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是什么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赤壁之战可以指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着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Ⅱ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出自名着《---》作者---朝代---急!!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着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着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着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着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树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
Ⅲ 历史上的黄盖是怎样的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吴书曰:故南阳太守黄子廉(按《黄氏世系》,子廉名守亮,南阳黄氏先祖,配张氏)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按《黄氏世系》,盖父名安字孚仁,黄香第五子黄瓒之长子,黄瓒迁于零陵,为零陵黄氏先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布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吴书曰: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吴书曰: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1]。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韦曜:“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
《陈书·蔡景历传》载蔡景历书:“攻垒若文鸯,焚舰如黄盖,百战百胜,貔貅为群。”
庾信:“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
Ⅳ 赤壁之战当中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一种 被诸葛亮三而死 ---最家喻户晓的一种说法
毛宗岗曾说用'美人陪衬大美人'是演义很高明的创作手法.演义里周瑜生来就是为了衬托"绝世美人'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罗贯中虽然不忘有时在他头上插点花,但那是为了使他衬得别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派派用场,于是就演义了一段非常好看的"三气周瑜".
小时候看到三气周瑜这一段总给我一个感觉,这时候的周瑜和孔明比之赤壁之战时好象都有点变了.周瑜不再机智多谋成了一个弱智的好动气的毛孩子,而此时的孔明也不再象以前那样心胸宽大,对对手不以不饶地步步进逼同以前周瑜对他也相差无几.你看明知人家有病气不得,胜了他也就是了还派人骂他写信羞辱他,必欲置他死地而后快.如果周瑜以前对孔明是小人之行的话,那此时的孔明和他也差不多可能还过份点,因为先死的是周瑜--这就是鲁迅所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夭'了.
人总是同情弱者的,赤壁之战时周瑜处处刁难孔明当然要帮诸葛了,而此时我却同情起周瑜来.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使他开心的好办法,只要把诸葛亮请来(他们当面没撕破过脸)让诸葛亮大声朗读周瑜的那句名言:"即生瑜,何生亮'(注意不同人说意思完全不一样)
周瑜听了一定会高兴得百病全消,立刻生龙活虎起来.
第二种 在取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死 ---最原始的又是最误人的一种说法
这一说法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一个是最原始的三国志平话;另一个是某些号称从历史角度说话的人的看法
三国志平话里周瑜取蜀是认真的,没有假道伐虢的意思.不过取蜀途中刘备在前面堵截,张飞又在周瑜之后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好多城池都夺过去了.进又进不了回又回不去,周瑜气病交加在走道西蜀的'巴邱'时再也走不了了,他向鲁肃哭诉临死见不到爱妻小乔的苦处很是可怜,还要担心自己死后骨殖怎样运回吴地,最后还是请故人庞统道长帮忙,在他死后帮他镇住将星暂时骗过诸葛亮,才把遗体运回了吴国.
奇怪的是我们的一些讲史朋友所持的观点竟和这最原始的论调所差无几,还搬出"先主传'和献帝春秋'上的两段话加以论证.(本篇不是史论文章不再引述),但不要忘了那上面取蜀受阻的不是周瑜而是孙瑜,且有"关羽据江陵"之句.可见那是在周瑜死后刘备向东吴借了荆州后的事,如果把时间先后搞错硬说周瑜是取蜀不成气急而死的话,只能让人大跌眼镜.
第三种 因战争受伤而死 --- 最简单又壮烈的一种说法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都是从历史角度出发的人,台湾学者陈文德着有'诸葛亮大传'和'曹操大传'两篇巨着,文中对周瑜之死就是这个观点:军事天才周瑜在江陵之战中中了箭,伤了胸肺久治不愈,拖了没多久就不治而亡.虽然东吴得到了荆州北部的两郡但却损失了军事天才周瑜,比之刘备是非常得不偿失的.但我看未必如此,如果周瑜是伤重而死历史怎么没有记载,再说他能提出亲自取蜀之意,当时的身体一定是健康的.
第四种 因女人而死 ---最有趣又最有创意的一种说法
这一说法又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分别是被女人害死说和被女人爱死说,爱死说既有趣又高雅很有创意.
一.女人害死说:据民间传说害死周瑜的是小乔.话说周瑜由于忙于军务冷落了小乔,小乔就和他的家将周云勾搭上了,周瑜受了诸葛亮的气病的不死不活的.小乔和奸夫就打算把他早点弄死,但苦于下不了手于是就骗周瑜爬到棺材里引诸葛亮上钩,在卧龙吊孝时小乔把周瑜出气的气孔堵死闷死了他,并赖在诸葛亮身上.--这一说法很无稽且低俗,但为了全面还是录在这.
二.女人爱死说:取自周大荒的"反三国演义".既然是反三国当然没有三气周瑜之类,周瑜心胸狭窄的事也是没有的,不过他的命比原来还短.
有两句古语很是精辟:"自古嫦娥爱少年,从来美人爱英雄"周瑜兼具少年和英雄两种特质加上人又长的俊当然是最让女人动心的了.他的后世子孙周大荒先生也深知老祖宗的这一难得优势,觉得让小乔独占周郎企不要使后世多少女子嫉杀,于是精心包装了一个叫金粟柱的MM (坐实李端的"听筝')来做他们的第三者(我看小乔也只是周郎的一个妾,没准是第四,第五者也说不定).
话说这个金MM是个有姿色的小家碧玉一直对周郎十分爱慕,担又苦无机会,经过苦思针对周郎爱"顾曲'这一特点,有老爸拉皮条自己又苦练'时时误拂弦"功夫,终于把周郎勾上了手.周瑜在军营外包了二奶一时倒也逍遥快活.但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金粟柱MM成了周郎的催命符,没过多久就把他爱死了.那个金MM倒也不含糊一听到周郎死讯马上仰药自尽,虽然作为外妾没人承认因为殉情而死,小乔也谅解了她,死后可以和爱郎同穴了.而周大荒先生为使老祖宗更具'美少年'风采还有意为周郎改了寿命,死时只二十八岁.
第五种 兼具以上几种的特点 ---一种大杂烩的说法
中央台的电视剧就是这种说法(和"三气'有点相同,又加了女人).即因为战争中箭伤了身体--被诸葛亮三气加重了病情--在取蜀(不管真假)的路上进退两难又气有急使病情恶化--最后死在女人(小乔)怀里
第六种 旅途中偶然得暴病而死 ---最符合历史真实的说法
请看"以至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无损有加"--这是一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场感冒就能要了人的性命.千古名将周瑜就这么简简单单,快快速速的病死了.给刘备留下了一片新天的,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我们只能在"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已"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
Ⅳ 黄盖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Ⅵ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黄盖写给曹操的信的内容是什么
信的内容是:
书略曰:“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
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
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
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
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仗,随船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
翻译:我黄盖受到孙家的厚恩,本来不该怀有二心(背叛他)的。但是从现在的形势上看:用江东六个军的兵马,抵抗中原百万军队,兵力悬殊,必然打败,天下人都看得出来。东吴的将士,不论聪明愚蠢,都知道这样做不行。周瑜小子,心胸偏窄目光短浅,骄傲自负,竟然打算以卵击石;再加上他擅自作威作福,没有罪的人却受刑罚,有功劳的人得不到赏赐。我是东吴的老臣,没有原因的被他侮辱,心里非常怨恨他。听说丞相真心待人,虚心纳士,我愿意率领部下投降,来建功雪耻。粮食武器,和船一起献给您,泣血(都哭出血来了)向您表白,千万不要怀疑我。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着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三国演义(罗贯中着作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Ⅶ 黄盖,是历史什么人物
东汉末年名将
黄盖(生卒年不详),
字公覆,
零陵泉陵(今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
东汉末年名将,历 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
早年为郡吏,后追 随孙坚走南闯北。
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 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 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 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 营诈降,
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
是赤 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
以功拜武锋中郎将,
他 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小说《三国 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 计”的故事。
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
黄盖 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
春去夏来,寇乱尽平。
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 贼,加偏将军。
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
有一 子黄柄。
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但家族分离,黄盖 祖父迁到零陵居住。
后来乡亲都死去,黄盖生 活艰难,但仍有壮志,虽然贫穷,仍常负薪警 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
之后担任郡 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举义兵,黄盖跟随了 他。
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 于是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追随 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 地。
安抚山越
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或者有贼寇作乱的 县份,总是用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
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约束管理,黄盖便任 命两个掾史,分别主管各部门。
他教导这两个 人说:“我这位县令无什么才能,只是凭武功得 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
如今贼寇未被平定, 我常有军旅任务,把一应公文处理事务全托付 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检查各个部门,纠正 揭发他们的错误。
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办理或 应承事情,若有蒙骗奸欺行为,我不管怎样也 不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只是各自尽力尽 心,不要给他们带坏了头。”
黄盖
开始两个掾史畏惧黄盖威严,日日尽恭职守, 久而久之,这些吏员以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 荒疏了公务。
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 时有所省察,掌握到他们各有不守法的几个事 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宴酒肉招 待,拿出违法乱纪的事例责问。
两名掾史无话 可说,都叩头请罪。黄盖说:“以前已告诫过你 们,最终不会以鞭、杖来惩罚你们,绝不是骗 你们的。”于是杀死这两个人。全县官吏震惊恐 悼栗。
后来他转任春谷县县长、寻阳县县令。他前后 任职过的九个县,全都平安稳定。又升任丹杨 都尉,抑豪强济贫弱,使山越诚心归附。 [4]
赤壁献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 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 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黄盖赤壁献策(右)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 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 后系上走舸。
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 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
黄盖遂令 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 的军营。
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 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 他安置在厕床中。
黄盖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韩 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 得以保留性命。
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被 受任武锋中郎将。
黄盖 [huáng gài]
主要成就 镇抚山越;
在赤壁之战中诈降,
献 计火攻 官职 偏将军、
武陵太守
听【权御天下】这首歌,了解三国史事
Ⅷ 为什么历史上说火烧曹营是黄盖提出的
这是三国志记载的,三国志是正史 实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Ⅸ 黄盖历史背景详情
三国时代,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曹军发兵80万伐吴(即赤壁之战),周瑜用苦肉计打了黄盖,然后叫黄盖去曹营诈降,曹操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史称苦肉计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Ⅹ 三国演义中黄盖所说的与众人辩论事件指
诸葛亮舌战结束后,黄盖进来对诸葛亮说:“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其中一句)