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肃岷县的历史
岷县历史文化遗迹以新石器时代村落遗迹为主,洮河两岸已发现的有22处。这些遗迹,
大都分布在河岸的二级台地上,长约45公里。
古墓葬群
岷县境内大量的古墓葬群,其中最主要的有六处。
(1)周家崖汉墓群,在城郊乡白塔寺和周家崖之间,发现有墓冢6座,在农民平田整地时,挖出砖卷墓、陶罐、铜币等;
(2)关门古墓葬,在二郎山北麓关门一带,发现两座古墓。距地表深2米,有穹窿形青墓堂。白汁细缝镶嵌,工艺精巧,墓堂有供器、石碑等物;
(3)宋都元帅堪卜底节墓,在城东70里的申都乡小石门山下,墓右有一行横行黑文如梵书;
(4)元迭州镇抚哈撒儿墓,在城北60里洮河之西的哈撒儿寺,在西江乡的哈撒儿村;
(5)明兵备副使朱衣墓,在城西十里乡北小路李中田家院中,现已平整;
(6)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于敖墓,在秦许乡上阿阳村半山平台上。上世纪70年代整地中,出土于敖继室赵氏墓志及汉代铜樽。现在墓地已平,地表有石羊、石马等。与此同时,岷县文化馆馆藏文物很丰富,总计约千件.
② 岷县属于哪个市
岷县的所属地区是中国甘肃省定西市。
岷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县名,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岷县建制最早可追溯到秦王政八年(前239年)时称临洮,是秦长城的西部起点,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公元544年)始置岷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岷县,1985年后划归定西管辖。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政府驻地岷阳镇。截至2020年11月1日,岷县常住人口为425627人。
岷县详细介绍: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草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海拔2040-3754米,素有“陇原旱码头”之称。气候为高原性大陆气候,低温干燥,自然灾害频发,是722定西地震的重灾县。岷县有中药材、畜草、矿产、水电等资源,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6.33亿元,是国家级扶贫困县和六盘山片区5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17.27%。
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其中以“岷归”最为闻名,是“中国当归之乡”。此外,岷县还是“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岷县的主要景点有狼渡滩湿地草原、双燕生态景区、岷州会议会址等。
③ 当归之乡的岷县简介
岷县历史悠久,远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县境洮河两岸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创造了史前文化,夏、商、周时期,岷县属壅州之域,为西羌之地。先秦时代,岷县地处秦国。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岷县进入秦国版图。1935年和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突破“天险腊子口”途径岷县,在这里成立了由何长工任主席的“甘肃省苏维埃政府”和“中共甘肃省委”,召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制定了《通庄静会战役计划》。在这里,红军先后集中休整达 57 天,建立县、乡、村苏维埃政权 30 多个,有 3000 多名岷州儿女参加了红军。
④ 甘肃岷县的岷县概况
岷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盛产238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闻名遐迩,是“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和“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2万亩,森林面积97万亩。辖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口48.4万人,有回、藏、东乡、撒拉、裕固和满族等6个少数民族共1.5万人。总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1.5亩。境内海拔2040—3754米,年平均气温5.7度,降水量600毫米。
岷县境内中药材、矿产、能源、畜草等特色资源丰富,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岷归”。全县探明金、锑、铅锌、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红柱石等矿藏25种,位于禾驮乡的寨上矿点已探明金储量108吨,价值260亿元以上。 境内有常年流水河22条,水能蕴藏量33.5万千瓦,其中黄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境内9个乡(镇)、83.5公里,沿洮河可开发梯级电站10余座。东山区部分地域开阔,日照时间长,风、光资源开发亦颇具潜力。全县有草场面积290万亩,累计人工种植岷山红三叶、猫尾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12万亩,为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甘肃省养牛大县,黑裘皮羊、蕨麻猪、高原牦牛是地方特产 。另外,还拥有以狼渡滩湿地草原、双燕生态景区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景区和以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会址、二郎山战斗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等各类旅游资源100多个。
地理位置: 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近年来,岷县紧紧围绕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这一目标,按照把岷县打造成木寨岭以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成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和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提升药材、草畜、洋芋三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水电、矿产、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努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镇辐射、项目带动”四大战略,使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土地人口: 全县土地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75万亩,草原面积290.3万亩,水域面积22.6万亩,林地72万亩,牧草地217万亩。
气候特征: 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年平均气候4.9℃--7.0℃,年平均相对湿度68% ,年平均无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
药材资源: 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只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地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 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全县年种植各类中药材25万亩,年产药材4.6万吨.其中当归1.3万吨。
草畜资源: 岷县有天然草场29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2.5% ,主要以岷山 红三叶草、岷山猫尾草为民县两大特色优质草种。目前,全县累计人工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12万亩,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岷县有黑紫羔羊、牦牛、存栏牛、羊、猪等牲畜50多万头。全县年产肉类总产量近2万吨,产牛羊皮15万张。 2005年1---5月全县有十个乡镇养殖白鹅3万只,年底突破10万只。
水电资源: 岷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水系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3个水系。有大小河流22条,年平均径流量42.0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2.3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2.56万千瓦,年发电量28.5亿度。其中,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 ----- 洮河流经县内13个乡 83.5公里 。可开发梯级电站 6 座,总装机容量可达 10 万千瓦。 近年来,岷县各级党政在-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实现了“九五”计划主要奋斗目标,全县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着成绩。到“九五”末的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4.95亿元,比“八五”末增长68%,年均增长10。9%,略高于全省,全区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倍和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3亿元,增长40.8%;粮食总产量达到9.16万吨,增长53.6%;财政收入由1628万元增加到4207万元,增长2.6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1.9亿元,增长20倍.三大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61:19:20调整到55:23:22.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县提前一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1995年的20.43万人下降到0.85万人,贫困面由52.4%下降到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比八五末增加657元,年均增加131元,农民衣、食、住、行、用都发生了显着变化,部分条件较好地方的群众生活开始向小康迈进。
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资源为基础,大力开发一条河(洮河),实施两项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梯田建设及小流域治理),落实“两洋(羊)一药”农村种养业结构调整战略,建设药材、畜牧、矿产、洋芋淀粉四大支柱产业,努力兴办农村五小经济实体(小林场、小牧场、小椒园、小鱼塘、小加工),继续走好种药、养畜、经商、开矿、办厂、劳务输转六条路子。
全面实施开放带动、结构调整、药材立县、水电强县、商贸活县、科技优先发展六大发展战略,大抓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退耕还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城镇体系和小康村建设,以培育市场体系为主的岷州商贸中心建设等四大建设。着力提升和培育药材、畜牧、洋芋淀粉、矿产、旅游等五大产业,加速建设“一河两线”经济增长带(一河是指洮河沿岸,两线是指212国道和306省道岷县过境段),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速农业主导型向工商业主导型转变,努力实施农民增收、职工增收、财政增收三大目标,走出一条具有岷县特色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路子。 当归
岷县有六大资源。一是药材资源。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当归之乡”、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被子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岷县年种植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各种中药材20多万亩,是重点外贸产品。二是畜牧业资源。有集中连片草场面积219万亩,草丰水茂,无污染,发展畜牧业,开发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年产牛羊皮15万张,年肉类总产量1.6万吨,其中尤以黑紫善羔羊和蕨麻猪闻名省内外.三是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 非金属矿30种,矿点、矿化点40多个,其中金、锑、铅、锌、锰、花岗岩、汉白玉、大理石、硅石、泥炭等矿储藏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四是水力资源。境内有大小常年流水河22条,水能蕴藏量33.5万千瓦,其中黄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境内13个乡(镇)、83.5公里,沿洮河可开发梯级电站5座。五是农副产品资源。盛产洋芋、蚕豆、油料等农副产品和草莓、虫草、沙棘、蕨菜、蕨麻等野生”绿色食品”,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岷县二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与城北玉女峰遥遥相对,山上三峰插天、绿树成荫。193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突破“天险腊子口”两次到达岷县,召开了0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随后3000名岷州儿女参加红军。现园内建有“红军战役纪念塔”和“三千红军烈士纪念碑”,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基地。县城东部的沙金自然林区,总面积36万亩,有大小旅游景点20多处,怪石林立,溪水多色,令人流连忘返。
岷县文物殊多,古迹遍地,主要有“彩陶之乡”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迹6处。明代建于县城的真武庙至今保存完好。岷县又称“花儿”故乡,在省内外颇有名气,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支奇葩,质扑敦厚,明快生动,每年花儿会期间,商贾云集,商贸活跃。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归一砚“闻名中外,1997年,甘肃省政府作为特殊礼物,赠给香港物别行政区政府珍藏。独具地方特色的”窗花“、版面填色、单色剪纸、彩色拼贴、下班衬影、书写绘画等民产艺术源远流长。岷县新旧八景尤为壮观,其中以“东坡晚照”,“岷山积翠” 、”洮水流珠”、“叠藏长虹”、“金童古钟”、“狼渡牧野”、“山村药圃”、“碧波红莲”独具特色。 工业生产项目:碳酸钙粉生产线,彩色绒面生产线,肥力高生物菌肥生产线,当归嫩肤水生产线,钢铝塑门窗生产线,岷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西北高原特有植物种类及沙棘油、当归油等系列产品项目,全营养颗粒高效有机肥生产线,新建蜂窝煤生产线,中药材抽氧真空包装生产线,150吨马铃薯金粉、60吨马铃薯膨化食品,山野菜加工生产项目,岷县腐植酸混合肥料厂。
电力建设项目:古城电站、清水电站、坎峰电站、冰桥湾电站建设,刘家浪至10KV线路改造,城关至南川送变电工程、城关至十里送变电工程,10KV及10KV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电网通信及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
水利水保建设项目:修复西川灌区南北总干渠,梅川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洮河护岸河堤,迭藏河护岸河堤,电力提灌工程兼乡村供水工程,纳纳河、耳阳河河堤建设,集雨节灌工程,水平梯田建设,植被建设,沟道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板达口至北门桥洮河护岸工程,岷山板达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茶端口耳阳沟小流域治理,岷山朱家沟流域综合治理,梅川马厂沟流域治理。
矿产开发项目:碳化硅生产线,花岗岩板材,洮砚加工项目。
城市建设项目:城区重点防洪工程,城区污水工程,城区道路修建工程,头渠河防洪工程,城区上水工程,城区排水工程,城区垃圾处理工程,粮油市场排水硬化路面,农村小城镇建设。
农业建设项目: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重点支柱产业开发项目,以当归为主的支柱产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洋芋产业化开发,当归产业化建设,红、黄芪产业化建设,岷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设专用型洋芋加工品种基地,洮河沿岸川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千亩红、黄芪育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全国重点生态建设县,建立千亩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种子工程。
林业建设项目:岷县封山育林建设,岷县造林育苗建设,森林旅游项目建设,岷县国营林场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建设,洮河流域林果园基地建设,岷县洮河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岷县云杉瘿蚊及鼠害防治,岷县千亩优质种苗示范基地建设,岷县退耕还林(草)建设项目。
畜牧业建设项目:(1)草地生态体系建设:退耕还林,人工种草,退化草场综合治理,优质牧草草籽繁育基地建设,草地鼠虫病害综合防治项目,草地生态保障体系。(2)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良种羊繁殖场,十里乡仔猪繁育场。(3)畜牧兽医站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乡兽医站拆迁(扩)重建设项目。(4)市场建设:畜产品专业市场。(5)商品基地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建设,肥育羊基地建设,畜牧联营体建设项目,渔业基地建设。(6)饲料加工体系:配合饲料加工厂,草粉加工点。
交通建设项目:虎砖公路改建工程,梅堡公路改建工程,城马公路改建工程,闾新公路改建工程,徐合公路(茶端口至砖塔寨)改建。
卫生建设项目:卫八项目(银行贷款),卫支持项目(英国赠款),美国中华基金会赠款项目,省妇儿工委项目(母婴安全项目),岷县中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
文化建设项目:岷县综合影视大楼,岷县博物馆大楼,岷县秦剧团影池房屋维修,岷县文化馆儿童文化活动中心,岷县图书馆大楼。
广播电视建设项目:乡乡建成有线电视,城区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改造,建成“岷县人民广播电台”。
教育建设项目:小学义务教育工程,初中义务教育工程。
技改项目:刘家浪电厂机组扩容改造,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生产线改扩建,印刷厂彩色胶印及电脑排版生产线,电石厂技术改造,岷县清真冷库扩建项目,畜产品公司制革生产线,综合汽修车间改造,岷县城区给水改造工程项目。
“陇上旱码头”岷州
奔腾不息的洮河之水孕育了勤劳善良的岷州儿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位于洮河之滨的“陇上旱码头”——甘肃岷县,凝聚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灵性,积淀了博大精深、令世人赞叹的文化底蕴。
沧桑巨变,时代变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的优秀岷州儿女,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续写着同自然、同命运抗争的不朽篇章!用他们的汗水、双手弹奏出乡村变化的时代最强音!
岷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誉。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盛产238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闻名遐迩,是“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和“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近年来,岷县紧紧围绕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这一目标,按照把岷县打造成木寨岭以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成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和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提升药材、草畜、洋芋三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水电、矿产、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努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镇辐射、项目带动”四大战略,使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今日岷州》植根于岷县大地,开辟了不同的栏目,反映新时期的岷县变化,讴歌为岷县变化做出贡献的优秀人物,描绘岷县风土人情。作为代表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宣传岷县,让世人了解岷县,为岷县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⑤ 甘肃定西岷县
基本概况
基本概述: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岷县位于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北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边缘(甘南高原)在这里交汇。岷县北以洮渭分水岭木寨岭、岭罗山连接黄土高原的陇中高原部分,境内有零星厚层不连续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南与东南则为中国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高山区,隔大拉梁(3747米)、岷峨山与四川盆地相望。 岷县自古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这里是甘肃南部的中心地带和商品集散中心,历史上享有“陇原旱码头”美誉,岷县甚至曾经一度是甘肃省的省会。 岷县境内地貌主要属于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河谷大多宽浅。县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300-3000米之间。西部和北部为洮河中游流域的中山宽谷区,洮河两岸宽阔的一级阶地是岷县耕地精华部分; 东部为山间盆地,属渭河支流榜沙河上游闾井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西汉水支流湫山河流域。岷县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兰渝铁路施工中
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于2008年9月26日在开工,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兰渝铁路(兰州-重庆)、2009年2月21日开工,计划于2015年建成通车的成兰铁路(成都—兰州)以及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都经过岷县。全县土地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75万亩,草原面积290.3万亩,水域面积22.6万亩,林地72万亩,牧草地217万亩。岷县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4年),有汉、回、藏等民族。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年平均气候4.9℃--7.0℃,年平均相对湿度68% ,年平均无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岷县冬季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阴湿这一气候特点。降雨量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灾害。岷县辖9个镇、9个乡:岷阳镇、蒲麻镇、西寨镇、梅川镇、西江镇、闾井镇、十里镇、茶端口镇、中寨镇、清水乡、马坞乡、寺沟乡、麻子川乡、秦许乡、禾驮乡、维新乡、申都乡、锁龙乡。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20世纪初马家军在此统治,1913年改为岷县。岷县1932年(民国21年),甘肃省政府始置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1932年(民国25年),设第一专区驻岷县。1944年(民国33年)7月13日,从第一专区析临洮,定西等8县置第九专区驻临洮。1949年(民国38年)第一专区(岷县专区)驻岷县,领岷县、陇西、漳县、临潭、夏河5县及卓尼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甘肃省行政区域设置,成立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电示,原会宁分区更名定西分区,专署由会宁移驻定西。辖定西、榆中、会宁、靖远、静宁、西吉、海源7县,析出原辖的景泰县划入武威分区。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设岷县专区,驻岷县,辖岷县、渭源、会川、漳县、陇西、临潭6县及卓尼设治局。1950年5月20日,撤销岷县专区,将岷县划武都专区;1958年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原辖于武都专区的岷县划归天水专区;1958年12月16日,从天水专区析出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10日撤销宕昌县,分别并入武都、岷县2县。1963年10月23日,岷县划归武都地区。1966年—198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1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级人民委员会相继改称“革命委员会”,“专员公署”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10月1日起,专区改称“地区”。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1985年10月,析出原辖于天水地区的漳县及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此时,定西地区辖7县:定西、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2003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03)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地级定西市的批复》,定西地区撤地区设市,辖一区六县:安定区(由原定西县改称)、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秦长城 二郎山上发现有秦长城遗址,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众,筑万里长城,西起二郎山山门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和今人王国良的《中国古长城考》等各种文献都认为:“秦长城的起点在岷县”。二郎山上发现的秦长城遗址更是有力的证明。二郎山上还发现有多处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汉墓群存在,同时还出土过长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丰富的文物古迹,充分反映出二郎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草滩遗址:位于西江镇草滩村咀咀坡下的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草滩沟。断面有灰层及人骨架暴露,出土有寺洼文化的马鞍形口沿陶罐,也有较多的齐家文化陶片。白塔山遗址:位于中寨镇下白塔村。东依白塔村,南临马崖沟,北为水沟。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100米,有齐家、寺洼类型出土。姚庄遗址:位于茶端口镇姚庄西南100米处,为一齐家文化墓葬区。黄土断层中可见人骨架,有不少泥质红陶随葬品出土。西坝遗址:位于梅川镇下西坝村。东靠学校南临洮河。有齐家类型的洮片暴露。 红崖遗址:位于中寨镇红石崖村。东依红崖村,南临洮河,西为马崖沟,北为太平山。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红陶片及汉代神纹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山那树扎遗址:位于县城北10公里茶端口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将台小学、西为树扎村,北为山那村。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距地表0.5-3米,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绘,并有少数的变体鸟纹和写实蛙纹图案。还有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据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庙底沟、石岭下、马家窑三种类型。 葩地坪遗址: 当归
岷州素有 千年药乡之称,盛产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驰名中外。高寒阴湿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岷归绝无仅有品质。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就成为极为珍贵的贡品,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
洮砚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东鲁砚同为中国四大名砚。自宋代开采使用,深受历代 书画家及文人的珍爱。其石出洮河上游喇嘛崖至岷县一带峡谷地段,因河水湍急,洮砚
采掘不易,极为珍稀。宋着《洞夫清禄集》云:“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石又名“鹦哥绿”,石质温润而坚密,发墨快而不伤毫,滋津贮墨不干不腐,且因石造型,绿翠雅丽,并以石表带“黄膘”者最佳。其除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点心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⑥ 甘肃岷县属于哪个市
甘肃岷县属于定西市。岷县是定西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介于兰州、西安、成都三个顶点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区和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地中心。
甘肃岷县地处东径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介于兰州、西安、成都三个顶点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区和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地中心。
岷县建制最早可追溯到秦王政八年(前239年)时称临洮,是秦长城的西部起点,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公元544年)始置岷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岷县,1985年后划归定西管辖。
定西通称“陇中”,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陇中地区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辖1个区、6个县,总面积19600平方千米。定西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⑦ 岷州的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期,“岷州”成为今天甘肃岷县的称谓首次出现,直至1913年不再使用。(图为岷州主街道,英国探险家威廉·珀道姆摄于1911年5月)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三十七年),岷县进入秦国版图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中国,秦朝的疆域“西至临洮羌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洮即今岷县,羌中即今甘南。临洮县为今岷县境内设县之始。
秦亡汉兴,汉承秦制。汉代今岷县地区为陇西郡下辖的临洮县,并设有南部都尉。
延至南北朝时期,于公元445年,设临洮郡,治所在今岷县,下辖赤水(在今岷县境内梅川一带)、石门(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即485年置;在今卓尼县石门乡)、龙城(太和十年即486年置,在今岷县西北古城一带)三县。 魏文帝大统十年,即公元544年,始设岷州,并设同和郡,改原临洮县为溢乐县,岷州、同和郡治所在溢乐县(今岷县),因境内有岷山,故名岷州。辖区规模相当于今岷县、宕昌一带。
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废设岷州,改西魏溢乐县复为临洮县(今岷县)辖于临洮郡。
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改隋置岷州为和政郡。肃宗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复置岷州,领溢乐(今岷县)、祐川、和政(均在今岷县境内)3县。
“安史之乱”后,吐蕃势力渐强,乘机侵入陇右。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吐蕃攻陷岷州。在3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为吐蕃占据,直至北宋中期“熙河之役”期间复归中央王朝统属。
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王韶收复岷州,岷州下辖三县、五寨、三堡、一监,分别为:祐川县(今岷县境内)、大覃县、长道县,临江寨、荔川寨、麻川寨、闾川寨、宕昌寨。遮阳堡、谷藏堡、铁城堡。滔山铸钱监。
南宋初移岷州治于白石镇,后因“岷州”之“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名讳,遂改为“和州”但安徽也有和州,于是改称西和州。 南宋以后岷州地方多为西番所居,公元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划岷州归脱思麻路(今安多藏区)所辖,吐蕃等处宣慰使脱思麻路治岷州(今岷县),辖岷州,领铁州(治今岷县维新乡元山坪)。“路”为元代第二级建制。
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在今岷县设岷州卫,,领西固城守御千户所(在今舟曲)。统属于陕西都指挥司。
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岷州卫改称岷州,属巩昌府(治今陇西县)所辖。
公元1913年(民国2年2月),改岷州为岷县。民国时,曾为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度属武都地区,八十年代划归定西地区。今为定西市所辖。
⑧ 岷县属于哪个市
岷县的所属地区是中国甘肃省定西市。
岷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县名,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草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海拔2040-3754米,素有“陇原旱码头”之称。
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其中以“岷归”最为闻名,是“中国当归之乡”。此外,岷县还是“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岷县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岷县属雍州之域,为西羌之地。
先秦时代,岷县地处秦国。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岷县进入秦国版图。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接受商鞅主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承,凡三十一县”。
两汉时期,岷县仍称临洮,是陇西郡南部都尉驻地。
北朝西魏大统十年(544年),始置岷州及同和郡,改临洮为溢乐县,为州治所在。
隋炀帝大业间,其地复称临洮县,再置岷州。唐属陇右道。
两宋时期,分属陇西秦凤路及利州路。元属脱思麻路,为宣政院辖地。
明、清两代均属巩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