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知识超越教会的垄断、大学扩大,使不属于教会的知识分子阶层集散地从属于教会的学者角色,军队和航海使得国王的权力大大膨胀,视野的扩大使原来的知识思想框架无法解释面前的一切,因此引起怀疑旧思想和寻求新知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 九年级历史 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1.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司(后)母戊”方鼎(局部)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实施陶片放逐法时使用的陶片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2.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基础的拜占庭法律文献是
A. 《汉莫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权利请愿书》
3.某社团开展“2019年历史周年 热点 ”主题探究活动,请观察他们收集的下列两幅图片,它们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议会
攻占巴士底狱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宣布,每年8月23日为“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就在进行着罪恶的奴隶贸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的路线是美洲→非洲→欧洲→美洲
B.它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力
C.它为非洲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D.它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5.甘地、凯末尔都被本国人民尊称为“国父”。二人所领导的独立运动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A.是否发生于十月革命后 B.是否由政党组织领导独立
C.是否采用暴力斗争手段 D.是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6.以下内容可以直接用来探究明治维新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7.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8.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
B.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9.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0.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展示交流中他们形成了下面几种认识,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11.“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下列材料中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B.“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C.“它是俄国腾飞”
D.“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同学制作了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的时空简表。请找出有错误的
13.读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整体
B.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
C.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
14.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到:“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我们从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
B. 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C.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着
D. 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15.2018年可以称之为中国的“非洲年”,推动了中非关系大发展。历史上的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是因为
A. 这一年是非洲独立运动的开始
B.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
C. 这一年非洲的重要国家埃及宣告独立
D. 这一年,殖民统治在非洲终结
16.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 年的《开罗宜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A.实现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B.C.中美关系友好 D.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17.2019年是诺曼底登陆75周年,下列关于此次战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登陆的是以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
B.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中
C.开辟了欧洲第二个战场
D.迫使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
18.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的专题 报告 。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9.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A.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B.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C.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D. 强化了联合国主导作用
20.-在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这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落伍
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能引领新时代经济的发展
C.第三次科技革命各领域相互渗透,将深远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D. 传统 文化 不断创新才能体现其时代价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苏俄决定实行某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回答:“退一步,进两步”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推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1分)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哪一个国家?(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决定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是如何体现“退一步,进两步”的?(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创新之处?(1分)
(4)根据以上材料, 说说 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日本的新式学校 东京到横滨的第一条铁路开通
材料二
日军空袭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策。其 教育 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日渐升高,名列资本主义国家之首。面对战后初期,科技落后的局面,政府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1)材料一中日本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1分)材料二所示的军事行动是什么?(1分)
(2)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对比推动日本两次崛起的因素的异同。(3分)
(3)综上,你从日本的两次崛起中可以获取哪些启示。(2分)
23.(6分)正确处理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根据要求,完成下 面相 关问题。
【寻找同盟】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力量整合方式。下图所反映的两种局面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3分)
图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建立组织】是当今世界协调利益、化解分歧的重要方式。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 出国 际组织的名称。(2分)
24. (6分)大国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 经验 。英、美、德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探究它们的崛起里程,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而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材料三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在《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工业4.0”项目主要包含:“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部分。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1分)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1分)
(3)德国“一战”后被削弱,“二战”后成为了二三流国家,但今天的德国再次崛起,请你分析其“二战”后再次崛起的原因。(1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国崛起,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支持这一主题的理由。(1分)
25.(5分)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及联系)
万隆会议
欧共体成立
参考答案
1-5 BBDBC 6-10 ABCAC
11-15DACAB 16-20 BDCCC
21.(1)思想:人文主文。(1分)国家:意大利。(1分)
(2)政策:新经济政策。
“退一步”指的是通过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等来恢复国民经济
“进两步”指的是苏俄最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3)加强国家対经济的干预。(1分)
(4)思想解放: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改革。(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围绕题意,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2.(1)明治维新。(1分)日军偷袭珍珠港。(1分)
(2)同:都重视科技和教育。(1分)
异: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政策,成为世界强国。(2分,言之成理即可)
(1)科技创新的大国崛起的动力;和平发展是大国崛起的正确选择。(1分,符合题意即可)
23.(1)图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分)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1分)
图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二战后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野心的障碍,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出台冷战政策,在军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分)面对冷战攻势,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分)
(2)①联合国;(1分)②世界贸易组织。(1分)
24.(1)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分)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1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政治条件: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1分)
(3)进行制度创新;进行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统一;重视教育;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等。(任一点即可1分)
(4)任一角度即可1分
(机遇与国家崛起——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地位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和平与国家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大;美国建国以来形势稳定,未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开放与国家崛起——英国、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民族文化与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等。)
25.题目1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多元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等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效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推动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自强的进程。(1分)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1分)。在背景上,前者主要是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反殖民主义斗争兴起;后者主要由于二战导致欧洲衰落,美苏崛起;在主导国家上,前者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者法国和德国发挥关键作用;(1分)在影响上,二者都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分)。
初中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 初一历史复习资料及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 九年级历史中考调研试卷
★ 初中九年级历史优秀教案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中考历史复习
★ 九年级历史资料分析及知识汇总
★ 初三一模后如何高效复习历史
★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 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㈡ 如何上好讲评课
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等多种课型。而讲评课一个学期由于课时的限制,往往只能上几节,但这仅有的几节课却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讲评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它一般是在测试之后通过对考试内容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或能力上的缺陷进行矫正弥补教学的一种课型,有着其他课型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上好讲评课呢?下面是我自己平日的一点做法。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和其他课型一样,在上讲评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试卷进行详细地试卷分析,从班级到个体;从优秀率、及格率到平均分;从每道试题的正确率到试题的失分原因……这些都要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以在课堂上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矫正。二、讲评课要及时,不拖拉。就像新闻要有时效性一样,讲评课如果远离考试时间过长,在学生头脑中曾经留下深刻印象的试题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等再讲评时学生就会像面对新题那样陌生,那样就会失去讲评的价值。三、讲评时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因为有了课前对试卷的认真分析,所以在讲评时对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要一略而过,甚至不讲,让错的同学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而对错的较多的试题,要把它做为重点,既要讲清本题答案,同时也要联系前后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使学生对该题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头脑中有个清晰的印象。四、课堂评价要适时适当。每每考完试,当老师看到试卷上学生不该错而做错了的题时,总想对学生大发雷霆,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我认为,这个时候,一定不能这样做,相反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每次讲评的时候,我总是先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一个总体的描述,总是表扬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怎么好,即使考得不好,也要挖空心思给找点好处来。然后,在讲评过程中,对于课前发现的每个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进行适时的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时他们心里想的一定是下次好好学,争取考个更好的成绩。五、课后及时反思。讲评课同其他课型一样,课后也要做认真的反思,总结本次考试中学生做题的得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总之,讲评课有其独到的特点,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会起到其他课型不可替代的作用。
㈢ 有效的试卷讲评课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试卷讲评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讲课(题)首先有一个“为什么”讲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讲课(题)的内在意图要清楚,明确目标应当是备课(选题)时首先要斟酌的问题,它既是一节课(题)的起点,又是一节课(题)的归宿;它是一节课要努力的方向,是讲好课(题)的前提和保证。讲评课有其特殊性,目标也要明确(这是一般教师不以为然的问题)。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等诸方面),有的放矢的确定。
落实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精心准备,认真阅卷评分,做好成绩统计分析。统计好平均分、合格率、优分率、低分率,各分数段的人数的分布情况,统计好每题的得分率、每题的解答情况(包括独特的解法、典型的错误)等。最好课前将试卷发给学生,了解学生对试卷讲评的要求,做好问卷调查和调查情况统计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
2、重点突出原则。讲课(题)还有一个“讲什么”的问题,讲课(题)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要具有导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查发现有些讲评课学生收获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结果是面面不到),把学生当三岁的小孩看待。其实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自行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学生刚考好就已发现并已经解决了,你讲评时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自然会厌烦,觉得浪费时间。
当然,“突出重点”并非只讲重点,只是一节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很多,教师应根据课前调查精心备课,将上课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学生中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重点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探究。
3、针对性原则。讲评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测试情况来确定,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以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找准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多了解学生对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时才会击中要害。
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注意集体引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
4、情感激励原则。“老师经常斥责我们‘这个问题都讲过好几遍了,为什么又错了。再笨这个问题也应该会。如果我再讲十几遍,你还是做不来。’”
(1)欣赏性。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讲评课开始时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应大加推崇。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有独到之处、有创造性等。要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其内在的更大潜能。讲题时可将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用投影表示于课堂,也可由学生上台讲解。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
(2)鼓励性。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要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分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添其成功感。
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切忌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无能的语言,切忌挖苦、训斥、侮辱学生人格,应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5、主体性原则。 “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调查结果发现“对一个较难的问题,学生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好。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因此,讲评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教师一言堂,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板演,或设计为理解题意的小实验让学生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凝练观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6、归类分析原则。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是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考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总结提高。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
(1)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考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进行分析讲评。
(2)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归到一起进行分析。
(3)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①对概念、规律理解不透甚至错误;②审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④模型建立失当;⑤过程分析错误;⑥数学运算错误等类型。
以上三种归类方法不能彼此孤立的进行,要善于交叉渗透。
7、启发性原则。
讲评课教师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挖掘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模型,形成正确推理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情景。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蜒点水式的简单肤浅,要针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进行精心设疑、点拨,耐心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时空,让学生悟深、悟透。
8、开放性原则。
自从20世纪70年代日本教育家岛田茂等提出“开放性问题”以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由于能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现已成为教学的热点。
开放性原则,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开放,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①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 ②对情景发散──“一题多联”。 ③对问题发散──“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如可将静态的情景变为动态的情景;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目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等。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9、矫正补偿原则。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可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包括错解)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讲评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各有侧重,但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的。
㈣ 初三历史答题技巧
初三历史答题技巧:
1. 先易后难,确保简单题不丢分。
历史题从题型结构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约占50%。从难易程度上来看,容易的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最近几年高考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选择题具有容易做、不易失分的特点。同时,近五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历史类选择题一直是12道,总分48分,在文综中历史类题目总分里占到了近50%的比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选择题将决定这份试卷的最终分数。而想通过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超水平发挥得到高分,难度会很大。所以考生在答卷时一定要先易后难,科学答卷,确保会做的试题不丢分。
2. 规范书写,保证卷面美观整洁 阅卷者能否完全看得懂答案,对评分结果是有一定影响的。整洁美观的试卷,会使阅卷者产生愉悦的心态,而一张乱七八糟的试卷往往会破坏阅卷者的心情,从而影响得分。因此,考生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字迹工整清楚,卷面整洁,以争取得到较高的卷面分和阅卷者的心理印象分。要达到这一目标可先列提纲,后写答案,或先打腹稿,再写答案。
3. 解答问题,力求答案简明扼要 中考阅卷,历史主观题的试卷评分进行“踩点给分”(按答案要点给分)。并不是说你答得越多越好,只有准确地写到点上了,这道试题才能得分。而且,同样的意思,回答条理清楚、语言得体、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比回答含混不清的得分就会相对高一些。因此,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应做到:
(1)表述上,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要能准确、精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各观点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自成一体;在各要点前要标上序号,使阅卷人一目了然。需要深入阐述的,先列要点后发挥。不要以发挥和说明的语句冲淡甚至取代要点,不要对某一细节大发议论而忽视其他要点的列出,更不要离题万里、空发议论。
(2)数量上,按问作答,按分列点。可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也可以从评分的操作可能性上推断答案的条目数量。比如设问的分值是4分,参考答案一般是两点或者4点。
(3)内容的组织上,应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做到概括精练、说明简洁、论述合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4. 不留“空白”,努力争取多得分 做题留“空白”无论如何是不会得分的。对于选择题,如果没有把握,要相信第一感觉;或者用排除法筛除其中一两个选项,再从剩余的选项中选出较为正确的选项。对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可以采用“分步”“分点”得分的方法。针对题目提供的某些信息做一些解释、阐述,并顺势作一些推理、归纳和论证。可以采取把自己知道的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都列上去的办法,增加得分的机会
5. 检查修正,力求答卷完美无憾 检查过程的第一步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第二步是要检查各类题型的解答过程或结果,如果时间宽余要全面检查一遍,时间不够则重点检查。对选择题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遗漏,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题目。但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对主观题的检查,首先是看试题和答案是否相符,然后再检查答案内容、组织表述等方面的问题,改正错误的知识,补充遗漏的内容,删去错误的观点。最后要仔细推敲答题的各个环节:看审题是否准确、完整,特别关注题目关键词及隐蔽条件;看答题所用的概念、原理、知识及方法是否准确;看论证是否严密、符合逻辑,论述有无遗漏要点。
㈤ 试卷讲评分析怎么写
首先要分析考试的试卷。试卷的题型、内容、涉及范围是否全面地考查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要分析考试命题的意向,特别关注一些考查思维的题目,这些就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例文:在本次考试中,试卷共有六个大题,从字词的考查到句子的运用,再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延伸,最后到写作,难度适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特别是第三大题中仿写句子的考查,不仅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更是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总而言之,这份试卷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然后分析学生做题情况。学生做题情况可以很好地反映教与学之间的效率,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及格率、优秀率来和上次考试做对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文:本次班级参加考试人数30人,及格人数28人,优秀人数20人,较上次考试优秀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从卷面的成绩上来看,学生对前面部分的基础知识答题情况比较好,可见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比较踏实的。但是,在课外阅读中,失分比较多,尤其是第二小题,学生在表述作者心情变化时,表述不是很到位,失分较多。
最后分析以后的改进方向。反思是为了快速进步,所以在对试卷和学生情况反思之后,一定要提到以后工作中的改进方法。这一部分可以先分析试卷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然后提出改进方法。
例文:语文的学习重在学以致用,课外阅读就是对课内学习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可是在这一方面,学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真正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扩大课外阅读的量。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学生之所以在阅读中容易失分,就是平日阅读较少,特别是小学生,除了基本的课本学习之外,每天几乎不怎么读书,所以对于文章感情,作者写作方法都不理解,导致容易失分。
第二,课外阅读课堂化。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苦恼,每天各种各种各样的作业较多,根本没有时间阅读,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抓住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将课外阅读放到课内上来。主要的方法可以采用讲一篇例文,然后找一篇同主题或者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直接学习运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内进行课外的阅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快掌握知识。
第三,学习归纳总结。很多题型都是有答题技巧的,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比如,文章当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让学生多读几篇有环境描写的语段,让学生归纳出环境描写的答题模板。一般来说,环境描写一般就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为下文做铺垫的。让学生记住模板,答题时就会非常容易了。
㈥ 怎样上好试卷讲评课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尤其是到了单元小结、期中期末复习阶段甚至变成了主要的课型。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包括听课、审题和做题的方法与习惯等等),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习题讲评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课的简单分类
根据讲评与学生练习与思考的先后可分为练前讲、练后讲(或思考前后讲)等等。
根据讲评课的教学水平层级由低到高依次又可分为只讲答案,讲评题意、思路和方法以及讲评联系、诱导创新等等。
只讲答案是最省力、最省时的讲法,教师报上习题的答案,希望学生在课后自我消化。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用这个方法自然不错。而事实上,这是在教师认为题目比较简单,或者由于习题多而时间少的情况下采用的,可以说它是题海战术的产物,其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培养。因此,应该说只讲答案的讲评是最差的讲评。
讲评题意、思路和方法比讲答案高出一筹,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了解解题的过程,学会审题、解题、辨题的技能。其实这也是上好试卷讲评课所必须的。
讲评联系、诱导创新应该说是讲评课的最高境界。一般的教师只能围绕一道题讲好题意、讲清思路、讲明方法,但要从一道题中跳出去讲联系、讲创新并非易事,因为,它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一道题,而是许多题,而且是同类的题,教师通过讲一道题而学生掌握一类题,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有启发式地讲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讲出教师讲不出的思路与方法,做到有创新解题。
二、试卷讲评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讲课(题)首先有一个“为什么”讲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讲课(题)的内在意图要清楚,明确目标应当是备课(选题)时首先要斟酌的问题,它既是一节课(题)的起点,又是一节课(题)的归宿;它是一节课要努力的方向,是讲好课(题)的前提和保证。讲评课有其特殊性,目标也要明确(这是一般教师不以为然的问题)。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等诸方面),有的放矢的确定。
落实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精心准备,认真阅卷评分,做好成绩统计分析。统计好平均分、合格率、优分率、低分率,各分数段的人数的分布情况,统计好每题的得分率、每题的解答情况(包括独特的解法、典型的错误)等。最好课前将试卷发给学生,了解学生对试卷讲评的要求,做好问卷调查和调查情况统计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
2、重点突出原则。讲课(题)还有一个“讲什么”的问题,讲课(题)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要具有导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查发现有些讲评课学生收获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结果是面面不到),把学生当三岁的小孩看待。其实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自行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学生刚考好就已发现并已经解决了,你讲评时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自然会厌烦,觉得浪费时间。
当然,“突出重点”并非只讲重点,只是一节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很多,教师应根据课前调查精心备课,将上课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学生中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重点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探究。
3、针对性原则。讲评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测试情况来确定,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以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找准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多了解学生对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时才会击中要害。
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注意集体引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
4、情感激励原则。“老师经常斥责我们‘这个问题都讲过好几遍了,为什么又错了。再笨这个问题也应该会。如果我再讲十几遍,你还是做不来。’”
(1)欣赏性。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讲评课开始时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应大加推崇。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有独到之处、有创造性等。要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其内在的更大潜能。讲题时可将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用投影表示于课堂,也可由学生上台讲解。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
(2)鼓励性。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要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分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添其成功感。
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切忌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无能的语言,切忌挖苦、训斥、侮辱学生人格,应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5、主体性原则。 “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调查结果发现“对一个较难的问题,学生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好。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因此,讲评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教师一言堂,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板演,或设计为理解题意的小实验让学生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凝练观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6、归类分析原则。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是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考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总结提高。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
(1)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考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进行分析讲评。
(2)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归到一起进行分析。
(3)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①对概念、规律理解不透甚至错误;②审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④模型建立失当;⑤过程分析错误;⑥数学运算错误等类型。
以上三种归类方法不能彼此孤立的进行,要善于交叉渗透。
7、启发性原则。
讲评课教师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挖掘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模型,形成正确推理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情景。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蜒点水式的简单肤浅,要针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进行精心设疑、点拨,耐心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时空,让学生悟深、悟透。
8、开放性原则。
自从20世纪70年代日本教育家岛田茂等提出“开放性问题”以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由于能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现已成为教学的热点。
开放性原则,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开放,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①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 ②对情景发散──“一题多联”。 ③对问题发散──“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如可将静态的情景变为动态的情景;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目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等。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9、矫正补偿原则。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可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包括错解)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讲评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各有侧重,但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的。
三、试卷讲评课中常见的问题
1、拖三拉四,讲评不及时。如测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得成绩,情绪比较高,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老师往往好长时间批不完卷,批完以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每次习题后,教师一定要抓紧时间批阅,迅速统计好数据,做好习题分析,摸准学生的心理,及时讲评,越快越好。
2、准备不足,评讲随意。有人认为试卷讲评课无关紧要,甚至根本没有把习题讲评看成一种课型,课前不做准备,上课拿起习题就讲,无的放矢,信口开河,想到哪儿讲哪儿,讲到哪儿算哪儿,一节课下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学生了。
试卷讲评课的准备工作,在批阅时就应开始。要将学生答题情况作好记录,记清哪些习题答得好,哪些习题失分多;哪些是因知识性失分,哪些是技巧性失分;哪些是普遍现象,哪些是个别现象;等等。通过统计和分析,写好试卷讲评课教案,讲评时才能作到有备无患,切中要害。
3、平均用力,没有重点。一套习题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肯定也是不一致的。讲评习题,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试卷讲评课应该分类进行。一般来说可分三类: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习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习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习题,这类习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应重点讲评。
4、不重视过程和方法。习题的讲评要给学生正确的答案,更要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这样才有利于今后教学的深化和扩展。
讲评中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第二,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第三,指导学生答题速度,并能在习题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激动灵活地予以解答。
5、单讲独评,不注意联系。所谓单讲独评,是指讲评习题时,只是孤立地说这个题如何,那个题怎样,好像它们跟别的习题和知识毫无联系。习题总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来设计的,与课本知识有着密切的系统的联系,单讲独评往往不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批阅习题时,就应留意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答题;讲评习题时,应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要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习题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
6、方式单一,搞“一刀切”。有些老师讲评课喜欢自己唱独角戏,读题、分析、解答自个儿全包了。习题是一样的,但学生是不一样的。如果从头至尾都是一种讲评方法,都像是面对的只有一类学生,这样即使讲的再仔细再好,也难保全部学生都能听懂弄通,因此,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习题讲评之前,应仔细分析和研究习题,并征求不同程度学生的意见,以便对症下药;习题讲评结束后,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特别是对学生错误相对集中的习题,要反思自己是否讲漏,是否讲透,并主动了解同学们对讲评的反应,以便课外个别辅导和实施补偿性教学。
7、教师独霸课堂,缺乏学生参与。试卷讲评课一般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但教师包打天下、一讲到底的“一言之堂”,是应尽力克服的。讲评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让学生自己讲,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习题的“评价”做出“反评价”。
对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完成普遍感到困难的习题,也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形成一个参考答案,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敏捷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批评挖苦,缺乏激励表扬。有的教师把试卷讲评课变成对学生的批评课,一味地责怪学生,甚至冷嘲热讽,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思维迟缓,注意力涣散,进而厌恶试卷讲评课。其实,学生答错了题目,既反映了学生学习的问题,也反映了老师教学的问题,教师既要从学的角度分析,也要从教的角度分析,教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认真分析,是自己的责任要主动的承担,对稍有进步的后进同学,要在讲评时给与适当的表扬,这样可以鼓舞士气,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激发其潜力的挖掘和能力的发挥。
㈦ 初三一模后是开始做二模卷了吗
对的,初三一模过后一般就是需要开始做二模的试卷,就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二模试卷的一个练习,然后一模跟二模之间的话一般会差距到一个月这样子的一个时间,就是说初三一模过后的话就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并且讲解试卷的,然后在二模的考试里面可能会更难也可能会更简单一点。
并且二模的话也是相对于中考这样子的一个考试来进行模考的,所以说最后的结论就是初三一模过后就是开始做二模试卷,然后一模跟二模之间一般就是差一个月这样子的一个时间。
然后在初三的话一般就是两次模考为主一些比较好的学校可能会单独的给自己的学校进行模考,就会多达三到四次这样子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