年),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也先后灭亡了(约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2世纪)。

公元前一千年代,铁器时代开始,文明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开了。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重新出现了雅利安人的国家,在伊朗高原出现了波斯国家,在爱琴地区出现了希腊诸邦,在意大利出现了罗马国家。在人类上古史上起过重要历史作用的国家这时都出现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最古老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开始失去政治上的独立,从属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在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影响下发生的小亚细亚(赫梯)、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诸文明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世界历史表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产生的古老文明,除了中国以外,到了铁器时代的早期就都已经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而存在了。

在公元前一千年代产生的古国,大多数也没有能直接存留到现在,它们作为政治实体的连续性遭到了外力的中断。波斯征服了整个西亚、北非的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以至印度河流域,以祆教(拜火教)为其特征的古波斯文明成了更古老的文明的继承者和代替者。但是,公元前4世纪后期,波斯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灭亡。在辽阔的波斯帝国故土上后来建立起许多“希腊化”的国家。

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3世纪初期,安息(帕提亚)统治了伊朗和两河流域。公元3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萨珊王朝的波斯一度复兴。但是它在7世纪中叶为阿拉伯人所征服。从此,伊朗和西亚、北非其他古老文明地区一样,成为伊斯兰文明的地区。

公元前8至6世纪间,在希腊地区重新形成了很多城邦,经过公元前5世纪的繁荣,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落入马其顿势力的支配之下。到公元前2世纪,马其顿和希腊又先后落入罗马人统治之下。罗马于公元前1世纪后期扩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希腊等古老的文明地区都属于它的统治之下。但是,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发生危机。4世纪后期日耳曼人大举侵入,帝国分裂。5世纪西罗马灭亡。作为上古时期在地中海地区出现最晚、影响最大的古罗马文明,也在历史上中断了。

在中古时期,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曾运动于广大的欧、亚、非地区,引起了传统文明的巨大变化。当时存在于这一广大地区里的很多国家,都是在这些运动之中或其后逐渐产生的。因此,它们与当地的上古文明的联系不是直接的。

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就十分引人注目了。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经过夏、商、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不同,中国古文明没有为外力所中断。中国古代国家经过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着。

公元四五世纪,中原地区也发生过民族的移动,还建立过不少由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政权。但是这些变化在本质上都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以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过以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但这些皇朝和以汉族为最高统治者的皇朝一样,在本质上都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只不过是具体结构有所不同而已。所以,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

中国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连续性,在整个世界史上尤其显得突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化史上发展的连续性与文化遗产的流传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在文化连续发展的文明中,前代文化自然地作为遗产流传给后代,所以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即有文化遗产的流传;但是,有文化遗产的流传却未必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例如,现在世界流行的阳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的历法。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日为一星期,圆周分为三百六十度,可以溯源于巴比伦。现代许多国家都使用的拉丁字母,源出于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源出于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又可以上溯于上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字中的表音符号。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可以说明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继承和沿袭上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化遗产;但是,人们绝对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些现代国家都与上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有文化发展史上的连续性。因为,现代很多国家虽然接受了上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化遗产,但是它们的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却是自身先前的文化系统的发展和继承,而上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那些文化遗产只是作为某些因素(而并非有机的系统)被继承下来的。

所以,一个文明在文化史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内容的连续性。如果我们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世界上的各文明古国,其中大多数在文化发展史上不是已经中断了连续性,就是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连续性。

3.学术观点

历史是人类生活经验的回忆

持这种看法的西方学者很多,虽然其具体内容不太相同,但主要意思是一致的。法国学者亨利·伊雷内、马鲁给历史下的定义是:“历史是人类过去的知识”、“历史是由历史学家的主动性在人类的两个画面──从前的人所生活过的过去和人类为了有利于人与以后的那些人而展开的回复过去的努力的现在──建立的关系、连结。”美国史学家康尼尔·李德的定义与马鲁的定义相似:“历史是指记录下来的或未记录下来的对人类往昔经验的记忆。”他自己解释说:“我之所以把历史称为记忆,是为了把那些从未被记载下来但对我们个人生活却往往有深刻影响的过去经验,特别是我们自身的过去经验,包括在它的范围之内。”与马鲁的定义相类似的,还有美国史学家卡尔·贝克尔的定义:“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回忆。”他认为“每个普通人,同你我一样,记忆种种说过做过的事情,并且只要没有睡着,也一定是这样做的。假定这位‘普通先生’早晨醒来而记不起任何说过做过的事情,那他真要成为一个失去心灵的人了。”英国史学家柯林武德也说过,“历史是过去的经验的再现实化”,“历史如同过去的经验的再现。”可以看出他们把视角伸向了历史的最后一层意义,即人们生活的经验及对这种经验的回忆。

“历史”是历史、历史学和史学史的三位一体

从一个历史工作者的专业角度来说,历史、历史学和史学史三者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这实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或所理解的“历史”。历史本来是指过去所发生过的(思想上与行动上的)事件,但这些事情要能传达给我们,则必须要靠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历史学(通常所采用的形式是历史着作)。没有它,我们就不知道历史。人们的思想与活动构成为历史,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则构成为历史学。也可以说,没有历史学,我们就不知道有历史;或者说,对于我们的历史认识而言,历史和历史学以及历史学本身的历史(史学史)乃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我们不了解历史学和史学史,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历史。我们所知道的历史都是历史学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不可以得鱼而忘筌。

历史是现在以前(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

历史是现在以前(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应该说这个说法比较简明,而且对历史的两层含义(客观历史本身和人们──历史认识主体对历史的认识)及其属性(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前者为根本属性)作了概括,并区分了“历史”的广狭二义,即“广义的历史是现在以前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而“狭义的历史是现在以前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使“历史”的广狭二义不致混用。现再阐释如下:

第一,之所以说“现在以前”而不用“过去”一词,是为了强调指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所以生产力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造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单是由于后来的每一代人得到的生产力都是前一代人已经取得而被他们当作原料来为新生产服务这一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马克思的这段话,实际上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基础的角度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作出了深刻阐述。

从最广义上来说,凡已经过去的,都应属于历史的范畴,虽然有时候我们认为某些活动还没结束或完成,故应该属于现实活动而非历史活动,但它毕竟已经“客观存在”过,它同样具有历史的以下特点:时间上已经过去,事实上只有一次性。人们在“现在”有可能改变“现在以前”的某些活动的结果和影响,但已无法改变这些活动本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现在以前”都应属于历史范畴。

更明确地说,“现在以前”究竟是什么时候?一秒钟以前是不是历史?回答是肯定的。

“现在以前”是不是等同于“过去”?众所周知,在史学理论研究中,“过去”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一般是指完整的历史事件或过程结束之后,才算是“历史”的范畴,否则就是现实,但这样一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历史与现实的界线究竟在哪里? 10年以前的历史事件,其过程也许还没有完成,结局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而刚刚才完成的事件,已经全部结束。对于极度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对于历史与现实的连续不断的长河,怎样合乎逻辑地从理论上界定它们?我们认为,“现在以前”不等同于“过去”。考虑到“现在以前”的事实已经“客观存在”过,人们在“现在”已无法改变这些事实本身这一特点,则现在以前——即一秒钟以前的都是历史。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分割不断的联系,人们“现在”的实践活动有可能改变历史的结局和影响,改变其自身对历史的认识,相应地,人们不断改变着的历史认识会随时影响他们对“现在”的定位和对未来的预测及把握,影响他们的下一步行动。人们的历史认识(包括史学家的历史研究)就是在不断重新认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辩证运动中前进的。所以我们认为,将历史表述成“现在以前的客观实在”,可以说清楚史学理论中的许多复杂问题。而且这样表述,历史和现实才不会被割裂,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历史学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凸现出来。

第二,“客观实在”表述的是历史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对于历史的根本属性这一问题,庞卓恒先生论述得较为明确。具有客观实在的研究内容可以说是历史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科学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具有实实在在的研究内容,否则就将成为“玄学”而不是科学。在这里,历史的根本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是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相吻合的。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事物、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固然是极为复杂的,但都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绝不会因为任何人对它们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改变其存在。总之,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的根本属性即客观实在性,对此必须肯定,不能含糊或模棱两可,因为这还涉及到历史学是不是科学这个大问题。

第三,“反映”表达的是历史的另一层含义,即“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强调的是历史的另一属性──可知性。该属性是与历史的根本属性密切相关的,即“客观存在”的历史是可以被认识的,是可知的。这样表述,才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历史不可知论。如果历史是不可知的,那么历史学和历史研究要么就是毫无意义的,要么就会走向唯心主义。历史的可知性是由其根本属性,即客观实在性决定的:因为历史是“客观存在”过的,人们(历史认识的主体)才有可能对其进行认识(反映),否则历史认识(反映)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玄学”。“历史是现在以前(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这个表述,同样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物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相吻合。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反映)即可看作意识对物质(现在以前的客观实在)的一种能动反映,人们的历史认识同样具有能动性。这应该说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而且,在史学理论教学中对学生阐释清楚这一问题,可以为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尤其是分析评述历史相对主义和历史客观主义,以及历史认识过程理论的有关内容,如历史认识的特点等打下较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认为,将历史表述为“现在以前(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既简明,又概括了历史的两层含义及其属性,并区分了历史的广狭二义。

4.参考资料目录

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英]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李守常:《史学要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何兆武:《历史学家、历史学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

彭刚:《自由与历史》,《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

刘俐娜:《20世纪20年代中国史学界对历史的认识》,《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

向玉成:《历史与历史学新理解论纲》,《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吴汉全:《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江海学刊》2004年第2期。

Ⅱ 中国历史哪个朝代战斗力最强

唐朝,胡汉一体,步骑皆强。而且唐朝从盛唐开始与别的朝代不同,它是募兵制,军队都是职业军人,不用屯田,长期对外作战。而且装备极其豪华,明光铠的冶炼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陌刀,混合杆马槊则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陌刀现在的具体情况存疑,所以讲讲马槊,槊是南北朝到五代的最强兵器,就是长枪一样,但是光刃长就有短剑的长度,杆子是混合木的,有弹性,可以抽打,冲锋时可以防止骑士的手部因为反作用力脱臼,长一丈八,合二点六米,需要一个良匠一年的功夫,不是名家用不起学不起,所以南北朝到五代名将必用槊。唐军的骑兵大多是归降的游牧民族,突···厥人,突骑施人,所以马上功夫极强,这些骑士加上了中原王朝先进的冶炼技术之后当时唯有阿拉伯帝国呼罗珊精兵可以抗衡,而步兵身着明光铠,使用陌刀,在西域打下了赫赫威名。 而且唐军的作战方式非常先进,弩车弩兵先攻击,然后是弓箭,陌刀中路推进,骑兵保护两翼还有追击,附庸蛮族军队打扫战场。 我说的都是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军队,这支部队在盛唐与之前一直是唐军最精锐的部队,最多时也不超过十万人,但是控制了今天的新疆,中亚的广大地区,常年作战的同时兵源都是从中原精挑细选,装备也都是中原最好的,其实就是世界最好的,除了马匹不如大食的阿拉伯马,其他一切都在世界巅峰 你看战绩就知道了,唐初灭高句丽,征突···厥,平薛延陀,灭铁勒,征服中亚,和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打得难解难分(一般人都知道唐军在恒罗斯惨败,但其实1年后封常清在建陀罗又赢了,所以唐人后撤是因为安史之乱)

求采纳

Ⅲ 谁来说说,历史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历史的方向到底由谁决定的

参与编修清史的谢景芳教授说过,“在中国古代经常以政治推动经济”。也就是说,“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成了社会前进的唯一手段”。 这种说法在一定时期是不错的,但是一旦王朝政权到了后期,“中枢无复具有领导全局的能力,也就不得不以消极敷衍的态度应付局面。” 这样一个政府,还怎能指望他推动社会前进?况且政治属于上层建筑,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没错,但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中国古代就不能完全用这句话来概括经济活动。从周代的分封制度开始,“出现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思想之一,租赋思想。” 这个思想是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而这个形势是被政治权力所控制的,所谓“从王命,纳王贡”。因而,经济活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在此之前的社会发展与此二项无关。那么,到底是什么贯穿了人类300万年的历史,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个人认为只有两个字:追求。
有句话叫有竞争才有发展,我再加一句有追求才有竞争。历史发展的动力“就在这个社会机体自身之中,就在自主劳动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就在每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需要和利益的合理追求之中。” 只有追求,是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在很远的将来也必然会存在并且长期存在的。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人们就不停的追求着理想,从吃饱穿暖到吃好住好,从追求生存到追求生活,不一而足。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资储备,铁骑与牛耕开始使用,为了生活更加舒适省力,水力火力代替了人力。但是有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基本农具直到今天一直没有很大改变,铁锹在汉朝就有了(辽宁旅顺博物馆藏品),这不是矛盾么?其实这正是从侧面证明了追求推动社会进步这个理论。先从中国历代王朝发展的大体规律上看,一般都是“战乱——休息——繁荣——衰落——危机——战乱”的模式。一个王朝到了末期,人民起义将其推翻,然后从头来过,在这个轮回里,追求一个所谓的太平盛世,这是社会底层的百姓的追求,基于这种追求,一个又一个末路的王朝被推翻,也是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一次又一次被破坏,这是其一;其二,从古代的大多数时间来看,中国总体上是地多人少的关系,百姓们的追求也仅仅是丰衣足食,也就是说,靠传统的粗放农业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情去想什么改革,穷则思变,不穷而思变在那个时候会遭到层层阻挠,因为变革必然会短期损害许多人的利益,这和人们小富即安的思想冲突,中国的生产工具质所以能上千年不变,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人民的追求。至于为什么古代人民的追求这么简单,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在此不过多研究。
当然,还有一句话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一般用在描述人们贪欲过大,但从另一个方面想一想,这不也是人们对生活追求的一种思想反映么?前文主要叙述了农民阶层的追求,对最大利益的追求也促进了商人阶层的发展壮大。即使历代中国王朝都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这并不放爱上也成为重要的社会构成,早在汉代司马迁就认识到了商业商人的重要 。在后来的发展中,商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力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加速社会前进,如果没有政府压制,我们可能在宋,在明就进入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阶段”了。为什么在政府压制下还有那么多商人?因为商人有利可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利益的追求促使了这一切的发生,如果不是追求利益,清代众多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官员里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红顶商人。一面是政府压制,一面是商人的官僚化,这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政府追求与个人追求的碰撞。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这场棚户钻工的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可惜,在结果还没有明朗化的时候,英国人来了,用强硬的手段打断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将这个碰撞的结果提前了,这就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影响。此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于近代史范畴,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政治的作用,也不是经济的作用,关键还在于人的追求,在于人。是人的追求促使山顶洞人学会了用火,使战国居民使用铁器牛耕,是人的追求促进了历次改革,发展了经济。因为人人都想活得舒适,过得愉快,这种追求,或者说这种欲望,才能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因而,现在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方针,正是看见了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作用的结果,是与时俱进的正确观点。
参考文献:
徐伟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2月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7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组:中国经济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 司马迁:史记

Ⅳ 历史历史的力可以叫什么边旁组成新字

朸,屴,扐,鳨,边,沥,加,劣,务, 劝, 功 ,幼,动,勘. 只想起这么多。望采纳!

Ⅳ 历史生产力是什么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根本标志。而我对这个观点始终存在着疑问,因为我不能认同一些借用血腥与杀戮而促使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被视作社会进步! 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为了快速获取大量资本,对外扩张成了欧洲列强的必然选择。可是,在他们看来的正当行为却给亚非拉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苦痛和无尽的灾难。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生离死别,人们被迫逃离自己是世代生活的家园,到陌生的地方去谋求生存的权利。 这些残酷与血腥却总是被我们用一句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带来的社会进步淡化! 我-绝-不-能-同-意! 我承认生产力的发展史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更为重要的应该是为苍生求得福祉!我所认同的历史绝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史,而是人类由杀戮到关爱的进步,是情感的深化。 也许,我的这一番观点会被史学家们嗤之以鼻,可是我一直赞同张吉的一句话: 苍生大义难以两全时,吾愿舍大义而取苍生!

Ⅵ 中国历史上那个朝代国力最强

宋朝。虽然宋朝军事实力羸弱,但是一心发展经济,经济实力非常强大。

很多学者都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大的朝代。陈寅恪就曾经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6)历史是哪个力扩展阅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参考资料:

宋朝——网络

Ⅶ 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事实力最强,军事可以雄霸天下

有三个朝代军事能力在当时可谓是最强,分别是元朝、大汉王朝、大唐王朝,他们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雄霸天下。

一、元朝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这个少数民族就是蒙古族,蒙古族本来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以骁勇善战闻名。想当年铁木真以一己之力统一蒙古各部,由其后代子孙忽必烈建立起大元王朝,这一时期的蒙古军队横扫全中国,军事实力在当时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三、大唐王朝

大唐王朝的军事实力强大得归功于李世民的治理,以及唐朝后代帝王的共同努力。历史上着名的怛罗斯之战就可以看出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当时唐朝的军队只有区区3万人,而敌方的军队有几十万人,最后的作战结果是,大唐王朝的军队的全身而退,而敌方的军队损失惨重。

当然,要说的是唐朝之所以军事强大,跟当时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只是军事强大,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军事再强大,那也只是一个空架子。

Ⅷ 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明什么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交错、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人的意志都融合在这一总的合力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其因素具有复杂性。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8)历史是哪个力扩展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批判,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他们当时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主线,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以经济必然性来研究社会历史现象、解释社会历史问题、揭示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的。

经济必然性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它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变迁的根本动力。

而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把历史发展中个人意志的作用与历史结果结合起来,并运用平行四边形原理来形象比喻和描述,从而对“合力”原理进行了量化分析。“历史合力论”的提出表明恩格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实现了由定性分析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辩证结合。

Ⅸ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事实力最强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朝代,每一个王朝都有其特点,我们在对比朝代的强弱,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对比,不能忽略时间去对比,毕竟时代在进步,后面王朝的武器要强于前朝,尤其是出现了热武器之后,如果抛弃时代特点,单纯对比军事实力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将朝代至于当时,来看军事实力,看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力最强。

汉朝的军事实力强悍在末期体现的更加明显,即使汉朝都要亡国的时候,其军事实力都对外族形成碾压,周边国家根本没有能力进攻汉朝,即使后来军阀林立,不管是公孙瓒、袁绍、董卓、马超,在面对北方名族的时候,随便一个军阀都能对其形成碾压,更不用说整个大汉的军事实力了。

有人会说唐朝和秦朝也很强,确实不错,但是唐朝和秦朝不如汉朝的地方在于,不能对周边国家形成碾压,甚至长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虽然秦朝让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但是统一后的秦朝,衰败的实在太快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

阅读全文

与历史是哪个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