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高考历史需要注意什么

高考历史需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8 04:42:44

㈠ 2022年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 要注意什么

高考历史科目考试的时候,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

1、规范答题,在答题框内答题。

2、即使不会也不要空,答了就有分。

3、审题要慢,可以先看问题,带了问题仔细看懂材料,作答要细致,看清楚要几问,分别回答,暂时不会的可以留一定的空格。

4、回答要讲究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5、要点全面,思维要开,尽可能多答几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6、要学会看该题的分值答题,看分值的大小组织答案,1-2分就一,两句话,不必要展开,可以说你答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得分。

7、要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空间,卷面清晰很重要。

8、要合理安排好答题的时间,要通过平时的考试去训练自己,正式大考时,监考教师会有“15分钟”的提醒,这时你如果还没有涂卡,就必须去涂卡了。一般讲,全部完成后还余10分钟左右为宜。

9、真正拿捏不准的选择题,就相信你的第一感觉,不要轻易的去改答案。

10、字不一定要求写的太好,但是一定要清楚工整,主观题讲究一遍完成,不要轻易划掉。

高考时要注意什么

考试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过于紧张,盲目抢速度,思维展不开;有人缺乏时间观念,或慢条斯理地答题,或着眼于局部,被某道题缠住无法脱身,或对某道题很有把握,在它上面费了很多心思,期望做得尽善尽美,等到觉醒时,时间已过大半,慌忙中只好加快速度,慌中添乱,忙中出错,结果降低了正确率;有人做题时浅尝辄止,粗略一看感觉不会就轻易放弃,结果有很多题没有做,引起心理极度恐慌;还有人太“贪心”,不论会不会,从头到尾把每个题都动笔做一做,结果是浪费了时间,每个题也都做了,但有的答案质量不高。所以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很重要。

㈡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里面很多学生都希望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社会经济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动)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分封制 宗法制破坏

3、军事(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 文化 :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二)各国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 经验 教训(春秋、战国)

1春秋: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

2战国: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三)秦国需要改革并具备条件(具体背景)改革可能性

(1)内部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

2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

3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

(2)外部机遇

1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

(3)直接原因:秦孝公发奋图强、任用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富国)

(1)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强兵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以上 措施 最直接打击贵族特权)

3、政治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2)普遍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制定秦律

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5、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四、评价商鞅变法(性质、积极影响、局限性)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与压迫

(3)改革不完全彻底

<<<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第一点:死记硬背。目前距离高考已经不到一个月啦,要想在段时间内提高历史成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历史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固定的,如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意义等这些都是无法篡改的。

第二点:挖掘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历史不是死的,是人类活动轨迹的记录,因此我们要将历史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找到异同点,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等,然后通过自己理解、消化,最后用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第三点:多做测试题。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多做习题都是没有错的,尤其是历史这种靠死记硬背知识点比较多的门科,通过做习题可以巩固自己知道的知识,也可以更好的查漏,以便更好的进行补缺。

<<<

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教育 +……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

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

②阶级矛盾。

3、思想:

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

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

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____、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 方法 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 种植 园主阶级形成等。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本质、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是历史事物能够产生的土壤,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与之相应的历史事物便不会产生。

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

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要注意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4、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动机: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2特点与特征;性质与实质含义与区别

特点与特征: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问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次革命运动的特点,就应该把同类事件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其一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其二是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也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

再如:黄巢起义的特点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性质、实质: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点,看它的特征,看它的实质。

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

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来的着作。是战争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

如果问的是革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是以哪个阶段为主体,在其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最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实质,也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

如: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其性质还是其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不过,性质偏重于军事侵略,实质偏重于帝国主义。

3经过;内容含义与区别

经过所谓经过,就是指经历、过程。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之外,经过一般至少包括发生、发展和结局三个部分。如:“五四”运动的经过怎样?就要答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结局(取得初步胜利)三部分内容。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

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4效果、结果、后果、意义、影响、作用、教训、启示含义及区别

效果、结果、后果

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

结果: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

后果:是指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从词性上看,效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在历史问答题目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结果,有时用后果。

例如,简述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经过和结果。在这一道题中就不能用后果。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如何?后果怎样?在这一题中用“后果”好。

一般情况下,结果可以代替后果。

作用、影响、意义

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

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问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

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要点总结

★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 高考历史复习必备重要知识点

★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㈢ 高考历史应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高考历史应试应注意的问题,现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二、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三、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1.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价值偏差。

四、表述问题较为突出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文科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此类能力相当薄弱。

1.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空泛。

2.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相矛盾。

3.表达的角度单一,层次性差。

4.错别字较多。

㈣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总结归纳

人生最大的考验,请朋友不要紧张,发挥出正常水平,相信自己一定行。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年辛苦高考必胜,祝愿高考旗开得胜,一鸣惊人金榜题名!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三历史 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三看三思”的 方法 。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①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②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③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④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⑤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 文化 +……)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教育 +……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四、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 措施 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背景的问题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 总结 ,这些因素可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学生在答卷中要规范化

1.字体工整、规范、美观,最好是 书法字体 ,印象分每科增加两分,就是12分;

2.答案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有序号;

3.按指定位置答题,不能出框(高考网上阅卷);

4.字体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划。先思考,心中有谱,理清思路再答题。

六、答题的步骤与技巧

1.选择题注意:

正选找正确的,要求:非常有把握是正确的;

正选不能确定时,采取排除法,选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题卡一定不要涂错位。

2.非选择题注意:

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答题中学会“抄”的技巧;

除非题中注明不得摘抄原句,一般情况下,凡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即可从材料中摘抄有效信息(意思不变,用词稍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要求从课本中迁移知识;

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

答案内容上“面全”、“点齐”、“话简”。

3.按分值多少,确定要点多少。

4.解决未知问题,注意同类知识迁移,空下不答是最愚蠢的。

5.全卷答完,注意对选择题进行复核,也许会有新的灵感,但要珍惜第一印象;最后检查一下会不会因为紧张而看错题,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掉的题目。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1. 2020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2. 高考 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3.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4.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汇总

5. 高考历史考试答题思路总结

6. 高考历史解题思路总结

7. 高考冲刺历史答题技巧汇总

8.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

9.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


㈤ 新高考学生选考历史时的注意事项

新高考学生选考历史时的注意事项

现在正是高考改革的时候,随着未来高考的趋势,文理不分家即将成为主导,在原来的综合科目上考试改为在史、地、生、政、理、化六科中自选三科,文理不分家之后,很多的学生可能会倾向于他们观念中认为比较简单的历史、政治这样的科目,事实上历史和政治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1、选考误区

现在很多的考生对于选考历史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多数的人都认为历史这门科目比物理简单全都选考历史,实则不然。历史没有学生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历史有它的难点。有些人就是抱着降低难度的目的选了历史,大家也都感觉历史就是背背课本笔记,在高一的时候学生背一点就能考的不错,大家会发现到了高二,开始接触难题以后,都开始后悔了。

现在的历史考的也不是单单课本上的一些内容,也考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背下来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历史是一个打低分儿很容易,获得很高分数却不容易的一个科目,它既需要一些基础的背诵,并且还需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什么样的综合能力呢?就是说学生是都能够将知识灵活调动串线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也对考生有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选择科目的时候要谨慎。

例如,在历史科目的'考试中多数的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历史事件,我都背的非常熟,但是一开始答题我就不知道该答什么呢,或者我背的任何一句话都不能灵活的运用到题目当中呢,这就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这一块是分块记忆的,没有系统的去串联起来,所以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很难踩分点上,不会取得很高的分数。

2、应对措施学

对于想要学好历史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还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历史的命题,出现的试题也多是根据事实基础上考查理解程度,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理解题目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能力。对于这个,选择历史的学生可以在高一的时候适当接触一些高难度的题目,多做一些试题,慢慢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思维方式,慢慢的准确率就会提升,就说明在历史这一科上是有发展空间的。

要想学好历史学生在平时要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历史就是时间的流逝,个体和群体在时间线上的汇集就是历史,学生应该要把重大历史时间的大致时间脉络记住。例如:中国历史五千年是这么来的(我们从炎黄算起):上古(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秦、(楚汉相争)、西汉、新(王莽篡汉)、东汉、三国、西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大理西夏)、南宋(金)、元、明、清、中华民国、新中国。建立历史变迁的一个时间轴。

㈥ 高考历史论述题怎么回答 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可分为四步:一审、二读、三联、四答。一审:仔细审题干,划出重要信息,安排分值。在答题的时候就须要对答题要点适度展开,保证一定的字数,不要过于简略,在论点的基础上务加入具体的史实和相关内容的评述,以便使内容更加充实、具体。

高考历史论述题怎么回答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论述题的解答注意事项

论述题的答题材料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题目有关的基本史实,二是:答题所需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认识。“收集”指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考生自己要清晰掌握相关的史实和理论,否则就无从下笔,成了无源之水。

理清答案的基本结构,筛选要点。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关要点如何组合等等。在明确答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写好提纲,提纲力求简约,自己明了即可,以确保在答题的过程中不会漏点,也不会思路不清。

㈦ 高三历史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挖掘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历史不是死的,是人类活动轨迹的记录,因此我们要将历史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找到异同点,具体来看一下!

高三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

一、认真安排好你的时间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

二、学习前先预习

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高三学习历史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与效率:有的同学说已经投入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首先同学们应该认识到,高考历史考什么?高考历史学科不仅明确要求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如何安排时间,历史学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识点,掌握它们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必须要有时间保证。如何有效果,我觉得应该坚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记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要点。具体地说,每天用于记忆历史知识要点的时间以当天学习到的那部分知识为基本标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提高。

二、记忆与遗忘:进入高三以后,同学们学习历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遗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丢掉课本后头脑中出现空白。首先一定的遗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其次很多知识你并没有遗忘,而是储存在你记忆的仓库里,在你需要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很快调动这些知识。

同时指出,在投入时间的时候,要避免一种想法,那就是别希望通过一次性投入后,把一个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高考。也许对于容量少、难度低的初中学习和高一、高二的阶段性学习还能勉强应付,对于高三历史学习来说,一定要避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坚持每天记忆的同时,每隔三天左右复习一遍,每隔一周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后面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投入的时间可以逐渐减少。

㈧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有哪些2021

具体如下:

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3、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4、《诗经》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5、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6、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7、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8、1999年1月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

9、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10、圆周率的精确度曾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

高考历史注意事项:

1、字体工整、规范、美现,好是书法字体,印象分每科增加两分,就是12分。

2、答案要点化:层次、有条理、有号。

3、按指定位置答题,不能出框(高考网上阅卷)。

4、字体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划。先思考,心中有谱,理清思路再答题。

㈨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

一、 熟悉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思路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
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
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
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例如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二、 学生第一轮自主复习方法
第一、制定出复习计划和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
计划就是一轮,一个月,一个星期,一天,要复习哪些。学好历史和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4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可安排在早读之前,晚自习,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二、 指导思想:根据考试大纲、课标和福建省的《考试说明》抓双基。
“双基”就是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既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具体史实,是史论结合的。组成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和事。基本能力,《考试大纲》中有明确规定。
第三,认真落实读、记、听、写、练五个环节。
1.读——精读教材。
认真细致地阅读,不留死角。通过阅读,使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基本理论。具体来说,精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目录。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把握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2) 引言。引言部分往往包含了本章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影响等等,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
(3正文。正文是教材的重点内容,把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4) 小字。这是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阅读小字部分可以帮助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等。
(5) 地图、图片。近年来高考中屡屡出现,而且分值呈增长趋势,特别新课改,地图成为历史和地理学科的交叉点,精读地图尤为必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巩固教材知识。
(6) 材料。认真阅读、理解,有些材料,尤其是标有*号的材料,在高考中有可能出现。(7) 注释。教材下面的小字,也属高考知识考查范围。
(8)课后的知识链接,及习题。
(9)大年事表。按时间顺序排列历史大事,便于比较、记忆。
总之,把握教材要全面掌握、重点掌握、多层次掌握
1)全面掌握:教材 =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 目录+引言+正文 +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课后的知识链接+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主干知识 = 历史事实 +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 考纲要求 +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2.记。记忆,但须知遗忘规律,理解后记忆,找规律特点,秘籍是反复再反复,反复过程中多放电影。识记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很多,如机械记忆法、逻辑记忆法、规律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类比记忆法等等。
如类比记忆法,我们可以将历史教材中类似的知识综合到一起,通过比较概括后再进行理解识记,将更能提高熟记的程度,提高运用史实的能力。例明朝的内阁制和英国近代的内阁制。
如对比记忆法 :中国近代史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图表记忆法:借助多样化图表,充分调动视觉功能,提高记忆能力。
如规律记忆法: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朝文化发展的原因时按逻辑记忆::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发展、社会繁荣;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按时间顺序勾勒题纲:①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④辛亥革命后迅速发展;⑤20世纪30—40年代陷入困境。
如简化记忆法:抓关键词,速记知识要点。此法适用于记忆量较大的历史知识,如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比如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记住冲破了……,扩大了……,提高了……,加强了……等。
3.听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课堂教学听讲来摹仿老师分析教材和宏观驾驶教材。
4.写——作好课堂笔记。尽量课后去整理。抄下板书,而不是记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还应该在笔记本的每页留下一处专门记录老师课上口述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或将易混淆的历史知识点记在一起。
5.练——合理训练。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平时不训练,考前搞突击;另一种是忽视教材,过多地使用复习资料,搞题海战术。试题的训练应注意以下方面。
1)明确练习前提:练习必须在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先看书,后做练习。
2)清楚练习要求:着眼于方法、能力,通过练习掌握方法。平时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
一是审题训练,要求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如时间、空间、中心问题等等。切忌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1999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第41题要求结合唐朝前期百余年的用人史实说明“得入者昌,失贤者亡”的观点。部分考生因未认真审题,把“唐朝前期”误看作或误解为“唐朝以前”而后悔不迭。
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找准关键词,它们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三是寻找试题与己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作为解题的依托。
四是答题速度的训练。在平时训练中限时,不仅要做到“会”,而且要“快”。
五是组织答案的训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精析题意,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答几问的原则。切忌答非所问,文不对题。②根据分值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做到详略得当。
③简列提纲,全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阐述,防止要点遗漏。
④观点明确,具有条理性。⑤语言准确,精炼,历史术语。
③不留“空白”。⑤保持卷面整洁美观。
具体题型要求:单选题——要求:尽量不要翻书做,依靠自己的预习和课堂理解完成。非选择题——规范解题格式、解题思路及基础知识运用的训练要求;独立完成,不要照抄答案。如果实在不行,看完答案后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答。
3)用好练习资料。练习题以辅导书《导与练》、老师分发的试题,特别是近五年的课改省份高考题为主。
第四,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l.纵横联系。在复习中作分析、归纳和综合时要注意纵横联系。
“纵”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民族等。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横”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
2.中外联系。复习时一定要中外结合,尤其要把中国历史放到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将中外历史真正融合为一体。如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等。
3.史论联系,史观结合。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复习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历史和政治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历史现象和本质、共性和个性、继承和发展、偶然和必然等历史现象,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史观有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生活史观等。
4.与时政热点的联系,与学科间的联系,适度关注福建地方特点。
第五,注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在建立知识结构方面,首先,我们应高度重视建构章节知识结构。在建构知识结构时,可采用结构图,高屋建瓴,对主干知识进行复习。由于单元章节知识结构,一般都有比较好的落实,这里不举例赘述。在章节复习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建立小专题的知识结构图示。
第六,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课本上的基本事实、基本结论和基本历史原理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灵活运用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平时复习中,对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相关材料等多问“为什么”,多将句号变问号。

㈩ 高考历史选择题9个技巧是什么

高考中,快速的答完历史选择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成绩,我整理了高考历史选择的技巧,来看一下!

答高考历史选择题有什么技巧

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

答高中历史题需要注意什么

选择题解题技巧 “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3.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4.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5.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阅读全文

与高考历史需要注意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