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客观公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主要标准和方法谁
一、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1)必须运用客观、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必须坚持用实践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任何真理的也是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唯一标准。有的历史人物的活动的主观动机虽然是好的,但是实践效果不一定好。有的虽然主观动机不好,但是客观效果却是谁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进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必须坚持用生产力的标准。衡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主要是看这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标准。促进的就是进步的,反之就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为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应当先将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或特定的历史阶段)进行考察和评价。首先要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如果脱离了时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应当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2)必须运用全面的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应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动或历史事件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绝对不能只根据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进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断定。(3)必须运用“史论结合”的原则。“史论结合法”是我们评价历史问题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评价方法。评价时应当有史又有论,而且史实要典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结论要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而精练。二、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2)应当坚持以“阶级角度”来衡量,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是一定社会的一定阶级的利益的代表,为本阶级服务,充分体现了本阶级的一些阶级利益。我们应当准确地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阶级属性。综上所述,我们在评价任何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都必须坚持以上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从而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科学的历史结论。
㈡ 中学生探究历史意义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中学生探究历史意义应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首先,历史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我们研究历史,阐释历史,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以目前的理解参与到学习中去。
其次,对历史问题的探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主义的原则来认识史事的性质、特点及作用。
第三,依据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㈢ 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这就决定了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3)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应遵循什么原则扩展阅读
历史是层累的历史,历史是有取舍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后人筛选出来的片断描绘,而不是全部历史;加上后人进一步的修辞和拔高,就给一些人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由此可见,历史研究者会受到当时人们喜好的影响,或者是为了迎合不同时期政治的需要,或者是为了保持政治正确,或者是为了弘扬正能量、发扬真善美,从而不断的被修改。
这样,历史就被层累地造成了。打个比方来说的话:越是早期的历史文献,越“纯粹地”接近历史事实;越是后期的历史文献,越“参杂地”接近历史事实。
㈣ 历史教学评价有哪些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针对评价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提出的。
它的基本要求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或有利于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有两种对立的现象:一是教学评价左右着教学活动并取代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要求成了现实的教学目标。
另一种现象是教学评价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评价的实施。
发展性原则就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各种不同关系而提出的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准则,它要求克服教学评价左右教学活动的现象,使教学评价为教学目标服务,发挥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为了贯彻发展性原则,需要树立新的教学评价观念。
首先,应确立评价是促进的观念,即把促进课程与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最高追求。
其次,应确立评价是服务的观念。
再次,应确立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观念,使课程与教学评价自觉遵循课程与教学规律、符合课程与教学本性。
此外,发展性原则的贯彻还要求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评价的结论,反对用僵化的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学生。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都应科学地设计和安排,应努力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它主要是针对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验主义、科学水准不高等问题提出的。
长期以来,人们在如何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
无论是评价标准的确立还是程序安排和结果处理,都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评价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科学性失误,比如:评价标准不具体、不明确、不合理,评价程序不严密,评价结果不符合实际,等等。
出现这些偏差,既与人们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掌握得不够有关,也与某些人缺乏科学精神,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有关。
落实科学性原则,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首先,要整体提高教学评价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性。
如课程与教学评价论、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学科自身要加强建设。
其次,应加强理论与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工作,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去了解教育测量、统计、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评价能力。
此外,也要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弘扬科学精神,为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3、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要求是: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应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对象的信息,并按照事实进行公正的价值判定。
它关注如何在教学评价中减少评价者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问题。
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人际交往等主观因素影响着评价的结论,往往导致评价结论的失实、失真。
客观性原则强调的是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应努力消除这些主观因素的干扰,其中特别反对评价者依据个人好恶和需要而故意褒扬或贬低某些评价对象这类不公正的丑恶现象。
客观性原则追求的是评价结论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
为了保证课程与教学评价具有客观性,应该做到:一、确立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并保持评价标准的基本稳定性。
二、应规定严密合理的评价程序,并在评价过程中切实遵循程序公正原则。
三、要提高评价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弘扬公正评价观念。
㈤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主要标准和方法: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3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4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 5具体历史事件具体分析 6全面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看主流----比如历史人物的功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 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在评价历史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坚持一个标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历史现象最根本的标准。在历史上,凡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 二、运用两个观点。一方面要用历史的观点,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 三、注意一个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评价历史不能空穴来风,不能主观臆断,所有的结论都要来源于事实,坚持“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观、合理的结论。 ◆历史评价的基本层面 1.性质: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具有的特性 2.实质:事件、现象反映的根本性问题(即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3.消极作用:从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4.积极作用:通常又称之为意义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康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 历史评价的原则 一般而言,历史评价首先应该恪守求真的原则,即该评价应客观如实,应符合对该人该事的总体描述。为达到这个目的,历史主义地看问题,即发展变化地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看问题是必需的。以此为前提,历史评价总体上说有历史评价尺度和道德评价尺度。 历史评价或评价上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把所评人或事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道德评价或评价上的道德尺度,指的是用一般善恶标准来衡量所评人或事。比如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道德尺度出发,它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非命,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显然是一件坏事;从历史尺度出发,它破坏和平,逆历史潮流而动,致使历史发展出现停顿甚至倒退,因此应给予它否定性的历史评价。但是,评价上的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也会出现矛盾,如秦修长城和隋修运河,都造成数以十万计的人民死亡,并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线,道德评价是不好的;但前者有利于国家疆域的稳定、农业生活有了保证,后者则成为沟通南北的经济命脉、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故于历史评价是好的。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虽应把上述两方面都一一指出,但二者间应尤重历史的评价,因为历史的评价是较为长期的、比较客观的,而道德尺度是因时因地而变的、主观性较强的。
㈥ 高中历史:你认为在运用史料进行研究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哪些方向或原则
方法或原则: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选取客观、正确的史料;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等等。(2分,只要答出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合理使用史料、史论结合即可。)
㈦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个人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有:
A、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
B、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评价
C、用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评价
D、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评价
㈧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
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六大原则:“向前看”原则; “宜粗不宜细”原则;“有错必纠”原则;客观性原则;分析个人责任与分析复杂背景相结合的原则;总结成功经验与汲取失败教训相结合的原则。
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得到及时化解而积留下来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具有时间跨度长、牵扯范围广、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思维:
1、法治思维。
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执政,既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首要原则,也是今后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的“中心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历史遗留问题真正成为“历史”,不再发生。
2、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有明确的基本内涵—— 保证国家利益不流失、企业合法权益不受损、人民群众利益不被侵犯。守住了兼顾国家、人民、企业三方的合法权益,就是守住了底线;守住“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就是底线思维。
3、政府主导思维。
应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工作机制,在“疑难杂症”面前勇于担当,敢于拍板,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尤其要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和相关法规政策,发挥政治途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优势,做到妥善处理。
㈨ 历史评价遵循什么原则
首先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社会背景,其次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用唯物辨证法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是否推进生产力发展和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两条标准来评价,然后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教训或启示。
㈩ 中国历史研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这就决定了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政治学家一般都承认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承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是政治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历史研究法曾经是政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许多有关政治制度的着作都是由历史学家撰写的。在西方,采用历史研究法有影响的学者,有法国的孟德斯鸠、德国的沙维格尼、英国的S.H.梅因。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