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哪个人赞同人性

历史上哪个人赞同人性

发布时间:2022-02-23 19:58:20

⑴ 历史上有什么比较没有人性的实验

历史上最残忍的“小艾伯特实验”,毫无人性,把新生儿当作实验的牺牲品!

二十世纪初,一个非常着名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想认证“恐惧的情绪,通过条件反射是可以后天得到的”。为了做这个实验,他需要一个新生儿。这项实验引起了许多争议,对小艾伯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且华森并没有做任何心理治疗让小艾伯特回到原本的状态,没多久小艾伯特就出院了。实验结果在1920年刊登在心理学实验期刊。

在1925年的时候,6岁的小艾伯特离开了,到死也没等到约翰·华生的道歉。如果当初他妈妈知道这个实验是这样的惨无人道,应该不会为了一天一美元的酬劳,放弃自己的孩子吧?

⑵ 中国历史上哪个人物最值得你赞同(只说一个,说说理由跟他的历史事件)

以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曹操,个人通过看那么多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对曹操这个人物感慨颇多,从一开始的单纯的认为是一个恶毒小人,到后来,用易中天老师的话来说,可爱的奸雄,说实话,我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不是书上说得都可以信,俗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应该客观的认识历史人物
还有孝庄太后,康熙,多尔衮等等人物都是可圈可点的人物啊,多多认识历史

⑶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人性实验

历史上着名的人性实验有:定时炸弹,小阿尔伯特实验,拉绳试验等

⑷ 哪些历史人物或事件让你看到人性的光芒,感受到读史的意义所在

个人认为是司马懿。最近有一部电视剧,非常的火,叫做军师联盟,我也全程追完了这部剧,其中让我真的非常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司马懿这个人物。我其实不太喜欢看历史书,觉得太过枯燥乏味,看得最多的历史书籍,古代文集就是在高中或者初中时背的那些文言文了,那时候也就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背的,也没有感觉到特别哪个人物有特别大的历史光环。

这样的解释我觉得才是合情合理的,这样一个对历史的重新的解释,这样一个对历史重新的概括,从此之后,我觉得我就是应该多看些历史书去了解在那些条件下,在那种历史环境下,人物的内心是如何想的,去揣摩他们的心思,对于我日后的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

⑸ 历史上提出人性本善的哲学家有哪些

1、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

2、孔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

3、柏拉图

4、苏格拉底

5、卢梭

6、洛克

⑹ 历史上最了解人性的古人是谁…

庄子
-----------
这个人知道一个人在人的一生中该享受什么,他和孟子都是梁惠王的好朋友,孟子中记述了大量孟子向梁惠王夸夸其谈的片段,但梁惠王实行的是【仁政】吗?只是热情虚假的敷衍而已,是给大臣和百姓演的一场贤君闹剧。而此时的庄子在田地的泥泞中干着农活,傍晚趴在炕头写着【逍遥游】,梁惠王请他做丞相,他只是以朋友的身份拒绝了。
庄子做过官,被梁惠王逼急了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他把县衙的墙拆掉好多,只数天政府运转效率就有明显改观,就是现在的透明化办公的前身吧。然后潇洒的挂印而去。
庄子看透了人世间的生死离别,送别亲人时的不羁,之后的鳏寡都以恣意的形象展示给旁人。

老子是个沉默的学者,庄子是个浪荡人间的游客,都在默默的看着这红尘的纷扰变幻。

打了一上午,希望给分 2010-5-23 09:49
---------------------------------
你问的是公仆的类型?还是能吏?

你要问公仆的话我的回答就很遗憾了,要说高风亮节有海瑞、有文天祥,但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办事能力就提不上来了……
要是能吏我能说出好多,有商鞅、孔明、魏征、白居易,他们都极大的推动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统治,只是尽了一个忠臣的本分,清廉正值而已……当然,你认为他们悲天悯人毅然从仕也可以……

⑺ 中国历史上最能体现出人性本质是哪个朝

人性本质
我告诉你,历史上在商周到五代十国这一段时间人的人性本质都是朴实、自然的。
从五代十国以后到近代史,人的人性本质是贪婪而且奸诈的。
现代的人性本质是虚伪、做作、充满恶欲的。

⑻ 历史上关于人性论的观点

关于人性论,我国古代的思想里有两大派别,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自古以来很多学者都曾经深入地讨论过。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恶,全凭外界因素影响,而周代的世硕认为人性有善有恶。而汉代大儒董仲舒的人性论,则是试图调和善恶之间关系的一种尝试。从这个路子出发,后人又多有论述,比如韩愈的先天性三品论,就是建基于董仲舒的三等人性论。可以说,董仲舒对人性论的贡献,是基础性的。

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圣人之性""斗筲(shāo,1.古时盛饭的竹器。现称淘米用的竹器为筲箕。2.水桶。)之性"和"中民之性",而以"中民之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他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春秋繁露•实性》)因为"圣人之性"是先天至善的,不必教化;"斗筲之性"是先天至恶的,不可教化,所以两者都不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大多数人属于所谓"中民之性":既不是至善,也不是至恶,而是"有善质,而未能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有善质"因而有可能通过教化使之向善;"未能善"因而必须进行教育才能使之向善。

董仲舒的人性论可以说是孟子、荀子人性论的综合和发展,与孟子、荀子的观点都有同有异。在"天人感应"思想体系中,人是天的副本,人的一切都来源于天,人性也来源于天。这与孟子讲人有"良知""良能",尽性可以知天有一致之处,而与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不同。但董仲舒进一步阐述了人性怎样从天命而来,又是孟子所没有论述的。在对人性的具体看法上,董仲舒的观点则与孟子不同,而与荀子接近。他从文字学的角度解释说,"性"就是"生","生之自然之质谓之性"。所谓"生之自然之质"是什么样的呢?他解释说,性犹如禾、茧、卵,善犹如米、丝、雏。善出于性,犹如米出于禾,丝出于茧,雏出于卵。两方面有联系又有区别,性是天赋予的,善是人为的,所以说"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为之内也"。董仲舒在强调对"自然之质"进行人为加工这点上,与荀子强调"性伪之分"有相似之处。

⑼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人性实验

历史上着名的人性实验有:好撒马利亚人实验、旁观者冷漠实验、米尔格伦实验、人种歧视实验、虚假共识实验。

1、好撒马利亚人实验

好撒马利亚人出自《圣经》的一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犹太人因为被打劫而受伤躺在路边,然而,路过祭祀和利末人并未救助他,最终,是一个和犹太人有着隔阂的好撒马利亚人救助了他。

根据这个故事,心理学家约翰达利设置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找到了一些神学院的学生,其中一组给他们讲述了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另一组则并未讲述。

但是他们都被要求前往另一处地点进行神学的布道;在他们道路途中,心理学家设置了一些假装受伤需要救助的人,看看这些神学院的学生是否会放弃自己布道的机会选择救助他人。

结果却令人失望。只有10%的人学生选择了救助受伤的人,当然,他们为了赶时间和得到布道的机会,有着各种各样不救助的理由。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大义凌然的批评着他人,但是当我们遇到此类事件时,我们却可能会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来回避那个我们无法忽视的事实。

2、旁观者冷漠实验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心理学效应,责任分散效应,这个实验便是验证。心理学家设置了一对一以及多对多的对话环境,但是,这些被试都被设置在不同的房间之内,他们并不能见面,只能通过对讲机进行对话,并且,这些对话内容多是涉及隐私的话题。

而在这些对话者中,其中一位便是实验人员。当这位实验人员假装哮喘发作需要救助时,一对一环境下,有85%的人都选择了救助,而多对多的环境下,只有35%的人选择了主动救助。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此类事件,当我们发现需要救助的人群时,如果人群众多,反而救助的反应时间会比较长,甚至被救者到底也没有得到帮助,而当我们独自面对这类事件时,帮助他人的勇气便会大大提升。

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是,无论人多人少,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我们都应当做一个帮助他人的人。

3、米尔格伦实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作为轴心国在多个国家施行了残忍的实验和屠杀,在最终审判时,很多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他们只是执行了命令而已,但是,一个权威者下达的命令真的可以超越人性吗?

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就于这种现象做了一次实验,在这个实验场景中,他设置了一个学生角色(实验人员扮演)、一位老师角色以及一位指导实验的人员。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每当学生回答错误一道题时,老师便按下电击按钮,随着回答次数的增多,电压也就逐渐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老师的被试听到学生被电击时难受的反应也是恐惧的(实际并未有真正的电击),但是,在实验指导人员的鼓励下和怂恿下,有80%的老师都按下了最终的电击按钮,而那个按钮的电压高达300伏特,甚至有扮演老师的被试听到学生被试痛苦的声音而笑出了声音。

最终,这场实验也证明了,当我们面对权威时,有时候,服从会引发人性最黑暗的时刻。

4、人种歧视实验

1968年,在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害之后,一个名叫简·艾略特的教师试图在她所执教的爱荷华州莱斯维尔一所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中引起大家对种族歧视和偏见、歧视的讨论。

由于班上的孩子都是白人,所以艾略特把孩子分成了“蓝色眼睛”和“棕色眼睛”两类。

实验开始后,首先是蓝眼睛的19名儿童好孩子组,而另外19名棕色眼睛为坏孩子组;好孩子组可以优先享受午餐和玩具,而坏孩子组不仅没有优先权,更不能使用水池,也不许和蓝色眼睛的孩子玩,而且身上被做上了明显的标记。

实验开始后,好孩子组的19名儿童明显的开始对棕色眼睛的孩子产生敌对性和一些攻击行为,语言上也由平时的称呼改为了带有歧视性的语言,这是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要这样做。

第二天,实验组对调,结果依然如此,而且对调后的棕色眼睛组的孩子更有报复性!

在实验过程中,有一点影响也值得思考,就是被判定为好孩子的一组在考试和智力水平上要明显的高。

实验结束后,珍妮向孩子们讲明了实验的目的以及希望他们懂得的道理。在这场考验人性的实验中,孩子们确实感受并理解了受人歧视的感觉,但是,在分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的攻击性也让人深思。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当一个人的权威足够强大时,是能够左右人的思想的。如果领袖教人行善,他也许会成为释迦摩尼;当领袖教人邪恶时,他也会成为希特勒。

5、虚假共识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会询问大学生,他们是否愿意在校园里散步30分钟,身上挂着一个写着“在Joe家吃饭”的三明治形状的板子。

然后研究人员会询问这些大学生,他们觉得其他人会不会同意背着这块板子在校园里走?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同意扛着板子的学生,都觉得其他人也会同意带着板子去做广告。

结果证明心理学中存在一种虚假的共识效应,无论我们的信仰,选择或者行为如何,我们的倾向于相信其他大多数的人都会同意我们的行为,或者和我们采取一样的行动。

人性:

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使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便是人性。

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以此而得以将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自古至今,就人性的争论很多,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无恶无善论、有善有恶论等,外国古代虽然未见有如中国古代就人性善恶的争论,但对人性善恶的见解又会广见于宗教理论、心理学思想与管理学理论之中。

⑽ 考验人性要慎重,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考验人性

历史上考验人性的事情可多了,但是基本上都是记载在野史里面的,仅有少量比较正面的事会被记录在正史里,所以如今我们看到的都比较片面,但可谓是真正的人性。

后燕皇帝慕容熙,在他最宠爱的苻皇后去世后,在灵前哭了一通,哭着哭着,看到苻皇后和生前一样面容娇美,竟然爬进棺材里和死人啪啪。这可真是男人的本质,连死人都不放过。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干也干过这事。这货在自己的爱妾死后根本就不下葬,藏在一个屋子里,想起来了就去啪啪,直到后来被人发现,才葬了这个女人。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哪个人赞同人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