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就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既是一个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成了人类历史的规律,社会历史规律的实现也必须通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既然如此,人类历史的发展怎么会用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在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每一代人开始在社会上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每一代人遇到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必须把前人活动的终点作为自己活动的起点。
第二,人们虽然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是说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但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他们是意识不到的。这是因为,这种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形成的“合力造成的。每一种社会力量在形成这种“合力”时都起了作用,但历史发展却又不依任何一种社会力量为转移。每一种社会力量都具有偶然性,但所有这些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却体现了历史必然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合力”论思想,最清楚、最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为什么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而这种自觉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历史及其规律却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出生产关系,并把这种生产关系看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又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同上,第9页)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有了两个“划分”和两个“归结”,就把物质决定意识这个一般的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说明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也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客观的东西决定主观的东西,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而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Ⅱ 为什么说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共产主义之所以是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统一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了。虽然人在创造历史时有其能动作用,但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Ⅲ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请从专业角度回答。 谢谢!
社会历史发展有无规律的问题一直是西方历史哲学家们关心的问题。在整个19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主旨是寻找普遍的世界历史、探求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维科、傅立叶、黑格尔、孔德等人,尽管在社会历史规律的具体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都普遍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某种规律性。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历史哲学出现了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向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转向,否认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倾向逐渐占了上风,并成为主导思潮。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克罗齐、科林伍德、波普尔等现代西方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家们都从各自立场出发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只有反复出现的、具有重复性的事物或现象才有所谓的规律性。他们认为,在自然界中,事物或现象能够反复出现,具有可重复性,因而存在着规律;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是个别的、不可重复的,因而没有规律性可言。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文德尔班认为,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事件,社会历史完全是由个别的、偶然的具体事件构成的,没有任何可“重复性”,也没有规律。李凯尔特进一步指出,文化领域只有个别的东西,自然领域才有一般的东西。波普尔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也认为,历史命题“只是关于某个个别事件或一些这样事件的单称命题”。[1]
第二,只有完全客观的东西才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他们指出,在自然界中,一切过程都是在人之外、不依赖于人而自发地发生和进行着的,因而存在着客观的规律;而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历史过程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人的自觉选择过程,根本不存在什么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规律。克罗齐认为,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实践需求融入对历史或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当中,因此“历史经常是一种艺术作品,如同诗歌和道德意识一样,无任何规律可循。”胡克也认为:全部人类历史就是人们不断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并不是什么客观规律的表现,而是人的自由的表现,“是他自己本质的一个独特的和不可还原的表现。”[2]
第三,根据规律,人们可以做出准确的预言,也就是说,规律能够使人们准确地预测未来事件。他们强调,在自然界中,人们无疑可以根据自然规律对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做出准确预言;而在社会历史领域,预言是不可能的,这也来说明社会历史领域不存在什么规律。波普尔认为,人们对自然界的事物所做出的预言并不会直接影响自然过程本身,不会引起自然过程的改变;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的预言却不可避免地会对被预测事件产生影响,促使被预测事件出现或阻止、延缓被预测事件的发生,这也是他所说的“俄狄浦斯效应”。基于这一事实,社会历史领域没有历史决定论者所说的那种规律,对社会历史事件的真正科学的预言也是不可能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着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国学术界也展开了热烈而持续的讨论。尽管人们在某些具体问题的理解上还存在不少分歧,但普遍承认社会历史领域中是存在规律的。国内学者针对西方的历史学家,提出三项主张:
第一,社会历史领域存在着具有可重复性的东西。社会历史规律不同于社会历史事件,社会历史规律是社会历史的深层结构,它隐藏在社会历史事件的单一性的背后,体现社会历史事件背后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因果联系。虽然社会历史事件不可重复,但社会历史规律及其作用却具有可重复性,而且社会历史规律及其作用的这种可重复性正是通过一个个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表现出来的。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等都是不可重复的社会历史事件,但这一系列不可重复的社会历史事件体现了资产阶级必然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社会历史规律及其作用具有可重复性。西方历史学哲学家因为社会历史事件不具有重复性而否认社会历史规律,实际上是停留在社会历史现象的表层看问题,并且混淆了社会历史现象与社会历史规律之间的区别。
第二,社会历史过程具有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并没有否认人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合规律性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合目的性的主体能动创造的过程,还是主体自我认识的过程。承认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主体能动创造、自觉选择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并行不悖,因为社会历史主体的能动创造、自觉选择并不是主体纯粹主观任意的,它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总是在社会历史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的,而且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主体经常会面临“别无选择”和“不可避免”的情况。现代西方一些历史哲学家们否认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性并进而否认社会历史规律,实质上是把人的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混同于主观任意性,把社会历史过程的选择性与社会历史的客观性绝对对立起来的结果。
第三,社会历史领域中不仅存在着规律,而且人们还可以根据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对社会历史过程进行预测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责任。在社会历史领域,预言能够引发人们的行动,从而能避免、延缓或者加速被预言事件的实现。预言所引发的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不仅说明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们可以根据某种规律作出预言,而且它本身就是预言起作用的表现。因此,对社会历史过程的预言是完全可能的,只不过是它的实现方式较之对自然过程的预言有所不同罢了。以社会历史领域中预言实现方式的特殊性而否认在社会历史领域可以作出预言,并且将其作为否定社会规律的根据的做法,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 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历史是具有社会性质的,是在与人的结合以及有人创造的一种事物。历史规律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自然规律体现的是一种必然性很强(或者说全部理解为必然趋势)的客观规律,它具有稳定性、客观性、反复性、必然性等特点。而人类的历史则具有很大偶然性的特点。正如所说:历时要是没有偶然性因素,那会变得很具有神秘色彩。正是再说其中的人为的社会因素的偶然性起作用,使得一个历史通过偶然的事件来引起和代表,否则会变成一种因为要这样所以要这样的趋势。这就是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社会性。
Ⅳ 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
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决定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马克思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②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体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群众的选择和实践表现出来。
总之,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
Ⅳ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重复性、预见性、层次性、不确定性、开放性。
1、重复性。这是历史发展最基本的属性,也是同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属性,由此也表明了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人们正是对历史现象的多次重复进行探索,抓住其内在联系,证明它是历史规律。
2、预见性。如果没有一定程度上的预见性,就不称其为历史规律,这样,发现规律才有价值。
3、层次性。某些历史规律适用于几种社会形态或整个人类社会,而更多的则只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即所谓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其他具有规律性的现象、事物都是特殊规律,都具有偶然的因素;而在它们各自的层次上,又都是必然的规律。
4、开放性。因为历史规律的不确定性,历史规律的被认识有可能被修正、被限定范围,甚至被否定;同样,还有可能不断揭示出新的历史规律,并在更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加以验证。
5、不确定性。由于人的主观限定,即使是被揭示出来的历史规律,也要经由长期历史发展进程的检验,看它是否确是历史规律。
(5)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扩展阅读
历史科学性规律: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为依据。人们了解古代的历史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内容翔实的古书大大提高了历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有古物或遗址可以做比较。从古墓中发掘的古物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使人们了解古物所属年代的风土人情。而对于遗址(如三星堆遗址)而言,科学家通过化学元素分析法(如C14检测法),或对地质层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历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们的普遍意愿。即使是神话传说,也绝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被广大劳动人们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对于童话而言,是人全凭自己的思想编造的故事,并非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历史规律
Ⅵ 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实践活动的幅度、空间。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
3,人们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
Ⅶ 如何理解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 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有限的、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那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那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如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人类的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一样,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恩格斯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一论述,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二) 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阶段,社会面貌总的说是稳定的,表现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质变、飞跃,新质代替旧质,渐进性过程“中断”,表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发展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只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说:“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三) 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行和曲折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有所抛弃、有所发扬,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辩证的否定。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周期之后,第三阶段的食物击中了前两个阶段食物各自的积极因素,成为更高级、更完善的食物。因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然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双方斗争此消彼长或次长比的复杂性,由于人们认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复性,决定了事物的前进运动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迂回的,表现为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列宁说,历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样笔直又笔直。毛泽东说:“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历史观,既要反对历史循环论,又要反对历史直线论。坚持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历史辩证法,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在实践中自觉走曲折前进的道路。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史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是因为:
第一,“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动的产物。人们拥有的生产能力决定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第二,历史是一个合力。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需索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发展则是自觉地、有意识的。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主题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实践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选择并非只有非此即彼的正确选择或错误选择,还包括最优选择、次优选择等。同样是正确选择,是最优的还是次优的,对于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社会历史过程作为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辩证的决定论。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后人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列宁说:“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离开历史过程和历史条件,用个人的好恶、主观的模式等,去剪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我们要把这两种真实统一起来,离开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无从发现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而仅仅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又远远不够,还必须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对于历史遗产 要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对未来的预测、关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表现。研究社会过程、认识社会规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来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历史课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过程和阶段,确立和设计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宣召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和路径,从而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型,做到在某一时间和过程发生之间未雨绸缪,掌握主动。
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现,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着某种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透过偶然认识必然,便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前程。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因此,二者具有同一性。
但是,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因此,逻辑对历史的反应不是机械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是在科学抽象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
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以科学抽象和逻辑的方式把我社会历史进程,就其实质来说,依然是历史的方式,它“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倾向。
Ⅷ 为什么说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同自然历史一样是一种客观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社会历史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以动物的意志为转移和它对整个社会历史过程具有的决定作用。动物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每一代动物只能从前一代动物那里获得既定的社会生产力,他们可以发展这种生产力,但这种发展必须以现有的生产力为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动物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社会历史具有连续性。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的连续性决定了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动物在生产活动基础上所进行全部社会生活的连续性。物种的延续是社会历史连续性的生物学前提,动物活动成果的积累和传递是社会历史连续性的社会条件。各代动物在进入历史活动时,总要继承前辈动物的活动成果,并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新的成果。动物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成果积累表现为物质文明史,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积累表现为精神文明史。整个社会历史就是动物的活动及其成果的这种继承和创新、积累和传递所形成的绵延不断的发展过程。
社会历史的连续性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联系与更替实现的。社会历史的发展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只发生数量和规模上的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时,属于同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时,社会历史就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这两种情况的交替出现就造成了社会历史阶段性的发展,使社会历史在总体上区分为彼此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历史时代。社会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的统一。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直线的前进过程,而是一个曲折的前进过程,有时还会伴随着局部的倒退。由于动物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不同、各种具体的社会条件不同,各个民族、部落、部族和国家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也必然存在着差异,以至在同一时期内不同的民族、部落、部族和国家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则是朝着同一的根本方向前进着的(见社会进步),不管今天地球上不同民族、不同部落、不同部族、不同国家处于怎样不同的历史阶段,将来都会进入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目前蜜蜂和蚂蚁已经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Ⅸ 怎样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其内容主要是:
(1)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实体和物质运动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尺度.
(3)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表现.
Ⅹ 如何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存在基础看,人类社会同自然借一样,再本质上是一个客观体系。
2、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不宜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辨正发展过程。
3、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研究自然那样,以精神性的眼光来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